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眼睛一亮,道:“子龍是說反擊可以一直推進到宜都?”


    宜都就是宜道,劉備就是在這栽的跟頭,距離蜀境三百裏,離荊州三分之二的距離。如果占了宜都,可隨時根據情況進攻荊州。


    諸葛亮細品,聽趙雲的話外之音,取宜都根本不在話下,他考慮的主要是怎樣在宜都紮下根,把它建成進攻荊州的前進基地。


    諸葛亮頗感意外,趙雲一向守成,這個想法太大膽了。此言一出,又是一陣寂靜,諸葛亮、李嚴、魏延都不約而同地走到桌上攤著的那張熟牛皮製成的軍事地圖前。


    宜都,這地方太重要了,當日,東吳在攻取荊州之前就是先派兵攻下了那時還屬於蜀漢的宜都,截斷了荊州關羽和蜀中的聯絡,逼得關羽在荊州丟失後走投無路,無法退回蜀中,最終麥城被俘。


    取宜都當然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可是是那麽好拿下的嗎?對趙雲的大膽設想與會幾人都持審慎的態度,就連剛才還在豪言要複奪荊州的魏延也緘口不言了。


    大家都明白,這裏有表決權的隻有他們四人,隻要再有哪怕是一人對趙雲的計策表示讚同,那就立即會形成尷尬的二對二的局麵,到時也隻有把這個燙手的山芋交由皇帝定奪了。當然也有可能四人意見一致,決意立馬被通過,隻等皇帝禦批即可,這又未免有那麽一點太草率了。


    每個人都在醞釀著自己的發言。諸葛亮端起茶碗,呷了一口,清香爽口,濃鬱回甜,這是蜀中綠茶之首,蒙頂茶。諸葛亮一麵喝茶,一麵輕搖羽扇吹著茶湯。趙雲在透露了自己的初步設想後,也不再說話,他不是一個習慣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的人,一計既出,既不急於推銷,也不撤回。


    李嚴道:“諸位看,宜都已是深入吳境三百裏,且山路蜿蜒,大軍補給困難,我們即便攻下宜都,也不宜久守,最終還是要棄之,勞而無所得,士卒必有怨言。”


    諸葛亮點頭讚許,兵危戰凶,這仗能不打最好不打,以利於休養生息;反之,既然決意要打,那戰必有得,撈取看得見、摸的著的實惠才是鼓舞士氣的最好方法。


    戰必有得,諸葛亮放下羽扇,微笑著看向趙雲道:“將軍隻要能奪宜都,山人自有妙計能守宜都,絕不至前功盡棄。”貴為丞相的諸葛亮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仿佛又變回了十五年前那個羽扇綸巾出南陽的追風少年。


    趙雲拱手道:“願借五千精騎!”


    五千精騎?宜都的吳將潘璋可是統帥一萬人馬呀!一敵二,且吳國方麵還有城池加分。這能行嗎?眾人都不做聲,深知以趙雲的行事風格,此言一出,接著必有下文。


    果然趙雲道:“某素知潘璋其人,好大喜功,為人殘暴,衝鋒陷陣尚可,守城麽,哼,吳主找錯人了。”趙雲對潘璋的鄙視之意溢於言表。


    現場氣氛活躍起來,魏延道:“潘璋如敢出城應戰,子龍不出三個回合必能斬其首級。”趙雲笑道:“文長言過了,不過我軍突然兵臨城下,荊州的陸遜要增援的話,最快也需半月有餘,潘璋性急,見援軍遲遲不到,未必不會如文長所言出城與某決戰。到那時,雖不說三合之內斬殺此賊,破城是不難的,反之,若此賊堅守不出,十天內,後方我軍掃清秭歸之敵後也可增援至宜都,兩路齊攻,到那時潘璋想跑都難了。”


    李嚴道:“殺了潘璋也算是為關君侯報仇了,隻是子龍你隻帶五千騎是不是少了點?”


    趙雲道:“宜道山路難行,人馬多了也難以展開,反而耽誤了行軍速度,兵貴神速,五千足矣。”


    魏延道:“既然這樣,子龍不如把這件功勞讓與俺,俺願立軍令狀,十日內必取宜都!”趙雲道:“這個俺卻讓不得。”


    見二人爭執,李嚴道:“子龍來永安和吳狗有過一陣交鋒,知己知彼,兼地理熟悉,文長,現在局勢難料,切不可爭功。”


    魏延本不服李嚴,見他說話有教訓之意,麵上不快,也不好反駁。


    諸葛亮道:“茲事體大,我等隻好拿出方案來,還要請陛下親自定奪。”


    當下幾人表決一致同意了趙雲的主張,把這次反擊的最終點定在宜都。馬謖記下了具體的作戰方案:由李嚴率大隊人馬攻秭歸,掃清西陵峽口一帶,確保出入蜀道暢通;同時趙雲率五千精騎兵,越過秭歸吳軍,徑直去取宜都;再有魏延率一支偏師在李嚴和趙雲軍後迂回,保證趙雲部身後的安全。


