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亂世出山(下)
玄幻隋唐:我在江都種瓊花二十年 作者:姬浩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來魏征離開東都後,因為中原各處叛軍四起,阻塞關卡,南下旅途並不順利。</p>
好幾次被叛軍逮到,差點被拉入夥。</p>
最終全憑對種花先生的信念,才逃出升天。</p>
不過卻也因此在路上耽擱了大半年時間,好不容易才走到江都城下。</p>
入城以後,他第一時間打聽楊遇安所在,卻無人知曉。</p>
幸而他知道種花客師門在江都後土祠,如今的瓊花觀,便準備擇日登門拜訪。</p>
哪知尚未成行,卻在這處打尖的酒肆聽到了故人消息。</p>
遺憾的是,自己來晚了一步,種花先生早已經離開江都。</p>
但相比起先生終於出山的消息,這點遺憾又算不得什麽。</p>
“瓊花盟……保境安民……賢名聞於坊間……先生果然從不讓人失望啊!”</p>
魏征微微捏拳,目光綻放久違神采。</p>
這一刻,他忽然感覺這半年來吃的苦頭,全都值了!</p>
下一站,丹陽!</p>
……</p>
時光飛逝,轉眼又半年。</p>
丹陽城外一處田地,風吹稻浪,農夫們在田壟間汗如雨下,忙得顧不上吃飯,卻仍掩飾不住臉上笑意。</p>
這是豐收的喜悅。</p>
因為改進了美田、耕作之法,今年道盟麾下的佃戶增產了近三成。</p>
其他非道盟的農戶偷偷學習此法,也增產了一成。</p>
一時之間,丹陽城郊金浪如海,讓人暫時忘懷了紛亂時局,莫名有種重回太平盛世的錯覺。</p>
</p>
作為瓊花盟盟主,楊遇安一早便帶領道盟一眾當家下田,以身作則,指導耕作以及接下來輪種之事。</p>
不過他雖然理論知識點滿,還有“枯榮”外景對農作物的加成,但具體到農事之上,卻實踐經驗不足。</p>
於是他認真自我檢討一番——主要是被農事小能手陸雙嫌棄礙手礙腳——最終大手一揮,任命陸娘子全權負責秋收與下一季輪耕之事。</p>
自己則與同樣遭到嫌棄的陸館主與魏征坐到田壟之上,取出帶來的熱飯,就著陸雙醃製的“醋芹”,吭哧吭哧地吃起來。</p>
“醋芹”的製作工序是魏征口述的。</p>
雖然他始終堅持陸娘子的手藝比不上自己阿娘,但卻是三人中吃得最快的,不過片刻之後,滿滿一竹筒醋芹伴飯扒光了。</p>
楊遇安見他盯著自己手中那筒醋芹,一臉意猶未盡,便笑著將自己那筒菜推到他跟前。</p>
魏征初時頗為不好意思,奈何敵不過肚中饞蟲,很快又吭哧吭哧地夾菜扒飯。</p>
溫飽未必思銀欲,但聊天打屁是免不了的。</p>
要說時下什麽議題最火熱,自然是王世充南征的戰績。</p>
陸館主因為有南方陸氏主宗的聯絡渠道,所以消息最為靈通。</p>
“雖說劉賊丹陽一敗後,便再難成氣候,但王世充這支江淮新軍也是初上戰場,他本人過去也從無單獨統領大軍出征的經驗,所以戰前勝負之數,不過在五五之間。”</p>
“哪曾想渡江之後,王世充這支兵馬雖然一開始打得踉踉蹌蹌,但很快便壓過賊軍,而後一路直下吳越腹地,勢如破竹。如今劉賊損兵折將,就連自身也戰死沙場。”</p>
“更難得的是,王世充每戰所得,悉數歸於部下,自己分毫不取,於是將士盡為他所驅馳。”</p>
“經過一年曆練,王世充這支江淮勁旅已頗有幾分虎狼之師的模樣,隻怕……”</p>
陸館主沒有繼續說下去。</p>
但眾人自然都知道他擔心什麽。</p>
當初雙方有一年停戰之約,如今王世充果然在一年之內基本平定叛亂,凱旋在即。</p>
有一支虎狼之師在手,他若要秋後算賬,瓊花盟如何抵擋?</p>
“我們畢竟是道門中人。”楊遇安出聲安撫道,“先帝與當今至尊曆來崇佛尊道,隻要我們不明著造反,王氏父子便無法公然帶兵來剿滅我瓊花盟。而若隻是私下來挑事……我們也並非沒有自保之力。”</p>
“這倒也是。”</p>
陸館主想起這一年來丹陽的種種變化,特別是瓊花盟因為楊遇安這位盟主擁有異常強大的向心力,頓時定心不少。</p>
