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大人,據我走訪觀察,長陵鎮附近的荒山,有兩成適合種植再生稻,聽聞您擅長水利研究,隻要上奏朝廷請人來調整灌溉水流,便能得上萬畝的良田。”</p>
秦小滿早在巡視再生稻種植時。</p>
便將富陽縣以及整個榮州的地理情況摸排了一遍。</p>
他說要開荒的山並非難於上青山的崇山峻嶺。</p>
山中有水,有草甸有肥土,隻是疏於引導與打理。</p>
再加上尋常人家不懂水利工程,隻有朝廷掌握了這方麵的秘技,想大麵積開荒,必須依靠官府的支持。</p>
山地稅收,一畝才十文錢左右。</p>
萬畝良田三年的稅收,加上再生稻這一季的收成,也不過三萬兩銀子。</p>
送給朝廷這些賦稅,引進擅長水利工程的人才來富陽,無論怎麽看都是秦小滿和全富陽的百姓沾光。</p>
“縣令大人,除了能夠開墾出兩成的良田,剩下的山地引流後,也可以養殖跑山豬以及牛羊鵝鴨增產增收。”</p>
秦小滿當著李大福的麵,特意在“豬”這個字眼上加重了語氣。</p>
方才談成共同製作牙刷生意的李大福,一直想著賺錢的事,聽到這話,登時明白過來。</p>
小滿提的帶他賺錢的機會原來是這個!</p>
開荒開不出多少良田,可它能夠占地養殖!</p>
李家三萬畝的養殖場地大多分布在富陽縣城郊,佃戶們已經形成一定的抱團和占地盤的意識。</p>
誰也不願意拖家帶口去水清草肥的深山老林幹活。</p>
每年預訂肉食多的時候,李家還需要租用其他山地,借別人的佃戶來飼養,收益自然大幅度減少。</p>
可如今有了製作牙刷的生意,豬毛的需求量一大,跑山豬必須數倍甚至以後可能數十倍的增加。</p>
圈養出來的豬那是家豬!</p>
豬毛根本不夠硬,質量不達標還有何競爭力?</p>
“縣令大人,我李大福願意雇流民去西陵山一帶開荒,開……三萬畝地的荒山!”</p>
李大福倒是想把屬於富陽縣地域的整塊西陵山納入囊中。</p>
可惜家中無餘錢。</p>
養的豬太多肉賣不掉也是一大難題。</p>
再者再往深處開墾也不現實,還要給別人留些剩肉吃,便克製住激動的心情。</p>
</p>
隻將李家的養殖地域拓展一倍。</p>
三萬畝先交六萬兩地契錢,開荒工錢也要上萬兩。</p>
可想到豬毛牙刷帶來的收益,值了!</p>
“縣令大人還有我,我嶽父是瀘陽縣的大地主,緊挨著南陵山脈,那一帶我也想劃塊地為朝廷解決流民的難題,我買……小滿呐,你看我買多少合適?”</p>
方占河拿不定主意。</p>
普通的山地種植稻穀和小麥的產量極低。</p>
如果不能種植再生稻也無法增產四成,他跟風開荒隻會賠錢。</p>
“方叔不如先買兩萬畝,可以找向陽、有水、土肥的山坡壟成梯田。”</p>
隻要願意相信他的人,秦小滿都願意幫忙出主意。</p>
“要是方叔剩下的山地不用,也能租給李叔,或者栽種其他農作物增產增收,也能保障落戶的佃戶們有收成。”</p>
這番話聽得張縣令連連點頭,對秦小滿不由得更加高看一眼。</p>
開荒原本是地主鄉紳們避諱的事。</p>
經秦小滿一統籌,變成人人爭搶的好事。</p>
雖說他至今不懂李老爺和方老爺爭搶掏錢開荒和安置流民的原因。</p>
但一定是秦小滿讓他們認為有利可圖才會如此表現。</p>
“本官代前來蜀地的各地受災百姓,謝過李老爺和方老爺!”</p>
張縣令鄭重其事地拱手一拜。</p>
李大福和方占河一介鄉紳,何時受過朝廷命官如此厚禮,連忙避之不及的閃開,連道“不敢”。</p>
暗地裏交換了一個眼神,眉眼裏皆是笑意。</p>
