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古今定論禍福常理也。”


    “惟爾瓦剌國師圖魯拜琥歸順大明,初授金滿伯,正三品初授昭勇將軍,賞黃金一千兩。”


    “再授其侄鄂齊爾、其長子尹勒都齊正四品明威將軍,其餘九子正五品武德將軍,麾下千戶、百戶初授正六品昭信校尉。”


    “金滿伯即日移駐西安,入住保寧郡王府,望爾其思……”


    天啟十六年正月初六,當西北的大風吹來,從京城趕來的傳旨太監也帶著聖旨告訴了固始汗,大明準備怎麽處置他們。


    說實話,帶著三萬部眾,六七千男丁前來歸順,還能撿到一個伯爵和幾十個散階,這是他沒有想到的。


    “臣圖魯拜琥,謝陛下隆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嘉峪關門外,隨之圖魯拜琥帶著一群和碩特的將領跪下接旨,其身後的三萬部眾也紛紛跪下,場麵蔚為壯觀。


    在他接旨的同時,嘉峪關參將也對其開口道:


    “金滿伯,請即刻帶領你麾下將領前往西安城吧,至於你的部眾,他們會被安置到青海一帶生活,每戶有上萬畝草場。”


    參將的話被四夷館官員翻譯,圖魯拜琥聞言也十分無奈,他知道自己交了兵權後,日後就隻能做一個享樂的伯爺了。


    隻是,他不交兵權,顯然是進不了嘉峪關的。


    他抬頭看了看眼前雄壯的嘉峪關,也看到了關頭那近千門黑洞洞的炮口,以及在城外警惕迎接他們的三千明軍。


    望著明軍手中的“火銃”,以及那甲胃鮮明的裝備,他心裏不敢有什麽別的想法,隻能抬手作揖,表示應下。


    見他應下,四夷館官員也上前扶他起來,並且帶人為他換上了正三品的武官官服。


    在一切做完後,這位曆史上創建和碩特汗國的固始汗正式成為了大明朝的金滿伯。


    他們被人帶進了嘉峪關內,而留在關外的三萬多部眾則是被三千明軍齊民編戶。


    一個時辰後,三萬多部眾按照家庭被分為了六千四百三十七戶,合計三萬六千四百五十七人。


    按照朱由校的旨意,他們每戶將會獲得青海一帶的萬畝草場。


    和對待大明牧民一樣,他們每年需要交產下牛羊的十分之一給大明作為牧稅。


    得知這個消息,許多牧民臉上麵露喜色,畢竟在瓦剌,他們往往需要交十分三四給上麵的領主,眼下隻需要交十分之一就行了。


    不僅如此,他們在西域時,往往每戶隻有兩三千畝草場,而眼下居然能有萬畝草場,這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


