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黨的執行委員們聚集於吳川的小樓開會前,蔡文信和張雲榮終於拿到了稍微確切一些的消息。耿謹文是在參加南京市民慶賀北伐初步勝利的活動時受到的襲擊,兩名刺客朝他開了三槍,一槍打中了右胸,一槍打中了右肩,還有一槍擊中了他身後的隨員。
耿謹文當即被送往了南京陸軍醫院,雖然得到了醫生的搶救但尚未脫離危險。這兩名刺客當即被隨行的衛士所擊斃,此外還擊傷抓住了一名尚未來得及出手的刺客,被送往了江蘇都督府負責的監獄看押。
雖然耿謹文被刺殺一事讓執行委員們都感到了憤怒,不過有人還是很快的冷靜了下來問道:“耿謹文不僅僅是我們派往南方的代表,他還是聯省人民委員會的議長,他遇刺之後會將由誰來接任他的議長職位?光複會和湖北革命黨人還會不會繼續支持我們?”
一直關注著南方情況的蔡文信在吳川的點頭下,向著委員們謹慎的匯報道:“根據情報處的分析,接任議長職位最大可能的,應當是三位副議長之一,王正廷、譚人鳳、湯爾和。分別是湖北革命黨人、同盟會會員和地方民意代表,不過我們認為譚人鳳當選的可能性最大。
光複會的力量大多在軍中,湖北革命黨人此時也正關注於北伐,恐怕不能給我們以太多的幫助。新任江蘇都督的徐紹楨正在江北辦理北伐軍的後勤事務,南京城內說了算的隻有臨時政府,沒有一個主事者出頭,恐怕很難讓這些人團結在一起。
說到底,終究是這次北伐實施的過於倉促了,打亂了我們提出的穩固後方,再行北伐的計劃。不管是肅反還是整軍,都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就被打斷了。”
有委員已經迫不及待的問道:“那麽薑文卿呢?作為耿謹文的副手,這個時候他不應該站出來主持南京的局麵嗎?”
吳川接過了問題回答道:“薑文卿前往武漢處理漢陽鐵廠股權整理和複工一事去了,當下並不在南京。等他返回,恐怕南京這邊已經是塵埃落定了。”
有委員終於憤憤不平的說道:“這還有什麽好查的,必然是同盟會那班人幹的,我們為了革命大局支持了孫當上臨時大總統,結果他們反過來就要鏟除異己,想要獨掌大權了。”
“對,我也是這麽看的。我們應當通電譴責同盟會,把暗殺的手段用在革命同誌身上,他們也不是第一次了,陶駿保的墓碑都沒刻好呢,他們就對我們也來這麽一手,他們也配領導革命?”
雖然有這麽一兩位委員怒不可遏,但大多數委員還是保持著冷靜的,捷爾任斯基就出聲勸說道:“同誌們,請冷靜一些。發泄憤怒對於南京方麵毫無作用,他們完全可以把罪責推給清政府和那些被肅反的反革命分子身上,我認為現在最要緊的是保護住那位被抓刺客的性命,不能讓他被人滅口。”
吳川點了點頭道:“我讚成捷爾任斯基同誌的意見。蔡文信同誌,你立刻給南京那邊發電,看看能否和徐紹楨聯係上,讓他派人保護被看管起來的刺客,最好由我們組織人員進行審問,至少也得在審訊組中安排一個我們的人…”
隨著蔡文信和張雲榮的離開,吳川於是又對著委員們說道:“追查幕後主使人的事固然重要,不過我們當前最要緊的,還是應該討論一下,如何對付耿謹文被刺之後的變局。
如果耿謹文被刺的主使者真的是同盟會的話,那麽這肯定不是結束,因為刺殺一個耿謹文根本沒有意義,隻要革命委員會還在,我們就能派去第二位同誌。所以我們將要麵對的是,我們和同盟會之間的革命聯合徹底破裂的局麵。”