但旁邊的魏征卻有不同意見:“盟主!據我所知,這王世充乃是個梟雄般的人物,其性狡詐,切不可當作尋常魚肉鄉裏的暴吏來看待!”</p>
見楊遇安未置可否,魏征繼續道:“此人乃是我瓊花盟大敵,故而屬下也一直暗中收集他的情報。雖然我不如陸館主消息靈通,但數日前,通過江都柳娘子私下卷抄的郡府戰報,查到了一樁隱秘之事!”</p>
“哦,玄成查到了什麽?”楊遇安好奇問道。</p>
對於這位前世《隋書》的“主編”,楊遇安絲毫不懷疑他整理桉宗,分析情報的能力。</p>
便見魏征肅聲道:“戰報上說,王世充一部擊潰劉賊主力後,賊眾大多四散遁逃入海。若出海追剿,費時費力,且有反複之危。於是王世充便在吳地一處名為''通玄寺‘’的佛刹當著佛祖之麵焚香為誓,約定降者不殺。眾賊聽聞之後,旬月之間紛紛上岸來投,王世充將眾賊引到黃亭澗附近屯住。於是吳地賊患就此平息。”</p>
“這不是正好說明王郡丞頗得佛性,擁有慈悲心腸嗎?”一旁陸館主不解問道。</p>
“館主莫急,以上所說,隻是戰報之詞,並非代表事情真相。”魏征搖頭道。</p>
“那玄成是察覺了什麽?”</p>
這次開口的是楊遇安,對於王世充的生平,他隱約有些印象,但具體到這一段,畢竟不必上他後麵人生的高光時刻,所以記不太多。</p>
“按戰報所言,黃亭澗屯住的賊眾多至三萬,少則兩萬。兩三萬人聚集一處,又是曾經落草為寇之輩,如何管治,必定是個極為棘手的問題。一有不慎,便又是一支新的賊軍,讓南征軍前功盡棄。”</p>
“那王世充如何管治呢?”</p>
“王世充沒有管。”魏征果斷搖頭,“戰報寫到此處,便再無提及,後續一些往來公文也是如此。”</p>
“這……難不成他報了功,掙了名聲,便將賊人就地遣散了?”陸館主訝聲道。</p>
“若是如此操作,魏某頂多隻會說他是個欺上瞞下的小人,斷不會以‘梟雄’來評價。”</p>
魏征頓了頓,才繼續道:“不過就在前日一份新的戰報中,王世充忽然又來給手下將士請功,上麵所報殺敵之數,不多不少,正好是三萬!”</p>
“這……”</p>
陸館主瞠目結舌,漸漸明白魏征話中未盡之意。</p>
楊遇安同樣聽懂了他的暗示,並且終於記起前世史書記載——</p>
王世充假意約誓,將三萬賊眾騙到黃亭澗後,悉數坑殺!</p>
好幾次被叛軍逮到,差點被拉入夥。</p>
最終全憑對種花先生的信念,才逃出升天。</p>
不過卻也因此在路上耽擱了大半年時間,好不容易才走到江都城下。</p>
入城以後,他第一時間打聽楊遇安所在,卻無人知曉。</p>
幸而他知道種花客師門在江都後土祠,如今的瓊花觀,便準備擇日登門拜訪。</p>
哪知尚未成行,卻在這處打尖的酒肆聽到了故人消息。</p>
遺憾的是,自己來晚了一步,種花先生早已經離開江都。</p>
但相比起先生終於出山的消息,這點遺憾又算不得什麽。</p>
“瓊花盟……保境安民……賢名聞於坊間……先生果然從不讓人失望啊!”</p>
魏征微微捏拳,目光綻放久違神采。</p>
這一刻,他忽然感覺這半年來吃的苦頭,全都值了!</p>
下一站,丹陽!</p>
……</p>
時光飛逝,轉眼又半年。</p>
丹陽城外一處田地,風吹稻浪,農夫們在田壟間汗如雨下,忙得顧不上吃飯,卻仍掩飾不住臉上笑意。</p>
這是豐收的喜悅。</p>
因為改進了美田、耕作之法,今年道盟麾下的佃戶增產了近三成。</p>
其他非道盟的農戶偷偷學習此法,也增產了一成。</p>
一時之間,丹陽城郊金浪如海,讓人暫時忘懷了紛亂時局,莫名有種重回太平盛世的錯覺。</p>
</p>
作為瓊花盟盟主,楊遇安一早便帶領道盟一眾當家下田,以身作則,指導耕作以及接下來輪種之事。</p>
不過他雖然理論知識點滿,還有“枯榮”外景對農作物的加成,但具體到農事之上,卻實踐經驗不足。</p>
於是他認真自我檢討一番——主要是被農事小能手陸雙嫌棄礙手礙腳——最終大手一揮,任命陸娘子全權負責秋收與下一季輪耕之事。</p>
自己則與同樣遭到嫌棄的陸館主與魏征坐到田壟之上,取出帶來的熱飯,就著陸雙醃製的“醋芹”,吭哧吭哧地吃起來。</p>
“醋芹”的製作工序是魏征口述的。</p>
