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夏,雨水日漸增多,幾乎每天都會有一場暴雨,與往年沒有任何區別。
在充沛的雨水和高溫下,漫山遍野的植物又開始進入了一年一度的瘋狂生長季,就像吃了大力丸一樣蹭蹭蹭的往上竄。
大院內外栽種的一些果樹花草經過兩年的生根醞釀之後,今年長的特別快,當初都不過是一兩米高的小樹苗,今年都已經長到四五米高,枝葉舒展婆娑開始形成樹蔭,大大小小的綠色果實,夾雜在密密麻麻的枝葉之間隨風搖擺,看起來有了一種盛夏的氣息。
房前屋後栽種的刺瓜也同樣長得密密麻麻,藤蔓順著藤架爬滿院牆和茅草屋頂,五顏六色的花朵開了又謝,謝了又開,幾天時間就會變成一個個瓜流,掛在藤架和藤蔓上,看起來鮮嫩無比,令人垂涎。
房屋四周和河灘附近,還撒播了大量的麻,這些麻並不怕水,因此漲勢非常強悍霸道,半個月之間就衝到了近兩米高,密密麻麻的葉片如同蒲扇一樣,將大片河灘遮蓋的密不透風。
小河兩岸的農田,漲勢更加喜人。
包幹到組帶來的效果非常明顯,各小組都在獎勵的刺激下仔細照顧莊稼,辛勤除草驅趕野獸,農田裏麵很少能夠看到往年密密麻麻的野草,最近也進入了大規模的抽薹抽穗揚花期。
雖然種子改良還並不見成效,農肥和灌既也並沒有什麽進步,但看漲勢和整齊度,要比去年好很多,隻要天公作美,今年畝產平均超過四十斤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進入夏季之後,窯廠的工作暫時結束,但青銅冶煉鑄造並沒有完全停滯,因為接連燒製了兩窯木炭,雖然隻有幾千斤,但隻供應一座小冶煉爐還是能堅持一段時間,因此一群工匠每天都還是在不斷冶煉製作各種青銅器。
不過眼下主要製作的不是刀劍武器,而是大量常用工具。
斧頭、柴刀、鍘刀、剔骨刀、剪刀、銅針、鑿子、錘子、手鑽、刨刀、鋤頭、鎬頭、犁頭、釘耙等等。
另外還有長柄鉗、短柄鉗、銅釺、鑽子等一些並特殊的工具。
凡是徐晨能夠想到的後世常用的金屬工具,他都指導製作出來,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用,特別是各種刀剪鉗錘的出現,讓皮具、木器和金屬加工工藝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且他還專門為自己打造了一套實驗室工具,各種鉗子、鑽子、小刀、鋸條等等十多樣,琳琅滿目掛在牆上金光閃閃,不光好看,也讓他的黃金寶石等加工工藝提升了一大截,開始有了一種專業工作室的氛圍。
武器經過一輪配發之後,在一兩年之內徐晨不會再大規模製作,因為他在一兩年之內也不會再對外發動大規模的探索和征服活動。
他眼下就是要將手中已經積累起來的資源和技術先普及推廣,努力提升聯盟部落的生產能力和生活水平,隻有各部落進入正常的農耕畜牧時代,完全解決了糧食危機之後,他才可以真正組建起來一支完全脫離生產的職業軍隊,再次展開一輪更大規模的擴張。
因為下一次擴張探索的距離會更遠,或許來往以年計算。
實際上,經過上一次的探索擴張之後,徐晨對於更遠距離的探索已經沒有太迫切的需求了。
下一次出行,已經不是征服之旅,而是化傳播和周遊之旅。
對他來說,征服數千裏之外數百上千人的族群和部落意義已經不大,因為就算征服了,他們也都是窮的吃土,除開俘虜一些人口之外,並不會又太大收獲,因此他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廣先進的技術化和字等,以為未來更遠的部落融合打好基礎。
整個四月五月都陷入在連綿暴雨和烈日暴曬之下。
農田也進入了一年一度最瘋狂的生長時節。
天氣炎熱加洪水泛濫,部落的所有外事聯絡全部中斷,和其他部落的來往完全陷入了停滯狀態。
春困秋乏冬天冷,夏日炎炎正好眠。
進入最熱的夏季之後,徐晨也把自己的藤椅搬到涼棚種金屬工具之外,大部分時間都是躺在上麵養神挺屍。
