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王楷所言益國豪強,正是其母族翁氏。</p>
翁氏居於同壽光縣靠近之呂鄉,其祖上曾做過東平國相,今有子弟於郡縣為官,比如王楷之三舅父翁銳,而今正擔任益國功曹掾。</p>
不同於翁氏,現今於郡縣權力之穩固,王楷所在益國王氏,雖自王莽篡漢時期,即遣於益國紮根,成為地方豪強,但幾十年來,早有破落之象。</p>
其叔父王傑,這兩年來,擔任海曲縣丞。鄉地不穩後,王氏嫡係索性舍棄大部家業,南行徐州,以做安定。隻留下一些旁支,繼續住在老家。</p>
</p>
雞子不防於一個籃子,傳承百年之世家大族,更知此道理。</p>
事不宜遲,劉祈得王楷建言罷,他一麵讓李展,帶著王楷兩名識路之扈從,另有三位本部部從,騎馬繼續往前巡視,不斷打探壽光城情況,向之匯報。</p>
一麵同王楷一道,親往先行拜見翁氏。</p>
另派兩人,手持他印書,按流程向郡府通告,請求援助。</p>
以時下,其手中無人,加上內心,實也對這群受蠱惑而受盡苦難之亂民,有少許惻隱之心。</p>
故此,劉祈並無同數千包圍縣城之眾,直接相抗之打算。</p>
但同時,州郡平亂大軍,遲遲未至。以縣治壽光城,若是大部叛民堅持,斷不可能長久這般圍困。四五日守衛尚可,時間一久,若是再生變端,於他處事,大為不利。</p>
行有一個時辰,感受著空氣中,炙熱之夏風,關於如何解決壽光城危困,劉祈在離開钜定湖外側時,內心已有定計。</p>
以這次往翁氏,並陸續拜見壽光鄉地豪族,若能得豪族一些人手允諾,於他計謀實現,大有益處。</p>
此事自不會瞞著王楷,畢竟需要王楷幫之多也!</p>
而王楷本有心同劉祈交好,即聞計策後,迅速應下,絲毫不擔心“賣舅”。</p>
日中,以劉祈為首,一行人十多人,到達呂鄉集市時,能看到本當繁忙的集市,門可羅雀。</p>
家家戶戶,緊閉大門。</p>
除了旱情緣故,更有這段時間內,民變影響。</p>
於王楷引路下,劉祈未有停留,直往翁氏塢堡而去。</p>
翁氏塢堡內,從兩年前太平道動亂後,就已經儲備了大量糧食,每逢郡縣有風吹草動,翁氏族人拖家帶口,即會遷於內,以避禍事,此亦為青州許多大戶之常態。</p>
臨近後,劉祈昂首看去,發現翁氏塢堡,建立於懸崖一側,另一側,是溝壑相連,易守難攻。</p>
其中隻要有數百人守衛,就是十幾倍敵人來犯,亦不懼也!</p>
發現劉祈等人靠近,塢堡大門處的守衛,迅速警戒起來,將手中明晃晃之弩箭揚起,於烈日下,非常刺眼。</p>
王楷與劉祈知會了一聲,騎馬上前,停留於幾十丈外,高聲道:“我乃伏平鄉王楷,特來拜會舅翁!”</p>
為了方便門樓上的人辨認,王楷早就鬥笠取下。</p>
他倒也不憂心門樓上之護從認不出,於之年幼時,便時常於翁氏生活,翁氏族人,亦或是仆從,多與之麵熟。</p>
大約過了二十息時間,門樓上晃動出了幾道身影。</p>
劉祈視線不錯,依稀看得出為首者,乃是一富態男子。</p>
正見之俯視外麵,望向王楷後,高聲道:“可是子正吾兒!”</p>
王楷聞聲,忙與馬上,麵朝門樓一禮,喜道:“正是楷也!楷向大人問好!”</p>
