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p>
天子從牙縫裏擠出一個字。</p>
玉階下的文武百官,心裏也有了預判。</p>
紛紛眼觀鼻、鼻觀心,大氣也不敢喘一口,等著天子挑中一兩個倒黴蛋撒火。</p>
負責傳遞急奏的侍衛小跑進來。</p>
文武百官看到是一個生麵孔,正納悶怎麽換了人時。</p>
侍衛已將一張紙條遞給了李公公。</p>
紙條?!</p>
文武百官見之錯愕不已。</p>
不是說急奏嗎?奏折呢?</p>
就連天子看到紙條時也愣了一下。</p>
“陛下,這是利用王氏信鷹傳遞來的昨日軍情。”</p>
侍衛很有眼力地搶先告知。</p>
“快傳上來!”</p>
天子的語氣更加急切。</p>
等到李公公走到玉階後,站起來,幾乎是用奪地搶走了紙條。</p>
打開一看。</p>
龍顏震怒。</p>
砰!</p>
天子一巴掌拍在椅背上,繃傷了昨日包紮好的傷口。</p>
眾臣見狀,皆跪倒在地。</p>
“陛下息怒!”</p>
“陛下,請保重龍體!”</p>
所有人都看向唐丞相。</p>
王副丞不在,能夠勸服得住陛下的,隻有唐丞相了。</p>
“陛下,長公主已奔赴北境邊塞,不日抵達,隻要突厥賊兵還未攻入京城,陛下不必太過擔憂。”</p>
對對對!</p>
文武百官聽到唐丞相的話,都不約而同地點頭附和。</p>
甚至有些人認為,突厥賊兵假如真的打入京城來,半路遇到長公主,指不定這場戰爭都不必過年。</p>
極可能半路上就結束了。</p>
女將軍、女戰神這些榮冠三軍的稱號,可不是白叫的。</p>
“擔憂?朕何曾擔憂北境軍情,擔憂突厥賊兵不退?有長姐坐鎮北境,當能無虞!”</p>
天子信心十足的發言,令文武百官困惑不已。</p>
若不是擔憂北境軍情,天子為何會如此觸怒?</p>
專門派王氏信鷹送來的急奏,總不可能是伸手向陛下要兵要錢。</p>
真要這樣的話,司雲雷腦袋可以當飯桶了。</p>
“朕是寒心呐!”</p>
天子單手支著額頭,眉頭緊皺。</p>
看上去在苦惱著什麽。</p>
“陛下,司將軍究竟所奏所何?”</p>
唐丞相見過天子喜怒,還很少見天子猶豫不決的時候。</p>
天子看似優柔寡斷,實際上,早就作出了決定。</p>
“司雲雷本來讓董繼武帶著五千精兵偷襲突厥王庭,最好能夠找到突厥汗帳所在,這樣能夠讓盤踞同州五城的突厥大軍掉頭,誰知……”</p>
“因一些變故,導致計劃失敗,五千精兵被突厥境內的騎兵全殲……”</p>
天子說到這裏,哪怕再克製。</p>
依舊氣得聲音都在發抖。</p>
五千精兵啊!</p>
就因為私人爭鬥,被屠戮滅盡。</p>
他如何能不氣?!</p>
玉階下,唐丞相掃了眼天子手裏的紙條,暗自思量。</p>
不知何種變故,竟會讓天子避而不談。</p>
“陛下,不知何種變故,竟害得五千精兵被突厥騎兵全殲,可是主將失誤?”</p>
唐丞相看了一眼此時出聲的隊尾官員。</p>
正是董家旁枝的一個六品散官。</p>
天子當初給了董必達一個麵子留任下來。</p>
這些時日,一直兢兢業業地做事,從不出聲。</p>
如今突然發聲,定是事出有因!</p>
“前方軍情,你一個文散官聽了能出謀劃策,還是能夠起死回生?”</p>
天子諷刺了一句。</p>
這位董大人卻並不以為怵,還在據理力爭。</p>