雖然他始終堅持陸娘子的手藝比不上自己阿娘,但卻是三人中吃得最快的,不過片刻之後,滿滿一竹筒醋芹伴飯扒光了。</p>
楊遇安見他盯著自己手中那筒醋芹,一臉意猶未盡,便笑著將自己那筒菜推到他跟前。</p>
魏征初時頗為不好意思,奈何敵不過肚中饞蟲,很快又吭哧吭哧地夾菜扒飯。</p>
溫飽未必思銀欲,但聊天打屁是免不了的。</p>
要說時下什麽議題最火熱,自然是王世充南征的戰績。</p>
陸館主因為有南方陸氏主宗的聯絡渠道,所以消息最為靈通。</p>
“雖說劉賊丹陽一敗後,便再難成氣候,但王世充這支江淮新軍也是初上戰場,他本人過去也從無單獨統領大軍出征的經驗,所以戰前勝負之數,不過在五五之間。”</p>
“哪曾想渡江之後,王世充這支兵馬雖然一開始打得踉踉蹌蹌,但很快便壓過賊軍,而後一路直下吳越腹地,勢如破竹。如今劉賊損兵折將,就連自身也戰死沙場。”</p>
“更難得的是,王世充每戰所得,悉數歸於部下,自己分毫不取,於是將士盡為他所驅馳。”</p>
“經過一年曆練,王世充這支江淮勁旅已頗有幾分虎狼之師的模樣,隻怕……”</p>
陸館主沒有繼續說下去。</p>
但眾人自然都知道他擔心什麽。</p>
當初雙方有一年停戰之約,如今王世充果然在一年之內基本平定叛亂,凱旋在即。</p>
有一支虎狼之師在手,他若要秋後算賬,瓊花盟如何抵擋?</p>
“我們畢竟是道門中人。”楊遇安出聲安撫道,“先帝與當今至尊曆來崇佛尊道,隻要我們不明著造反,王氏父子便無法公然帶兵來剿滅我瓊花盟。而若隻是私下來挑事……我們也並非沒有自保之力。”</p>
“這倒也是。”</p>
陸館主想起這一年來丹陽的種種變化,特別是瓊花盟因為楊遇安這位盟主擁有異常強大的向心力,頓時定心不少。</p>
但旁邊的魏征卻有不同意見:“盟主!據我所知,這王世充乃是個梟雄般的人物,其性狡詐,切不可當作尋常魚肉鄉裏的暴吏來看待!”</p>
見楊遇安未置可否,魏征繼續道:“此人乃是我瓊花盟大敵,故而屬下也一直暗中收集他的情報。雖然我不如陸館主消息靈通,但數日前,通過江都柳娘子私下卷抄的郡府戰報,查到了一樁隱秘之事!”</p>
“哦,玄成查到了什麽?”楊遇安好奇問道。</p>
對於這位前世《隋書》的“主編”,楊遇安絲毫不懷疑他整理桉宗,分析情報的能力。</p>
便見魏征肅聲道:“戰報上說,王世充一部擊潰劉賊主力後,賊眾大多四散遁逃入海。若出海追剿,費時費力,且有反複之危。於是王世充便在吳地一處名為''通玄寺‘’的佛刹當著佛祖之麵焚香為誓,約定降者不殺。眾賊聽聞之後,旬月之間紛紛上岸來投,王世充將眾賊引到黃亭澗附近屯住。於是吳地賊患就此平息。”</p>
“這不是正好說明王郡丞頗得佛性,擁有慈悲心腸嗎?”一旁陸館主不解問道。</p>
“館主莫急,以上所說,隻是戰報之詞,並非代表事情真相。”魏征搖頭道。</p>
“那玄成是察覺了什麽?”</p>
這次開口的是楊遇安,對於王世充的生平,他隱約有些印象,但具體到這一段,畢竟不必上他後麵人生的高光時刻,所以記不太多。</p>
“按戰報所言,黃亭澗屯住的賊眾多至三萬,少則兩萬。兩三萬人聚集一處,又是曾經落草為寇之輩,如何管治,必定是個極為棘手的問題。一有不慎,便又是一支新的賊軍,讓南征軍前功盡棄。”</p>
“那王世充如何管治呢?”</p>
“王世充沒有管。”魏征果斷搖頭,“戰報寫到此處,便再無提及,後續一些往來公文也是如此。”</p>
“這……難不成他報了功,掙了名聲,便將賊人就地遣散了?”陸館主訝聲道。</p>
“若是如此操作,魏某頂多隻會說他是個欺上瞞下的小人,斷不會以‘梟雄’來評價。”</p>
魏征頓了頓,才繼續道:“不過就在前日一份新的戰報中,王世充忽然又來給手下將士請功,上麵所報殺敵之數,不多不少,正好是三萬!”</p>
“這……”</p>
陸館主瞠目結舌,漸漸明白魏征話中未盡之意。</p>
楊遇安同樣聽懂了他的暗示,並且終於記起前世史書記載——</p>
王世充假意約誓,將三萬賊眾騙到黃亭澗後,悉數坑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