    記錄完畢,交給諸葛亮,諸葛亮把作戰計劃從頭到尾仔仔細細看了一遍,指出了幾點疏漏之處,馬謖一一改過,交由在坐幾人詳閱。


    最後,以諸葛亮、李嚴、趙雲、魏延四人的名義給皇帝上了一份表,懇請皇帝出兵伐吳。隻要皇帝禦筆一批,這份計劃馬上即可付諸實施。


    看大家最終統一了意見,諸葛亮最後強調了三點:


    其一、嚴格保密,包括皇帝陛下的健康情況都要對外封鎖消息,隻說皇帝尚在病中,不能理事。


    其二、此次作戰意在反擊自保,能拿下秭歸就算勝利,宜都方麵如果東吳援軍到來,果斷放棄,退保峽口。切不可貪功冒進。


    其三、這次伐吳是為了以戰促和,要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傷,同時優待東吳降卒,為後續和談增加砝碼。


    大家均無異議,先後在表章和作戰計劃上簽字確認。


    一份出師表放在了劉哲的禦書案前。諸葛亮連夜進宮麵見皇帝。劉哲這兩天還沉浸在做皇帝的愉悅中,劉哲並不太清楚蜀漢現在的處境,隻知道他的前任劉備剛打了敗仗,損失了不少人馬。這有什麽大不了的,勝敗兵家之常事嘛,敗了再打過就是,何況己方還有諸葛大神在,何愁一勝不可得?實在不行還可議和嘛。


    這個沒心沒肺的家夥吃的飽,睡得香。


    劉哲翻看了一遍四大臣聯名的出師表,大體不過是曆數東吳孫氏背信棄義,奪我城池,侵我疆土,血債累累,懇請陛下順天應人,早發天兵討伐孫吳雲雲。這就叫師出有名,劉哲明白劉備老師所授的大耳有輪之術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不難,可真要別人屈服還得靠武力,劉哲又仔細閱覽了作戰計劃,這才是貨真價實的東西。


    二次伐吳之戰反擊範圍限在進入吳境三百裏以內,最低目標取秭歸,最終目標攻下宜都。劉哲奇怪,伐吳的終極目標竟不是複奪荊州?


    四位重臣一致同意的計劃,劉哲當然不敢否定,隻是隱隱感到不安,難道我蜀漢連奪取荊州的實力也沒有嗎?抑或是擔心北魏插手?劉哲當然還沒有傻到當麵向丞相提出心中疑惑的地步,畢竟自己現在的身份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不能在臣下麵前表現出聖天子的低級無知。


    劉哲盤算著這份作戰計劃,眼睛開始在地圖上巡梭宜都的位置,可笑他地理不精,找了半天也未能在標記的密密麻麻的行軍圖上找出宜都的所在。


    近臣以為皇帝久病,老眼昏花,忙近前指道:“陛下,宜都在這。”


    劉哲大囧,白了他一眼,老子能不知道嗎!多嘴。


    “換大圖來!”劉哲喝道。


    一張擴大了幾倍的行軍地圖掛在了寢宮的牆上。劉哲看清楚了,秭歸、宜都,劉哲盯著地圖看,心裏盤算著,劉哲算不上大智慧,可起碼是中智以上。他邊看邊費心琢磨,良久,還真讓他看出了一些門道來:地圖上從西到東,cd永安、秭歸、宜都,如果把這幾個點連成一條線的話,那麽,那就像一隻抓向荊州的大手,形勢有利時,從宜都翹腳可及荊州,形勢不利,據宜都可守蜀中,退一步說,宜都即便有事,從秭歸、永安乃至cd都可源源不斷地向它增援,真是進可攻,退可守。


    劉哲看明白了這點,有意賣弄一下,道:“宜都正當宜道,位置重要,我蜀漢如能占而有之,一戰拓土三百裏不說,日後若把他營建成一個堅固的堡壘,就像插向東吳的一把尖刀,荊州便成了我囊中之物,隨時可下,如此可讓東吳君臣時時提心吊膽,寢食難安。朕擔保宜都一下,東吳必然向我國求和。到時應與不應主動權完全在我,哈哈……”


    劉哲一番高論道出,又有些不安的看著諸葛亮,像一個等待老師批閱試卷的學生。


    諸葛亮真誠的道:“陛下所言極是,臣等皆以為此次伐吳,意在以攻代守,震懾江東君臣。”


    得到諸葛丞相的讚同,劉哲很開心,返回禦案前,大筆一揮,批了一個“可”。近臣捧過玉印,劉哲又在表上押了印,計劃正式通過了。


    諸葛亮道:“老臣還有一計,請陛下斟酌。”


    劉哲道:“是何計策,為何不在表章中寫明?”


    諸葛亮湊近劉哲耳邊低語幾句,劉哲幾乎要手舞足蹈了,連道:“妙計,妙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劉備重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貓打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貓打球並收藏三國劉備重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