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北戎大軍,在梅嶺伏殺赤焰。


    如今穆霓凰率領北地軍士,在梅嶺設伏滅殺北戎。


    這仿佛是一個輪回,站在赤焰軍正義和忠勇的角度來看,這報仇所帶來的快感讓觀眾們很激動。


    然而,回想赤焰軍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冤死,而是他們自己選擇了以血肉之軀作為奉獻,為大梁北地萬民築造了一道沾滿了血與淚的守護長城。


    但是,整個天下無人知道這一切。


    這份真相,比起冤死,更讓全國觀眾感到沉重和煩悶。


    這赤焰軍的選擇,像極了抗戰時期和誌願軍時期,那些悍不畏死的可愛的先輩們,為了國家的安穩和和平不惜一切去守護這片土地。


    這讓人大為觸動,大為感傷,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全國觀眾的愛國情懷。


    或許,這就是《赤焰傳奇》以赤焰軍為核心故事線,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或許,這也就是這部劇為什麽叫《赤焰傳奇》的原因,赤焰軍值得被奉為“傳奇”。


    畫麵一轉,來到夜色下的大梁京都。


    往常熱鬧繁華的市井,如今是一片寂靜無聲的景象。


    沒了幺五幺六的喧囂,沒了通宵達旦的食客酒友,也沒了青樓女子的媚笑和名伶的奏樂琴音。


    有的隻是倒在各街道被破壞的攤位,和寧靜中訴說著森冷的燈籠,及偶爾從宅院裏傳來的恐懼的低語。


    京都的靜謐,映襯著皇城的反常。


    皇城四門,城防軍和禁衛軍正在交戰,一個攻,一個守。


    禁衛軍占據有利地形,即使僅有五千人,奮戰幾日也沒讓譽王攻入皇城的想法得逞。


    皇宮朝殿,梁帝端坐龍椅,臉色陰沉得可怕。


    文武百官看似拘謹和後怕的分列殿下兩旁,實則很大一部分官員並沒有因譽王造反而感到恐慌。


    這麽些年來,很多官員都站在譽王這一邊,他們興許是認為,譽王就算是造反登上了皇位,也不會拿他們怎麽樣。


    這就是大梁的政客。


    北戎南下侵犯國家,他們不予理會。


    雲南軍心民心生變,他們不去安撫。


    在國家亂局當前,他們隻想保全自身。


    生而為人,何必將自己立於九天之上?


    如此心跡,連一名正常納稅的平民百姓都不如。


    梁帝默默看著朝堂的一切,或許他已看破群臣的想法,但臨到此時再多說也無益。


    皇城門那邊的喊殺聲刺耳,弄得他微微皺眉,有些心煩意亂。


    他了解譽王,吃軟怕硬的一個人,如果沒有身為他第一個兒子的身份,從而受到群臣的青睞,斷然不可能有如今之勢。


    譽王沒有造反的膽子,也沒有拉攏軍隊的手段。


    梁帝忽然想起了一個人,一個或許早該消失的人。


    於此,他緩緩抬頭仰望夜空,不知道在看什麽。


    鏡頭轉換,青花坊紅袖招七層樓高的青樓,玲瓏公主在頂層窗前而立,一雙目光平靜的看著皇宮大殿的方向。


    當年,玲瓏公主幫助蕭選當上太子,從而順勢當上了皇帝。


    如今,玲瓏公主要幫自己的兒子當上太子,從而更近一步登基。


    但她要推翻的,卻是她當年助力過的老情人蕭選。


    這恰似一樁宿命輪回,在此時此刻讓這對曾經愛過雙方的人對立,且隔著夜空凝望彼此,仿佛是在緬懷那段不能見光的前塵往事。


    “哎。”觀眾們歎息,為這一幕幕畫麵感到悲哀。


    畫麵切換,來到清晨白霧天色下的一座縣城。


    洛縣,是大梁京都西北方向下轄的一座衛縣,如今已被譽王的城防軍管轄。


    城門樓上的士卒巡邏森嚴,謹防宵小和附近州郡的地方軍前來幹擾譽王在京都的行動。


    然而,下一刻。


    當穆霓凰騎著馬兒現身,當北地軍隊如長龍般從白霧中走出,當那一杆名為赤焰的旗幟在晨曦下耀眼而奪目,當一名又一名北戎貴族的囚徒被押解而來……


    洛縣城牆上的軍士們目瞪口呆,他們心中的信仰赤焰軍複活了?他們為之痛恨的北戎被平定了?