當然,也不可能純粹養膘,每天吃飽睡足之後,天氣略微涼爽的時候,他也會例常進行教學任務,教一群孩子學習識字、書寫、計算、唱歌娛樂,甚至還開設了幾何、美術和手工課程,不光小孩子們要聽,陶工、冶煉工和木工也都要跟著學習。
雖然這些學習內容都非常簡單,但慢慢積累下來,也都還是有些收獲,至少一個多月下來,一群木工都能夠完成基本的尺規作圖,可以在陶板上畫出一些看起來形狀不錯的幾何圖形,甚至還有兩個可以獨立完成獨輪車和馬車的簡單結構圖。
至於化層次已經比較高的小女巫和葉兩人,徐晨已經開始教她們一些比較複雜的學習內容,比如乘法除法、書寫記錄部落日常生活所見所聞,整理謄抄他平日留下的大量隨筆記錄等等。
在他不斷的教育和引導下,兩個年齡相彷的小母野人進步非常大,幫他完成了大量平日懶得整理的筆記和資料。
而這些整理謄抄過的資料,也都用銅錐打孔之後用麻繩裝訂成冊,變成了部落最神秘和貴重的知識財富。
這些東西,將來都會是各部落的巫都需要學習的內容。
當然,巫王大字典的內容也在不斷的增加,隔三差五都會有新的字詞登錄其上,如今的字典中記錄的獨立字已經超過五百個,幾乎覆蓋了日常生活所見所聞的方方麵麵,基本能夠滿足日常的學習和記錄要求。
雖然整個部落陷入了炎炎夏日的農閑之中。
但該做的工作依舊各司其職。
農耕生產依舊還是重中之重。
母巴和阿母兩位族長首領,每天依舊帶著大量男女忙忙碌碌在田間來回巡邏,驅趕鳥獸和除草,同時還要時刻觀察河水上漲的速度,提前做好農田的防澇和排水工作。
靠近大院這邊的情況比較好,因為地勢比較高,而且來往也比較方便,但河對岸管理起來就要麻煩多了,來回都需要劃木排竹排。
進入五月之後,雷雨更多,河水暴漲,已經淹沒了兩岸大量的河灘,甚至對岸有不少農田都反複受澇,部分低窪處的農田減產已成定局,母巴阿母等一群女人憂心忡忡,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但徐晨也束手無策,隻能寬慰她們不要著急。
畢竟這種減產實際上也在他的預料之中。
在溝渠河堤等農業基礎設施不到位的情況下,旱災水災都不可避免。
河對岸的四百畝農田開發的很匆忙,而且當時他也並不在部落,都是母巴等人冬天匆忙燒荒開墾出來的,有些地方明顯不合理。
但徐晨回來的時候已經十二月底,所有農田幾乎都已經開墾完畢,他也就沒怎麽去關心。
因為這種播種收獲完全是望天收的狀態,而且如此大麵積的播種,隻要不是大麵積受災,終歸還是有收獲。
更何況河對岸情況複雜,來去困難,本來管理的相對來說也比較粗放,而眼下受災的麵積也不過二三十畝的樣子,並不算嚴重。
何況眼下已經到了最炎熱多雨的季節,小河的水位也到達了一年一度最高的狀態,想開溝修渠修建堤壩也來不及了,有了今年的經驗,秋冬就可開始新一輪的農田基礎建設,完善溝渠堤壩,明年情況就好得多。
因此對於農田管理,徐晨今年基本上沒怎麽操心,他最多是隔三差五去最近的試驗田看看。
而試驗田的漲勢也就那樣,雖然比別的田塊略好一些,但也十分有限,並不不去年強。
農耕生產,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飛躍的。
中國曆史從神農氏嚐百草辨五穀開始,一直到秦漢時期,牛馬犁耙等牲畜農具大量推廣之後,農田耕種才真正進入成熟階段。
而一直到兩千多年之後新中國初期,糧食產量也依舊處於十分低下的狀態,一畝百十來斤還是主流,那個時候養活中國人的,特別是貧苦農民的,並不是五穀,而是土豆和紅薯這兩種產量巨大澱粉含量豐富的輔助糧食。
因此對於眼下的耕種水平和狀態,徐晨隻需要穩住,讓其處於大麵積旱澇保收的狀態,讓這些人口不過數十數百人的原始部落有滿足數月到半年的糧食儲備就是偉大的成功。
畢竟在這樣地廣人稀動植物繁盛的原始時代,采集和狩依舊能夠滿足日常所需,而有了一定的儲備,就能解放出來一部分生產力發展生產。
因此眼下,徐晨的主要任務依舊是部落其他方麵的發展,對於糧種馴化隻能慢慢來。
因為這種事不是十年八年就能看到明顯成績的,是一個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的漫長過程。
