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位於瑞仕日內瓦西部接壤琺國的邊境。


    這裏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物理實驗室,也是萬維網的發源地,主要研究內容就是物質如構成和物質之間的力量。


    作為世界最大的粒子物理實驗室,核子研究組織的規模自然是很大的,核子組織聘用的全職員工就超過3000人。


    有來自世界80個國籍的,大約6500位科學家和工程師,代表500餘所大學、機構,在核子組織進行試驗。


    可以說,粒子物理學圈子,歐洲核子組織占據了一半。


    近年來,核子組織一直在進行設備的升級,並建造了一條全新的對撞機,總計投入超過了200億美元。


    在進行了設備的升級後,他們還是第一次進行測試實驗。


    測試實驗,並不是正式實驗,實驗強度自然比不上正式實驗,但因為設備進行了大幅度升級,即便隻是測試實驗依舊比之前強度要高很多。


    測試實驗預計亮度要比之前提升四倍以上。


    這次實驗的主要目的就是製造更多的希格斯玻色子,來檢測‘上帝粒子’衰變的一些性質。


    雖然隻是一個測試實驗,但還是吸引來自全世界超過30個國家的研究團隊,國內也派出了20多人的團隊參與,由國內著名的量子物理專家阮暉帶隊。


    在進行了測試實驗以後,到來的團隊就一起對於實驗數據進行分析。他們希望能夠通過分析發現更多的新粒子,或者有其他的物理新發現,以便繼續補充相關理論來完善粒子標準模型。


    這是主要的研究方向。


    在完成了一係列初期的數據分析工作以後,as實驗組就發布了最新實驗相關的信息,他們最重要的成果,是發現了更多希格斯玻色子的信號反應。


    同時,他們也有其他的一些小發現,比如,發現90gev~270gev能量區間,存在疑似‘數據空缺’的奇怪現象。


    這隻是發現中的其中一個。


    歐洲核子組織對外發言人克裏斯-泰紹裏,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針對實驗發布的內容進行了解釋。


    他還特別說明了一下‘數據空缺’的現象,“這個發現,可能是在那個能量區間存在某種未發現的現象,當然,更大概率是實驗失誤,或者受到新設備的一些影響,我們後續會詳細的做研究。”


    “現在我們需要做的是把所有的新發現都發布出來。”


    “我們的研究不能放過任何一種可能,哪怕隻有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概率,我們也要去認真研究……”


    克裏斯-泰紹裏對記者是這麽說的,但實際上,根本沒有人在意有能量區間出現‘數據空缺’。


    一則是因為,好多影響因素都可能會產生這個問題。


    另外,他們的實驗比幾年前的強度高很多,產生的數據也變得非常龐大。


    有些能量區間數據出現空缺,也可能是正常的數據波動。


    最重要的是,他們發現出了更多的西格斯玻色子信號。


    這才是最重要的成果。


    ……


    國內科學院的阮暉教授帶隊參與了項目,他們分配的工作是計算c區一部分數據。


    在完成了數學計算工作以後,他們就沒有再參與後續工作了。


    阮暉到是參加了最後的論證會,還對於會議的幾份報告進行了評審,但因為不是核心參與人員,他並不知道結論都有哪些,也隻是聽說一些消息而已。


    等as實驗組發布了新的實驗成果,阮暉才知道有個‘可能是實驗錯誤’的發現,他最開始也沒有在意,結束會議回到了工作辦公室以後,忽然想到了前一段時間,看到王浩博客上的一篇內容。


    當時他仔細看了一遍,感覺內容有些奇奇怪怪的。


    推導楊-米爾斯方程,得到了某一能量區間會出現數據空缺的奇怪現象?


    阮暉有些不能理解。


    現在忽然又想到,就趕緊查看了一下王浩的博客,然後拿過來和as實驗組發布的信息做對比。


    王浩的結論是,“85gev~260gev能量區間,可能檢測出一些異常問題,異常可能是數據空缺。”


    as實驗組發布的信息是,“90gev~270gev能量區間,存在疑似‘數據空缺’的奇怪現象。”


    重要的是,王浩是提前二十天左右發布出來的,當時測試實驗也隻是即將開始。


    阮暉對比一下頓時驚住了。


    他看著電腦屏幕的兩條信息,好半天才反應過來深吸了一口氣,“也就是說,王浩通過計算分析,知道了85gev~260gev能量區間的問題?”