    在城防軍的心裏,隻有譽王帶軍逼宮,赤焰軍慘案的真相才能大白於天下,這也是他們協助譽王的原因。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祀,指的是師出有名不假,指的是道義為名亦是不假。


    但在公元前五百多年,春秋時期單國國君成公說出這句話之初,祀指的是煌煌大道之下的正義,和真正令人信服的道義。


    反觀劇中,玲瓏公主作為主推赤焰慘案的幕後人之一,她回頭就給城防軍洗腦說要給赤焰軍討個說法,這叫正義嗎?


    譽王被自己夏國皇室身份裹挾,蒙騙城防軍要為赤焰軍主持公道,實則目的是登上皇位,這叫道義嗎?


    梁帝為了隱瞞自己的醜事,欺騙天下萬民說赤焰軍是不慎中計而導致全軍覆沒,這更不是具有正義和道義的做法。


    為了隱藏一個真相,無數的人要用一個又一個假象來掩藏自己。


    這就像我們國家的曆朝曆代中,一些利己主義者開始曲解並利用曾經春秋時期的智者成公的理念,然後慢慢將這句話演變成了於自身有利的意識形態宣傳。


    在中世紀的時候,明朝的伊斯蘭教徒們將屬於華夏的意識形態宣傳方式,傳到了西方。


    西方列國竊取並歪曲了這樣的宣傳方式,扭曲了華夏“祀與戎”文化的根本,並拿屬於華夏且被他們自己取其糟粕去其精華的宣傳之道,來惡意散播華夏文明的莫須有醜態和病態,意圖讓全球人民對華夏產生惡感。


    說到底,這是西方對自身文明和文化傳承不自信的表現,也是華夏文明的璀璨帶給他們的恐懼。


    媒體掌握在西方手中,清醒的人們對此無可奈何。


    但當自媒體崛起的那一天到來,清醒的人們有了自己發聲的渠道,所有的假象都將慢慢煙消雲散,所有的真相都會漸漸浮現人們的眼前。


    屆時,虛偽的麵紗終究逃不過被唾棄的命運,原本就璀璨而耀眼的事物也會到人們心悅誠服的尊重。


    就如同劇中的畫麵,在穆霓凰的指示下,北地弓兵射出一支支纏著書信的箭矢,這些箭矢並沒有箭頭,毫無殺傷力的鋪滿了城內。


    當城內的軍士和百姓打開書信,當有認字的文士為大家念信中的內容,當在場的軍士得知一切情況……


    赤焰軍的忠勇和大義,讓所有人都潸然淚下。


    朝廷和夏國餘黨的陰謀,讓軍民們都痛心疾首。


    最讓城防軍愧疚的是,當他們集結一起為謀反者譽王造反的時候,霓凰郡主卻和北地軍士奮戰前線,一舉平定了北戎!


    同為軍人,他們在助紂為虐,別人在前線作戰保家衛國,這是何等的恥辱!


    當真相大白,是非對錯已然分明。


    這一刻,正義無敵!


    “哐當。”


    “哐當……”


    一名名軍士放下了武器,回歸正途的城防軍開放了城門,以最崇高的敬意迎接凱旋歸來的新生的赤焰軍。


    “不要被他們騙了!他們……”一名死忠玲瓏公主的軍官還想負隅抵抗、扭曲是非,卻被旁邊的士卒們給活劈了,附近的百姓們更是散著惡心的目光。


    再是大惡之人也隻能危害一方,最終自有法律的製裁。


    而像這類“漢奸”最是可惡,無形之中竟然能影響一支軍隊和萬萬百姓,可怖且可恨。


    穆霓凰帶著軍隊通過城池,繼續前進。


    那些城防軍也默默跟上了隊伍,跟上了這一支正義之師。


    抵達京都西城門的時候,軍隊用同樣的做法,用去掉箭頭的箭矢將帶有真相的書信射進城裏。


    霓凰郡主,人的名樹的影,為國平定南疆,赫赫威名的女帥。


    赤焰旗幟,多麽令人懷念的軍旗,這也是許多人的精神信仰。


    北戎權貴,大梁的北疆大患,亦是軍士們的平生之敵。


    親眼所見這一切,又有書信裏的真相,沒有例外,西城門的城防軍放下了武器,開放了城門。


    自有跳出來抵抗的幾名軍官,無一例外被士卒們砍殺,被百姓們唾棄。


    華夏人心是善,也看不得天災人禍,看不得子弟兵遭難,看不得同胞受苦,願意伸張正義的人們不計其數。


    但是,他們最痛恨的,就是拿他們的善良當槍使,這是不能容忍的,也是絕不能原諒的!


