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回到熟悉的草屋,陳瀟意誌消沉。向隔壁田嬸打聽了一下田大田兵,兩人都已經去當兵了,聽說混的不錯都成了校尉。隻是當年兩人家裏人都去世了,這兩個現在都二十五了還沒成家。
陳瀟想:看來和之前一樣,一切又會回到沒有自己的曆史狀態。就算再多的努力,其實也沒什麽卵用的吧?嗬嗬。其實自己也不用多做,過好每一天不要惹事,害了兒子還要害別人。
陳瀟找出藏著的錢,準備去汝南買酒買肉,日子就這麽過。如果可以,找個媳婦,還是算了也不要害人家。逛逛青樓,逛逛酒館就行。日子能過一天是一天,沒錢就去做搬運,哈哈完美。
日子就如同陳瀟想到的一樣,一天天過去。從一月到二月,從三月到五月。這天陳瀟正在搬東西,來了個小朋友找他。
“額,您怎麽在這裏,我找了你許久。”
“你是誰?找我做什麽?”
“縣令托我給你帶個話。”十三歲的陳到嫌棄的看著自己的父親,不太好意思開口認親。隻是點到為止,沒有多說。
“縣令?”陳瀟想縣令和他也沒什麽交情,也不知道要說什麽。“勞煩你詳細說一下。”
“五月聖上頒令,黨錮自從祖以下都赦免了。父親你也可以舉孝廉,不知道父親有沒有這個想法?”陳到說漏嘴被陳瀟聽得清楚,眼前這個孩子是自己的兒子。不過自己可以做官了?之前怎麽沒人說,自己也沒做成是怎麽回事情?也不知道原本的曆史是什麽情況,自己怕是此路不通,但不試一下陳瀟又不甘心。猶豫了一下,也明白眼前的日子不能這麽過下去。還是掙紮一下吧,陳瀟的內心總是有些悸動。
陳瀟放下手中的麻袋,對陳到說:“我跟你走,你等下我去跟工頭結工錢。”
陳到倒是能看出陳瀟的沉穩氣質,就是不太明白為什麽自甘墮落做這些。這些年張氏隻是告訴了陳到是陳瀟的兒子,具體的身世一點未說,也是陳瀟當初的交代。希望陳到什麽都不要管,無憂無慮的生活。
一路走到縣衙,陳到帶陳瀟進去就離開了,是去哪裏也沒說。陳瀟見到了這個聞名遐邇的縣令張熹。
張熹一麵處理政務,一麵招呼陳瀟。“賢侄快坐,我還有點事情,外麵有人嗎?先上茶。”
陳瀟一麵思考會有什麽事情,一麵往四周觀察。等了一會,張熹處理完事情。
“賢侄茶可好喝?這一段時間四地幹旱,種的糧食都快枯萎了。實在是我無能,不能幫助他們。”
“額,今年大旱,可嚴重?”
“已經一個月沒下雨了,再不下雨幾年肯定是顆粒無收。”
“縣令也不怪你,這天時如此。”
“哎,不說了不說了,賢侄我們談正事。讓你來這裏就是準備舉你孝廉,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這個,小侄才疏學淺,不知道能做些什麽。”
“可以先舉你為我縣小吏,跟著我學習一段時間可好?”
“這,小侄何德何能。”陳瀟還準備謙虛。那邊張熹擺了擺手“賢侄莫要推脫,男兒為國為民是責任。”
外麵卻傳來百姓群眾的叫喊:“縣令為我們做主啊,這老天要逼死人。縣令大人可要為我們做主啊!”
