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就聽丁老繼續說道:“我是三年前來到這裏的,當時的事情我並不在場,都是聽隊裏的老同誌說的。當時有是一支考古隊的小分隊在這裏考察,結果是迷了路,他們給隊裏發了信號,說明了坐標以及他們的情況,計劃隻有一周的任務,結果因為迷路的問題拖延了半個月,他們當時的情況非常糟糕,幾乎就是彈盡糧絕。
隊裏的同誌收到信號後馬上派人過來,當時開車的就是華子的父親,他和一個叫老範的隊員過來營救,結果也迷了路。
不知道為什麽他們明明有通信設備卻沒有尋求救援。
後來隊裏的人覺得情況不對,就又派人過來尋找。
七天以後,他們在這裏,也就是我們搭營的附近發現了他們的車轍印,從輪胎的花紋判斷就是華子他父親的車,但奇怪的是沿著車轍找下去,卻沒有找到人,車轍在一片沙層上突然消失了。
一開始大家猜測是否是遇到了流沙,當檢測了那的土地,並沒有這種可能,兩個人和一輛車就這麽沒了,倒是先前那支小分隊誤打誤撞的竟然回到了隊裏,不過也已經有兩個人因為嚴重的脫水犧牲了。”
丁老說到這裏,車子裏的空氣頓時凝固了,大家不再說話,耳邊隻有呼呼的風聲和破吉普的引擎聲。
老萬給華子遞了根煙,氣氛這才稍微有了緩和。
一支煙以後,丁老望著窗外說道:“這地方方圓幾百裏都是一個樣子,沒有特殊的東西做標誌,人走進去是很容易迷路的,隻要一倒下,黃沙一飛,地上連個小土包都看不見,數千年來也不知有多少人埋在了這裏。”
望著窗外的景色,我心中生起了一股悲涼,是的,丁老的話沒有錯,記得大唐高僧玄奘法師西去取經的路上曾走過這裏,在他那本《大唐西域記》中曾這樣寫到:“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者則死,無一全者……”。
是啊,古往今來又有多少孤魂野鬼在此間遊蕩呢,就像這漫天的風沙一樣。
感歎之間,我忽然感覺車子慢了下來,透過擋風玻璃望出去,隻見不遠處的土坡上出現了一個黑色的物體,在這黃沙之中格外顯眼。
“那是什麽?”我心中問道。
車子慢慢停下了,華子開了車門走出去,靠向了那團物體,我也打開車門好奇的跟上。
走近了一看,那竟是一具死屍,屍體頭朝下趴在沙窩子裏,破爛的衣衫露出森然的白骨。我知道纖維的腐爛周期至少需要兩年,看來這個路倒(死在路邊的人)趴在這裏至少兩年多了。
華子跑回車裏拿了一把工兵鏟,拋了個坑把屍骨埋了。回到車裏以後我才發現那把鏟子竟然沒帶回來,而是插在了小墳包的一旁。
我疑惑的看著丁老,丁老告訴我說,這是隊裏的規矩,凡是碰到這玩意就把工兵鏟插那,一來算是當作墓碑,二來也算是個標記,好叫後來的人知道那裏躺著一具屍體,就當行車的路標吧。
午飯我們是從車上進行的,大家嚼了幾口饢,就繼續趕路,一路上我看到了七八隻豎著的工兵鏟,隻是墳包早就被風撫平了,一陣死亡的窒息感一下子湧了出來。
第四天的傍晚我們意外地發現了一個酷似於城堡的土丘,從丁老和華子驚訝的眼神裏,我發現他們好像也是第一次見。
從土丘的形狀上看,那似乎是某種古代的建築遺跡。
車子奔馳而去,我們全都興奮的從車上跳下來。但見那土丘的頂上有些發黑,似乎是被火燒過的痕跡。
老萬用手敲了敲土丘的外皮,大聲叫道:“這他娘的真的是建築啦!夯土啦!”
我們被他吸引過去,都伸出手去觸摸,那手感很硬,確實是夯土。丁老尋著較矮的一處爬到了頂上,我們全都跟在後麵。
“這好像是個烽火台啊。”丁老自言自語的說。
老萬道:“烽火台?這地方怎麽會有烽火台啦?這看上去也不像嘛!”
