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陳景恪就換了一身衣服,跟隨內侍前往皇宮,在甘露殿大殿見到了李世民。</p>
當時李治也在,不過被李世民給支了出去。</p>
李治知道這是要他回避,慌忙起身離開。</p>
看著他的背影,李世民臉上明顯露出一絲不悅,也不知道哪裏惹了他的不喜。</p>
不過陳景恪卻不敢多問,隻假裝什麽都沒看到。</p>
同時被攆出去的還有起居郎,這次那位起居郎沒有任何反抗,當即就起身離開了。</p>
任封也很識趣的帶著其他侍者離開,殿內就隻剩下他們兩個人。</p>
這讓陳景恪更加肯定,李世民要談的和《老子》有關。</p>
但李世民卻並未直接進入正題,而是問道:“你送給小兕子的那兩首詩我看了,果然出口成章。”</p>
陳景恪謙虛的道:“不敢當聖人誇讚,不過是偶有所得。”</p>
李世民從桌子上拿起一張紙,道:“我也寫了一首詩,幫我點評一二。”</p>
陳景恪有些驚訝,這是要做什麽?不該談正事嗎,怎麽突然讓點評起詩詞來了?</p>
李世民確實具備一定文學水平,這一點是母庸置疑的,前世有許多詩賦流傳到現代。</p>
陳景恪看過其中一首《威鳳賦》,文學水平極高,李世民也因此獲得了‘二鳳’的雅號。</p>
雖然就隻看過這一首,他卻並不慌。</p>
正所謂熟記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偷。讓他原創寫詩確實有難度,但鑒賞能力還是有的。</p>
再說李世民是皇帝,他的作品你敢批評?想辦法吹就行了。</p>
小心的接過,低頭看去隻見上麵寫著一首長詩:</p>
正日臨朝</p>
條風開獻節,灰律動初陽。</p>
百蠻奉遐贐,萬國朝未央。</p>
雖無舜禹跡,幸欣天地康。</p>
車軌同八表,書文混四方。</p>
赫奕儼冠蓋,紛綸盛服章。</p>
羽旄飛馳道,鍾鼓震岩廊。</p>
組練輝霞色,霜戟耀朝光。</p>
晨宵懷至理,終愧撫遐荒。</p>
描寫正日大朝會盛景的詩,不外乎是萬國來朝。順便還謙虛了幾句,不敢和虞舜比,但也算是國泰民安之類的。</p>
至於文學水平嗎,實話實說一般。但他自然不會這麽說,而是誇讚道:</p>
“好詩,大氣磅礴描繪出了正日大朝會之盛況,由此襯托出了大唐之強盛……”</p>
“‘雖無舜禹跡’又體現了聖人虛懷若穀之心……實乃上佳之作,臣佩服。”</p>
反正就是一通吹噓,哪都好。</p>
李世民有些自得,他也很滿意這首詩。不過他尚保持著清醒,知道自己的真實水平。</p>
等陳景恪吹噓完,他才說道:“休要阿諛奉承,說缺點。”</p>
陳景恪為難的道:“聖人這首詩寫的極好,我實在找不到缺點。”</p>
李世民道:“說,我恕你無罪。”</p>
陳景恪依然道:“我是真不知該從何說起。”</p>
李世民似乎早就猜到了他會如此,沒有再強迫他點評,而是問道:“看了這首詩你有何感觸?”</p>
陳景恪心道不就是拍馬屁嗎,前世那些文學影視作品裏太多了,隨便抄一段就行:</p>
“感受到了大唐的繁榮強盛萬國來朝,此皆聖人之功也……”</p>
李世民等的就是這句話,馬上道:“既然有感觸,那就賦詩一首,也寫一寫正日大朝會的盛況吧。”</p>
陳景恪沒想到他會提出這樣的要求,連忙婉拒道:“我並未參加過大朝會,如何能寫得。”</p>
李世民道:“你不是說看了我的詩深有感觸嗎,把這種感覺寫出來即可。”</p>
見陳景恪還想推辭,他臉色一拉,道:“怎麽?你不會想反悔說沒有觸動吧?”</p>
陳景恪這才知道自己掉坑裏了,之前他總是用沒有靈感為由拒絕寫詩,李世民就給設了這個局。</p>
至於為什麽要兜這麽一大圈子逼著他寫詩,也不難猜。</p>
上次送給李明達的那兩首太經典了,經典的不像是當場寫出來的。</p>
李世民產生懷疑是很正常的,所以才會當場做實驗。</p>
事實也確實如此,李世民就是懷疑那兩首作品是之前就寫好的,所以才讓他當場作詩驗證一下。</p>
為了防止他用提前寫好的作品作弊,還把以前寫的《正日臨朝》拿出來當題目。</p>
或許你之前寫過一些詩詞,但就不信你連大朝會相關的詩詞都寫過。</p>
陳景恪不禁暗歎,難怪都說‘當你說了一個謊,就需要一千個謊去圓’,現在他切身體會到了。</p>
早知道就不抄什麽詩了,省的麻煩。</p>
不過還好,他記憶裏有關於大朝會的詩,不至於牛皮被戳破。</p>
而且他知道的大朝會詩還不是一首,而是好幾首。</p>
說起來也是一件趣事,王維、杜甫、岑參、賈至幾人同朝為官,關係還很不錯,幾人之間的和詩為數不少。</p>
所謂和詩,就是你寫了一首,別人寫詩應和。</p>
賈至寫了一篇《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王維、岑參和杜甫三人都寫了和詩。</p>
