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禮後兵。
要麽大家和和氣氣的談談這件事到底如何解決。
要麽,硬碰硬,刀對刀,幾十萬兵馬下場打一仗再說。
這便是寧塵的態度,說一不二。
決定權則是留給皇甫王族。
皇甫建安數次啞口無言,張開嘴,想要說些什麽強硬的話,可再熱血沸騰的話,也抵不過寧塵堅決的態度。
一開始,大家都不相信寧塵會動手。
何況,出於震懾目的,八萬提前出城的精兵在靠攏紅河的時候,得到命令,放緩行軍速度,務必要在寧塵和北王朝談判的節點,出現於李純陽駐紮的兵部周圍。
果不其然。
正當各方沉默,認真判斷寧塵這句話真實性的時候。
一封加緊戰報,迅速的出現在現場,通篇隻有一行字,寧河圖麾下八萬精兵圍困紅河,與李純陽所屬兵馬,隔岸對峙。
“你……”
皇甫建安看完這封密報,額頭青筋暴跳,甚至都快擰成一條線。
這簡直,欺人太甚!
“寧河圖,你這是誓死要與我北王朝,為敵嗎?”皇甫建安五指緊握,險些暴跳如雷。
寧塵保持一貫的淡然姿態,似笑非笑。
數次唇舌交鋒,皇甫建安都落於下風。
這讓皇甫王族各大職權人士,心裏倍感火大,一方麵暗怪皇甫建安過於魯莽,一方麵又覺得寧塵做事太激進了
“殺親大仇,必須要討一個公道。”
關鍵時刻,皇甫飛月蹭得站起身,麵朝寧塵字字鏗鏘道。
這兩位年輕翹楚,昔年更是情同手足的摯交好友,開始公開對峙。
寧塵輕描淡寫的撇了皇甫飛月一眼,沒再說話。
皇甫建安眯起眼,迅速轉頭看向寧之梟,“寧大先生,如果我沒記錯,紅河乃至紫禁以及整個寧王族,是你在說話吧?”
“現在任由一個被逐出家族的反骨仔自作主張,不覺得大丟顏麵嗎?”
這句話,可是相當言重了。
“皇甫建安,你說話最好客氣點,別以為北王朝很強勢了,信不信老子當場扭斷你的脖子?”陳慶之發飆道。
皇甫建安冷哼一聲,繼續盯著寧之梟。
這次抵達皇甫王城的目的,無外乎就兩族矛盾進行和談,現在被寧塵橫插一腳,他寧之梟的存在感立即變得可有可無。
現在被皇甫建安拉出來,一時半會還真不知道,如何表態。
“寧大先生。”皇甫建安沉聲提醒。
這是強拉寧之梟出來站台了。
“若是我記得不錯,寧大先生曾經致函一封,表示願意就寧見的罪責,割地賠罪。”皇甫建安繼續道,“如今千裏迢迢抵達我北王朝,也是準備簽訂割地協議。”
“常言道,做人要講誠信,不能出爾反爾,對吧?”
割地賠罪。
認同六王爺寧見對皇甫太一犯下的滔天大錯。
此話一出,現場各方視線逐一掃向寧之梟。
寧之梟原本想強裝鎮定,可架不住寧塵也在現場,久而久之,心底開始源源不斷的泛起寒氣。
說來也奇怪。
他寧之梟也算是見過大風大浪的大人物,向來沉穩持重,韜光養晦,如今在這樣出場合,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態。
甚至不敢抬頭。
從寧塵出事之後,他在寧王族大肆培養嫡係,同時擴充軍備集中權利,幾年下來,手中私軍的數量一漲再漲。
可,到最後卻發現,縱使手握大軍權勢滔天。
也沒寧塵那番魄力,幾萬十幾萬兵馬說動就動,隻要不合心意,開戰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一番比較,不得不服。
現如今,關乎寧王族遇到的麻煩,更是要憑借寧塵的實力去處理,而他寧之梟在寧王族的地位,隻不過徒有虛表。
“寧大先生,割地賠罪的事情,還算不算數了?”皇甫建安瞧著寧之梟依舊保持沉默,於是再次施壓道。
不等寧之梟開腔。
寧塵反而主動開口,他沒看寧之梟,僅是用非常尋常的語氣,吩咐道,“今年入秋之前,我回寧王族,讓爺爺準備一下。”
轟!
