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太大,我能力有限解決不過來。”楊遇安搖頭道,“但在江左之地,憑借師傅師娘還有陸雙的人脈,我還是有辦法做些事情的。”</p>


    “原來你是想繼續推行‘美田之法’,增加糧食產量。”瓊花觀仙子恍然,“確實,相比起北方眼下江南征兵較少,從事耕作的人丁更多,至少在江都附近,確實更容易推行新的耕作之法。”</p>


    “隻是正如那翟讓所言,《齊民要術》在美田肥田之法上已經登峰造極,你也無法做得更好。”</p>


    “確實如此。”楊遇安坦然承認不足,“隻是《齊民要術》雖好,可仙子也隨我遊遍了大江南北,可見識過民間有多少農戶,真的能用好此法?”</p>


    “你的意思是,《齊民要術》在民間推廣不夠深入?”</p>


    瓊花仙子想起這段時間見聞,立即明白他的意思。</p>


    “是的,推廣!”楊遇安點頭道,“這個時代,生產力的上限就擺在那,短時間內咱們難有大的作為。”</p>


    “但上限歸上限,《齊民要術》也確實堪稱完美,可在民間推廣還不夠深入,特別是江南地區,因為水源充足,地廣人稀,許多地方耕作方式仍相當原始粗放。所以實際糧食產量,也遠遠達不到理論的上限。”</p>


    “這便是咱們操作的空間所在:不必搞什麽費力不討好的科技變革,隻需要將本來能夠得到的最優解實現最優,便可以確保糧食增產。”</p>


    “我明白了,你是想通過你師傅師娘在民間推廣《齊民要術》中的美田之法,然後捎帶上‘瓊花’之名,一旦將來豐收,後土祠必然香火更盛,解決你師傅一家將來生計。而吾名也因此被民間廣為傳頌。”</p>


    “大概便是這個思路。”楊遇安含笑道,“所以接下來,咱們便該想想,如何向江南的大小農戶,推行新的耕作之法。”</p>


    “多造凋版印刷書冊,向民間廣發《齊民要術》?”瓊花仙子提議道。</p>


    “在此番神遊天下之前,我也有過類似的想法。甚至還想過搞出更為先進的‘活字印刷’,好發家致富。”楊遇安失笑道,“但現在我知道,這個思路多麽可笑。”</p>


    “《齊民要術》麵世已有七八十年,至今在民間仍推廣不深,是因為這書印刷量不足,做不到民眾人手一本的程度嗎?”</p>


    這是典型的以後世現代人的眼光來思考古代的問題。</p>


    楊遇安心理默念道。</p>


    “不,比起印刷量的問題,《齊民要術》無法推廣的真正困難,其實要更加基礎:民間識字率不足。”</p>


    “普通農戶,根本就不認識幾個大字,便是將書塞到他們手上,他們又如何看得懂?”</p>


    實際上,如《齊民要術》這等農書,根本不是寫給底層泥腿子看的,而是寫給統治階層的精英。</p>


    具體來說,便是管理農桑之事的官吏。</p>


    農官們看懂以後,再到治下鄉野督導民眾耕作,這便是俗稱的“勸農桑”。</p>


    這件事,甚至還作為州縣官吏每年都課考指標之一。</p>


    朝廷督促地方勸農,地方督促農戶耕作,如此層層下壓,實際成效如何,全看地方官吏水平,中間存在很大變數。</p>


    “若是如此,那咱們頂多效彷農官走鄉下田督導農事,同樣費時費力,難見成效啊!”瓊花仙子遲疑道。</p>


    “誰說咱們要主動走鄉了?”楊遇安咧嘴道,“咱們是後土祠,是祭祀神社,自然要發揮‘神’的作用啊!”</p>


    “你的意思是……”</p>


    “社戲!”</p>


    楊遇安目光炯炯,終於說出來自己的真正計劃。</p>


    “社戲”同樣是一個後世出現的名詞,但追根朔源,它同樣可以十分古老。</p>


    常言道“江山社稷”,其實社稷二字,分別代表著兩位神靈的名諱:地神太社與穀神太稷。</p>


    其中地神太社,便是後土的另一個名諱。</p>


    土能長出穀物,是古人生計根本所在,所以早在上古之時,先民便有祭祀大地,祈求豐收的習俗。</p>


    這種祭祀儀式慢慢演化到後世,就成了具有表演藝術性質的“社戲”。</p>


    便見楊遇安接著道:“當世民間娛樂方式單調,我們在後土祠公開表演‘社戲’,必然能吸引許多人前來圍觀。”</p>


    “與此同時,我們可以將《齊民要術》中的知識點融入社戲表演中,寓教於樂,這樣一來,民眾看戲之餘,學有所成,回去多少能改進耕作技術。這比直接將書本拍到他們腦門上更有效。”</p>


    “一旦這些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收獲,民眾必然會感念此地社戲,進而廣為傳頌,吸引更多人來圍觀。”</p>


    “到那時,咱們不論想宣揚什麽,都得心應手。”</p>


    楊遇安頓了頓,又道:“連戲名為都想好了,就叫‘瓊花戲’!”</p>


    ……</p>


    半年後。</p>


    江都後土祠前,擠滿了數百圍觀群眾。</p>


    他們有些是城中遊手好閑的富戶,有些則是鄉野慕名而來觀戲的農戶。</p>


    自從後土祠推出“瓊花戲”後,慕名而來的民眾越來越多。</p>


    有些是來尋找娛樂消遣的,而更多則是聽聞此戲能夠傳送美田增產的“神術”。</p>


    特別今秋之後,後者占比越來越多。</p>


    因為不少用了“瓊花戲”傳授美田之法的農戶宣稱增產了足足三成,而沒用此法的人看著鄰居家喜悅豐收,則悔不當初,隻盼來年趕緊“改邪歸正”。</p>


    當然,也有部分有識之士看穿所謂“美田之法”不過是《齊民要術》中的老生常談,明裏暗裏各種嘲諷。</p>


    隻是底層的泥腿子哪管你是《齊民要術》還是瓊花戲?</p>


    隻要能讓他們吃飽穿暖,便心滿意足。</p>


    相對來說,還是“瓊花戲”更平易近人。</p>


    至於負責督導農事官吏,更不會責怪後土祠越廚代庖,反而樂見其成。</p>


    因為後土祠此舉不但不會分潤他們功績,反而還幫了他們一個大忙,讓今年課考成績提高,他們高興還來不及,哪裏會怪罪。</p>


    這不,這日社戲表演完畢,便有郡府戶曹參軍特意登門拜訪,先是讚揚了後土祠眾人做了一件利國利民的事,然後代表官府給後土祠捐了些香油錢。</p>


    </p>


    最後才說出此行目的:“某早就聽聞後土祠祠監一直有意改籍入道門,正好如今後土祠‘瓊花戲’聲名在外,何不幹脆將此地改作道觀,幹脆就叫‘瓊花觀’?”</p>


    “你們要讓我當觀主?”</p>


    第五觀主聲音微微發抖。</p>


    想當初,自己對祠改觀念念不忘,吃過不少苦頭。</p>


    本以為此生無望,沒想到一把年紀,居然夢想成真。</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幻隋唐:我在江都種瓊花二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姬浩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姬浩真並收藏玄幻隋唐:我在江都種瓊花二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