“稟陛下,微臣聽聞主將是堂弟董繼武,同為董家人,若他犯下大錯,微臣自當忠君而非顧念私情,參他一本,削他官職、斷他重罪!”</p>
一番義正詞嚴的話。</p>
殿內諸人聽到,神色各異。</p>
但心思相同。</p>
這位董大人是言不由衷。</p>
“也是,董家因為辦事不力,不受牽連能夠繼續當官的,也隻有個別的人,你擔心也是應該的。”</p>
天子意味深長地看向其他官員們。</p>
“還有誰想知道,北境急奏寫了何事的?”</p>
“沒人的話,等散了朝,朕便單獨請董愛卿去宣殿一觀這紙條上的急奏了。”</p>
這麽大的事私底下談?</p>
文武百官們又好奇又不敢打聽。</p>
隻有王侍郎一人,在聽到天子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意思後,站了出來。</p>
“陛下,微臣也好奇,究竟是何故,導致五千將士身死異鄉,若真是董將軍之過,哪怕董將軍死了,也要問罪才對!”</p>
王副丞不在。</p>
王氏一族在朝堂上最有話語權的便是王侍郎。</p>
幾乎是王侍郎的話音剛落,剩下的王家子弟紛紛出隊。</p>
“微臣也願一觀!”</p>
“臣附議!”</p>
文武百官們,此時也看出了苗頭。</p>
王副丞的門生們,也紛紛響應。</p>
要將害死五千將士的人問罪。</p>
“好啊!你們都是朕的好臣子!”</p>
天子雙手摁在龍椅扶手上,高聲宣讀。</p>
“因秦氏承製羽絨服無故燃起,導致五千精兵暴露,最終隻餘下董繼武以及四人留活。”</p>
話音落下。</p>
大殿裏剛才還吵著鬧著要知道緣由的一些官員。</p>
登時傻了眼。</p>
前方軍情,怎麽還與皇商秦家有關係了?</p>
“陛下!秦家延誤軍機,害死五千將士,必須嚴懲!”</p>
董大人大喝一聲。</p>
“秦家所製的羽絨服,有許多都是從各地低價回收的羽絨,其中藏汙納垢,定是有些油漬沒洗幹淨,讓將士們穿在身上,這才釀成大禍!”</p>
董大人的猜測合乎邏輯。</p>
王侍郎也在旁幫腔。</p>
“陛下,微臣知道您看重秦家,這才提拔秦家為皇商,可秦家辜負皇恩,陛下不能不嚴查啊!”</p>
“查!誰說不查?”</p>
天子如此痛快的回答。</p>
讓董大人麵露欣喜之色。</p>
王侍郎心裏卻一個“格登”,暗道“不好”。</p>
針對秦家這一計,原是借助北境軍情緊急,天子心煩意亂時,火上澆油。</p>
趁機覆沒秦家。</p>
可昨夜長公主突然帶兵北上,緩解了天子的遠水之渴……那也不至於讓天子對秦家法外開恩才對!</p>
</p>
若非秦家承製羽絨服燃火,北境軍情絕對不至於這麽緊張。</p>
“陛下,秦家確實為大乾立下不少大功,可秦家也賺得盆滿缽滿,如今已是劍南道首富。”</p>
王侍郎絕對再往火上潑一盆油。</p>
不信天子不即刻嚴懲秦家!</p>
“陛下,微臣知您看重秦家昔日進獻再生稻與石灰方子的情分,看在長公主收了秦家小姐為義女的麵子上,暫時不好動秦家……”</p>
“王侍郎,你言下之意,朕不動秦家,是朕忌憚長姐?”</p>
天子冷笑著打斷了王侍郎的話。</p>
王侍郎知道戳到了天子的痛處,但他還是硬著頭皮繼續說道:“國有國法,秦家誤國,就應該像當初的皇家董家一樣嚴辦!”</p>
“陛下切不可厚此薄彼,寒了眾臣之心!”</p>