    萬畝草場,如果用來養羊,那能養幾百上千隻了。


    當然,這些隻是他們開心的一部分,真正令人開心的是他們的牛羊會被皇店購買售賣,直接免去了他們自己找買主的步驟。


    皇店給出的價格是羊二百文每隻,牛三兩銀子每頭,馬視情況給一兩到三兩的價格。


    這樣的價格,對於牧民來說自然是值得高興的,對於皇店來說賺頭也很大。


    隻要日後西寧到江南的火車通車,那二百文一隻的羊賣到江南就是六百文,三兩銀子的牛就是十二兩。


    馬匹騾子什麽的就不用多說,總之皇店做生意不可能虧本,而牧民做生意也不會虧本。


    給農民發耕地,給牧民發草場,這就是最能收買民心的手段。


    大明可能耕地不算多,但草原數量絕對很多,甚至達到了根本發不完的程度。


    單單烏斯藏行省的草原就達到了十四五億畝,更別提南州、漠東和單於、東海幾省了。


    烏斯藏眼下人口不過五十餘萬,其中有二十餘萬生活在西寧府和青海府,至於喇薩府、昌都府、勃律府、羌塘府則是隻有不到三十萬人。


    五十萬人,十幾億畝草場,二百來萬畝土地,這是怎麽分也分不完的。


    就這樣,在天啟十六年初十,經過四天準備,三萬多牧民開始向著烏斯藏遷移。


    不僅是牧民開始遷移,負責護衛的四夷館官員還記錄下了固始汗一路前往西安的心情。


    盡管河西人口稠密、耕地不足,陝西也是遭遇大旱,以至於除了河套和漢中、關中外其它地方十分荒蕪,但不管怎麽說,大明依舊是全世界最繁華最發達的王朝了。


    連自行車都沒有見過的固始汗,在進入嘉峪關後,他看到了鋪設了數千裏之長的堅硬水泥路。


    坐在前往西安城的馬車上,他在府道上看到了正在施工的京嘉鐵路,並在一月底抵達了鞏昌府的首陽關,見到並乘坐上了火車。


    當他見到火車的時候,他的整張臉上寫滿了錯愕,仿佛自己穿越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此時的固始汗就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感受著西域和大明的巨大差別。


    他還在好奇火車這樣沉重的“怪物”是如何移動的時候,火車就已經將他送抵到了西安城。


    來到西安城後,他更是覺得自己仿佛穿越到了未來。


    整齊劃一的混凝土磚石建築,整條街道上的水泥鋪設路麵,以及寬大的道路,在道路上騎行的自行車……


    這些種種都讓他恍若隔世,以至於後來有四夷館官員詢問他大明如何時,他語氣帶著些惆悵說:


    “我從未想到天朝已經如此繁華,更未想過世界上居然有可以日行千裏的鐵車。”


    固始汗說這句話的時候,眼中含著惆悵,話裏充滿著心酸和無奈,但在場的和碩特部將領和固始汗的子嗣們卻覺得自己做了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


    他們和固始汗不一樣,固始汗是一個要強的人,為了比肩其他國家,讓瓦剌重回巔峰,他一直在努力做著改變。


    隻是到頭來,當他來到西安城的時候,他才發現原來自己所做的努力放在大明,不過就是幾百騎兵就能擊垮的破爛房子罷了。


    見識到了大明的強大後,他在更名為金滿伯府的保寧郡王府內度日,學習著大明官話的同時,每日也會出去西安城頭走動,看著城內的人間百態。


    他的這些舉動,通通都被錦衣衛匯報給了朱由檢。


    “可惜了……”


    三月,當朱由檢看完固始汗這幾個月所做的事情後,他不由搖了搖頭,話語裏有些惋惜。


    如果沒有大明的異軍突起,沒有林丹汗的西遷,這個固始汗本該可以帶著瓦剌重回巔峰,然後以自己出走為代價讓瓦剌內部安定了三十幾年,直到準噶爾的噶爾丹崛起為止。


    隻是這些東西都不會出現了,相比較固始汗的今後,朱由檢更在意大明的今後。


    【正月丙子,山西遇旱災,二月己亥陝西遇蟲災,除大同府、太原府外皆絕收,乞請蠲免、賑災】


    【二月庚戌,河南南陽遇旱,河南布政使陳奇瑜奏:時饑民無糧,米價飛漲,鬥米百文,山無野菜,隻得食樹皮、草葉。】


    【二月壬午,西北經略使孫傳庭奏:陝西除朔方、寧夏、漢中外,六月滴雨未下,乞請蠲免。】


    【正月,江南多地大水,鎮江、丹陽,天甚寒,人多衣棉,路有凍死者。】


    “唉……”望著一本本講述地方遭遇旱情的奏疏,朱由檢扶額歎了一口氣。


    他知道今年會很難,可他也知道,今年最難的時候還沒來。


    江南旱情洪澇才是他所擔心的事情,但這件事情遲遲沒有來。


    “江南三省,今歲可曾遇旱情?”