吳川的話語令房間內的委員們都安靜了下來,不過很快就有人打破了沉默,宋雲桐起身向著眾委員說道:“我認為吳主席的猜測是正確的,同盟會既然已經獲得了臨時政府的主導權力,自然不會希望還有一個聯省人民代表大會壓製著自己。
更何況,前幾日耿謹文同誌就已經匯報過,臨時政府認為當前的聯省人民代表大會各代表大多為各省都督府所指定,缺乏人民代表的公認性,因此一直主張令各省重新推選三名代表,以建立正式的參議院。耿謹文同誌自然是極力反對這種無理的要求,認為各省不足代表人數的可以補足人選,但沒有必要解散當前的聯省人民代表大會,建立什麽參議院。
眼下耿謹文同誌遇刺,恐怕我們已經很難阻擋同盟會改組聯省人民代表大會的主張了。而南方的北伐戰事也進行的相當順利,北洋諸將已經開始轉向支持清室退位了。
從目前的時局來看,南方革命黨人對於我們的支持已經不如之前那麽的需要了,因此同盟會針對我們的行動會不斷提升,畢竟在打倒了清廷之後,我們就成為了同盟會最大的政治對手。”
有委員當即就說道:“宋委員的意思我能夠理解,但是同盟會現在畢竟是名義上的革命派盟主,如果我們沒有真憑實據就攻擊他們的話,恐怕各省革命者反而會認為這是我們的不是了。”
宋雲桐點了點頭後說道:“確實如此,所以我們要打倒同盟會的第一步,就是把他們從革命盟主的位置上趕下來。既然北洋軍政集團的政治傾向已經發生了變化,我認為支持南北議和的時機已經成熟。為了減少流血,盡快締造和平,我們應當支持北洋軍政集團和清室的分離,以和平手段促使滿清退位,然後撤銷臨時政府,重新推選新政府…”
如果說上一次吳川還能以堅持革命到底的原則,來維持革命委員會和南方革命各派係之間的聯合關係,那麽這一次他也難以對抗如此高度一致意見的委員們了,而且他也想不出有什麽理由為了同盟會去說服這些委員們。
雖然他在黨內已經豎立起了威望,但是這種威望是建立在他能夠帶著大家一次又一次贏得勝利的基礎上的,如果他的決定不能為黨帶來利益,那麽這種威望是用一次就少一次。更何況,采用刺殺一事來解決政治鬥爭,這無疑已經打破了吳川的底線,這意味著今後和某些黨派如果無法取得共識,就有可能被肉體消滅,誰能和這樣的黨派進行合作?
在一番緊張的討論之後,吳川接受了各位委員所認同的主張,表示將派遣人員前往北京和袁世凱進行溝通。在吳川的建議下,關肖權和吳景濂作為了革命委員會的代表。
第二日從南京傳回的消息,被抓的那名刺客於昨晚在獄中暴斃,這令革命委員會的委員們大為震驚,就在委員們討論如何讓南京給出一個合理的交代時,關內的戰場上又出現了劇烈的變化。
兩湖的北洋軍在北伐軍的進攻下不得不退回了河南,而江蘇這邊的張勳在1月29日晚偷襲北伐軍被擊退後,雙方於2月2日再次爆發大戰,張勳再次敗退。
聽聞這些前線不利消息之後,隆裕太後於2月2日召開禦前會議,正式討論退位問題。各方請求清帝退位的聯名也增加到50人。2月3日,隆裕授予袁世凱全權,與南京臨時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條件。
同盟會於同日正式給革命委員會以通報,認為刺殺耿謹文的凶手是整軍後被淘汰的官兵,刺殺純屬三人的泄憤之舉,並無背後主使之人。同日接任聯省人民代表會議議長的譚人鳳宣布解散聯省人民代表會議,組建由各省推選代表組成的臨時參議院,以討論南北議和問題。