此話一出,猶如五雷轟頂。
非帶皇甫建安,皇甫飛月等北王朝高層悉數愣在原地。
哪怕耶律帝鴻,上官天河也沒預料到,局勢會朝著這樣的方向逆轉。
此時此刻,寧之梟除了保持沉默還是沉默,至於寧塵返回王族一事,他究竟是攔,還是認命投降,暫時看不出來作何表態。
不過,沉默有時候也可以理解為默認。
寧之梟既然不說話,後麵的和談,自然由寧塵親自負責。
皇甫建安這一刻,無話可說,也無法反駁。
換言之,有寧塵在,讓寧王族割地賠罪等同於癡心妄想。
“寧河圖,你太自作主張了,這是我族與寧大先生的問題,你憑什麽插手?”皇甫建安裝若癲狂道。
話不投機半句多。
寧塵對此置之不理。
微微撇了一眼皇甫建安,神色安然的飲下一杯酒,主動起身而後離場。
他修長,挺拔的背影,隱隱散發著一股頂天立地的蓋世氣質。
皇甫一眾高層瞠目結舌的愣在現場。
看著寧塵漸行漸遠的背影,北王朝,幾大王族均是忍不住深吸一口氣,這家夥,差不多要到了整個北方,他一個人說了算的地步了?!
“寧河圖,北王朝在八百裏紅河的兵,誓死不退。”
皇甫建安沉默良久,咬牙切齒道。
寧塵背對眾人,揮揮手,淡聲道,“陳慶之。”
“末將在。”
陳慶之上前一步。
“急調朝歌守軍五萬,馳援崔少付,即刻啟程。”
第一道王令堪堪落下。
花榮已經提前準備。
“動員十萬兵馬,從北川西上,側翼牽製李純陽,他敢跨過紅河一步,二十萬兵馬伺候!”
“末將領命!”
這之後。
寧塵轉過身,麵朝眾人以及遠在數十米之外的皇甫建安,“你問本王憑什麽插手這件事,就憑我姓寧!”
“你……”皇甫建安氣得渾身顫抖,心有餘悸。
崔少付八萬精兵。
陳慶之急調五萬。
花榮又動員十萬兵馬馳援。
前後累計二十三萬,這是拿出大半家底,決意與北王朝決一死戰。
試問,北王朝哪敢怒而宣戰?
(本章完)
要麽大家和和氣氣的談談這件事到底如何解決。
要麽,硬碰硬,刀對刀,幾十萬兵馬下場打一仗再說。
這便是寧塵的態度,說一不二。
決定權則是留給皇甫王族。
皇甫建安數次啞口無言,張開嘴,想要說些什麽強硬的話,可再熱血沸騰的話,也抵不過寧塵堅決的態度。
一開始,大家都不相信寧塵會動手。
何況,出於震懾目的,八萬提前出城的精兵在靠攏紅河的時候,得到命令,放緩行軍速度,務必要在寧塵和北王朝談判的節點,出現於李純陽駐紮的兵部周圍。
果不其然。
正當各方沉默,認真判斷寧塵這句話真實性的時候。
一封加緊戰報,迅速的出現在現場,通篇隻有一行字,寧河圖麾下八萬精兵圍困紅河,與李純陽所屬兵馬,隔岸對峙。
“你……”
皇甫建安看完這封密報,額頭青筋暴跳,甚至都快擰成一條線。
這簡直,欺人太甚!
“寧河圖,你這是誓死要與我北王朝,為敵嗎?”皇甫建安五指緊握,險些暴跳如雷。
寧塵保持一貫的淡然姿態,似笑非笑。
數次唇舌交鋒,皇甫建安都落於下風。
這讓皇甫王族各大職權人士,心裏倍感火大,一方麵暗怪皇甫建安過於魯莽,一方麵又覺得寧塵做事太激進了
“殺親大仇,必須要討一個公道。”
關鍵時刻,皇甫飛月蹭得站起身,麵朝寧塵字字鏗鏘道。
這兩位年輕翹楚,昔年更是情同手足的摯交好友,開始公開對峙。
寧塵輕描淡寫的撇了皇甫飛月一眼,沒再說話。
皇甫建安眯起眼,迅速轉頭看向寧之梟,“寧大先生,如果我沒記錯,紅河乃至紫禁以及整個寧王族,是你在說話吧?”
“現在任由一個被逐出家族的反骨仔自作主張,不覺得大丟顏麵嗎?”
