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嗵!</p>
有數人在天子開口的瞬間,筆直地跪倒在地。</p>
而剩下的,諸如唐丞相等人,則不慌不忙地掀起衣擺,跪在地上。</p>
“陛下恕罪!”</p>
眾人齊聲高呼。</p>
天子目光掃過那些跪在地上,還瑟瑟發抖的幾個官員。</p>
再看剩下的文武百官,全都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氣極反笑。</p>
看來昨夜關注渡口情況的人有不少。</p>
那就好辦了。</p>
“愛卿們此話差矣,你們何罪之有?都快平身吧。”</p>
天子朝著隊尾看去。</p>
在文武百官抬起頭要站起來之際。</p>
砰!</p>
天子再次大力地拍著龍椅,怒喝出聲。</p>
“董必達今日為何沒來上朝?!”</p>
天子餘怒未消。</p>
底下的文武百官,你望望我,我看看你。</p>
幹脆跪在當場,等著天子發完火再起來。</p>
“無人知曉?”</p>
天子看到連最新提拔的董家子弟也沒來,無聲冷笑。</p>
“原來我大乾朝堂竟成了菜市場,誰想來便來,想不來便不來?吏部尚書何在!”</p>
吏部負責文武百官上朝點卯的考核。</p>
但吏部尚書不可能知道當日誰請假了,隻有事後知曉。</p>
天子此問,完全是借機發難。</p>
被點名的吏部尚書,隻得站起來,迎接天子的質問。</p>
“回稟陛下,董必達以及董家諸位大人,未曾向臣請假。”</p>
吏部尚書朝著吏部眾官詢問。</p>
“他們可曾向各位同僚說起今日不參加朝議一事?”</p>
文武百官不上朝,沒有及時去吏部請假,也會在天子詢問到時,由人代為請假,闡述原因。</p>
可今日。</p>
誰也不敢與董家有瓜葛。</p>
聽到吏部尚書的詢問,紛紛將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p>
“沒聽過。”</p>
“微臣和董大人又不熟。”</p>
吏部尚書瞧了一眼說不熟的那位官員,眼神透露出不齒之色。</p>
自家小子娶了董家嫡女居然還有臉說不熟。</p>
但是。</p>
想到董家犯的事,吏部尚書也是見怪不怪了。</p>
當年謝家出事,為了撇清關係,為保家族無憂,連夜和離的多了去了。</p>
“陛下,吏部未收到董大人等人的告假。”</p>
“放肆!”</p>
天子震怒。</p>
“來人!去把董必達押來!朕有事要問他!”</p>
“愛卿們,朝會之前,有件案子需要你們參謀一二。”</p>
話題成功引到董家製衣行的案子上。</p>
文武百官心中明白。</p>
今日朝會,先要商量如何處置犯事的董家,才能繼續接下來的議題。</p>
而看天子方才的態度。</p>
董家,危矣。</p>
眾臣們,心虛的不敢言語。</p>
事不關己的也不想因為說錯話,得罪與董家交好的官員。</p>
一時間,天子的話音落下,大殿裏竟鴉雀無聲。</p>
坐在龍椅上的天子看到這一幕,握緊了扶手,深吸一口氣,壓下想要借機將這裏半數朝臣扔入天牢的想法。</p>
看向唐丞相。</p>
“陛下,京城的案子有大理寺決斷,各地的案子有縣衙、府衙決斷,朝議之上斷案,倒是少見。”</p>
不等天子示意,唐丞相已然欲揚先抑,打開了話題。</p>
“丞相所言極是,陛下,不知是何驚天大案,竟驚動了陛下,要到朝議上來講。”</p>
吏部侍郎王耀東也跟著一唱一和。</p>
令眾人大感意外。</p>
唐王兩家作為天子的左膀右臂,很少有論調一致的時候。</p>
今日這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p>
“既然你們問朕是何大案,那朕便問問愛卿們,軍服以次充好,算不算大案?”</p>
天子的目光落在最先跪在地上,至今未起的那些人頭頂上。</p>
等著他們表態。</p>
“回陛下,軍服之事乃是軍需大事,若真有以次充好之舉,令將士們受寒受凍,耽誤軍情,與叛國投敵並無區別!”</p>
兵部尚書厲聲而出。</p>
