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凝神桌影一角,道:“說來誰也總會去的,先生,您何時啟程?”
梅堯臣道:“也就這一兩天,我怕去的匆忙。世間種種,不須認真,寄此一生,也就一了百了。”說著,便漠然去了。
少年呆坐床邊,聽那箱裏響動,才想起青衣女子的事來。青衣人從箱中出來,偷看一眼少年,把門關緊了。她聽了二人的話,知道眼前這少年,本就孤苦,今晚卻又巧巧和那老先生分別,往後真要閉口度日了。
青衣人輕聲道:“剛還在那人,不和你說不須認真嘛?”
她踱了幾步又道:“那你以後,是要進京城考功名了?看你住也在書匣子裏,不舉都難吧?”
少年笑道:“鐵匠的睡在幹戈裏,可就武藝精湛了?”
青衣人賭氣道:“他打鐵的技藝精湛,和你們士大夫的紋字功夫一曲同工呢。”
少年道:“我哪裏算得上了?再者,寧為百夫長,不作一書生嘛。我倒是寧願睡取武庫。不能武藝不成,會了打鐵,至少染上一身俠氣啊。有人立言不朽,我就想立劍不朽!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但若有一天能應役而征,殺在胡地,便是醉臥沙場也認了!若是有幸凱旋,也像木蘭詩裏那般願馳千裏足,送我還故鄉更是妙哉,卻還到哪裏呢?齊雲山麽?故鄉都沒有,那爺娘姊弟就更無從談起了,哎...”
那少年開始時目光堅毅,語氣鏗鏘,好似敵兵百萬即在眼前,就要上陣殺敵了。說到後來,目光漸漸黯然,最後竟成了苦笑。
青衣人見他說得誠懇,不像做作而為,心中不由得把少年往後的種種不堪情形想了。雖然仍想探問無尚劍法的事,但看他微微低首,神色愁傷,顯是剛才的話他在心裏憋了很久,他一個小孩子再怎麽生性豁達,獨自久居也要孤單的,今兒既來此處,又讓自己撞見了。陪他說說話,還能怎樣?他說的一身俠氣難不成我這兒就少了?想到此處,便忽然問出道:“那你爹娘呢,親人都在哪兒呢?”
少年黯然道:“我聽梅先生說,我是被棄路邊,讓陸掌門撿回來的。不過我爹娘一定是不得已的,這怨不得他們不是?屬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兒饑且寒,有過慎莫笪笞,行當折搖,思複念之...”
這後四句出自漢朝的一首樂府,寫得是一位久病的母親臨終前的托孤,言語懇切,和後來浮華逞才的詩文比起來,真是要教太康落瑛,齊梁置管了。那首詩雖在宋朝,依然婦孺常常詠唱。
青衣人聽著少年愈說愈輕的話音,覺得少年說的一字一句無不透著感傷,回想自己以往的境遇,生了些相惜之感。再打量那少年,但見他不過十二三歲年紀,衣衫淺舊,身子瘦弱,算得上骨立了。待他稍抬起頭,又見他相貌平平,麵色蒼白,自耳至項還有一道淺淺疤痕,模樣真算不上討人喜歡。
她本就是乘夜潛行,若是被抓,縱不致被害,也是險惡極了。也知那無尚劍法藏的何等秘密,卻總要一試。但她又是至情至性的人,現下這位少年孤苦伶仃,心地誠善,自然的心生憐惜,一時也決不下去留。青衣人推了下少年前低的肩膀,小聲道:“誰沒件不如意的事。行了,你不還要打胡人嗎?不是想抹抹眼淚,就讓他們收帳子割地吧?你大小也是個男娃呀。”
少年道:“也是啊,也許我爹娘還活著,還在掛念我。這時我望著月亮也許他們也在這月下望向我呢!隻是天上這銅鏡太小了點,照的人又那麽許多,這麽擠,我是看不清楚他們的模樣。”
青衣人微微蹙眉,道:“你這小孩兒,句句話怎麽都得壓出點水呢,傷心也傷身哦。”但說話間,她也轉頭向窗外看了去。
梅堯臣道:“也就這一兩天,我怕去的匆忙。世間種種,不須認真,寄此一生,也就一了百了。”說著,便漠然去了。
少年呆坐床邊,聽那箱裏響動,才想起青衣女子的事來。青衣人從箱中出來,偷看一眼少年,把門關緊了。她聽了二人的話,知道眼前這少年,本就孤苦,今晚卻又巧巧和那老先生分別,往後真要閉口度日了。
青衣人輕聲道:“剛還在那人,不和你說不須認真嘛?”