    朱由檢吃著東西,處理著奏疏,看都不看殿內眾人便詢問著事情,陸文昭聞言回禮:“三省並未出現旱情。”


    “不過,正月以來,三省落雨次數屈指可數,若是真的要旱,倒也不是沒有可能。”


    陸文昭的話讓曹化淳和王承恩抬起了頭來看向他,朱由檢也略微皺眉,沉吟之後詢問道:


    “各省運糧如何?都輸入北方和江南、東北的常平倉了嗎?”


    “回殿下,時間太短,尚未全部輸送完全,但已經送抵江南四千餘萬石,北方三千餘萬石,關外二千餘萬石了。”


    王承恩連忙回應,朱由檢也頭也不抬的頷首:“加緊速度。”


    “奴婢領命……”


    老老實實的作揖行禮,見朱由檢沒有了別的安排,王承恩才鬆了一口氣。


    倒是這時,朱由檢看了一眼桌上的鬧鍾,察覺時間到了未時(13點)後,他也起身準備走出承運殿。


    三人見狀沒有起身,似乎知道朱由檢要去幹嘛,已經見怪不怪了。


    朱由檢走出了承運殿,果然等他走出殿門口,便看到了正在趴著台階的朱慈烺。


    他提著一個食盒,在楊如是牽著的情況下,一步步的走上這百步台階。


    “爹!”


    抬頭,當他看到朱由檢後,他高興的喊著,朱由檢也露出一抹笑意,坐在了台階上,伸出手示意他快些爬。


    朱慈烺見狀也加快了速度,一步步的往上爬,直到五分鍾後才爬上了台階,將自己手裏的食盒雙手遞給朱由檢:


    “爹,這是袁娘娘讓人做的酥山。”


    “好……”朱由檢笑著接過,拉著朱慈烺坐在台階上,帶著一抹慈祥詢問道:“你吃了嗎?”


    “我等會回存心殿再吃。”朱慈烺搖了搖頭。


    “那我們一起吃。”


    朱由檢說著,打開了食盒,並用勺子挖出酥山喂給朱慈烺,朱慈烺因為爬台階熱得滿臉通紅,雖然隻是三月,但京城卻已經迎來了夏季。


    體內的燥熱在一口酥山下肚的時候瞬間消失,讓朱慈烺連連點著頭,臉上洋溢著笑容。


    朱由檢見狀也再挖出一口喂給了朱慈烺,時不時才自己吃上一口。


    到頭來,一盤酥山吃完,朱由檢自己也沒能吃上幾口,而隨著時間推移,烈陽開始不斷發力,朱由檢牽著朱慈烺走回了承運殿。


    他們坐在承運殿門口,享受著從殿內往外吹的風,一時間涼快了許多。


    “爹今天忙完了嗎?”


    朱慈烺詢問了一聲朱由檢,還往後仰了仰身子,試圖看到偏殿裏朱由檢的桌桉奏疏還有多少。


    “還沒有,不過不差這一會時間。”


    其實朱由檢也沒和朱慈烺玩什麽,父子兩人就是坐在門口吹吹風,聊著一些朱由檢看不到時,朱慈烺在玩什麽的趣事。


    對於旁人來說,這些事情可能很無聊,但對於終日疲憊的朱由檢來說,聽聽小孩子的趣事也是不錯的。


    隻是聽了不過一刻鍾,已經十八歲的楊如是便開口說道:“小殿下,該回去練字了。”


    “嗯……”聽到要去練字,朱慈烺有些不舍的起身,轉身看著自家父親也跟著起身後,他才帶著一絲不舍,畢恭畢敬的行禮。


    “爹,小子去練字去了。”


    “去吧……”朱由檢擺了擺手,示意他可以離開了。


    見狀,朱慈烺才不舍的牽著楊如是的手,向著樓梯走去。


    等他們的背影徹底消失,朱由檢也舒緩了一口氣,返回了承運殿裏繼續處理奏疏。


    奏疏之中,他格外注意關外三省的開墾和人口遷入。


    至二月末,北山已經開墾出一百一十六萬畝耕地,按照每年四月到九月這六個月能開墾三四十萬畝耕地的情況來看,北山的三十幾萬人口,最多也就六七年就能自給自足,並且供養軍隊。