天子看到那些心虛者嚇得渾身發抖,暗中嗤笑。</p>
有膽量貪財,沒膽量擔責。</p>
這些露了餡的,絕對不是能夠為董家軍服一事保駕護航的人。</p>
充其量是一些蝦兵蟹將。</p>
“兵部尚書說得對,這軍服一事,是由兵部接手的,與你也算有關係。”</p>
啪!</p>
天子抄起桌上早就準備好的一本奏折,用力地往玉階下甩去。</p>
“兵部尚書你自己瞧一瞧,你們兵部出了這麽大的簍子,該如何交差?”</p>
兵部尚書跳出來說話。</p>
無非是想躲也躲不脫、倒不如提前表明態度。</p>
兵部尚書撿起奏折,仔細地瀏覽了一番後,“撲嗵”一聲,麻利地跪倒在地。</p>
“請陛下恕罪!”</p>
“董家承製的軍服確實是由兵部交接後,轉送各個軍營,這其中出了差錯,是罪臣的疏忽。”</p>
“還請陛下給罪臣一個機會,徹查交接者,查出是誰與董家勾結,定當嚴懲不貸!”</p>
幾句話。</p>
兵部尚書便把責任推給了負責交接的官員。</p>
撲嗵!</p>
話落,大殿上當場又跪了兩個兵部的官員。</p>
“陛下明鑒!交接時抽檢,是按照規矩,找了宮中製衣官檢驗的。”</p>
“是啊,我們不是裁縫,自然不知那些軍服用料是好是次。”</p>
兵部官員推卸責任的做法。</p>
早在天子的預料之中。</p>
他目光幽幽地盯著兵部尚書,想到調查的結果,兵部尚書並無參與其中的跡象。</p>
一時間也難以判斷其人是忠是奸。</p>
“陛下,董家作為皇商,負責宮中製衣的也是董必達府上的人……”</p>
兵部尚書說了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事。</p>
並趁機提議。</p>
“若想日後避免此事,還請陛下調整交接檢驗的官員。”</p>
“宮中製衣者,隻有三成姓董,交接檢驗是按抽簽來的,十年!整整十年,每一季軍服交接,抽到的都是董家人?!”</p>
</p>
天子再次震怒。</p>
這群臣子,自己手上不幹淨,反倒質疑起了祖宗傳下來的規矩。</p>
當真是可笑至極!</p>
“來人,將宮中製衣官全部送去大理寺,朕倒要看看,朕的後宮之中,究竟有多少董家的內賊!”</p>
連“內賊”的稱呼都出來了。</p>
眾臣便明白,天子對於董家的處置,絕非劍南道一域。</p>
而是整個皇商董家。</p>
其中不少人,不得不慶幸昨夜對董必達作出的警告舉動。</p>
可心裏還是擔心,董必達會攀咬出他們。</p>
“陛下!軍服以次充好實乃大罪!就應當將主犯董必達投放大理寺,交由三司會審!”</p>
“臣附議!”</p>
方才還不敢讓董家沾邊的文武官員。</p>
此時都意見一致的要求大理寺審訊董必達。</p>
而涉及到的官員們,也是同樣的論調。</p>
“愛卿們倒是難得意見一致。那便如你們所言……來人,將董家涉案人員帶去大理寺,交由三司會審!”</p>
天子對這樣的情況,那是見怪不怪。</p>
早就預料到,這群心裏有鬼的官員們,不會讓董必達上殿。</p>
看到不少人因為他的這一決定,明顯地鬆了一口氣,天子暗中冷笑,接著說道。</p>
“隻是,董家當初有功,才被封為皇商,如今劍南道製衣行惹出事端,朕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董家人,可這軍服有誤,事關數十萬邊關將士性命……”</p>
玉階下的官員們,聽到天子提起舊情,還道天子心軟,想給董家一個機會。</p>
有人按捺不住,出聲附和。</p>
“陛下仁心,實乃明君!”</p>
“董家於國有功,劍南道製衣行的失誤,確實不該由董家全族來承擔,應當給董家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p>
隊尾的一個官員挺身而出。</p>
認為天子是想讓此案轉圜而找台階下。</p>
但接下來。</p>
天子的話打破了他的這種幻想。</p>
“將功補過?好主意。”</p>
天子氣笑了。</p>
“愛卿們認為,以後的軍服是否還由董家承製?給他們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p>
