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聲和陳濁星暫時將身處明代的事兒拋在腦後,畢竟這是千載難逢的一次跨時代旅行機會,至於這次旅行的終點是否就是曾經的起點卻是他們身不由已,“不管了!”高遠聲對陳濁星說,抱著這種破罐破摔的信念他們開始欣賞一路的人文景觀。
在路沒幾日,陳濁星已深感此行不虛,作為一個著名文物鑒定學家,資深考古學家和曆史學家,他對他所見到的每一件時尚的衣物或是尋常生活用具都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些東西如果熬過漫長的六百年來到他生活的現代社會都是無價之寶,因為到那時它們已經完全絕跡,沒有實物可以欣賞,隻能靠書中記載進行想象。
於是陳濁星經常就溫柔地撫摸著一個銅皮夜壺,或是抱著一把木柄掃帚嘖嘖稱歎,而搖櫓的梢公和朱來惡總是在此時互相交換一個極度詫異的眼光,那種眼光隻包含了一個內涵:這個總是在眼睛前套兩片水晶片兒的家夥肯定已經瘋了。
這幕喜劇一直持續演出了十多天,終於這天下午,梢公指著遠處道:“京師到了。”
京師,也就是後來的六朝古都——南京,當然這是永樂遷都,改燕京為北京之後的相對而言,此時仍被人稱作京師。
高遠聲和陳濁星站在船頭眺望,遠處城池巍峨,城樓上影影綽綽站滿後士,城頭遍插旌旗,二人同時感到一種莫明的震憾,那威震漠北、萬國來朝的永樂大帝就住在這裏,而在這座城裏,還隱藏著一位穿越星空,能力無限的“超人”。
梢公將船搖攏岸,跳上去係在路邊柳樹上,“二位爺,天已經不早了,趕早進城吧,遲了城門就要關了。”高遠聲、陳濁星和朱來惡跳上岸,高遠聲付了船錢,謝了梢公,三人向城門走去。
京師之地果與別處不同,腳下是青石板大道,城門外也是一片熙攘,各種土山貨擺了一條道,兩棵大鬆樹下一排瓦房,樹上飄著一角白簾,一個大大的“酒”字隨風搖漾,城根下圍了一群人,不時傳出叫好聲,三人好奇心起,擠透人群,隻見地下插著兩杆纓槍,槍旁放著一把大大的石鎖,一個漢子在場中翻跌來去,手中一柄刀舞得風聲呼呼,原來是一個賣藝的。
朱來惡小孩心性,拍手大叫大笑,陳濁星也是饒有興趣,那漢子舞了一陣,又拎起那把石鎖又舉又拋弄了半晌,拿出一隻銅鑼,“咣咣”敲了一陣,一聲不發端著鑼巡場一周,一時間銅錢如雨般扔進場去,高遠聲掏出一塊碎銀扔進鑼裏,拉了二人擠出場來。
進得城裏,更是一派繁華,青石板的街道,兩側全是二三層高的木樓,簷下懸著燈籠,門內擺放各色貨物,街中車水馬龍,京師中人物自也與別處不同,豪者氣宇軒昂,文者風流儒雅,果是上國衣冠。
三人找了間客棧,依前要了酒菜,坐在窗前,喝著酒看著街下人來人往,就連陳濁星也覺得此番大開了眼界,高遠聲對朱來惡道:“京師已經到了,你現在可以回去了,我們在這兒要找一個人,找著了再回去,如果你願意留下來陪著我們也行。”朱來惡想了一想,他道:“如果你管飯,我就留下來陪你們幾天。”高遠聲拍了拍他的肩頭,笑道:“管飯管酒。”
高遠聲雖說笑,心裏卻在打鼓,朱來惡能留下來,當然對他們幫助,可此事的困難實在太大,誰曾想京師如此之大,看來沒有二十萬人也有十五萬人,在這麽多人中去找一個人,無異於大海撈針,現在包袱中大概還有五十多兩銀子,得趕快找到宋照,否則他們連回到宋縣的路費也沒有了,他可不想再一路偷東西吃著回去。
陳濁星喜笑顏開,作為一個現代人,能欣賞到明代京城的繁華街景,也算是古今一人了。