    “然後把內容發表在了博客上?”


    阮暉沉默了好半天,也不知道具體該做什麽,就幹脆把內容進行截圖,發在了聯合小組的工作群裏。


    ……


    聯合小組的工作群,裏麵有很多類似阮的工作組負責人。


    其中還包括歐洲核子組織的重要負責人,比如拉比諾維奇、拉蒙特、彼得-詹尼斯等等。


    看到阮暉發布的信息,工作群的人立刻都被驚住了。


    以瑟列的拉比諾維奇教授,帶著疑惑問道,“阮,你沒有使用那些搞怪的p圖軟件,對吧?”


    阮暉回道,“我從來不在這種事上開玩笑。你們可以查看王浩的博客,那是我們中國的一個著名網站。”


    群裏頓時熱鬧起來-


    “我剛才去看了,在二十天前,王浩博士發布了這樣一篇文章,隻不過是用中文寫的,不過我用軟件進行了翻譯,內容和阮說的一樣。”


    “我也去看了,確實是這樣。另外,特別說一句,我能看懂中文。”


    “比爾斯,不要擺弄你那可憐的中文了,現在重要的是,我們的實驗結果被預言了,而且預言的很準確!”


    “雖然之前不知道,但我們好像驗證了一個很重要的研究……”


    “確實是這樣!”


    “會不會是中國的網站把時間搞錯了?或者有沒有一種可能,可以進入網站把時間修改?”


    “這是有可能的,但我同時找到了阿邁瑞肯媒體的報道,也是二十天前的,他們對王浩博士發布的內容進行了轉載……”


    “甚至根本不需要特別去搜索,你們都應該知道,王浩博士很受關注,最好的學術媒體都會關注他的博客……”


    在經過一係列討論以後,事情很快確定下來。


    很多人都震驚了。


    這可是粒子對撞實驗,他們通過一係列的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竟然被時差八小時以外的一個數學家,提前預測到了?


    他們幾千人一起的工作,竟然變成了幫對方去證實研究……


    想想還挺鬱悶的!


    同時,不少人都變得非常興奮。


    如果不是萬分之一概率的巧合,那麽可以肯定的是,‘數據空缺’的現象絕對是個大發現。


    ……


    聯合小組的工作群的討論並沒有能傳出去。


    其實也不用有人特別去說,因為都是直接發布的消息,很快就有人把王浩發布的內容,和as實驗組發布的實驗結果結合在一起。


    最開始做報道的是一家意達利的媒體,撰稿記者是布魯切斯。


    之前布魯切斯對王浩發布的博客文章進行了轉載,還擔心讀者們看不懂進行了認真的翻譯。


    但是,很遺憾。


    王浩發布的博客文章,放在意達利也同樣沒人關注,學者們都覺得內容說的很虛幻,沒有什麽實際價值。


    現在看到as實驗組發布的信息,他馬上想到了王浩的博客文章,頓時意識到是個爆炸性的發現。


    布魯切斯馬上撰寫了新聞,標題則是,“世界第一數學天才,預言了歐洲核子組織的新試驗!”


    一篇報道,引起大量關注。


    很快大量的媒體進行了轉載,也有很多的媒體發布了類似的信息。


    哪怕是在西方國家,王浩的名字也是自帶流量,對菲爾茲獲獎者做個排名,王浩就是單獨排在第一的,彼得-舒爾茨、安德魯-懷爾斯、佩雷爾曼則處在第二梯隊,接下來才是陶哲軒、邱成文以及其他菲爾茲獲獎者。


    這是以成果、智商的綜合考量。


    總之,王浩本來就很帶流量,事情被報道出來以後,就引起了更大的輿論,“王浩提前預言了歐洲核子組織的實驗結果!”


    “提前計算出來了?還是說,as實驗組打了個配合?”


    “如果是巧合,這也太巧了吧?”


    “我仔細看了王浩發表的內容,他並沒有全部發表出來,隻是做了一個大概的介紹,但結論和as實驗組的結果幾乎一致!”


    “感謝as實驗組,幫助王浩驗證了他的研究……”


    “你們不覺得嗎?頂級數學家真是太恐怖了,他竟然依靠計算,就知道85gev~260gev能量區間有異常!”