知道翁氏塢堡嚴格,嚴禁外人入內,王楷隨之補充道:“好叫大人知道,於我身後,乃是新到任之壽光令劉君。</p>
劉君前番受東海郡江府君舉為孝廉,又為名士陳琳誇讚,還同原我青州州府胡使君相交莫逆,其亦是大漢宗室之後……”</p>
王楷即得曉劉祈身份,他故意這般道出,劉祈背後關係,也是為接下來向舅家尋求幫助,打下基礎。</p>
左右與劉祈初見麵,劉祈於之印象不錯,若能助之,正所謂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p>
果然,一聽劉祈之身份背景,門樓之上,迅速小聲議論。</p>
還是方才那出聲之人,其抱拳道:“原來是劉縣君當麵,我等於劉縣君聞名久也!</p>
隻是族內規定……”</p>
劉祈此時已經下馬上千,向門樓上回禮道:“想必閣下即為子正所言之翁公,請翁公放行,晚輩今日來此,誠有事關翁氏安危之事相商。</p>
此行我與子正踏入即可,扈從便留於外麵!”</p>
劉祈如此識趣,翁尚也不願得罪,爽朗一笑道:“善!來人,再為劉縣君隨行眾人,送去吃食!”</p>
待踏入塢堡後,翁尚親來迎接。</p>
其人年有五旬,體格寬大,精神抖擻,留有長髯,一雙眼睛甚為深邃。</p>
於劉祈之名,作為臨近泰山郡臨近之益國人,加上翁氏與琅琊、泰山郡,甚至遠到東海郡,皆有貿易來往,故翁家人中,不少人都或多或少,聽過“劉祈”之名。</p>
外甥王楷告之,翁尚願有些懷疑,是不是有人冒充,畢竟歲春時,以劉祈之部,斬殺大道昌豨之事,通過商賈之口,傳入益國時,其人尚為昌慮長。但轉念一想,其人既然為郡中推舉為孝廉,這次往來壽光,隻怕是履新。</p>
親眼看過後,雖說劉祈麵容因行途曬黑,可一身氣質,難以遮掩,翁尚暗道:好一個青年俊傑!</p>
入內後,翁尚邀請劉祈於庭舍相坐。</p>
隻是寒暄一刻鍾時間,劉祈便直接開口說道了其間情況。</p>
如他與王楷,於途中所商議,一是借糧,二是他打算借人!</p>
以請翁氏調動,借糧是打算解得壽光城危局後,維持民心穩定。</p>
人手不夠,借人則是為了解決危機。</p>
翁尚聽罷,沉默許久,這才回道:“劉縣君之借糧,即是為鄉地處事,我與族中商議,翁氏若有,在保留族中所需罷,必會全力拿出。</p>
至於人手,這兩年來,不少族人南下避禍,男丁日少……”</p>
王楷發現大舅翁有推脫之意,忙道:“大人當知,劉縣君借人,隻為羊裝朝廷大軍,虛張聲勢,以解決壽光城遭圍勢態,並無直接作戰之意。</p>
一切順利,於各大戶人馬召集後,要不了兩日,即能平安歸來。</p>
且如劉縣君方才所言,若是壽光城持續被反民所為,州郡無動作,反民會折返,往博昌、利縣一帶襲擾,屆時,我翁氏於鄉地之所,勢必會大受影響。</p>
若是引起更大民亂,那將永無寧日。</p>
翁氏於風暴之中心,或有傾覆之危。</p>
此為外甥之見,還請大人明見!”</p>
王楷絲毫不在意自家親舅舅那越來越黑的臉,論起時局,他聲音沉重。</p>
此次民變,主因乃是災荒引發而成,反民中,多數為婦孺老幼,若是知曉朝廷大軍來剿滅,多會不戰而逃。</p>
