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兩個月第四起了。”
西九龍重案組辦公室,李淼案發現場的照片被貼到案件情報板上,警員孫芮用記號筆將之前發生過的幾起事件串聯起來,隨後,他又貼上了兩人的照片——
黃鳳姑與章言。
原來從這個月開始,警局就陸續接到一些離奇的報案,如一農民在自家的田地裏發現泥土被翻弄過的痕跡,挖開一看,驚恐的發現裏麵埋有一具屍體,一開始警局接手調查時將案件定性為他殺,可在仔細勘探過現場與甄別過死者親屬友人後,發現所有的他殺的證據都是不成立的,所以目前唯一的解釋是,自殺。
一個人,在沒有使用任何工具的情況下,把自己活埋了。
怎麽做到的?
然而這隻是其中一件,其餘的分別是建築工地的工人平白無故的出現在了已經封灌完畢的水泥牆裏,體內灌滿水泥,鋼筋井然有序的插進他的身體,就好像他原本就是設計裏的一部分;焚屍房所焚燒的屍體忽然在焚化的過程中起死回生,在一陣淒厲的慘叫聲中被燒成了灰,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因為那具屍體,是無頭屍;最後,就是李淼之死。
這四件其實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特別是焚屍房案,看上去更像是都市怪談裏的惡作劇,但如果把它們帶入一個中國傳統的概念中,就能完美的接上。
五行。
李淼案為水,焚屍房案為火,鋼筋人牆案為金,自埋案為土。
現在就差一個木了。
重案組將此次發生的四樁案件命名為“五行殺人案”,也由此推定下一起案件的發生一定跟“木”有關,李淼案雖然已經發生,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出現了轉機,那就是剛才提到了二人。
盡管孫芮在盤問過章言時對方言之鑿鑿的否認了案發當天與受害人有所接觸,但通過九龍城寨居民目擊到的一絲的蛛絲馬跡,還是查明了案發當天,被害人李淼與嫌疑人章言都接觸過另一個嫌疑人黃風姑!
這就很明顯了……
案件就快撥雲見日,當警員們準備出動緝拿嫌疑人時,情況又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黃鳳姑親自來到的警察局,並主動道出了另一番真相。
時間回到當天夜裏,鳳姑正在為李淼的觀落陰做準備,由於自己的視力緣故,所以根本就無法辨認出受害人的實際樣貌,平時隻能聽聲辨人,但自己可以確認,李淼已經不是第一次來了,在那之前,鳳姑就為他觀過一次元辰宮,之所以這麽肯定,是因為李淼的元辰宮實在太過荒涼,但那一夜,一切都不一樣了。
原本一無所有的命中宅邸變得草木茂盛,按命書上說,若是人有此等命中宅邸,日後必是大富大貴。
“簡直是胡說八道!”孫芮怒斥著,這種玄學說辭作為一介差人的他如何能信?
“信與不信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自己從始至終,都隻為一個人做過觀落陰,那就是李淼。”黃鳳姑睜著泛白的眼瞳,回應著。
重案組的眾人自然不可能聽信她的一麵之詞,先將其扣押,然後當即派人去捉拿章言歸案與其對質。
可他們,還是來遲了,第五起命案如約而至——
死者,章言,警察在一片樟樹林之間,茂密的樹叢之中,找到了他的頭顱。
……
……
兩人在短時間內高頻率的反轉,密集的信息量讓原先沸騰的人群鴉雀無聲,他們都在等候著羅雀如何去應對。
“還是百密一疏了……”
羅雀沒想到許學文的布局會如此之深,借著故事中的人物缺陷,道出了另一條暗線,讓故事的懸疑色彩變得撲朔迷離,也加深了自己接下來的難度。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羅雀望向遊乃海,他作出回應道:“故事沒問題,不存在前後矛盾。”
許學文見狀,神情自若:“如果你接不下去,可以放棄,我承認你有點本事。”
說出了這句話時,他沒有了之前的桀驁與輕視,經過這一來一回的互相試探,雙方都感受到了對方的實力,即便是羅雀現在放棄了,在場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去取笑他,哪怕他就接了一次!
故事誰都會說,但不代表誰都能講好。
毫無疑問,這場插旗的雙方是針尖對麥芒,彼此都是講故事的高手。
“遊哥,我看你,並不是向你征詢故事中的紕漏,你記不記得你說過的話?”