詩的內容就是大明宮早朝的盛景。</p>
陳景恪是因為這個故事,才記住了這四首詩。這會兒雖然沒有大明宮,但拿出來應付一下李世民最恰當不過了。</p>
想到這裏,他心中就有了底,道:“聖人有命我不敢辭,就勉力寫一首吧,若寫的不好還請聖人恕罪。”</p>
李世民滿意的道:“好,你寫吧。”</p>
陳景恪開始思考,不過他思考的是這四首詩該選哪一首。</p>
四首詩各有優劣,最著名的當屬王維和岑參的兩首,斟酌了一番最終選擇了王維的。</p>
杜甫和賈至的那兩首都太過於工整,一看就是沉浸此道多年的大家所寫。但缺點也很明顯,不夠有特色。</p>
</p>
岑參的這一首不但工整且充滿仙氣,意境和韻律方麵都堪稱完美。</p>
尤其是‘花迎劍佩星初落’這一句,不知道引起了多少人的讚歎和崇敬。</p>
陳景恪個人最喜歡的其實是這一首,但也正因為完美,他才不願意用。</p>
他就是因為抄的詩太好,才屢屢被人懷疑,這會兒自然要吸取教訓。</p>
王維的那一首大氣磅礴朗朗上口,傳唱度非常高,但也是爭議最大的一首。</p>
首先它不和韻律,其次就是多次使用衣、冠冕、冕旒,這是詩詞大忌。</p>
雖然作為和詩要求沒有那麽高,但這種頻繁使用相同的字還是大忌,爭議也多來自於此。</p>
陳景恪要的就是這個‘不完美’。</p>
畢竟他這次也是現場作詩,出現瑕疵才是應該的。要是再完美無缺,那就是怪物了。</p>
而且王維這首詩的第二聯和李世民那首詩的第二聯意思相近,更能從側麵證明這首詩是他‘現場創作’。</p>
選定答桉之後他沒有直接就寫,而是故意擺出一副深思的模樣,嘴裏還不停滴咕著什麽。</p>
過了大約十幾分鍾才露出喜色,道:“有了。”</p>
李世民也露出期待之色:“快說。”</p>
陳景恪就把王維的那首《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給讀了出來:</p>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p>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p>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p>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p>
當時李治也在,不過被李世民給支了出去。</p>
李治知道這是要他回避,慌忙起身離開。</p>
看著他的背影,李世民臉上明顯露出一絲不悅,也不知道哪裏惹了他的不喜。</p>
不過陳景恪卻不敢多問,隻假裝什麽都沒看到。</p>
同時被攆出去的還有起居郎,這次那位起居郎沒有任何反抗,當即就起身離開了。</p>
任封也很識趣的帶著其他侍者離開,殿內就隻剩下他們兩個人。</p>
這讓陳景恪更加肯定,李世民要談的和《老子》有關。</p>
但李世民卻並未直接進入正題,而是問道:“你送給小兕子的那兩首詩我看了,果然出口成章。”</p>
陳景恪謙虛的道:“不敢當聖人誇讚,不過是偶有所得。”</p>
李世民從桌子上拿起一張紙,道:“我也寫了一首詩,幫我點評一二。”</p>
陳景恪有些驚訝,這是要做什麽?不該談正事嗎,怎麽突然讓點評起詩詞來了?</p>
李世民確實具備一定文學水平,這一點是母庸置疑的,前世有許多詩賦流傳到現代。</p>
陳景恪看過其中一首《威鳳賦》,文學水平極高,李世民也因此獲得了‘二鳳’的雅號。</p>
雖然就隻看過這一首,他卻並不慌。</p>
正所謂熟記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偷。讓他原創寫詩確實有難度,但鑒賞能力還是有的。</p>
再說李世民是皇帝,他的作品你敢批評?想辦法吹就行了。</p>
小心的接過,低頭看去隻見上麵寫著一首長詩:</p>
正日臨朝</p>
條風開獻節,灰律動初陽。</p>
百蠻奉遐贐,萬國朝未央。</p>
雖無舜禹跡,幸欣天地康。</p>
車軌同八表,書文混四方。</p>
赫奕儼冠蓋,紛綸盛服章。</p>
羽旄飛馳道,鍾鼓震岩廊。</p>
組練輝霞色,霜戟耀朝光。</p>
晨宵懷至理,終愧撫遐荒。</p>
描寫正日大朝會盛景的詩,不外乎是萬國來朝。順便還謙虛了幾句,不敢和虞舜比,但也算是國泰民安之類的。</p>
至於文學水平嗎,實話實說一般。但他自然不會這麽說,而是誇讚道:</p>
“好詩,大氣磅礴描繪出了正日大朝會之盛況,由此襯托出了大唐之強盛……”</p>
“‘雖無舜禹跡’又體現了聖人虛懷若穀之心……實乃上佳之作,臣佩服。”</p>
反正就是一通吹噓,哪都好。</p>