劉祈打算以數百人,以旗幟偽裝成千人之部,正是借助反民懼怕之心,也是他借人之因。</p>
此計兵行險著,不得已而用之。</p>
於此,王楷於塢堡外,在聽得劉祈此辦法後,卻是讚不絕口。</p>
翁尚瞥了眼外甥王楷,心歎一聲,連他自小看大之外甥,也是胳膊肘往外拐,這劉希德果真有魅力。</p>
接著他望向桉幾處,坐姿筆直的劉祈,道:“這樣罷!我翁氏能出百人,此亦為極限。</p>
但如劉縣君之保證,還望能將之皆數帶回,此亦為我翁氏之僅有之安男丁也!”</p>
劉祈心中一寬,起身一禮道:“但不負翁公托付!以翁公救得壽光城之恩義,祈且記下了!”</p>
約定好後日一早,他會來接,即離開翁氏塢堡後,劉祈又同王楷,往壽光和益國各鄉地內,其他幾處豪族塢堡內拜訪。</p>
足足過去一日半。</p>
劉祈於王楷協助下,再憑之信諾,共得九鄉地,現留之十二大戶豪族相助,共計召集六百人。</p>
這六百人,於他安排下,各持旗幟刀劍,並以簡單訓練隊列。</p>
行進中,從數裏外看去,宛若數千人馬奔馳!</p>
此亦是劉祈要之效果。</p>
而於壽光城叛民,按照李展兩日打探,不論離開之小部,繼續圍城欲攻取之人數,約有五千,且大部分如他預料,為老幼婦孺,這還是六日來,從臨近鄉地聞訊趕來後的叛民。</p>
實以大多數叛民,往屬北海國的巨縣、平壽一帶衝擊,其目標,顯然是郡治營陵,並未大規模向安樂郡轉移,此亦使人能舒一口氣。</p>
於此背後,劉祈能感覺到,有一雙無形雙手,正推動流民南下,必然是死灰複燃之太平道!</p>
即將眾人召喚,六月二十九,也是劉祈來到壽光第四日。</p>
綜合局麵判斷,他親臨這數百人,以臨時做之旗幟,風吹招展,從西北方向,緩慢向壽光城處移動。</p>
實以詐兵之計,目的正是為了來兵圍之反民看到,盼之主動退卻。</p>
壽光城,處於钜定湖西南三十裏。</p>
其城牆,如大漢諸多城池一般,土築之,並不低矮。</p>
即於景帝中元二年,城行以來,距今已有三百年曆史。</p>
城池上,孫觀站在角樓處,眺望下方密密麻麻之叛民,亦或說是流民也罷,時以愁眉不展。</p>
自他受劉祈命,先一步來此,已有二十餘日。</p>
二十日內,為劉祈提前囑托,他以劉祈命令,使縣寺協作,正巧招募有兩百人之鄉勇之部。</p>
加上帶來幾十精銳,還有縣城內的防禦人馬,合計有四百人,以做守衛,這還不算城內各大戶手下之扈從。</p>
於此,防衛縣城綽綽有餘。</p>
他憂心的卻是城內,糧食有限,知都昌民變後,擁擠入內之民眾,可是不少,一旦反生動亂,不可想象。</p>
此外,因流民包圍,城門難開,便是從城上以竹籃送人下去通風報信,亦難實行。</p>
誰也不知道城外情況如何,縣令劉祈一行人如何?</p>
但孫觀倒不擔憂劉祈會於外遇到危險。</p>
這是於昌慮時,縣令劉祈帶給所有部從,包括好友臧霸之感覺,即於困境前,其人總能尋到突破口,逢凶化吉,並於眾人帶來希望。</p>
即見本地縣尉胡旺走上,孫觀前去相迎,重回角樓上方,忽見旁側觀察的親兵丁誼,手舞足蹈道:</p>
“孫都伯,快請看,下發流民開始噪亂了!</p>
咦!北麵有旗幟飄動,看人數不少,怕是有數千之眾!</p>