這句話,可是相當言重了。
“皇甫建安,你說話最好客氣點,別以為北王朝很強勢了,信不信老子當場扭斷你的脖子?”陳慶之發飆道。
皇甫建安冷哼一聲,繼續盯著寧之梟。
這次抵達皇甫王城的目的,無外乎就兩族矛盾進行和談,現在被寧塵橫插一腳,他寧之梟的存在感立即變得可有可無。
現在被皇甫建安拉出來,一時半會還真不知道,如何表態。
“寧大先生。”皇甫建安沉聲提醒。
這是強拉寧之梟出來站台了。
“若是我記得不錯,寧大先生曾經致函一封,表示願意就寧見的罪責,割地賠罪。”皇甫建安繼續道,“如今千裏迢迢抵達我北王朝,也是準備簽訂割地協議。”
“常言道,做人要講誠信,不能出爾反爾,對吧?”
割地賠罪。
認同六王爺寧見對皇甫太一犯下的滔天大錯。
此話一出,現場各方視線逐一掃向寧之梟。
寧之梟原本想強裝鎮定,可架不住寧塵也在現場,久而久之,心底開始源源不斷的泛起寒氣。
說來也奇怪。
他寧之梟也算是見過大風大浪的大人物,向來沉穩持重,韜光養晦,如今在這樣出場合,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態。
甚至不敢抬頭。
從寧塵出事之後,他在寧王族大肆培養嫡係,同時擴充軍備集中權利,幾年下來,手中私軍的數量一漲再漲。
可,到最後卻發現,縱使手握大軍權勢滔天。
也沒寧塵那番魄力,幾萬十幾萬兵馬說動就動,隻要不合心意,開戰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一番比較,不得不服。
現如今,關乎寧王族遇到的麻煩,更是要憑借寧塵的實力去處理,而他寧之梟在寧王族的地位,隻不過徒有虛表。
“寧大先生,割地賠罪的事情,還算不算數了?”皇甫建安瞧著寧之梟依舊保持沉默,於是再次施壓道。
不等寧之梟開腔。
寧塵反而主動開口,他沒看寧之梟,僅是用非常尋常的語氣,吩咐道,“今年入秋之前,我回寧王族,讓爺爺準備一下。”
轟!
此話一出,猶如五雷轟頂。
非帶皇甫建安,皇甫飛月等北王朝高層悉數愣在原地。
哪怕耶律帝鴻,上官天河也沒預料到,局勢會朝著這樣的方向逆轉。
此時此刻,寧之梟除了保持沉默還是沉默,至於寧塵返回王族一事,他究竟是攔,還是認命投降,暫時看不出來作何表態。
不過,沉默有時候也可以理解為默認。
寧之梟既然不說話,後麵的和談,自然由寧塵親自負責。
皇甫建安這一刻,無話可說,也無法反駁。
換言之,有寧塵在,讓寧王族割地賠罪等同於癡心妄想。
“寧河圖,你太自作主張了,這是我族與寧大先生的問題,你憑什麽插手?”皇甫建安裝若癲狂道。
話不投機半句多。
寧塵對此置之不理。
微微撇了一眼皇甫建安,神色安然的飲下一杯酒,主動起身而後離場。
他修長,挺拔的背影,隱隱散發著一股頂天立地的蓋世氣質。
皇甫一眾高層瞠目結舌的愣在現場。
看著寧塵漸行漸遠的背影,北王朝,幾大王族均是忍不住深吸一口氣,這家夥,差不多要到了整個北方,他一個人說了算的地步了?!
“寧河圖,北王朝在八百裏紅河的兵,誓死不退。”
皇甫建安沉默良久,咬牙切齒道。
寧塵背對眾人,揮揮手,淡聲道,“陳慶之。”
“末將在。”
陳慶之上前一步。
“急調朝歌守軍五萬,馳援崔少付,即刻啟程。”
第一道王令堪堪落下。
花榮已經提前準備。
“動員十萬兵馬,從北川西上,側翼牽製李純陽,他敢跨過紅河一步,二十萬兵馬伺候!”
“末將領命!”
這之後。
寧塵轉過身,麵朝眾人以及遠在數十米之外的皇甫建安,“你問本王憑什麽插手這件事,就憑我姓寧!”
“你……”皇甫建安氣得渾身顫抖,心有餘悸。
崔少付八萬精兵。
陳慶之急調五萬。
花榮又動員十萬兵馬馳援。
前後累計二十三萬,這是拿出大半家底,決意與北王朝決一死戰。
試問,北王朝哪敢怒而宣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