衙役攔不住,人群衝了進來。張熹起身迎接,陳瀟也不好意思待著,隨著陪同一起過去看看。
今年從春種開始,天下各地旱情嚴重。降雨不足,汝南雖說沒那麽嚴重,也影響到了生產和老百姓的生活。這些年的災害也讓太平道迅速傳播,來這裏喊冤的百姓其實也眼見著減少。張熹嘴上沒說,心裏還很焦慮,隻是能力有限不能拯救這方百姓。一直都自責,內疚。
張熹這邊的內心,陳瀟顯然是看不到的。
“賢侄,不好意思,你的事情恐怕要另說了。”
張熹也經曆過大起大悲,本來隻是來看看自己為什麽沒當的了。應該是和這次旱情有關了“無妨,您先辦事。空了再談我的事情。”也就在一旁穩穩的看,到底是什麽原因自己沒能做官。“我在這裏多呆一會可以把?”
“賢侄就在這等一下,吃完飯再走。”
“那就卻之不恭了。”
外麵依舊吵吵鬧鬧,張熹穩住大家。“大家安靜一下,就算沒有賑災的糧食,我個人也會拿出全部的錢財幫助大家。”
百姓漸漸安靜下來,又互相嘀咕了一下,其中有人說到:“既然縣令都這麽說了,那我們就先回去。”
人群散去,陳瀟點點頭。張熹縣令名不虛傳,是一個好官。縣令這次不像演戲,真情實感。這點作為小演員的陳瀟還是能看出來。
張熹到是沒觀察陳瀟。一路搖搖頭的帶陳瀟回家,也在思靠什麽。好像下了決心,回去的路上。陳瀟總覺得這個背影有點蕭瑟,悲壯。
下午在縣府吃的飯還沒有之前自己在飯店吃的好。陳瀟也是看出來,張熹縣令並沒有利用職權撈錢,好官清官。倒是陳瀟走的時候聽見哭聲。“老爺你真的要這樣做嗎?求求你,不要啊老爺。我們該怎麽辦,小麗快去請妹妹過來勸勸老爺啊。老爺你走了,我們該怎麽辦。”
陳瀟也沒好意思聽牆角,聽的不全。還以為是張喜要拿出全部的家產,媳婦不同意。
第二天張熹讓下人在城外建造高台祈雨。陳瀟看著大家都在往城外走,還以為是出了什麽事情。也隨人流跑了去,遠遠就看見張熹在哪裏求雨,隻是這千裏無雲烈陽高照,怎麽也不是有雨的樣子。
張熹一直跪到下午,周圍看熱鬧的人群都離去無多,陳瀟也繼續去搬運事業了。到下午沒有下雨,張熹失望的回了家帶著決絕。
陳瀟這天沒事,也跟著在張熹的大部隊後麵,想著幫一把。是不是勸一勸,或者教一些方法燒秸稈什麽的。
到地方了,陳瀟看見遠處除了高台還多了幾個木材堆。怕是古人也知道要增加空氣中的顆粒才能降雨,陳瀟還想著小瞧了古人,前方卻一陣騷亂。
“大人,讓我去吧。您還有妻兒,他們怎麽辦。讓小人帶你去吧。”
“我的責任是要保衛這一方水土,這幾年不是大疫就是蝗災,我卻沒有做好,民不聊生。我意已決,你們不要勸我。”
“那我隨大人去。”主簿侯崇說。
“我也要去。”小史張化說。
“其他人就不要來,都有家室。你們兩人心意如此,我也不拒絕。”張熹帶著兩人走向了柴堆。
張熹走到柴堆大聲說到:“各位鄉親,張熹自上任以來天災不斷,你們受苦了。我在這裏給大家道歉,也想給大家一個交代。”
“點火”
陳瀟在後麵才明白不是這麽回事,連忙搶過準備去點火人的火源。走上前去說到:“大人一定要留的有用之軀啊,如今宦官當權,指不定又來一個魚肉百姓的濁流怎麽辦?”