    隻要北山能供養軍隊,那勒拿河東邊的三千明軍也就可以開始西征了。


    沙俄在烏拉爾山脈以東隻有不到三千軍隊,明軍完全可以一路向西橫掃到烏拉爾山脈。


    唯一的問題就是補給,而補給問題單單靠北山是不現實的。


    沙俄東進是依靠河流,而明軍也可以如此。


    依托勒拿河、通古斯河、葉尼塞河、鄂畢河……明軍可以將北山行省、單於行省和西域的物資運往西伯利亞地區。


    維持太多人有些不太現實,但維持三千兵馬的物資還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這個辦法的前提條件就是必須要收複西域,不然西域的物資就無法運送到西西伯利亞平原。


    靠著西域的額爾齊斯河和鄂畢河,大明可以將物資運往烏拉爾山脈,三千明軍想要拿下烏拉爾山脈並不困難。


    拿下烏拉爾山脈後,沙俄也必然會十分恐慌,如果可以休戰,朱由檢準備好好消化西域,如果不可以,那他就隻有大規模運送拖拉機前往西域。


    不說尹犁河穀,單單北邊的阿勒泰地區就能開墾出二百多萬畝水田。


    二百萬畝水田,哪怕每畝畝產一石,也能養活最少五十萬人。


    想要養活三千軍隊,並且供養種地的農民,那隻需要二十萬畝就足夠。


    開墾二十萬畝水田,需要的隻有三萬百姓和一萬台拖拉機。


    這樣,一年的時間就能開墾二十萬畝水田,並且開墾之後第一年就能畝產最少十萬石,朝廷能收到一萬石的田賦,算上火耗,足夠養三千軍隊大半年。


    到了第二年,阿勒泰地區就足夠養活五千駐軍,而第三年,更是能養活九千乃至一萬五千人。


    一萬五千人,別說駐守烏拉爾山脈了,就是打下沙俄都綽綽有餘。


    不過想要打下沙俄,明軍就得在中亞有一個能夠支撐他們遠征的行省。


    所以想要拿下烏拉爾山脈以東,就必須拿下西域,想要拿下沙俄,就必須開發中亞。


    後者需要的時間太久了,不說別的,單單從嘉峪關修建一條鐵路通往中亞就需要十幾二十幾年。


    這個時間太久了,朱由檢等不起,所以沙俄隻能交給朱由校或者朱慈燃收拾。


    他現在要做的,是把大明疆域開拓到烏拉爾山脈和中亞的河中地區,然後組織修建通往中亞的鐵路,最後離去。


    等鐵路修通,大明是否要打到歐洲,那就不是他能做出的決定了。


    “今年拖拉機的產量是多少?”


    朱由檢詢問王承恩,對方翻了翻軍備院的文書,隨後也回應到:“年底能達到三萬六千台左右。”


    “一萬二送往齊國,四千送往舊港南海府,呂宋和巨港、舊港三府則是每府一千,交趾送往三千,南州送去兩千。”


    “剩下的一萬二,按照東海八千,漠東三千,單於一千來送往。”


    朱由檢頭也不抬的說著,但王承恩卻說道:


    “殿下,萬歲撥發了二百萬兩內帑銀,齊國可以買兩萬台。”


    “國朝還得發展,齊國拿一萬二就足夠了。”朱由檢不由分說駁回了王承恩的想法。


    他是要發展齊國,但不是要犧牲大明的發展。


    如果他真的要這麽做,那他一開始就這麽做了。


    況且,明年開始拖拉機數量又能漲到四萬八千台,屆時大明要拿出一百六十萬兩來買拖拉機。


    到了後年,這個數量會漲到二百萬兩,十九年開始會達到二百六十萬兩。


    總之,這個數量每年都在變,就當為後麵幾年存錢了。


    “瀛洲的開墾田數量有多少了?”