“這個家夥,除了間歇性焦慮症發作,其他時候倒是沒心沒肺的無憂無慮!”高遠聲在心裏歎了一口氣,他在盤算如何才能找到宋照,沿街打聽肯定不行,苦於不能廣播找人,或是在電視台發布個尋人啟事甚麽的,他看著樓下的人流,就算在這條街中要找出一個人也是件難事,早知如此,此番前來應該再帶隻手電筒甚麽的,窮途末路的時候也可編個“雷神的鑿子”之類的名目獻給官府換點銀子,反正在這時代,說得越邪乎,越有人相信。
高遠聲喝了兩杯酒,他在盤算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在這座當代最大的都市之一裏找到一個人,卻聽到陳濁星“咦”的一聲,跳起身來,他帶翻了麵前的酒杯,高遠聲伸手抓住差點滾落的酒杯,隻見陳濁星已經俯身窗前,似乎看到了甚麽奇怪的東西。“你在做甚麽?”高遠聲奇道。
陳濁星回過頭來,他的眼睛在眼鏡片後閃著光,這個家夥已經毫無半月前的顧忌了,他已經不在乎人們對他戴在臉上的眼鏡表示驚奇了,他道:“你來看看那是誰!”高遠聲的心突地大跳了一下,陳濁星是看見過那個木雕的“宋照”像的,莫非他此時看到了這個他們千裏跋涉來尋找的人?
高遠聲跳到窗前,順著陳濁星顫抖的手指看過去,那是街角斜對麵的一間小店,店門前用竹竿挑著一塊布,上寫著:“朱鐵口”,兩邊又各有一行小字,寫的是“閉目思天機,拈指推日月”,店門口靠著幾塊門板,門前放著一張小桌,桌上搭著白布,放著一把線香,一個銅鈴和一個竹簽筒,桌後一張椅子上靠著一個打瞌睡的人,看起來這是一個跑江湖誇海口的算命先生。高遠聲盯著那個打瞌睡的人臉,那個人戴著一頂修真人士常戴的那種“純陽巾”,穿著道袍,他並沒有睡,隻是他的眼給人一種永遠張不開的感覺。
朱來惡看著這兩個激動的人,又看了看樓下的那個道人,他並不覺得這個人有甚麽特別,可高遠聲和陳濁星又為甚麽如此吃驚呢?
“朱獲真,朱先生。”他聽到高遠聲輕輕地說,“原來你已經來了。”
在路沒幾日,陳濁星已深感此行不虛,作為一個著名文物鑒定學家,資深考古學家和曆史學家,他對他所見到的每一件時尚的衣物或是尋常生活用具都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些東西如果熬過漫長的六百年來到他生活的現代社會都是無價之寶,因為到那時它們已經完全絕跡,沒有實物可以欣賞,隻能靠書中記載進行想象。
於是陳濁星經常就溫柔地撫摸著一個銅皮夜壺,或是抱著一把木柄掃帚嘖嘖稱歎,而搖櫓的梢公和朱來惡總是在此時互相交換一個極度詫異的眼光,那種眼光隻包含了一個內涵:這個總是在眼睛前套兩片水晶片兒的家夥肯定已經瘋了。
這幕喜劇一直持續演出了十多天,終於這天下午,梢公指著遠處道:“京師到了。”
京師,也就是後來的六朝古都——南京,當然這是永樂遷都,改燕京為北京之後的相對而言,此時仍被人稱作京師。
高遠聲和陳濁星站在船頭眺望,遠處城池巍峨,城樓上影影綽綽站滿後士,城頭遍插旌旗,二人同時感到一種莫明的震憾,那威震漠北、萬國來朝的永樂大帝就住在這裏,而在這座城裏,還隱藏著一位穿越星空,能力無限的“超人”。
梢公將船搖攏岸,跳上去係在路邊柳樹上,“二位爺,天已經不早了,趕早進城吧,遲了城門就要關了。”高遠聲、陳濁星和朱來惡跳上岸,高遠聲付了船錢,謝了梢公,三人向城門走去。
京師之地果與別處不同,腳下是青石板大道,城門外也是一片熙攘,各種土山貨擺了一條道,兩棵大鬆樹下一排瓦房,樹上飄著一角白簾,一個大大的“酒”字隨風搖漾,城根下圍了一群人,不時傳出叫好聲,三人好奇心起,擠透人群,隻見地下插著兩杆纓槍,槍旁放著一把大大的石鎖,一個漢子在場中翻跌來去,手中一柄刀舞得風聲呼呼,原來是一個賣藝的。