    隨著消息的傳開,各地巡邏的城防軍匯集而來,路過的百姓們自發的依附在霓凰郡主的周遭。


    當正義匯聚成河,邪惡終將破滅。


    電視機前的很多觀眾不由自主的站起了身,隻因畫麵裏的場麵實在是太大了。


    他們是頭一次見一部古裝劇,軍民能聯合一起為正義而戰的局麵,真的令人感到震撼!


    而有的觀眾發現,《赤焰傳奇》這結尾的幾集,其中的立意和宣揚的思想從格局上來講非常宏大。


    借赤焰軍的隱喻,掀起了觀眾愛國的心。


    借真相和假象的對立,隱射當今中西方輿論不平等的局勢,而最終的真相被穆霓凰這些為數不多的幾位正義之士揭露,仿佛也告訴了他們華夏終有一天會在世界輿論場上崛起。


    借穆霓凰帶領軍民匯集京都直奔皇城,好像也在映射西方國家常有的遊行示威的行為,可西方人民遊行示威有幾次成功的?傲慢的權貴可是絕不會像人民妥協。


    既要人民的選票,又不滿足人民的訴求,這可謂是莫大的諷刺。


    觀眾知道,穆霓凰肯定會成功,譽王造反肯定會失敗,赤焰真相也終將大白於天下,和不會向人民妥協的西方相對應的,則是華夏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這樣的家國思想,以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獨屬於華夏的家國關係。


    “真正的神劇!”有觀眾徹底看懂了《赤焰傳奇》,解讀到的傳統思想文化的精髓和隱喻、映射的東西令人大為讚歎。


    畫麵來到譽王軍帳處。


    “啟……啟稟譽王,霓凰……霓凰郡主率無數軍民湧來,其中有我們的城防軍和北地軍,還有……還有被押送來的北戎王。”


    “什麽?!”


    譽王一臉驚懼,瞬間失去了方寸。


    畫麵來到皇宮大殿。


    “啟稟陛下,霓凰郡主在十日前平定北戎,活捉北戎王及一幹權貴進京麵聖,一路勸降譽王麾下城防軍,目前直奔皇城而來,霓凰郡主攜滔天之勢,譽王落敗是遲早的事,造反亦是徒勞。”


    “嘩——”


    滿朝文武一片嘩然,霓凰郡主怎麽就平定北戎了?怎麽就攜滔天之勢前來勤王了?


    他們一無所知,但心中大為震撼。


    梁帝臉上的驚色緩緩消散,心裏更是五味雜陳。


    穆霓凰為大梁平定了南疆,自己卻逼迫了其夫家全家覆滅。


    穆霓凰現在又幫大梁平定了北戎,還在這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拯救大梁朝廷於水火之中。


    梁帝沉默了,他不知道該怎麽理解這一切。


    他的父親曾說過,純粹的軍人不應被政治裹挾,他們才是真正一心為國為民的人。


    “我做錯了嗎?”梁帝有些茫然,全然不顧朝堂中暗流湧動的局麵。


    “我是皇帝,怎麽可能錯!”梁帝握緊拳頭,用那僅剩的自尊和固執說服自己。


    朝堂的人心已亂,大部分的官員都是譽王這一派的,眼看譽王失勢,不管是靖王登基也好,還是現在的梁帝也罷,保不齊會找他們秋後算賬。


    這帳要是算上那麽一算,那就有可能是族滅的下場!


    “諸君!”靖王忽然發聲,朝堂為之一靜。


    隻聽靖王言辭灼灼道:“譽王造反是他一人所為,正所謂一人做事一人當,而今霓凰郡主攜大勢而歸,譽王的失敗已然成為定局。”


    “譽王帶領的城防軍隻是受到一時蒙蔽,而諸君跟城防軍各級軍官或多或少有些聯係,為避免造成更多的損失,諸君何不撥亂反正,去勸降一番?”