丁老皺著眉頭不說話,用手摳掉了一大塊土坷垃,放在鼻子上一聞,說:“這就是烽火台,沒錯的!”隨後他又自言自語的說:“可是怎麽長得和漢朝的那座不一樣呢?”
我也觀察著這座奇特的建築,但說實話我真的看不出什麽,西域的東西完全就超出了我的專業範圍,在這裏我和一般的學生沒什麽區別。
而就在這時,一直在下麵的華子突然叫了起來:“丁教授,這裏有塊石碑!”
我們全都跑下去,隻見烽火台下的黃土裏赫然露出了半截黑石板,隱約還有幾個奇形怪狀的文字路在外麵。
我們把那石碑拋出來,隻見那上麵刻滿了奇形怪狀的文字。
我看到丁老看著發呆,就問他這上麵都寫著什麽,丁老激動地說道:“這是古佉盧文啊!”
古佉盧文,我以前曾聽羅教授講起過關於這種文字的發源以及消失。
記得他說這種文字最早是從犍陀羅而來的,大概是孔雀王朝三世紀時期的文字,是絲綢之路上的主要文字和語言,曾有大量的佛經典籍也都是用這種文字記載的。東漢末年,此文字流入塔裏木盆地,是古樓蘭的重要文字。
我驚訝地說:“丁老的意思是說這是古樓蘭的烽火台?”
丁老興奮的點了點頭,他說:“想不到啊,這地方竟然也有樓蘭的東西,看來以前這裏也是屬於樓蘭的了,這個發現可真是不小啊!”
我問丁老以前的時候沒有發現這個嗎,丁老說這裏一定是剛剛經曆過一次沙塵暴,要不然這些東西是不會露出來的,大西北的沙塵暴非常厲害,一陣風過去,能把一座城給埋了。
我們正說著話,就聽老萬也叫起來了:“老孔,老孔啊,這裏好像有一扇門啦!”
我們又朝老萬的方向奔過去,在烽火台的底部,我們看到了一個類似於門楣一樣的東西,下麵一大半被埋在沙土裏,好像真是一扇門。
就聽丁老繼續說道:“我是三年前來到這裏的,當時的事情我並不在場,都是聽隊裏的老同誌說的。當時有是一支考古隊的小分隊在這裏考察,結果是迷了路,他們給隊裏發了信號,說明了坐標以及他們的情況,計劃隻有一周的任務,結果因為迷路的問題拖延了半個月,他們當時的情況非常糟糕,幾乎就是彈盡糧絕。
隊裏的同誌收到信號後馬上派人過來,當時開車的就是華子的父親,他和一個叫老範的隊員過來營救,結果也迷了路。
不知道為什麽他們明明有通信設備卻沒有尋求救援。
後來隊裏的人覺得情況不對,就又派人過來尋找。
七天以後,他們在這裏,也就是我們搭營的附近發現了他們的車轍印,從輪胎的花紋判斷就是華子他父親的車,但奇怪的是沿著車轍找下去,卻沒有找到人,車轍在一片沙層上突然消失了。
一開始大家猜測是否是遇到了流沙,當檢測了那的土地,並沒有這種可能,兩個人和一輛車就這麽沒了,倒是先前那支小分隊誤打誤撞的竟然回到了隊裏,不過也已經有兩個人因為嚴重的脫水犧牲了。”
丁老說到這裏,車子裏的空氣頓時凝固了,大家不再說話,耳邊隻有呼呼的風聲和破吉普的引擎聲。
老萬給華子遞了根煙,氣氛這才稍微有了緩和。
一支煙以後,丁老望著窗外說道:“這地方方圓幾百裏都是一個樣子,沒有特殊的東西做標誌,人走進去是很容易迷路的,隻要一倒下,黃沙一飛,地上連個小土包都看不見,數千年來也不知有多少人埋在了這裏。”
望著窗外的景色,我心中生起了一股悲涼,是的,丁老的話沒有錯,記得大唐高僧玄奘法師西去取經的路上曾走過這裏,在他那本《大唐西域記》中曾這樣寫到:“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者則死,無一全者……”。
是啊,古往今來又有多少孤魂野鬼在此間遊蕩呢,就像這漫天的風沙一樣。