此定是縣君使人來解圍也!”</p>
翁氏居於同壽光縣靠近之呂鄉,其祖上曾做過東平國相,今有子弟於郡縣為官,比如王楷之三舅父翁銳,而今正擔任益國功曹掾。</p>
不同於翁氏,現今於郡縣權力之穩固,王楷所在益國王氏,雖自王莽篡漢時期,即遣於益國紮根,成為地方豪強,但幾十年來,早有破落之象。</p>
其叔父王傑,這兩年來,擔任海曲縣丞。鄉地不穩後,王氏嫡係索性舍棄大部家業,南行徐州,以做安定。隻留下一些旁支,繼續住在老家。</p>
</p>
雞子不防於一個籃子,傳承百年之世家大族,更知此道理。</p>
事不宜遲,劉祈得王楷建言罷,他一麵讓李展,帶著王楷兩名識路之扈從,另有三位本部部從,騎馬繼續往前巡視,不斷打探壽光城情況,向之匯報。</p>
一麵同王楷一道,親往先行拜見翁氏。</p>
另派兩人,手持他印書,按流程向郡府通告,請求援助。</p>
以時下,其手中無人,加上內心,實也對這群受蠱惑而受盡苦難之亂民,有少許惻隱之心。</p>
故此,劉祈並無同數千包圍縣城之眾,直接相抗之打算。</p>
但同時,州郡平亂大軍,遲遲未至。以縣治壽光城,若是大部叛民堅持,斷不可能長久這般圍困。四五日守衛尚可,時間一久,若是再生變端,於他處事,大為不利。</p>
行有一個時辰,感受著空氣中,炙熱之夏風,關於如何解決壽光城危困,劉祈在離開钜定湖外側時,內心已有定計。</p>
以這次往翁氏,並陸續拜見壽光鄉地豪族,若能得豪族一些人手允諾,於他計謀實現,大有益處。</p>
此事自不會瞞著王楷,畢竟需要王楷幫之多也!</p>
而王楷本有心同劉祈交好,即聞計策後,迅速應下,絲毫不擔心“賣舅”。</p>
日中,以劉祈為首,一行人十多人,到達呂鄉集市時,能看到本當繁忙的集市,門可羅雀。</p>
家家戶戶,緊閉大門。</p>
除了旱情緣故,更有這段時間內,民變影響。</p>
於王楷引路下,劉祈未有停留,直往翁氏塢堡而去。</p>
翁氏塢堡內,從兩年前太平道動亂後,就已經儲備了大量糧食,每逢郡縣有風吹草動,翁氏族人拖家帶口,即會遷於內,以避禍事,此亦為青州許多大戶之常態。</p>
臨近後,劉祈昂首看去,發現翁氏塢堡,建立於懸崖一側,另一側,是溝壑相連,易守難攻。</p>
其中隻要有數百人守衛,就是十幾倍敵人來犯,亦不懼也!</p>
發現劉祈等人靠近,塢堡大門處的守衛,迅速警戒起來,將手中明晃晃之弩箭揚起,於烈日下,非常刺眼。</p>
王楷與劉祈知會了一聲,騎馬上前,停留於幾十丈外,高聲道:“我乃伏平鄉王楷,特來拜會舅翁!”</p>
為了方便門樓上的人辨認,王楷早就鬥笠取下。</p>
他倒也不憂心門樓上之護從認不出,於之年幼時,便時常於翁氏生活,翁氏族人,亦或是仆從,多與之麵熟。</p>
大約過了二十息時間,門樓上晃動出了幾道身影。</p>
劉祈視線不錯,依稀看得出為首者,乃是一富態男子。</p>
正見之俯視外麵,望向王楷後,高聲道:“可是子正吾兒!”</p>
王楷聞聲,忙與馬上,麵朝門樓一禮,喜道:“正是楷也!楷向大人問好!”</p>
知道翁氏塢堡嚴格,嚴禁外人入內,王楷隨之補充道:“好叫大人知道,於我身後,乃是新到任之壽光令劉君。</p>