天子從牙縫裏擠出一個字。</p>
玉階下的文武百官,心裏也有了預判。</p>
紛紛眼觀鼻、鼻觀心,大氣也不敢喘一口,等著天子挑中一兩個倒黴蛋撒火。</p>
負責傳遞急奏的侍衛小跑進來。</p>
文武百官看到是一個生麵孔,正納悶怎麽換了人時。</p>
侍衛已將一張紙條遞給了李公公。</p>
紙條?!</p>
文武百官見之錯愕不已。</p>
不是說急奏嗎?奏折呢?</p>
就連天子看到紙條時也愣了一下。</p>
“陛下,這是利用王氏信鷹傳遞來的昨日軍情。”</p>
侍衛很有眼力地搶先告知。</p>
“快傳上來!”</p>
天子的語氣更加急切。</p>
等到李公公走到玉階後,站起來,幾乎是用奪地搶走了紙條。</p>
打開一看。</p>
龍顏震怒。</p>
砰!</p>
天子一巴掌拍在椅背上,繃傷了昨日包紮好的傷口。</p>
眾臣見狀,皆跪倒在地。</p>
“陛下息怒!”</p>
“陛下,請保重龍體!”</p>
所有人都看向唐丞相。</p>
王副丞不在,能夠勸服得住陛下的,隻有唐丞相了。</p>
“陛下,長公主已奔赴北境邊塞,不日抵達,隻要突厥賊兵還未攻入京城,陛下不必太過擔憂。”</p>
對對對!</p>
文武百官聽到唐丞相的話,都不約而同地點頭附和。</p>
甚至有些人認為,突厥賊兵假如真的打入京城來,半路遇到長公主,指不定這場戰爭都不必過年。</p>
極可能半路上就結束了。</p>
女將軍、女戰神這些榮冠三軍的稱號,可不是白叫的。</p>
“擔憂?朕何曾擔憂北境軍情,擔憂突厥賊兵不退?有長姐坐鎮北境,當能無虞!”</p>
天子信心十足的發言,令文武百官困惑不已。</p>
若不是擔憂北境軍情,天子為何會如此觸怒?</p>
專門派王氏信鷹送來的急奏,總不可能是伸手向陛下要兵要錢。</p>
真要這樣的話,司雲雷腦袋可以當飯桶了。</p>
“朕是寒心呐!”</p>
天子單手支著額頭,眉頭緊皺。</p>
看上去在苦惱著什麽。</p>
“陛下,司將軍究竟所奏所何?”</p>
唐丞相見過天子喜怒,還很少見天子猶豫不決的時候。</p>
天子看似優柔寡斷,實際上,早就作出了決定。</p>
“司雲雷本來讓董繼武帶著五千精兵偷襲突厥王庭,最好能夠找到突厥汗帳所在,這樣能夠讓盤踞同州五城的突厥大軍掉頭,誰知……”</p>
“因一些變故,導致計劃失敗,五千精兵被突厥境內的騎兵全殲……”</p>
天子說到這裏,哪怕再克製。</p>
依舊氣得聲音都在發抖。</p>
五千精兵啊!</p>
就因為私人爭鬥,被屠戮滅盡。</p>
他如何能不氣?!</p>
玉階下,唐丞相掃了眼天子手裏的紙條,暗自思量。</p>
不知何種變故,竟會讓天子避而不談。</p>
“陛下,不知何種變故,竟害得五千精兵被突厥騎兵全殲,可是主將失誤?”</p>
唐丞相看了一眼此時出聲的隊尾官員。</p>
正是董家旁枝的一個六品散官。</p>
天子當初給了董必達一個麵子留任下來。</p>
這些時日,一直兢兢業業地做事,從不出聲。</p>
如今突然發聲,定是事出有因!</p>
“前方軍情,你一個文散官聽了能出謀劃策,還是能夠起死回生?”</p>
天子諷刺了一句。</p>
這位董大人卻並不以為怵,還在據理力爭。</p>
“稟陛下,微臣聽聞主將是堂弟董繼武,同為董家人,若他犯下大錯,微臣自當忠君而非顧念私情,參他一本,削他官職、斷他重罪!”</p>