感歎之間,我忽然感覺車子慢了下來,透過擋風玻璃望出去,隻見不遠處的土坡上出現了一個黑色的物體,在這黃沙之中格外顯眼。
“那是什麽?”我心中問道。
車子慢慢停下了,華子開了車門走出去,靠向了那團物體,我也打開車門好奇的跟上。
走近了一看,那竟是一具死屍,屍體頭朝下趴在沙窩子裏,破爛的衣衫露出森然的白骨。我知道纖維的腐爛周期至少需要兩年,看來這個路倒(死在路邊的人)趴在這裏至少兩年多了。
華子跑回車裏拿了一把工兵鏟,拋了個坑把屍骨埋了。回到車裏以後我才發現那把鏟子竟然沒帶回來,而是插在了小墳包的一旁。
我疑惑的看著丁老,丁老告訴我說,這是隊裏的規矩,凡是碰到這玩意就把工兵鏟插那,一來算是當作墓碑,二來也算是個標記,好叫後來的人知道那裏躺著一具屍體,就當行車的路標吧。
午飯我們是從車上進行的,大家嚼了幾口饢,就繼續趕路,一路上我看到了七八隻豎著的工兵鏟,隻是墳包早就被風撫平了,一陣死亡的窒息感一下子湧了出來。
第四天的傍晚我們意外地發現了一個酷似於城堡的土丘,從丁老和華子驚訝的眼神裏,我發現他們好像也是第一次見。
從土丘的形狀上看,那似乎是某種古代的建築遺跡。
車子奔馳而去,我們全都興奮的從車上跳下來。但見那土丘的頂上有些發黑,似乎是被火燒過的痕跡。
老萬用手敲了敲土丘的外皮,大聲叫道:“這他娘的真的是建築啦!夯土啦!”
我們被他吸引過去,都伸出手去觸摸,那手感很硬,確實是夯土。丁老尋著較矮的一處爬到了頂上,我們全都跟在後麵。
“這好像是個烽火台啊。”丁老自言自語的說。
老萬道:“烽火台?這地方怎麽會有烽火台啦?這看上去也不像嘛!”
丁老皺著眉頭不說話,用手摳掉了一大塊土坷垃,放在鼻子上一聞,說:“這就是烽火台,沒錯的!”隨後他又自言自語的說:“可是怎麽長得和漢朝的那座不一樣呢?”
我也觀察著這座奇特的建築,但說實話我真的看不出什麽,西域的東西完全就超出了我的專業範圍,在這裏我和一般的學生沒什麽區別。
而就在這時,一直在下麵的華子突然叫了起來:“丁教授,這裏有塊石碑!”
我們全都跑下去,隻見烽火台下的黃土裏赫然露出了半截黑石板,隱約還有幾個奇形怪狀的文字路在外麵。
我們把那石碑拋出來,隻見那上麵刻滿了奇形怪狀的文字。
我看到丁老看著發呆,就問他這上麵都寫著什麽,丁老激動地說道:“這是古佉盧文啊!”
古佉盧文,我以前曾聽羅教授講起過關於這種文字的發源以及消失。
記得他說這種文字最早是從犍陀羅而來的,大概是孔雀王朝三世紀時期的文字,是絲綢之路上的主要文字和語言,曾有大量的佛經典籍也都是用這種文字記載的。東漢末年,此文字流入塔裏木盆地,是古樓蘭的重要文字。
我驚訝地說:“丁老的意思是說這是古樓蘭的烽火台?”
丁老興奮的點了點頭,他說:“想不到啊,這地方竟然也有樓蘭的東西,看來以前這裏也是屬於樓蘭的了,這個發現可真是不小啊!”
我問丁老以前的時候沒有發現這個嗎,丁老說這裏一定是剛剛經曆過一次沙塵暴,要不然這些東西是不會露出來的,大西北的沙塵暴非常厲害,一陣風過去,能把一座城給埋了。
我們正說著話,就聽老萬也叫起來了:“老孔,老孔啊,這裏好像有一扇門啦!”
我們又朝老萬的方向奔過去,在烽火台的底部,我們看到了一個類似於門楣一樣的東西,下麵一大半被埋在沙土裏,好像真是一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