    “數據缺失,代表什麽?”


    ……


    王浩還不知道國外輿論的大量討論,國內也隻是剛有消息而已。


    他並沒有特別去關注。


    現在王浩正和邱成文視頻通訊,並說起華人數學家大會的事情。


    華人數學家大會是邱成文組織的,而且在月底就要召開了。


    王浩對於發表什麽內容有些苦惱,他覺得自己沒什麽可發表的。


    雖然一直在研究代數幾何的內容,但就和去年菲爾茲時類似,他隻是利用代數幾何的方法去塑造半拓撲定義,而不是專心做什麽數學的研究。


    他的工作是新的‘構造定義’,而不是解決什麽數學問題。


    邱成文說道,“我看你前一段時間,在博客發表了一個內容,好像是對於楊-米爾斯方程的研究?”


    “隻是一個小研究。”


    王浩解釋道,“是推導了一下楊-米爾斯方程,並對結果賦予了一定的物理意義,但結論是以湮滅理論成立為基礎,所以很難進行投稿發表。”


    他的意思是無法發表頂刊。


    如果隻投稿一般的數學、物理雜誌,對於他來說根本一點難度都沒有,對方隻是看個名字就直接給通過了。


    邱成文自然明白王浩說的意思,他也看了那篇小文章,確實是以湮滅理論為基礎,但他並不相信湮滅理論,聽了也沒有太在意,而是繼續道,“你可以做工作報告,比如,你和卡切爾一起的研究,那可是全世界都關注的研究。很多人都會有興趣。”


    “隻是到現在,依舊太大進展。”王浩猶豫著還是點了點頭,“好吧,那就這樣說定了。”


    邱成文關掉了視頻通訊。


    他想著剛才談的事情也感到好笑,王浩似乎是希望做一些新的成果報告,但即便是頂級的數學家,想獲得成果哪有這麽容易?


    其實大部分被邀請的數學家,還是會在既定會議做工作報告。


    “王浩啊,就是對自己要求太高了。”邱成文想著搖了搖頭。


    這時,有個教授忽然走進來,他甚至都沒有敲門,而是直接喊道,“邱教授!邱教授!”


    “怎麽了?慌慌張張的?”邱成文有些不解的抬起頭。


    那名教授沒有解釋,而是把手機遞給了邱成文。


    上麵是一片報道,來自一家國內大媒體,標題則是,“王浩對粒子對撞實驗的預言成真了!”


    接下來是報道內容。


    邱成文仔細看了一遍,然後點開新聞中一篇對比圖,看了又看以後,幹脆打開網頁找王浩的那一篇博客內容。


    他呆呆靜坐了好半天,還是忍不住驚呼一句,“王浩,他管這個叫小研究?”


    “小研究?”


    他甚至噴出了一個髒字,“國際震動!小個p啊!”


    “這小子……”


    “我以後再也不相信他了!”


    ……


    國際震動!


    邱成文用這個詞一點都不為過,國際和國內都進行了大量的報道,主要是新聞內容太驚人了。


    王浩在博客上發布了自己的‘小成果’,之後一段時間幾乎沒有關注,結果二十天後就被歐洲核子組織的實驗證實了?


    這說明,王浩裏的研究是正確的!


    那麽研究具體是什麽呢?


    現在除了王浩本人,沒有其他任何人知道,因為他發布的內容信息不全,隻是知道和楊-米爾斯方程的推導有關,似乎還牽扯到了他的湮滅理論。


    不過,很多人也不關心研究具體是什麽,他們對於新聞本身更感興趣。


    想想……


    王浩等於是利用數學計算,對粒子對撞實驗的結果進行了預言,而且馬上被證實是正確的。


    這有多厲害?


    國內輿論可以用‘爆炸’來形容,相關的內容立刻衝到了熱門第一,甚至要遠遠超過了第二名。


    很多的網友進行了討論,“這就是頂級數學家的威力!”


    “太不可思議了!”


    “我之前也看到了那篇博客,感覺內容說的很虛幻,就像是他的湮滅理論,現在我發現自己太天真了!”


    “王浩大神,不愧是大神!”


    “歐洲核子組織的實驗,完全是為了驗證王浩的理論服務!”


    “毫無疑問,新的理論就要出台,王浩的研究即將會成為粒子物理研究的焦點!”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小南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小南瓜並收藏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