2月5日南京參議院組成,同日革命委員會正式通電全國,在清室退位的基礎上和平建立共和國。這一通電獲得了湖北軍政府、南方立憲派士紳和同盟會以汪精衛為首的成員的支持,北伐各部隊開始有停止不前的現象。
2月6日,湖北方向的軍隊完全停下了進攻。雖然姚雨平的第四軍於2月4日在宿州再次擊敗得到了援軍的張勳部,但是孤掌難鳴的他也不得不停留在了宿州。6日晚臨時政府被迫下達了停戰命令,預備和北方議和。
而被第四軍擊退的張勳退到徐州後,也立刻向北京發表聲明,表示自己讚成共和。這就意味著北方再無一隻部隊肯為清室流血了,北京的滿人權貴開始紛紛出京前往天津租界,袁世凱終於完全取得了北方的控製權。
去掉了滿人的掣肘,又和革命委員會達成協議的袁世凱,迅速調動起了手中的部隊防守住了黃河一線。在此種狀況下臨時政府繼續北伐至京城已經失去時機,且張謇為首的立憲派壓住了答應給與臨時政府的後續軍費款項,迫使臨時政府不得不全麵轉向和平。
2月10日,新組建不久的南京參議院匆忙通過《清室優待條件》和張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詔書》。因為革命委員會的抗議,除對皇室年四百萬撥款降低到了兩百萬元之外,其他條件並無修改。
隻是清室退位雖然明確無誤了,可是這臨時大總統究竟是延續還是重選就出現了一個新的矛盾。根據最初的南北議和,隻要袁世凱承認共和推翻滿清,同盟會就支持他擔任首任總統。隻是因為革命委員會橫插了一杠子,破壞了南北議和不說,還推動了南方革命黨人的聯盟,打壓了南方的立憲派勢力。
這就使得現在的北洋看起來並不如之前那麽的強大,而同盟會在南方各省的力量也較之前穩固的多,於是宋教仁、陳其美等人認為不應當讓出總統之位。可黃興、汪精衛這些人卻認為,革命的目的就是為了共和,既然目的已經達到,為什麽還要同袁世凱爭這個位置,豈不是讓世人以為同盟會起義隻是為了自己的私利?
耿謹文當即被送往了南京陸軍醫院,雖然得到了醫生的搶救但尚未脫離危險。這兩名刺客當即被隨行的衛士所擊斃,此外還擊傷抓住了一名尚未來得及出手的刺客,被送往了江蘇都督府負責的監獄看押。
雖然耿謹文被刺殺一事讓執行委員們都感到了憤怒,不過有人還是很快的冷靜了下來問道:“耿謹文不僅僅是我們派往南方的代表,他還是聯省人民委員會的議長,他遇刺之後會將由誰來接任他的議長職位?光複會和湖北革命黨人還會不會繼續支持我們?”
一直關注著南方情況的蔡文信在吳川的點頭下,向著委員們謹慎的匯報道:“根據情報處的分析,接任議長職位最大可能的,應當是三位副議長之一,王正廷、譚人鳳、湯爾和。分別是湖北革命黨人、同盟會會員和地方民意代表,不過我們認為譚人鳳當選的可能性最大。
光複會的力量大多在軍中,湖北革命黨人此時也正關注於北伐,恐怕不能給我們以太多的幫助。新任江蘇都督的徐紹楨正在江北辦理北伐軍的後勤事務,南京城內說了算的隻有臨時政府,沒有一個主事者出頭,恐怕很難讓這些人團結在一起。
說到底,終究是這次北伐實施的過於倉促了,打亂了我們提出的穩固後方,再行北伐的計劃。不管是肅反還是整軍,都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就被打斷了。”
有委員已經迫不及待的問道:“那麽薑文卿呢?作為耿謹文的副手,這個時候他不應該站出來主持南京的局麵嗎?”