“賢侄,謝謝。我已經和我一起學習的同學說好了,自我去後,他就來。他比我有能力,一定能更好的造福這一方百姓的。”張熹一麵寬慰陳瀟,一麵又令人點火。
侯崇張化一臉肅然,百姓也明白過來,哭聲喊天。“大人啊,你先下來吧。”有的衝進拿起木材就往旁邊扔,張熹連忙高喊讓大家不要亂,以免受傷。一麵讓官兵築起人牆攔住百姓。
陳瀟在一邊流淚。跑上前去,大聲說:“我乃故太傅陳蕃之孫,先由我來以身祈雨。如若不成,縣令再來如何。”
張熹當然不肯。
“大人,你先讓這個小哥試一下吧,大人求求你了。”說著還有人跪了下來。
張熹一臉的歉意:“早知道就把賢侄扔出去了,如今。哎,我愧對老師啊。”
“是我自己的選擇,大人一定要留的有用之身報效國家,保護著汝南城的百姓。陳瀟去也,哈哈哈。”陳瀟也不知道今天這是怎麽了。或許自己先燒一會,空氣多了塵埃,就會下起雨來。用自己的命換一位好官的命。
陳瀟站在那裏一動不動,百姓並不認識,但有人能勸住大人的。他們也或敬佩,或感激,或擔心但就是沒有之前那樣的勸說。
火越來越大,張熹默默哭了起來,傳令一旁:“將我家人,家產全部交給我妹妹大理,另外幫我給我妹妹帶句話,陳到不要告訴他身世,但是要告訴他有這麽一個偉大的父親。另外一定要帶好陳到,否則我無顏見逝去的老師。”
陳瀟沒經過火燒,真真的酷刑。最開始疼到後麵都是癢,用手一抓全是血肉。穩下心,死都要死了,也不能讓人小瞧,一聲不吭,陳瀟又一次死去了。不過這次,總算有點意義。
可惜陳瀟的離去,並沒有感動老天。雨還是沒有下,張熹依舊要繼續,而侯崇張化也執意要跟著,或許是老天反應慢,或許是老天被張熹的執著感動。當火堆點燃時,雨慢慢下起來,越來越大撲滅了火堆。百姓都跪在地上,或高興,或激動,或祈禱。
張熹滿臉的淚水和雨水,站著一動不動。
陳瀟想:看來和之前一樣,一切又會回到沒有自己的曆史狀態。就算再多的努力,其實也沒什麽卵用的吧?嗬嗬。其實自己也不用多做,過好每一天不要惹事,害了兒子還要害別人。
陳瀟找出藏著的錢,準備去汝南買酒買肉,日子就這麽過。如果可以,找個媳婦,還是算了也不要害人家。逛逛青樓,逛逛酒館就行。日子能過一天是一天,沒錢就去做搬運,哈哈完美。
日子就如同陳瀟想到的一樣,一天天過去。從一月到二月,從三月到五月。這天陳瀟正在搬東西,來了個小朋友找他。
“額,您怎麽在這裏,我找了你許久。”
“你是誰?找我做什麽?”
“縣令托我給你帶個話。”十三歲的陳到嫌棄的看著自己的父親,不太好意思開口認親。隻是點到為止,沒有多說。
“縣令?”陳瀟想縣令和他也沒什麽交情,也不知道要說什麽。“勞煩你詳細說一下。”
“五月聖上頒令,黨錮自從祖以下都赦免了。父親你也可以舉孝廉,不知道父親有沒有這個想法?”陳到說漏嘴被陳瀟聽得清楚,眼前這個孩子是自己的兒子。不過自己可以做官了?之前怎麽沒人說,自己也沒做成是怎麽回事情?也不知道原本的曆史是什麽情況,自己怕是此路不通,但不試一下陳瀟又不甘心。猶豫了一下,也明白眼前的日子不能這麽過下去。還是掙紮一下吧,陳瀟的內心總是有些悸動。
陳瀟放下手中的麻袋,對陳到說:“我跟你走,你等下我去跟工頭結工錢。”
陳到倒是能看出陳瀟的沉穩氣質,就是不太明白為什麽自甘墮落做這些。這些年張氏隻是告訴了陳到是陳瀟的兒子,具體的身世一點未說,也是陳瀟當初的交代。希望陳到什麽都不要管,無憂無慮的生活。
一路走到縣衙,陳到帶陳瀟進去就離開了,是去哪裏也沒說。陳瀟見到了這個聞名遐邇的縣令張熹。
張熹一麵處理政務,一麵招呼陳瀟。“賢侄快坐,我還有點事情,外麵有人嗎?先上茶。”
陳瀟一麵思考會有什麽事情,一麵往四周觀察。等了一會,張熹處理完事情。
“賢侄茶可好喝?這一段時間四地幹旱,種的糧食都快枯萎了。實在是我無能,不能幫助他們。”
“額,今年大旱,可嚴重?”