開荒能賺到錢還白得新來的縣令記下他們的人情。</p>
跟著秦小滿混果然是正確的選擇!</p>
“如此一來,一共是十萬畝荒地需要開墾……”</p>
張縣令感動之餘,麵露愁容。</p>
開荒也是有定額的。</p>
十萬畝山地拚湊起來,大約寬二十幾裏、長六十來裏的地界。</p>
根據他對富陽縣地勢的了解,最多隻能再賣出不到五萬畝的荒地。</p>
再加上朝廷對開荒的畝數也是有限定的,富陽縣積累至今,能開荒的荒地也就十五萬畝。</p>
還不知道剩下的五萬畝有沒有人接手。</p>
如此一來,富陽確實能夠吸納近萬戶流民安置。</p>
可萬戶流民、每年增收三萬左右的地方稅銀,能否請朝廷將他在洛陽縣的手下調度至富陽來興修水利工程、安置的流民日後穩定生產……他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心裏沒底。</p>
“秦公子,我擔心興修水利的事,最後還是要落在富陽縣衙的頭上,我倒是能夠看出水流主脈絡,可剩下的事隻能大家慢慢搜索,或許會增加開荒的成本。”</p>
張縣令趁著大家還沒交銀子,把醜話說在了前頭。</p>
寧願他白高興一場。</p>
也不願讓一腔熱血為百姓的秦小滿自掏腰包賠了家業。</p>
張縣令的話讓李大福和方占河也猶豫了一瞬。</p>
但當他們看到秦小滿笑嗬嗬表情,懸著的心馬上落了回去。</p>
隻要秦小滿這個領頭羊不慌。</p>
他們慌個鏟鏟!</p>
秦小滿既然能帶頭不要免除稅收的好處,必定是早就想好了應付之策。</p>
“縣令大人何不將開荒一事上報給刺史大人,丈量全榮州予以開荒的地界,之後再看各地的地主鄉紳是否樂意支持?”</p>
“一縣一域力量小,確實不足以引起朝廷的注意。可是全榮州呢?每年增加數十萬兩甚至更多的賦稅,還能幫助安置數萬的蜀外災民,難道還不能特事特辦?”</p>
既替朝廷安置了災民,又替榮州區域增加了良田和稅收。</p>
這是一個多方共贏的局麵,還是一個全榮州當官的都能立功的機會。</p>
秦小滿不信大家不上心。</p>
“好!此計甚好!”</p>
張縣令略一思考,就知道秦小滿並非誇誇其談。</p>
可他依舊有一個問題。</p>
“秦公子,你認為全榮州的地主鄉紳們,會像李老爺和方老爺一樣,響應官府的號召繳稅開荒嗎?”</p>
富陽縣賣出十萬畝荒地,剩下的繼續留在登記冊上也沒問題。</p>
可其他州縣壓力很大。</p>
蜀地多山,榮州的百姓都往平原處紮堆。</p>
每縣自開朝積累至今的開荒畝數皆超過十萬,想要驚動朝廷,讓天子特事特辦,少說要完成一半的開荒數額。</p>
才能達成秦公子的計劃。</p>
“我認為大人們將開荒購地的告示貼出來之時,估計會有人為此打破頭。”</p>
秦小滿對此很有自信。</p>
此事經由張縣令傳至榮州,再召見各州縣縣令共聚一起商議出具體章程。</p>
再到張貼告示。</p>
少說需要三五天,多則十來天。</p>
到那時,不是張縣令預想裏的官府鼓動地主鄉紳們開荒。</p>
而是想尋找山地搞養殖的人們,積極主動的去買地開荒了。</p>
畢竟。</p>
無論是牙刷的製作還是肥皂的製作,都需要養豬。</p>
屆時,會掀起一波養殖熱潮。</p>
不這樣的話,他的原材料需求量那麽高,董家還把持著水陸兩運,他不提前圈地“自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p>
“秦公子……”</p>
“張縣令,你的顧慮我懂,你看了此物你便懂得李叔他們為何搶著開荒。”</p>
秦小滿壓低了聲音,比劃著縣衙大門內。</p>