吳川接過了問題回答道:“薑文卿前往武漢處理漢陽鐵廠股權整理和複工一事去了,當下並不在南京。等他返回,恐怕南京這邊已經是塵埃落定了。”
有委員終於憤憤不平的說道:“這還有什麽好查的,必然是同盟會那班人幹的,我們為了革命大局支持了孫當上臨時大總統,結果他們反過來就要鏟除異己,想要獨掌大權了。”
“對,我也是這麽看的。我們應當通電譴責同盟會,把暗殺的手段用在革命同誌身上,他們也不是第一次了,陶駿保的墓碑都沒刻好呢,他們就對我們也來這麽一手,他們也配領導革命?”
雖然有這麽一兩位委員怒不可遏,但大多數委員還是保持著冷靜的,捷爾任斯基就出聲勸說道:“同誌們,請冷靜一些。發泄憤怒對於南京方麵毫無作用,他們完全可以把罪責推給清政府和那些被肅反的反革命分子身上,我認為現在最要緊的是保護住那位被抓刺客的性命,不能讓他被人滅口。”
吳川點了點頭道:“我讚成捷爾任斯基同誌的意見。蔡文信同誌,你立刻給南京那邊發電,看看能否和徐紹楨聯係上,讓他派人保護被看管起來的刺客,最好由我們組織人員進行審問,至少也得在審訊組中安排一個我們的人…”
隨著蔡文信和張雲榮的離開,吳川於是又對著委員們說道:“追查幕後主使人的事固然重要,不過我們當前最要緊的,還是應該討論一下,如何對付耿謹文被刺之後的變局。
如果耿謹文被刺的主使者真的是同盟會的話,那麽這肯定不是結束,因為刺殺一個耿謹文根本沒有意義,隻要革命委員會還在,我們就能派去第二位同誌。所以我們將要麵對的是,我們和同盟會之間的革命聯合徹底破裂的局麵。”
吳川的話語令房間內的委員們都安靜了下來,不過很快就有人打破了沉默,宋雲桐起身向著眾委員說道:“我認為吳主席的猜測是正確的,同盟會既然已經獲得了臨時政府的主導權力,自然不會希望還有一個聯省人民代表大會壓製著自己。
更何況,前幾日耿謹文同誌就已經匯報過,臨時政府認為當前的聯省人民代表大會各代表大多為各省都督府所指定,缺乏人民代表的公認性,因此一直主張令各省重新推選三名代表,以建立正式的參議院。耿謹文同誌自然是極力反對這種無理的要求,認為各省不足代表人數的可以補足人選,但沒有必要解散當前的聯省人民代表大會,建立什麽參議院。
眼下耿謹文同誌遇刺,恐怕我們已經很難阻擋同盟會改組聯省人民代表大會的主張了。而南方的北伐戰事也進行的相當順利,北洋諸將已經開始轉向支持清室退位了。
從目前的時局來看,南方革命黨人對於我們的支持已經不如之前那麽的需要了,因此同盟會針對我們的行動會不斷提升,畢竟在打倒了清廷之後,我們就成為了同盟會最大的政治對手。”
有委員當即就說道:“宋委員的意思我能夠理解,但是同盟會現在畢竟是名義上的革命派盟主,如果我們沒有真憑實據就攻擊他們的話,恐怕各省革命者反而會認為這是我們的不是了。”
宋雲桐點了點頭後說道:“確實如此,所以我們要打倒同盟會的第一步,就是把他們從革命盟主的位置上趕下來。既然北洋軍政集團的政治傾向已經發生了變化,我認為支持南北議和的時機已經成熟。為了減少流血,盡快締造和平,我們應當支持北洋軍政集團和清室的分離,以和平手段促使滿清退位,然後撤銷臨時政府,重新推選新政府…”
如果說上一次吳川還能以堅持革命到底的原則,來維持革命委員會和南方革命各派係之間的聯合關係,那麽這一次他也難以對抗如此高度一致意見的委員們了,而且他也想不出有什麽理由為了同盟會去說服這些委員們。
雖然他在黨內已經豎立起了威望,但是這種威望是建立在他能夠帶著大家一次又一次贏得勝利的基礎上的,如果他的決定不能為黨帶來利益,那麽這種威望是用一次就少一次。更何況,采用刺殺一事來解決政治鬥爭,這無疑已經打破了吳川的底線,這意味著今後和某些黨派如果無法取得共識,就有可能被肉體消滅,誰能和這樣的黨派進行合作?