朱來惡小孩心性,拍手大叫大笑,陳濁星也是饒有興趣,那漢子舞了一陣,又拎起那把石鎖又舉又拋弄了半晌,拿出一隻銅鑼,“咣咣”敲了一陣,一聲不發端著鑼巡場一周,一時間銅錢如雨般扔進場去,高遠聲掏出一塊碎銀扔進鑼裏,拉了二人擠出場來。
進得城裏,更是一派繁華,青石板的街道,兩側全是二三層高的木樓,簷下懸著燈籠,門內擺放各色貨物,街中車水馬龍,京師中人物自也與別處不同,豪者氣宇軒昂,文者風流儒雅,果是上國衣冠。
三人找了間客棧,依前要了酒菜,坐在窗前,喝著酒看著街下人來人往,就連陳濁星也覺得此番大開了眼界,高遠聲對朱來惡道:“京師已經到了,你現在可以回去了,我們在這兒要找一個人,找著了再回去,如果你願意留下來陪著我們也行。”朱來惡想了一想,他道:“如果你管飯,我就留下來陪你們幾天。”高遠聲拍了拍他的肩頭,笑道:“管飯管酒。”
高遠聲雖說笑,心裏卻在打鼓,朱來惡能留下來,當然對他們幫助,可此事的困難實在太大,誰曾想京師如此之大,看來沒有二十萬人也有十五萬人,在這麽多人中去找一個人,無異於大海撈針,現在包袱中大概還有五十多兩銀子,得趕快找到宋照,否則他們連回到宋縣的路費也沒有了,他可不想再一路偷東西吃著回去。
陳濁星喜笑顏開,作為一個現代人,能欣賞到明代京城的繁華街景,也算是古今一人了。
“這個家夥,除了間歇性焦慮症發作,其他時候倒是沒心沒肺的無憂無慮!”高遠聲在心裏歎了一口氣,他在盤算如何才能找到宋照,沿街打聽肯定不行,苦於不能廣播找人,或是在電視台發布個尋人啟事甚麽的,他看著樓下的人流,就算在這條街中要找出一個人也是件難事,早知如此,此番前來應該再帶隻手電筒甚麽的,窮途末路的時候也可編個“雷神的鑿子”之類的名目獻給官府換點銀子,反正在這時代,說得越邪乎,越有人相信。
高遠聲喝了兩杯酒,他在盤算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在這座當代最大的都市之一裏找到一個人,卻聽到陳濁星“咦”的一聲,跳起身來,他帶翻了麵前的酒杯,高遠聲伸手抓住差點滾落的酒杯,隻見陳濁星已經俯身窗前,似乎看到了甚麽奇怪的東西。“你在做甚麽?”高遠聲奇道。
陳濁星回過頭來,他的眼睛在眼鏡片後閃著光,這個家夥已經毫無半月前的顧忌了,他已經不在乎人們對他戴在臉上的眼鏡表示驚奇了,他道:“你來看看那是誰!”高遠聲的心突地大跳了一下,陳濁星是看見過那個木雕的“宋照”像的,莫非他此時看到了這個他們千裏跋涉來尋找的人?
高遠聲跳到窗前,順著陳濁星顫抖的手指看過去,那是街角斜對麵的一間小店,店門前用竹竿挑著一塊布,上寫著:“朱鐵口”,兩邊又各有一行小字,寫的是“閉目思天機,拈指推日月”,店門口靠著幾塊門板,門前放著一張小桌,桌上搭著白布,放著一把線香,一個銅鈴和一個竹簽筒,桌後一張椅子上靠著一個打瞌睡的人,看起來這是一個跑江湖誇海口的算命先生。高遠聲盯著那個打瞌睡的人臉,那個人戴著一頂修真人士常戴的那種“純陽巾”,穿著道袍,他並沒有睡,隻是他的眼給人一種永遠張不開的感覺。
朱來惡看著這兩個激動的人,又看了看樓下的那個道人,他並不覺得這個人有甚麽特別,可高遠聲和陳濁星又為甚麽如此吃驚呢?
“朱獲真,朱先生。”他聽到高遠聲輕輕地說,“原來你已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