她踱了幾步又道:“那你以後,是要進京城考功名了?看你住也在書匣子裏,不舉都難吧?”
少年笑道:“鐵匠的睡在幹戈裏,可就武藝精湛了?”
青衣人賭氣道:“他打鐵的技藝精湛,和你們士大夫的紋字功夫一曲同工呢。”
少年道:“我哪裏算得上了?再者,寧為百夫長,不作一書生嘛。我倒是寧願睡取武庫。不能武藝不成,會了打鐵,至少染上一身俠氣啊。有人立言不朽,我就想立劍不朽!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但若有一天能應役而征,殺在胡地,便是醉臥沙場也認了!若是有幸凱旋,也像木蘭詩裏那般願馳千裏足,送我還故鄉更是妙哉,卻還到哪裏呢?齊雲山麽?故鄉都沒有,那爺娘姊弟就更無從談起了,哎...”
那少年開始時目光堅毅,語氣鏗鏘,好似敵兵百萬即在眼前,就要上陣殺敵了。說到後來,目光漸漸黯然,最後竟成了苦笑。
青衣人見他說得誠懇,不像做作而為,心中不由得把少年往後的種種不堪情形想了。雖然仍想探問無尚劍法的事,但看他微微低首,神色愁傷,顯是剛才的話他在心裏憋了很久,他一個小孩子再怎麽生性豁達,獨自久居也要孤單的,今兒既來此處,又讓自己撞見了。陪他說說話,還能怎樣?他說的一身俠氣難不成我這兒就少了?想到此處,便忽然問出道:“那你爹娘呢,親人都在哪兒呢?”
少年黯然道:“我聽梅先生說,我是被棄路邊,讓陸掌門撿回來的。不過我爹娘一定是不得已的,這怨不得他們不是?屬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兒饑且寒,有過慎莫笪笞,行當折搖,思複念之...”
這後四句出自漢朝的一首樂府,寫得是一位久病的母親臨終前的托孤,言語懇切,和後來浮華逞才的詩文比起來,真是要教太康落瑛,齊梁置管了。那首詩雖在宋朝,依然婦孺常常詠唱。
青衣人聽著少年愈說愈輕的話音,覺得少年說的一字一句無不透著感傷,回想自己以往的境遇,生了些相惜之感。再打量那少年,但見他不過十二三歲年紀,衣衫淺舊,身子瘦弱,算得上骨立了。待他稍抬起頭,又見他相貌平平,麵色蒼白,自耳至項還有一道淺淺疤痕,模樣真算不上討人喜歡。
她本就是乘夜潛行,若是被抓,縱不致被害,也是險惡極了。也知那無尚劍法藏的何等秘密,卻總要一試。但她又是至情至性的人,現下這位少年孤苦伶仃,心地誠善,自然的心生憐惜,一時也決不下去留。青衣人推了下少年前低的肩膀,小聲道:“誰沒件不如意的事。行了,你不還要打胡人嗎?不是想抹抹眼淚,就讓他們收帳子割地吧?你大小也是個男娃呀。”
少年道:“也是啊,也許我爹娘還活著,還在掛念我。這時我望著月亮也許他們也在這月下望向我呢!隻是天上這銅鏡太小了點,照的人又那麽許多,這麽擠,我是看不清楚他們的模樣。”
青衣人微微蹙眉,道:“你這小孩兒,句句話怎麽都得壓出點水呢,傷心也傷身哦。”但說話間,她也轉頭向窗外看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