一番義正詞嚴的話。</p>
殿內諸人聽到,神色各異。</p>
但心思相同。</p>
這位董大人是言不由衷。</p>
“也是,董家因為辦事不力,不受牽連能夠繼續當官的,也隻有個別的人,你擔心也是應該的。”</p>
天子意味深長地看向其他官員們。</p>
“還有誰想知道,北境急奏寫了何事的?”</p>
“沒人的話,等散了朝,朕便單獨請董愛卿去宣殿一觀這紙條上的急奏了。”</p>
這麽大的事私底下談?</p>
文武百官們又好奇又不敢打聽。</p>
隻有王侍郎一人,在聽到天子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意思後,站了出來。</p>
“陛下,微臣也好奇,究竟是何故,導致五千將士身死異鄉,若真是董將軍之過,哪怕董將軍死了,也要問罪才對!”</p>
王副丞不在。</p>
王氏一族在朝堂上最有話語權的便是王侍郎。</p>
幾乎是王侍郎的話音剛落,剩下的王家子弟紛紛出隊。</p>
“微臣也願一觀!”</p>
“臣附議!”</p>
文武百官們,此時也看出了苗頭。</p>
王副丞的門生們,也紛紛響應。</p>
要將害死五千將士的人問罪。</p>
“好啊!你們都是朕的好臣子!”</p>
天子雙手摁在龍椅扶手上,高聲宣讀。</p>
“因秦氏承製羽絨服無故燃起,導致五千精兵暴露,最終隻餘下董繼武以及四人留活。”</p>
話音落下。</p>
大殿裏剛才還吵著鬧著要知道緣由的一些官員。</p>
登時傻了眼。</p>
前方軍情,怎麽還與皇商秦家有關係了?</p>
“陛下!秦家延誤軍機,害死五千將士,必須嚴懲!”</p>
董大人大喝一聲。</p>
“秦家所製的羽絨服,有許多都是從各地低價回收的羽絨,其中藏汙納垢,定是有些油漬沒洗幹淨,讓將士們穿在身上,這才釀成大禍!”</p>
董大人的猜測合乎邏輯。</p>
王侍郎也在旁幫腔。</p>
“陛下,微臣知道您看重秦家,這才提拔秦家為皇商,可秦家辜負皇恩,陛下不能不嚴查啊!”</p>
“查!誰說不查?”</p>
天子如此痛快的回答。</p>
讓董大人麵露欣喜之色。</p>
王侍郎心裏卻一個“格登”,暗道“不好”。</p>
針對秦家這一計,原是借助北境軍情緊急,天子心煩意亂時,火上澆油。</p>
趁機覆沒秦家。</p>
可昨夜長公主突然帶兵北上,緩解了天子的遠水之渴……那也不至於讓天子對秦家法外開恩才對!</p>
</p>
若非秦家承製羽絨服燃火,北境軍情絕對不至於這麽緊張。</p>
“陛下,秦家確實為大乾立下不少大功,可秦家也賺得盆滿缽滿,如今已是劍南道首富。”</p>
王侍郎絕對再往火上潑一盆油。</p>
不信天子不即刻嚴懲秦家!</p>
“陛下,微臣知您看重秦家昔日進獻再生稻與石灰方子的情分,看在長公主收了秦家小姐為義女的麵子上,暫時不好動秦家……”</p>
“王侍郎,你言下之意,朕不動秦家,是朕忌憚長姐?”</p>
天子冷笑著打斷了王侍郎的話。</p>
王侍郎知道戳到了天子的痛處,但他還是硬著頭皮繼續說道:“國有國法,秦家誤國,就應該像當初的皇家董家一樣嚴辦!”</p>
“陛下切不可厚此薄彼,寒了眾臣之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