    “為霓凰郡主掃清障礙的同時,諸君亦有一份救國之功。”


    在這個關鍵時刻,靖王站出來主持大局。


    可是,靖王早不站出來晚不站出來,偏偏這種時候站出來。


    霓凰郡主攜大勢而來,隻要現身,那譽王麾下作戰的城防軍絕對會倒戈,隻剩一批死士為譽王而戰。


    但就一群死士而已,麵對霓凰郡主的大軍終歸是死路一條。


    換而言之,有沒有靖王主持大局,譽王造反之勢的破滅是注定的。


    在這個必然結果下,在群臣後怕秋後算賬下,靖王的這番話,無異於在說:你們支持的譽王要倒的,現在乖乖的來支持我,我既往不咎。


    譽王倒了,那能登基稱帝的還有誰?唯有靖王。


    靖王這番話的效果,就是在譽王必敗的情況下,一瞬間就拉攏了大批文武官員。


    “臥槽!靖王還來個反轉!”


    “我的天,靖王隱藏的深啊,這真的牛逼。”


    “我一直以為靖王不貪戀權勢呢,完全想不到在這關鍵時刻來了個一言定乾坤,這有點炸到我了。”


    “這就是權謀啊,靖王這操作驚豔到我了。”


    在觀眾眼裏,靖王一直是老好人,一心想為赤焰案主持公道和正義。


    不論是在朝堂麵對梁帝的怒罵,還是麵對譽王的抨擊,靖王一直很固執的就要調查赤焰案。


    這樣的人設,很難不讓人喜歡。


    可是,剛剛這一出劇情,讓靖王的人設發生顛覆性的轉變。


    一直不與百官為武,一直將百官視作酒囊飯袋的靖王,竟然為了從沒表現出來過的權勢和皇位的欲望,公開的拉攏這些百官來助力自己。


    這才是真正的靖王!


    作為一名皇子,對皇位一點都不上心,這怎麽可能?


    他一直都在等機會,但不否認他和穆霓凰的真實友情,以及和生前的林殊的兄弟交情,不然不會對赤焰慘案調查真相這件事上那麽的盡心盡力。


    梁帝深深的看了眼靖王,好似第一次真正了解到自己的這個兒子。


    但是,他笑了。


    靖王是他唯一一個血脈純正的皇子,他本就想讓靖王繼承大業。


    靖王能有如此城府和手段,這是值得他開心的事。


    “靖王之意,乃朕之意。”梁帝第一次支持靖王。


    群臣靜默無聲,他們知道,要變天了。


    就如此,群臣走上皇城樓牆,紛紛喊話城防軍改邪歸正,不要被譽王蒙騙。


    譽王臉色鐵青,在軍帳中和母親玲瓏公主相視一眼。


    玲瓏公主長歎一聲:“時也命也。”


    她沒過多失落,隻是撫上譽王的臉:“放棄吧,他是你爹,不會殺你的,安安靜靜過完餘生也好。”


    正所謂邪惡者可放縱一時,卻難以放縱一世。


    當正義來臨的時候,任何陰謀詭計都無法抵抗。


    穆霓凰帶著不計其數的軍民來到了帳前,譽王和玲瓏公主等人已是放下了武器,他們很坦然的麵對著穆霓凰,許是早已做好了失敗的心理準備。


    畫麵一轉,來到了半年後。


    穆霓凰的回歸,讓雲南軍民安定了下來。


    北戎王臣服大梁,其子女作為質子後,被放回了北戎王庭。


    至此,大梁天下徹底靖平,京都也恢複了往日裏的繁華和祥和。


    靖王順理成章登基稱帝,為赤焰軍專門立碑,僅剩的林殊墓代表赤焰軍受人敬仰。


    夏冬主動請辭,想為赤焰園陵守墓,懸鏡司就此瓦解。


    梅長蘇被靖王邀請為官,梅長蘇拒絕,回到了江左盟。


    穆霓凰將赤焰帥劍給了蒙摯,蒙摯被調任為赤焰軍主帥,以北地軍隊為核心重立赤焰。


    幽掖庭裏的夏國餘黨,隻有參與此事的璿璣公主被斬首,夏江見事情敗露也很坦然的交代了一切,他夏國餘黨的身份讓朝堂震驚,直到夏江被斬首後才慢慢平複。


    許是親妹妹的斬首,和信任之人的夏江斬首,讓玲瓏公主感到哀傷,在幽禁中病故。


    權勢滔天的譽王,一下被幽禁在小小的皇宮,這份打擊加上母親的死亡,致使譽王自殺,其譽王妃也隨他自縊而去。


    鏡頭來到後花園,太上皇蕭選瘋瘋癲癲的樣子。


    “我沒錯!”


    “我沒錯!!”