有數人在天子開口的瞬間,筆直地跪倒在地。</p>
而剩下的,諸如唐丞相等人,則不慌不忙地掀起衣擺,跪在地上。</p>
“陛下恕罪!”</p>
眾人齊聲高呼。</p>
天子目光掃過那些跪在地上,還瑟瑟發抖的幾個官員。</p>
再看剩下的文武百官,全都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氣極反笑。</p>
看來昨夜關注渡口情況的人有不少。</p>
那就好辦了。</p>
“愛卿們此話差矣,你們何罪之有?都快平身吧。”</p>
天子朝著隊尾看去。</p>
在文武百官抬起頭要站起來之際。</p>
砰!</p>
天子再次大力地拍著龍椅,怒喝出聲。</p>
“董必達今日為何沒來上朝?!”</p>
天子餘怒未消。</p>
底下的文武百官,你望望我,我看看你。</p>
幹脆跪在當場,等著天子發完火再起來。</p>
“無人知曉?”</p>
天子看到連最新提拔的董家子弟也沒來,無聲冷笑。</p>
“原來我大乾朝堂竟成了菜市場,誰想來便來,想不來便不來?吏部尚書何在!”</p>
吏部負責文武百官上朝點卯的考核。</p>
但吏部尚書不可能知道當日誰請假了,隻有事後知曉。</p>
天子此問,完全是借機發難。</p>
被點名的吏部尚書,隻得站起來,迎接天子的質問。</p>
“回稟陛下,董必達以及董家諸位大人,未曾向臣請假。”</p>
吏部尚書朝著吏部眾官詢問。</p>
“他們可曾向各位同僚說起今日不參加朝議一事?”</p>
文武百官不上朝,沒有及時去吏部請假,也會在天子詢問到時,由人代為請假,闡述原因。</p>
可今日。</p>
誰也不敢與董家有瓜葛。</p>
聽到吏部尚書的詢問,紛紛將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p>
“沒聽過。”</p>
“微臣和董大人又不熟。”</p>
吏部尚書瞧了一眼說不熟的那位官員,眼神透露出不齒之色。</p>
自家小子娶了董家嫡女居然還有臉說不熟。</p>
但是。</p>
想到董家犯的事,吏部尚書也是見怪不怪了。</p>
當年謝家出事,為了撇清關係,為保家族無憂,連夜和離的多了去了。</p>
“陛下,吏部未收到董大人等人的告假。”</p>
“放肆!”</p>
天子震怒。</p>
“來人!去把董必達押來!朕有事要問他!”</p>
“愛卿們,朝會之前,有件案子需要你們參謀一二。”</p>
話題成功引到董家製衣行的案子上。</p>
文武百官心中明白。</p>
今日朝會,先要商量如何處置犯事的董家,才能繼續接下來的議題。</p>
而看天子方才的態度。</p>
董家,危矣。</p>
眾臣們,心虛的不敢言語。</p>
事不關己的也不想因為說錯話,得罪與董家交好的官員。</p>
一時間,天子的話音落下,大殿裏竟鴉雀無聲。</p>
坐在龍椅上的天子看到這一幕,握緊了扶手,深吸一口氣,壓下想要借機將這裏半數朝臣扔入天牢的想法。</p>
看向唐丞相。</p>
“陛下,京城的案子有大理寺決斷,各地的案子有縣衙、府衙決斷,朝議之上斷案,倒是少見。”</p>
不等天子示意,唐丞相已然欲揚先抑,打開了話題。</p>
“丞相所言極是,陛下,不知是何驚天大案,竟驚動了陛下,要到朝議上來講。”</p>
吏部侍郎王耀東也跟著一唱一和。</p>
令眾人大感意外。</p>
唐王兩家作為天子的左膀右臂,很少有論調一致的時候。</p>
今日這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p>
“既然你們問朕是何大案,那朕便問問愛卿們,軍服以次充好,算不算大案?”</p>
天子的目光落在最先跪在地上,至今未起的那些人頭頂上。</p>
等著他們表態。</p>
“回陛下,軍服之事乃是軍需大事,若真有以次充好之舉,令將士們受寒受凍,耽誤軍情,與叛國投敵並無區別!”</p>
兵部尚書厲聲而出。</p>
天子看到那些心虛者嚇得渾身發抖,暗中嗤笑。</p>