“已經一個月沒下雨了,再不下雨幾年肯定是顆粒無收。”
“縣令也不怪你,這天時如此。”
“哎,不說了不說了,賢侄我們談正事。讓你來這裏就是準備舉你孝廉,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這個,小侄才疏學淺,不知道能做些什麽。”
“可以先舉你為我縣小吏,跟著我學習一段時間可好?”
“這,小侄何德何能。”陳瀟還準備謙虛。那邊張熹擺了擺手“賢侄莫要推脫,男兒為國為民是責任。”
外麵卻傳來百姓群眾的叫喊:“縣令為我們做主啊,這老天要逼死人。縣令大人可要為我們做主啊!”
衙役攔不住,人群衝了進來。張熹起身迎接,陳瀟也不好意思待著,隨著陪同一起過去看看。
今年從春種開始,天下各地旱情嚴重。降雨不足,汝南雖說沒那麽嚴重,也影響到了生產和老百姓的生活。這些年的災害也讓太平道迅速傳播,來這裏喊冤的百姓其實也眼見著減少。張熹嘴上沒說,心裏還很焦慮,隻是能力有限不能拯救這方百姓。一直都自責,內疚。
張熹這邊的內心,陳瀟顯然是看不到的。
“賢侄,不好意思,你的事情恐怕要另說了。”
張熹也經曆過大起大悲,本來隻是來看看自己為什麽沒當的了。應該是和這次旱情有關了“無妨,您先辦事。空了再談我的事情。”也就在一旁穩穩的看,到底是什麽原因自己沒能做官。“我在這裏多呆一會可以把?”
“賢侄就在這等一下,吃完飯再走。”
“那就卻之不恭了。”
外麵依舊吵吵鬧鬧,張熹穩住大家。“大家安靜一下,就算沒有賑災的糧食,我個人也會拿出全部的錢財幫助大家。”
百姓漸漸安靜下來,又互相嘀咕了一下,其中有人說到:“既然縣令都這麽說了,那我們就先回去。”
人群散去,陳瀟點點頭。張熹縣令名不虛傳,是一個好官。縣令這次不像演戲,真情實感。這點作為小演員的陳瀟還是能看出來。
張熹到是沒觀察陳瀟。一路搖搖頭的帶陳瀟回家,也在思靠什麽。好像下了決心,回去的路上。陳瀟總覺得這個背影有點蕭瑟,悲壯。
下午在縣府吃的飯還沒有之前自己在飯店吃的好。陳瀟也是看出來,張熹縣令並沒有利用職權撈錢,好官清官。倒是陳瀟走的時候聽見哭聲。“老爺你真的要這樣做嗎?求求你,不要啊老爺。我們該怎麽辦,小麗快去請妹妹過來勸勸老爺啊。老爺你走了,我們該怎麽辦。”
陳瀟也沒好意思聽牆角,聽的不全。還以為是張喜要拿出全部的家產,媳婦不同意。
第二天張熹讓下人在城外建造高台祈雨。陳瀟看著大家都在往城外走,還以為是出了什麽事情。也隨人流跑了去,遠遠就看見張熹在哪裏求雨,隻是這千裏無雲烈陽高照,怎麽也不是有雨的樣子。
張熹一直跪到下午,周圍看熱鬧的人群都離去無多,陳瀟也繼續去搬運事業了。到下午沒有下雨,張熹失望的回了家帶著決絕。
陳瀟這天沒事,也跟著在張熹的大部隊後麵,想著幫一把。是不是勸一勸,或者教一些方法燒秸稈什麽的。