    朱由檢處理著奏疏,頭也不抬的詢問,曹化淳聽後翻了翻,最後抬頭回答道:“北州府已經開墾出一千二餘萬畝耕地了。”


    “二月末,楊布政使上疏,說是齊國那邊需要調走三十萬勞改工。”


    “楊布政使上疏表示支持,並且也解釋到,北州府的田地已經開墾的差不多了,最多明年開墾到一千五百萬畝就將結束。”


    “眼下,勞改工還有三年勞改工時間,但數量從七年前的二百多萬,驟降到了一百三十七萬。”


    “楊布政使的意思是,如果齊國能在明年年末將他們全部接往齊國,那瀛洲每年可運往國朝的糧食可以提升到一千四百萬石。”


    楊文嶽給出了一個朱由檢無法拒絕的提議,他不可能讓人把這百萬勞改工殺了,畢竟齊國還需要。


    因此,把勞改工遷移到齊國,然後讓他們在當地為齊國的礦產、農業來發揮餘熱就是很不錯的選擇了。


    唯一需要在意的就是,齊國能不能養活這一百三十二萬勞改工。


    這麽想著,朱由檢算了算齊國的耕地變化。


    在天啟十七年年末,齊國的耕地應該可以達到一百八十萬畝以上。


    一百八十萬畝耕地,按照金鉉所傳回手書裏的情況,依托當地野牛提供的肉食,基本上是可以養活九十萬人的。


    如果再往後推遲一年,齊國的田畝數則是能達到二百六十萬畝,屆時可以養活一百三十萬人。


    勞改工可以吃番薯和土豆,隻需要拿出五十萬畝土地就能種出足夠養活他們的食物。


    如果要調一百三十萬人前往齊國,那單單運送他們去齊國,在不出動蒸汽輪船和大規模船隻的情況下,大概需要花費四五年左右的時間。


    所以從今年開始算是的話,大概要到天啟二十年才能運送完畢,朱由檢倒是不用太擔心糧食的事情。


    想到這裏,朱由檢對曹化淳回應道:


    “告訴楊文嶽,朝廷沒有餘力支持他運送勞改工,就讓他以瀛洲的貨船來運送勞改工前往齊國。”


    “如果時間不夠,那就告訴一些勞改工,隻要他們為齊國勞作三年,就給他們每人發十畝耕地。”


    給瀛洲勞改工發十畝耕地,這讓曹化淳有些咋舌,不過他一想到瀛洲和南昆侖的事情,立馬了然於胸,緩緩作揖:“奴婢明白了。”


    曹化淳不再開口,而朱由檢則是算了算,按照眼下的拖拉機分配情況,漠東和東海什麽時候才能反哺大明。


    東海每年拿走北方拖拉機的三分之二,按照一年隻有九個月開墾期來說,雖然達不到齊國那種每年二十畝的開墾速度,但每年十五畝是可以達到的。


    八千台拖拉機運過去,那每年就是十二萬畝耕地。


    這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在天啟二十年左右,當地的拖拉機應該能達到八萬台,前後開墾出三百萬畝耕地是不成問題的。


    算上人力開墾,天啟二十年左右,三百多萬人口的東海省最少能擁有一千八百萬畝耕地。


    屆時,基本就能向關內運送最少三百萬石米麥了。


    至於漠東的情況也應該差不多。


    總之在天啟十九年左右就能反哺關內,而天啟十九年便是崇禎十二年。


    隻要渡過十九、二十、二十一這三年,大明就可以將精力從抗旱轉變為對外征戰或者鞏固疆土了。


    至於旱情徹底結束,應該就是天啟二十三年,因此自己要在天啟二十三年以前遷移人口給齊國。


    想到這裏,朱由檢倍覺壓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兄朱由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並收藏家兄朱由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