李世民有些自得,他也很滿意這首詩。不過他尚保持著清醒,知道自己的真實水平。</p>
等陳景恪吹噓完,他才說道:“休要阿諛奉承,說缺點。”</p>
陳景恪為難的道:“聖人這首詩寫的極好,我實在找不到缺點。”</p>
李世民道:“說,我恕你無罪。”</p>
陳景恪依然道:“我是真不知該從何說起。”</p>
李世民似乎早就猜到了他會如此,沒有再強迫他點評,而是問道:“看了這首詩你有何感觸?”</p>
陳景恪心道不就是拍馬屁嗎,前世那些文學影視作品裏太多了,隨便抄一段就行:</p>
“感受到了大唐的繁榮強盛萬國來朝,此皆聖人之功也……”</p>
李世民等的就是這句話,馬上道:“既然有感觸,那就賦詩一首,也寫一寫正日大朝會的盛況吧。”</p>
陳景恪沒想到他會提出這樣的要求,連忙婉拒道:“我並未參加過大朝會,如何能寫得。”</p>
李世民道:“你不是說看了我的詩深有感觸嗎,把這種感覺寫出來即可。”</p>
見陳景恪還想推辭,他臉色一拉,道:“怎麽?你不會想反悔說沒有觸動吧?”</p>
陳景恪這才知道自己掉坑裏了,之前他總是用沒有靈感為由拒絕寫詩,李世民就給設了這個局。</p>
至於為什麽要兜這麽一大圈子逼著他寫詩,也不難猜。</p>
上次送給李明達的那兩首太經典了,經典的不像是當場寫出來的。</p>
李世民產生懷疑是很正常的,所以才會當場做實驗。</p>
事實也確實如此,李世民就是懷疑那兩首作品是之前就寫好的,所以才讓他當場作詩驗證一下。</p>
為了防止他用提前寫好的作品作弊,還把以前寫的《正日臨朝》拿出來當題目。</p>
或許你之前寫過一些詩詞,但就不信你連大朝會相關的詩詞都寫過。</p>
陳景恪不禁暗歎,難怪都說‘當你說了一個謊,就需要一千個謊去圓’,現在他切身體會到了。</p>
早知道就不抄什麽詩了,省的麻煩。</p>
不過還好,他記憶裏有關於大朝會的詩,不至於牛皮被戳破。</p>
而且他知道的大朝會詩還不是一首,而是好幾首。</p>
說起來也是一件趣事,王維、杜甫、岑參、賈至幾人同朝為官,關係還很不錯,幾人之間的和詩為數不少。</p>
所謂和詩,就是你寫了一首,別人寫詩應和。</p>
賈至寫了一篇《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王維、岑參和杜甫三人都寫了和詩。</p>
詩的內容就是大明宮早朝的盛景。</p>
陳景恪是因為這個故事,才記住了這四首詩。這會兒雖然沒有大明宮,但拿出來應付一下李世民最恰當不過了。</p>
想到這裏,他心中就有了底,道:“聖人有命我不敢辭,就勉力寫一首吧,若寫的不好還請聖人恕罪。”</p>
李世民滿意的道:“好,你寫吧。”</p>
陳景恪開始思考,不過他思考的是這四首詩該選哪一首。</p>
四首詩各有優劣,最著名的當屬王維和岑參的兩首,斟酌了一番最終選擇了王維的。</p>
杜甫和賈至的那兩首都太過於工整,一看就是沉浸此道多年的大家所寫。但缺點也很明顯,不夠有特色。</p>
</p>
岑參的這一首不但工整且充滿仙氣,意境和韻律方麵都堪稱完美。</p>
尤其是‘花迎劍佩星初落’這一句,不知道引起了多少人的讚歎和崇敬。</p>
陳景恪個人最喜歡的其實是這一首,但也正因為完美,他才不願意用。</p>
他就是因為抄的詩太好,才屢屢被人懷疑,這會兒自然要吸取教訓。</p>
王維的那一首大氣磅礴朗朗上口,傳唱度非常高,但也是爭議最大的一首。</p>
首先它不和韻律,其次就是多次使用衣、冠冕、冕旒,這是詩詞大忌。</p>
雖然作為和詩要求沒有那麽高,但這種頻繁使用相同的字還是大忌,爭議也多來自於此。</p>
陳景恪要的就是這個‘不完美’。</p>
畢竟他這次也是現場作詩,出現瑕疵才是應該的。要是再完美無缺,那就是怪物了。</p>
而且王維這首詩的第二聯和李世民那首詩的第二聯意思相近,更能從側麵證明這首詩是他‘現場創作’。</p>
選定答桉之後他沒有直接就寫,而是故意擺出一副深思的模樣,嘴裏還不停滴咕著什麽。</p>
過了大約十幾分鍾才露出喜色,道:“有了。”</p>
李世民也露出期待之色:“快說。”</p>
陳景恪就把王維的那首《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給讀了出來:</p>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p>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p>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p>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