到地方了,陳瀟看見遠處除了高台還多了幾個木材堆。怕是古人也知道要增加空氣中的顆粒才能降雨,陳瀟還想著小瞧了古人,前方卻一陣騷亂。
“大人,讓我去吧。您還有妻兒,他們怎麽辦。讓小人帶你去吧。”
“我的責任是要保衛這一方水土,這幾年不是大疫就是蝗災,我卻沒有做好,民不聊生。我意已決,你們不要勸我。”
“那我隨大人去。”主簿侯崇說。
“我也要去。”小史張化說。
“其他人就不要來,都有家室。你們兩人心意如此,我也不拒絕。”張熹帶著兩人走向了柴堆。
張熹走到柴堆大聲說到:“各位鄉親,張熹自上任以來天災不斷,你們受苦了。我在這裏給大家道歉,也想給大家一個交代。”
“點火”
陳瀟在後麵才明白不是這麽回事,連忙搶過準備去點火人的火源。走上前去說到:“大人一定要留的有用之軀啊,如今宦官當權,指不定又來一個魚肉百姓的濁流怎麽辦?”
“賢侄,謝謝。我已經和我一起學習的同學說好了,自我去後,他就來。他比我有能力,一定能更好的造福這一方百姓的。”張熹一麵寬慰陳瀟,一麵又令人點火。
侯崇張化一臉肅然,百姓也明白過來,哭聲喊天。“大人啊,你先下來吧。”有的衝進拿起木材就往旁邊扔,張熹連忙高喊讓大家不要亂,以免受傷。一麵讓官兵築起人牆攔住百姓。
陳瀟在一邊流淚。跑上前去,大聲說:“我乃故太傅陳蕃之孫,先由我來以身祈雨。如若不成,縣令再來如何。”
張熹當然不肯。
“大人,你先讓這個小哥試一下吧,大人求求你了。”說著還有人跪了下來。
張熹一臉的歉意:“早知道就把賢侄扔出去了,如今。哎,我愧對老師啊。”
“是我自己的選擇,大人一定要留的有用之身報效國家,保護著汝南城的百姓。陳瀟去也,哈哈哈。”陳瀟也不知道今天這是怎麽了。或許自己先燒一會,空氣多了塵埃,就會下起雨來。用自己的命換一位好官的命。
陳瀟站在那裏一動不動,百姓並不認識,但有人能勸住大人的。他們也或敬佩,或感激,或擔心但就是沒有之前那樣的勸說。
火越來越大,張熹默默哭了起來,傳令一旁:“將我家人,家產全部交給我妹妹大理,另外幫我給我妹妹帶句話,陳到不要告訴他身世,但是要告訴他有這麽一個偉大的父親。另外一定要帶好陳到,否則我無顏見逝去的老師。”
陳瀟沒經過火燒,真真的酷刑。最開始疼到後麵都是癢,用手一抓全是血肉。穩下心,死都要死了,也不能讓人小瞧,一聲不吭,陳瀟又一次死去了。不過這次,總算有點意義。
可惜陳瀟的離去,並沒有感動老天。雨還是沒有下,張熹依舊要繼續,而侯崇張化也執意要跟著,或許是老天反應慢,或許是老天被張熹的執著感動。當火堆點燃時,雨慢慢下起來,越來越大撲滅了火堆。百姓都跪在地上,或高興,或激動,或祈禱。
張熹滿臉的淚水和雨水,站著一動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