有些事要高調宣布安定民心,有些事則需要關上門來說。</p>
秦小滿早在巡視再生稻種植時。</p>
便將富陽縣以及整個榮州的地理情況摸排了一遍。</p>
他說要開荒的山並非難於上青山的崇山峻嶺。</p>
山中有水,有草甸有肥土,隻是疏於引導與打理。</p>
再加上尋常人家不懂水利工程,隻有朝廷掌握了這方麵的秘技,想大麵積開荒,必須依靠官府的支持。</p>
山地稅收,一畝才十文錢左右。</p>
萬畝良田三年的稅收,加上再生稻這一季的收成,也不過三萬兩銀子。</p>
送給朝廷這些賦稅,引進擅長水利工程的人才來富陽,無論怎麽看都是秦小滿和全富陽的百姓沾光。</p>
“縣令大人,除了能夠開墾出兩成的良田,剩下的山地引流後,也可以養殖跑山豬以及牛羊鵝鴨增產增收。”</p>
秦小滿當著李大福的麵,特意在“豬”這個字眼上加重了語氣。</p>
方才談成共同製作牙刷生意的李大福,一直想著賺錢的事,聽到這話,登時明白過來。</p>
小滿提的帶他賺錢的機會原來是這個!</p>
開荒開不出多少良田,可它能夠占地養殖!</p>
李家三萬畝的養殖場地大多分布在富陽縣城郊,佃戶們已經形成一定的抱團和占地盤的意識。</p>
誰也不願意拖家帶口去水清草肥的深山老林幹活。</p>
每年預訂肉食多的時候,李家還需要租用其他山地,借別人的佃戶來飼養,收益自然大幅度減少。</p>
可如今有了製作牙刷的生意,豬毛的需求量一大,跑山豬必須數倍甚至以後可能數十倍的增加。</p>
圈養出來的豬那是家豬!</p>
豬毛根本不夠硬,質量不達標還有何競爭力?</p>
“縣令大人,我李大福願意雇流民去西陵山一帶開荒,開……三萬畝地的荒山!”</p>
李大福倒是想把屬於富陽縣地域的整塊西陵山納入囊中。</p>
可惜家中無餘錢。</p>
養的豬太多肉賣不掉也是一大難題。</p>
再者再往深處開墾也不現實,還要給別人留些剩肉吃,便克製住激動的心情。</p>
</p>
隻將李家的養殖地域拓展一倍。</p>
三萬畝先交六萬兩地契錢,開荒工錢也要上萬兩。</p>
可想到豬毛牙刷帶來的收益,值了!</p>
“縣令大人還有我,我嶽父是瀘陽縣的大地主,緊挨著南陵山脈,那一帶我也想劃塊地為朝廷解決流民的難題,我買……小滿呐,你看我買多少合適?”</p>
方占河拿不定主意。</p>
普通的山地種植稻穀和小麥的產量極低。</p>
如果不能種植再生稻也無法增產四成,他跟風開荒隻會賠錢。</p>
“方叔不如先買兩萬畝,可以找向陽、有水、土肥的山坡壟成梯田。”</p>
隻要願意相信他的人,秦小滿都願意幫忙出主意。</p>
“要是方叔剩下的山地不用,也能租給李叔,或者栽種其他農作物增產增收,也能保障落戶的佃戶們有收成。”</p>
這番話聽得張縣令連連點頭,對秦小滿不由得更加高看一眼。</p>
開荒原本是地主鄉紳們避諱的事。</p>
經秦小滿一統籌,變成人人爭搶的好事。</p>
雖說他至今不懂李老爺和方老爺爭搶掏錢開荒和安置流民的原因。</p>
但一定是秦小滿讓他們認為有利可圖才會如此表現。</p>
“本官代前來蜀地的各地受災百姓,謝過李老爺和方老爺!”</p>
張縣令鄭重其事地拱手一拜。</p>
李大福和方占河一介鄉紳,何時受過朝廷命官如此厚禮,連忙避之不及的閃開,連道“不敢”。</p>
暗地裏交換了一個眼神,眉眼裏皆是笑意。</p>
開荒能賺到錢還白得新來的縣令記下他們的人情。</p>
跟著秦小滿混果然是正確的選擇!</p>
“如此一來,一共是十萬畝荒地需要開墾……”</p>
張縣令感動之餘,麵露愁容。</p>