有膽量貪財,沒膽量擔責。</p>
這些露了餡的,絕對不是能夠為董家軍服一事保駕護航的人。</p>
充其量是一些蝦兵蟹將。</p>
“兵部尚書說得對,這軍服一事,是由兵部接手的,與你也算有關係。”</p>
啪!</p>
天子抄起桌上早就準備好的一本奏折,用力地往玉階下甩去。</p>
“兵部尚書你自己瞧一瞧,你們兵部出了這麽大的簍子,該如何交差?”</p>
兵部尚書跳出來說話。</p>
無非是想躲也躲不脫、倒不如提前表明態度。</p>
兵部尚書撿起奏折,仔細地瀏覽了一番後,“撲嗵”一聲,麻利地跪倒在地。</p>
“請陛下恕罪!”</p>
“董家承製的軍服確實是由兵部交接後,轉送各個軍營,這其中出了差錯,是罪臣的疏忽。”</p>
“還請陛下給罪臣一個機會,徹查交接者,查出是誰與董家勾結,定當嚴懲不貸!”</p>
幾句話。</p>
兵部尚書便把責任推給了負責交接的官員。</p>
撲嗵!</p>
話落,大殿上當場又跪了兩個兵部的官員。</p>
“陛下明鑒!交接時抽檢,是按照規矩,找了宮中製衣官檢驗的。”</p>
“是啊,我們不是裁縫,自然不知那些軍服用料是好是次。”</p>
兵部官員推卸責任的做法。</p>
早在天子的預料之中。</p>
他目光幽幽地盯著兵部尚書,想到調查的結果,兵部尚書並無參與其中的跡象。</p>
一時間也難以判斷其人是忠是奸。</p>
“陛下,董家作為皇商,負責宮中製衣的也是董必達府上的人……”</p>
兵部尚書說了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事。</p>
並趁機提議。</p>
“若想日後避免此事,還請陛下調整交接檢驗的官員。”</p>
“宮中製衣者,隻有三成姓董,交接檢驗是按抽簽來的,十年!整整十年,每一季軍服交接,抽到的都是董家人?!”</p>
</p>
天子再次震怒。</p>
這群臣子,自己手上不幹淨,反倒質疑起了祖宗傳下來的規矩。</p>
當真是可笑至極!</p>
“來人,將宮中製衣官全部送去大理寺,朕倒要看看,朕的後宮之中,究竟有多少董家的內賊!”</p>
連“內賊”的稱呼都出來了。</p>
眾臣便明白,天子對於董家的處置,絕非劍南道一域。</p>
而是整個皇商董家。</p>
其中不少人,不得不慶幸昨夜對董必達作出的警告舉動。</p>
可心裏還是擔心,董必達會攀咬出他們。</p>
“陛下!軍服以次充好實乃大罪!就應當將主犯董必達投放大理寺,交由三司會審!”</p>
“臣附議!”</p>
方才還不敢讓董家沾邊的文武官員。</p>
此時都意見一致的要求大理寺審訊董必達。</p>
而涉及到的官員們,也是同樣的論調。</p>
“愛卿們倒是難得意見一致。那便如你們所言……來人,將董家涉案人員帶去大理寺,交由三司會審!”</p>
天子對這樣的情況,那是見怪不怪。</p>
早就預料到,這群心裏有鬼的官員們,不會讓董必達上殿。</p>
看到不少人因為他的這一決定,明顯地鬆了一口氣,天子暗中冷笑,接著說道。</p>
“隻是,董家當初有功,才被封為皇商,如今劍南道製衣行惹出事端,朕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董家人,可這軍服有誤,事關數十萬邊關將士性命……”</p>
玉階下的官員們,聽到天子提起舊情,還道天子心軟,想給董家一個機會。</p>
有人按捺不住,出聲附和。</p>
“陛下仁心,實乃明君!”</p>
“董家於國有功,劍南道製衣行的失誤,確實不該由董家全族來承擔,應當給董家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p>
隊尾的一個官員挺身而出。</p>
認為天子是想讓此案轉圜而找台階下。</p>
但接下來。</p>
天子的話打破了他的這種幻想。</p>
“將功補過?好主意。”</p>
天子氣笑了。</p>
“愛卿們認為,以後的軍服是否還由董家承製?給他們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