劉君前番受東海郡江府君舉為孝廉,又為名士陳琳誇讚,還同原我青州州府胡使君相交莫逆,其亦是大漢宗室之後……”</p>
王楷即得曉劉祈身份,他故意這般道出,劉祈背後關係,也是為接下來向舅家尋求幫助,打下基礎。</p>
左右與劉祈初見麵,劉祈於之印象不錯,若能助之,正所謂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p>
果然,一聽劉祈之身份背景,門樓之上,迅速小聲議論。</p>
還是方才那出聲之人,其抱拳道:“原來是劉縣君當麵,我等於劉縣君聞名久也!</p>
隻是族內規定……”</p>
劉祈此時已經下馬上千,向門樓上回禮道:“想必閣下即為子正所言之翁公,請翁公放行,晚輩今日來此,誠有事關翁氏安危之事相商。</p>
此行我與子正踏入即可,扈從便留於外麵!”</p>
劉祈如此識趣,翁尚也不願得罪,爽朗一笑道:“善!來人,再為劉縣君隨行眾人,送去吃食!”</p>
待踏入塢堡後,翁尚親來迎接。</p>
其人年有五旬,體格寬大,精神抖擻,留有長髯,一雙眼睛甚為深邃。</p>
於劉祈之名,作為臨近泰山郡臨近之益國人,加上翁氏與琅琊、泰山郡,甚至遠到東海郡,皆有貿易來往,故翁家人中,不少人都或多或少,聽過“劉祈”之名。</p>
外甥王楷告之,翁尚願有些懷疑,是不是有人冒充,畢竟歲春時,以劉祈之部,斬殺大道昌豨之事,通過商賈之口,傳入益國時,其人尚為昌慮長。但轉念一想,其人既然為郡中推舉為孝廉,這次往來壽光,隻怕是履新。</p>
親眼看過後,雖說劉祈麵容因行途曬黑,可一身氣質,難以遮掩,翁尚暗道:好一個青年俊傑!</p>
入內後,翁尚邀請劉祈於庭舍相坐。</p>
隻是寒暄一刻鍾時間,劉祈便直接開口說道了其間情況。</p>
如他與王楷,於途中所商議,一是借糧,二是他打算借人!</p>
以請翁氏調動,借糧是打算解得壽光城危局後,維持民心穩定。</p>
人手不夠,借人則是為了解決危機。</p>
翁尚聽罷,沉默許久,這才回道:“劉縣君之借糧,即是為鄉地處事,我與族中商議,翁氏若有,在保留族中所需罷,必會全力拿出。</p>
至於人手,這兩年來,不少族人南下避禍,男丁日少……”</p>
王楷發現大舅翁有推脫之意,忙道:“大人當知,劉縣君借人,隻為羊裝朝廷大軍,虛張聲勢,以解決壽光城遭圍勢態,並無直接作戰之意。</p>
一切順利,於各大戶人馬召集後,要不了兩日,即能平安歸來。</p>
且如劉縣君方才所言,若是壽光城持續被反民所為,州郡無動作,反民會折返,往博昌、利縣一帶襲擾,屆時,我翁氏於鄉地之所,勢必會大受影響。</p>
若是引起更大民亂,那將永無寧日。</p>
翁氏於風暴之中心,或有傾覆之危。</p>
此為外甥之見,還請大人明見!”</p>
王楷絲毫不在意自家親舅舅那越來越黑的臉,論起時局,他聲音沉重。</p>
此次民變,主因乃是災荒引發而成,反民中,多數為婦孺老幼,若是知曉朝廷大軍來剿滅,多會不戰而逃。</p>
劉祈打算以數百人,以旗幟偽裝成千人之部,正是借助反民懼怕之心,也是他借人之因。</p>
此計兵行險著,不得已而用之。</p>