開荒也是有定額的。</p>
十萬畝山地拚湊起來,大約寬二十幾裏、長六十來裏的地界。</p>
根據他對富陽縣地勢的了解,最多隻能再賣出不到五萬畝的荒地。</p>
再加上朝廷對開荒的畝數也是有限定的,富陽縣積累至今,能開荒的荒地也就十五萬畝。</p>
還不知道剩下的五萬畝有沒有人接手。</p>
如此一來,富陽確實能夠吸納近萬戶流民安置。</p>
可萬戶流民、每年增收三萬左右的地方稅銀,能否請朝廷將他在洛陽縣的手下調度至富陽來興修水利工程、安置的流民日後穩定生產……他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心裏沒底。</p>
“秦公子,我擔心興修水利的事,最後還是要落在富陽縣衙的頭上,我倒是能夠看出水流主脈絡,可剩下的事隻能大家慢慢搜索,或許會增加開荒的成本。”</p>
張縣令趁著大家還沒交銀子,把醜話說在了前頭。</p>
寧願他白高興一場。</p>
也不願讓一腔熱血為百姓的秦小滿自掏腰包賠了家業。</p>
張縣令的話讓李大福和方占河也猶豫了一瞬。</p>
但當他們看到秦小滿笑嗬嗬表情,懸著的心馬上落了回去。</p>
隻要秦小滿這個領頭羊不慌。</p>
他們慌個鏟鏟!</p>
秦小滿既然能帶頭不要免除稅收的好處,必定是早就想好了應付之策。</p>
“縣令大人何不將開荒一事上報給刺史大人,丈量全榮州予以開荒的地界,之後再看各地的地主鄉紳是否樂意支持?”</p>
“一縣一域力量小,確實不足以引起朝廷的注意。可是全榮州呢?每年增加數十萬兩甚至更多的賦稅,還能幫助安置數萬的蜀外災民,難道還不能特事特辦?”</p>
既替朝廷安置了災民,又替榮州區域增加了良田和稅收。</p>
這是一個多方共贏的局麵,還是一個全榮州當官的都能立功的機會。</p>
秦小滿不信大家不上心。</p>
“好!此計甚好!”</p>
張縣令略一思考,就知道秦小滿並非誇誇其談。</p>
可他依舊有一個問題。</p>
“秦公子,你認為全榮州的地主鄉紳們,會像李老爺和方老爺一樣,響應官府的號召繳稅開荒嗎?”</p>
富陽縣賣出十萬畝荒地,剩下的繼續留在登記冊上也沒問題。</p>
可其他州縣壓力很大。</p>
蜀地多山,榮州的百姓都往平原處紮堆。</p>
每縣自開朝積累至今的開荒畝數皆超過十萬,想要驚動朝廷,讓天子特事特辦,少說要完成一半的開荒數額。</p>
才能達成秦公子的計劃。</p>
“我認為大人們將開荒購地的告示貼出來之時,估計會有人為此打破頭。”</p>
秦小滿對此很有自信。</p>
此事經由張縣令傳至榮州,再召見各州縣縣令共聚一起商議出具體章程。</p>
再到張貼告示。</p>
少說需要三五天,多則十來天。</p>
到那時,不是張縣令預想裏的官府鼓動地主鄉紳們開荒。</p>
而是想尋找山地搞養殖的人們,積極主動的去買地開荒了。</p>
畢竟。</p>
無論是牙刷的製作還是肥皂的製作,都需要養豬。</p>
屆時,會掀起一波養殖熱潮。</p>
不這樣的話,他的原材料需求量那麽高,董家還把持著水陸兩運,他不提前圈地“自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p>
“秦公子……”</p>
“張縣令,你的顧慮我懂,你看了此物你便懂得李叔他們為何搶著開荒。”</p>
秦小滿壓低了聲音,比劃著縣衙大門內。</p>
有些事要高調宣布安定民心,有些事則需要關上門來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