動植物的進化,百年千年也不過是彈指一揮而已。
在充沛的雨水和高溫下,漫山遍野的植物又開始進入了一年一度的瘋狂生長季,就像吃了大力丸一樣蹭蹭蹭的往上竄。
大院內外栽種的一些果樹花草經過兩年的生根醞釀之後,今年長的特別快,當初都不過是一兩米高的小樹苗,今年都已經長到四五米高,枝葉舒展婆娑開始形成樹蔭,大大小小的綠色果實,夾雜在密密麻麻的枝葉之間隨風搖擺,看起來有了一種盛夏的氣息。
房前屋後栽種的刺瓜也同樣長得密密麻麻,藤蔓順著藤架爬滿院牆和茅草屋頂,五顏六色的花朵開了又謝,謝了又開,幾天時間就會變成一個個瓜流,掛在藤架和藤蔓上,看起來鮮嫩無比,令人垂涎。
房屋四周和河灘附近,還撒播了大量的麻,這些麻並不怕水,因此漲勢非常強悍霸道,半個月之間就衝到了近兩米高,密密麻麻的葉片如同蒲扇一樣,將大片河灘遮蓋的密不透風。
小河兩岸的農田,漲勢更加喜人。
包幹到組帶來的效果非常明顯,各小組都在獎勵的刺激下仔細照顧莊稼,辛勤除草驅趕野獸,農田裏麵很少能夠看到往年密密麻麻的野草,最近也進入了大規模的抽薹抽穗揚花期。
雖然種子改良還並不見成效,農肥和灌既也並沒有什麽進步,但看漲勢和整齊度,要比去年好很多,隻要天公作美,今年畝產平均超過四十斤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進入夏季之後,窯廠的工作暫時結束,但青銅冶煉鑄造並沒有完全停滯,因為接連燒製了兩窯木炭,雖然隻有幾千斤,但隻供應一座小冶煉爐還是能堅持一段時間,因此一群工匠每天都還是在不斷冶煉製作各種青銅器。
不過眼下主要製作的不是刀劍武器,而是大量常用工具。
斧頭、柴刀、鍘刀、剔骨刀、剪刀、銅針、鑿子、錘子、手鑽、刨刀、鋤頭、鎬頭、犁頭、釘耙等等。
另外還有長柄鉗、短柄鉗、銅釺、鑽子等一些並特殊的工具。
凡是徐晨能夠想到的後世常用的金屬工具,他都指導製作出來,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用,特別是各種刀剪鉗錘的出現,讓皮具、木器和金屬加工工藝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且他還專門為自己打造了一套實驗室工具,各種鉗子、鑽子、小刀、鋸條等等十多樣,琳琅滿目掛在牆上金光閃閃,不光好看,也讓他的黃金寶石等加工工藝提升了一大截,開始有了一種專業工作室的氛圍。
武器經過一輪配發之後,在一兩年之內徐晨不會再大規模製作,因為他在一兩年之內也不會再對外發動大規模的探索和征服活動。
他眼下就是要將手中已經積累起來的資源和技術先普及推廣,努力提升聯盟部落的生產能力和生活水平,隻有各部落進入正常的農耕畜牧時代,完全解決了糧食危機之後,他才可以真正組建起來一支完全脫離生產的職業軍隊,再次展開一輪更大規模的擴張。
因為下一次擴張探索的距離會更遠,或許來往以年計算。
實際上,經過上一次的探索擴張之後,徐晨對於更遠距離的探索已經沒有太迫切的需求了。
下一次出行,已經不是征服之旅,而是化傳播和周遊之旅。
對他來說,征服數千裏之外數百上千人的族群和部落意義已經不大,因為就算征服了,他們也都是窮的吃土,除開俘虜一些人口之外,並不會又太大收獲,因此他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廣先進的技術化和字等,以為未來更遠的部落融合打好基礎。
整個四月五月都陷入在連綿暴雨和烈日暴曬之下。
農田也進入了一年一度最瘋狂的生長時節。
天氣炎熱加洪水泛濫,部落的所有外事聯絡全部中斷,和其他部落的來往完全陷入了停滯狀態。
春困秋乏冬天冷,夏日炎炎正好眠。
進入最熱的夏季之後,徐晨也把自己的藤椅搬到涼棚種金屬工具之外,大部分時間都是躺在上麵養神挺屍。
當然,也不可能純粹養膘,每天吃飽睡足之後,天氣略微涼爽的時候,他也會例常進行教學任務,教一群孩子學習識字、書寫、計算、唱歌娛樂,甚至還開設了幾何、美術和手工課程,不光小孩子們要聽,陶工、冶煉工和木工也都要跟著學習。