於此,王楷於塢堡外,在聽得劉祈此辦法後,卻是讚不絕口。</p>
翁尚瞥了眼外甥王楷,心歎一聲,連他自小看大之外甥,也是胳膊肘往外拐,這劉希德果真有魅力。</p>
接著他望向桉幾處,坐姿筆直的劉祈,道:“這樣罷!我翁氏能出百人,此亦為極限。</p>
但如劉縣君之保證,還望能將之皆數帶回,此亦為我翁氏之僅有之安男丁也!”</p>
劉祈心中一寬,起身一禮道:“但不負翁公托付!以翁公救得壽光城之恩義,祈且記下了!”</p>
約定好後日一早,他會來接,即離開翁氏塢堡後,劉祈又同王楷,往壽光和益國各鄉地內,其他幾處豪族塢堡內拜訪。</p>
足足過去一日半。</p>
劉祈於王楷協助下,再憑之信諾,共得九鄉地,現留之十二大戶豪族相助,共計召集六百人。</p>
這六百人,於他安排下,各持旗幟刀劍,並以簡單訓練隊列。</p>
行進中,從數裏外看去,宛若數千人馬奔馳!</p>
此亦是劉祈要之效果。</p>
而於壽光城叛民,按照李展兩日打探,不論離開之小部,繼續圍城欲攻取之人數,約有五千,且大部分如他預料,為老幼婦孺,這還是六日來,從臨近鄉地聞訊趕來後的叛民。</p>
實以大多數叛民,往屬北海國的巨縣、平壽一帶衝擊,其目標,顯然是郡治營陵,並未大規模向安樂郡轉移,此亦使人能舒一口氣。</p>
於此背後,劉祈能感覺到,有一雙無形雙手,正推動流民南下,必然是死灰複燃之太平道!</p>
即將眾人召喚,六月二十九,也是劉祈來到壽光第四日。</p>
綜合局麵判斷,他親臨這數百人,以臨時做之旗幟,風吹招展,從西北方向,緩慢向壽光城處移動。</p>
實以詐兵之計,目的正是為了來兵圍之反民看到,盼之主動退卻。</p>
壽光城,處於钜定湖西南三十裏。</p>
其城牆,如大漢諸多城池一般,土築之,並不低矮。</p>
即於景帝中元二年,城行以來,距今已有三百年曆史。</p>
城池上,孫觀站在角樓處,眺望下方密密麻麻之叛民,亦或說是流民也罷,時以愁眉不展。</p>
自他受劉祈命,先一步來此,已有二十餘日。</p>
二十日內,為劉祈提前囑托,他以劉祈命令,使縣寺協作,正巧招募有兩百人之鄉勇之部。</p>
加上帶來幾十精銳,還有縣城內的防禦人馬,合計有四百人,以做守衛,這還不算城內各大戶手下之扈從。</p>
於此,防衛縣城綽綽有餘。</p>
他憂心的卻是城內,糧食有限,知都昌民變後,擁擠入內之民眾,可是不少,一旦反生動亂,不可想象。</p>
此外,因流民包圍,城門難開,便是從城上以竹籃送人下去通風報信,亦難實行。</p>
誰也不知道城外情況如何,縣令劉祈一行人如何?</p>
但孫觀倒不擔憂劉祈會於外遇到危險。</p>
這是於昌慮時,縣令劉祈帶給所有部從,包括好友臧霸之感覺,即於困境前,其人總能尋到突破口,逢凶化吉,並於眾人帶來希望。</p>
即見本地縣尉胡旺走上,孫觀前去相迎,重回角樓上方,忽見旁側觀察的親兵丁誼,手舞足蹈道:</p>
“孫都伯,快請看,下發流民開始噪亂了!</p>
咦!北麵有旗幟飄動,看人數不少,怕是有數千之眾!</p>
此定是縣君使人來解圍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