在一番緊張的討論之後,吳川接受了各位委員所認同的主張,表示將派遣人員前往北京和袁世凱進行溝通。在吳川的建議下,關肖權和吳景濂作為了革命委員會的代表。
第二日從南京傳回的消息,被抓的那名刺客於昨晚在獄中暴斃,這令革命委員會的委員們大為震驚,就在委員們討論如何讓南京給出一個合理的交代時,關內的戰場上又出現了劇烈的變化。
兩湖的北洋軍在北伐軍的進攻下不得不退回了河南,而江蘇這邊的張勳在1月29日晚偷襲北伐軍被擊退後,雙方於2月2日再次爆發大戰,張勳再次敗退。
聽聞這些前線不利消息之後,隆裕太後於2月2日召開禦前會議,正式討論退位問題。各方請求清帝退位的聯名也增加到50人。2月3日,隆裕授予袁世凱全權,與南京臨時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條件。
同盟會於同日正式給革命委員會以通報,認為刺殺耿謹文的凶手是整軍後被淘汰的官兵,刺殺純屬三人的泄憤之舉,並無背後主使之人。同日接任聯省人民代表會議議長的譚人鳳宣布解散聯省人民代表會議,組建由各省推選代表組成的臨時參議院,以討論南北議和問題。
2月5日南京參議院組成,同日革命委員會正式通電全國,在清室退位的基礎上和平建立共和國。這一通電獲得了湖北軍政府、南方立憲派士紳和同盟會以汪精衛為首的成員的支持,北伐各部隊開始有停止不前的現象。
2月6日,湖北方向的軍隊完全停下了進攻。雖然姚雨平的第四軍於2月4日在宿州再次擊敗得到了援軍的張勳部,但是孤掌難鳴的他也不得不停留在了宿州。6日晚臨時政府被迫下達了停戰命令,預備和北方議和。
而被第四軍擊退的張勳退到徐州後,也立刻向北京發表聲明,表示自己讚成共和。這就意味著北方再無一隻部隊肯為清室流血了,北京的滿人權貴開始紛紛出京前往天津租界,袁世凱終於完全取得了北方的控製權。
去掉了滿人的掣肘,又和革命委員會達成協議的袁世凱,迅速調動起了手中的部隊防守住了黃河一線。在此種狀況下臨時政府繼續北伐至京城已經失去時機,且張謇為首的立憲派壓住了答應給與臨時政府的後續軍費款項,迫使臨時政府不得不全麵轉向和平。
2月10日,新組建不久的南京參議院匆忙通過《清室優待條件》和張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詔書》。因為革命委員會的抗議,除對皇室年四百萬撥款降低到了兩百萬元之外,其他條件並無修改。
隻是清室退位雖然明確無誤了,可是這臨時大總統究竟是延續還是重選就出現了一個新的矛盾。根據最初的南北議和,隻要袁世凱承認共和推翻滿清,同盟會就支持他擔任首任總統。隻是因為革命委員會橫插了一杠子,破壞了南北議和不說,還推動了南方革命黨人的聯盟,打壓了南方的立憲派勢力。
這就使得現在的北洋看起來並不如之前那麽的強大,而同盟會在南方各省的力量也較之前穩固的多,於是宋教仁、陳其美等人認為不應當讓出總統之位。可黃興、汪精衛這些人卻認為,革命的目的就是為了共和,既然目的已經達到,為什麽還要同袁世凱爭這個位置,豈不是讓世人以為同盟會起義隻是為了自己的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