    隨著赤焰真相天下大白,大梁萬萬民眾為此悲歌而傷,對蕭選的抨擊在市井中遍布都是。


    蕭選一直認為自己沒錯,他是皇帝,他做什麽都是對的。


    直到穆霓凰帶著林殊的墓碑放在蕭選麵前,蕭選看到墓碑上“鳳凰涅盤,北地永昌”的話,以及了解到當年大梁隻需一支軍隊追擊北戎,北戎便氣數已盡的真相,他終於破防。


    他給赤焰軍的話是:鳳凰涅盤,北地太平二十年。


    他認為他格局很大,用三萬士卒拚二十年太平,用給赤焰軍的資源發展國力,他便可再建強軍去把北戎一勞永逸的滅了。


    但這墓碑上的話,和北戎當年已經被赤焰打的差點氣數已盡的事實,告訴了他,赤焰軍的格局比他更大。


    他隻想要二十年太平,赤焰軍想要永遠太平,了解到這份真相,這無疑狠狠刺傷了他的自尊心。


    這會兒的他瘋瘋癲癲的,挺起那高傲的胸膛,一直喊著“我沒錯,是他們錯了”的話。


    附近的宮女不敢靠近他,有的宮女竟然還露出鄙夷的目光。


    當真是——


    老來如鬆氣也傲,浮華如夢四方朝。


    惹得天怨地也惱,世間再無紅顏笑。


    作為皇帝,即使老了退位了也一身傲氣,擁有讓天下萬國萬族朝拜大梁的理想,可偏偏做的事惹的天地都不敢恭維,連宮裏的美人都失了笑顏,這份理想最終也隻是一場可笑的夢罷了。


    鏡頭一轉,來到坊間。


    茶樓裏,一樓、二樓、三樓烏泱泱的人群圍著,著眼看一樓中間一名講書人繪聲繪色的說:


    “北戎大軍自草原洶湧而來,我堂堂赤焰怎會懼他!”


    “隻見萬般重騎迎麵而上,猶如天兵臨人間,一瞬就鑿穿了北戎大軍的陣型。”


    “為首者,赤焰軍少帥林殊是也,隻看他鷹目凝視,披風飄蕩,長槍倚手,馬蹄聲揚,端是英武非凡。”


    “他著聲怒吼:林殊在此,誰敢與我一戰!”


    “僅此一句,北戎異族心膽俱裂,盡皆狼狽而逃!”


    “此乃,赤焰之威也。”


    書聲中途停,端起茶杯喝茶。


    整座茶樓和在外而來的百姓們紛紛鼓掌:“好!再來一段!”


    劉藝妃隱於人群,嘴角勾起抹淺笑,如梨花綻放般的美。


    “姐姐,該出發了。”弟弟穆鬆提醒。


    劉藝妃緩緩點頭,四目張望京都坊間,好似在做最後的留戀。


    畫麵漸變,傳出播音腔的獨白:【宣:雲南王穆鬆年歲尚小,掌管雲南軍尚缺火候,駁回穆霓凰卸甲文書,恢複穆霓凰雲南軍元帥之職……】


    城門外的官道上,穆霓凰和前來迎接的小股雲南軍漸行漸遠。


    晨間的陽光象征著生機,主題曲《紅顏舊》也伴隨而來。


    【“西風夜渡寒山雨,


    家國依稀殘夢裏。


    思君不見倍思君,


    別離難忍忍別離。”】


    故事開始,穆霓凰放棄元帥之職,放棄鎮壓南疆的家國大愛,選擇心中的小愛回歸京都。


    這種選擇讓人能夠理解,但有違家國大義,畢竟她是元帥,自己的軍隊說丟就丟,這說不過去。


    故事結尾,穆霓凰沒有為丈夫守靈,沒有留戀丈夫在京都所存在的一切,沒有選擇和靜妃、蒞陽長公主等家人在一起,她選擇了重回軍隊。


    正如回憶畫麵中,林殊給穆霓凰說的一句話——


    戎馬征程,誓死戍疆。


    盔甲常在,山河無恙。


    為將護一方之靖平,為帥守家國之安詳。


    穆霓凰最開始舍大愛赴小愛,但感受到了丈夫的遺誌,感受到了赤焰軍的奉獻精神,她更進一步的明白了為軍人者的崇高意義,所以她義無反顧、不作留戀的回歸她的軍隊,為國為民護一方平安。


    在一個長鏡頭中,伴著主題曲的吟唱,劉藝妃的身影在遠處的陽光下綻放出光輝。


    在她的光輝身影開始若隱若現之際,畫麵裏終是出現這三個字——【全劇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璀璨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新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新夢並收藏華娛璀璨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