雖然這些學習內容都非常簡單,但慢慢積累下來,也都還是有些收獲,至少一個多月下來,一群木工都能夠完成基本的尺規作圖,可以在陶板上畫出一些看起來形狀不錯的幾何圖形,甚至還有兩個可以獨立完成獨輪車和馬車的簡單結構圖。
至於化層次已經比較高的小女巫和葉兩人,徐晨已經開始教她們一些比較複雜的學習內容,比如乘法除法、書寫記錄部落日常生活所見所聞,整理謄抄他平日留下的大量隨筆記錄等等。
在他不斷的教育和引導下,兩個年齡相彷的小母野人進步非常大,幫他完成了大量平日懶得整理的筆記和資料。
而這些整理謄抄過的資料,也都用銅錐打孔之後用麻繩裝訂成冊,變成了部落最神秘和貴重的知識財富。
這些東西,將來都會是各部落的巫都需要學習的內容。
當然,巫王大字典的內容也在不斷的增加,隔三差五都會有新的字詞登錄其上,如今的字典中記錄的獨立字已經超過五百個,幾乎覆蓋了日常生活所見所聞的方方麵麵,基本能夠滿足日常的學習和記錄要求。
雖然整個部落陷入了炎炎夏日的農閑之中。
但該做的工作依舊各司其職。
農耕生產依舊還是重中之重。
母巴和阿母兩位族長首領,每天依舊帶著大量男女忙忙碌碌在田間來回巡邏,驅趕鳥獸和除草,同時還要時刻觀察河水上漲的速度,提前做好農田的防澇和排水工作。
靠近大院這邊的情況比較好,因為地勢比較高,而且來往也比較方便,但河對岸管理起來就要麻煩多了,來回都需要劃木排竹排。
進入五月之後,雷雨更多,河水暴漲,已經淹沒了兩岸大量的河灘,甚至對岸有不少農田都反複受澇,部分低窪處的農田減產已成定局,母巴阿母等一群女人憂心忡忡,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但徐晨也束手無策,隻能寬慰她們不要著急。
畢竟這種減產實際上也在他的預料之中。
在溝渠河堤等農業基礎設施不到位的情況下,旱災水災都不可避免。
河對岸的四百畝農田開發的很匆忙,而且當時他也並不在部落,都是母巴等人冬天匆忙燒荒開墾出來的,有些地方明顯不合理。
但徐晨回來的時候已經十二月底,所有農田幾乎都已經開墾完畢,他也就沒怎麽去關心。
因為這種播種收獲完全是望天收的狀態,而且如此大麵積的播種,隻要不是大麵積受災,終歸還是有收獲。
更何況河對岸情況複雜,來去困難,本來管理的相對來說也比較粗放,而眼下受災的麵積也不過二三十畝的樣子,並不算嚴重。
何況眼下已經到了最炎熱多雨的季節,小河的水位也到達了一年一度最高的狀態,想開溝修渠修建堤壩也來不及了,有了今年的經驗,秋冬就可開始新一輪的農田基礎建設,完善溝渠堤壩,明年情況就好得多。
因此對於農田管理,徐晨今年基本上沒怎麽操心,他最多是隔三差五去最近的試驗田看看。
而試驗田的漲勢也就那樣,雖然比別的田塊略好一些,但也十分有限,並不不去年強。
農耕生產,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飛躍的。
中國曆史從神農氏嚐百草辨五穀開始,一直到秦漢時期,牛馬犁耙等牲畜農具大量推廣之後,農田耕種才真正進入成熟階段。
而一直到兩千多年之後新中國初期,糧食產量也依舊處於十分低下的狀態,一畝百十來斤還是主流,那個時候養活中國人的,特別是貧苦農民的,並不是五穀,而是土豆和紅薯這兩種產量巨大澱粉含量豐富的輔助糧食。
因此對於眼下的耕種水平和狀態,徐晨隻需要穩住,讓其處於大麵積旱澇保收的狀態,讓這些人口不過數十數百人的原始部落有滿足數月到半年的糧食儲備就是偉大的成功。
畢竟在這樣地廣人稀動植物繁盛的原始時代,采集和狩依舊能夠滿足日常所需,而有了一定的儲備,就能解放出來一部分生產力發展生產。
因此眼下,徐晨的主要任務依舊是部落其他方麵的發展,對於糧種馴化隻能慢慢來。
因為這種事不是十年八年就能看到明顯成績的,是一個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的漫長過程。
動植物的進化,百年千年也不過是彈指一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