落針可聞的鐵籠中,羅雀說出這樣一句。
遊乃海挑了挑眉。
「因為換成我的話,不可能讓故事發展到最精彩的時候結束掉。」
「至少在這一點上,我們還蠻一致的……」
“這小子……”遊乃海也跟著笑了起來,真想告訴他,知難而退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啊,何況他已經證明了自己。
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性格,是該說他無知者無畏好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呢?
“我提醒你一句,”身為對手的許學文,用半是建議,半是威脅的語氣對他開了口:“如果,你接下來的故事,解釋不了五行命案和鳳姑眼睛的問題,那麽輪到我的時候,這個故事,就會直接完結。”
說完,他又用粵語接了一句:“信唔信任你咯。”
接龍每人三次機會,許學文開頭,羅雀收尾,但這是建立在能接下去的基礎之上,以對方每次都把故事往死裏說的性格,在中盤布下了這麽大個局,肯定預先想好了自己的結局。
如何破局,成了關鍵。
“鳳姑的眼睛是你一開始就設計好的伏筆嗎?”羅雀突然問道。
許學文不知道為何他這樣問,但也不可能將自己的線索輕易告訴他,於是不置可否的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
這個矛盾的動作局外人看不懂,但羅雀心裏卻是一清二楚,一般創作者分兩種,一種是以羅雀這樣擁有出色的大局觀,先構思整體,然後細心雕琢細節;另一種就是許學文,憑借靈光一閃,衍生出無數的枝節,其後才去考慮軀幹。
許學文在挖坑,羅雀在不斷的填,這是接龍的先後順序決定的,也是兩人在創作上的差異。
但,許學文還是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他一旦接受了羅雀的故事設定,那麽哪怕他挖下再多的坑,這片領域依舊是羅雀創造的。
“在香港,黃大仙其本尊有兩種解釋,一,東晉的放牛郎黃初平;二,宋代的黃裳……”羅雀沒有急著將故事接下去,反而介紹起了鳳姑職業的由來,可這一次,沒人在去質疑他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概念。
“還有一種,凡是在玄門中有點道行的人,都可以叫黃大仙,而且鳳姑本來就姓黃。”遊乃海善意的提醒道。
“不錯,事實確實是這樣,但你們忘了一點——時間。”
“時間?!”眾人聽的滿頭霧水。
“不錯,時間!我問你,東晉黃初平與宋代黃裳之間相隔了多少年。”他直視著許學文。
“大約八百年。”許學文想了一下。
“那麽黃裳與黃鳳姑呢?”他再問。
“也是……八百年。”許學文似乎明白了羅雀將要說的話。
“這隻是其一,剛才所提的這三個人,還有一個同樣的問題……”羅雀用雙指指了指自己的眼睛:“他們的眼睛。”
“什麽意思?”
他重重地說出了十二個字:“目有重瞳,隻觀陰陽,不問生死。”
終究,還是算到了。
故事發生在1983年11月,離天幹地支中六十年一輪回的甲子年,不到一個月……
西九龍重案組辦公室,李淼案發現場的照片被貼到案件情報板上,警員孫芮用記號筆將之前發生過的幾起事件串聯起來,隨後,他又貼上了兩人的照片——
黃鳳姑與章言。
原來從這個月開始,警局就陸續接到一些離奇的報案,如一農民在自家的田地裏發現泥土被翻弄過的痕跡,挖開一看,驚恐的發現裏麵埋有一具屍體,一開始警局接手調查時將案件定性為他殺,可在仔細勘探過現場與甄別過死者親屬友人後,發現所有的他殺的證據都是不成立的,所以目前唯一的解釋是,自殺。
一個人,在沒有使用任何工具的情況下,把自己活埋了。
怎麽做到的?
然而這隻是其中一件,其餘的分別是建築工地的工人平白無故的出現在了已經封灌完畢的水泥牆裏,體內灌滿水泥,鋼筋井然有序的插進他的身體,就好像他原本就是設計裏的一部分;焚屍房所焚燒的屍體忽然在焚化的過程中起死回生,在一陣淒厲的慘叫聲中被燒成了灰,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因為那具屍體,是無頭屍;最後,就是李淼之死。
這四件其實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特別是焚屍房案,看上去更像是都市怪談裏的惡作劇,但如果把它們帶入一個中國傳統的概念中,就能完美的接上。
五行。
李淼案為水,焚屍房案為火,鋼筋人牆案為金,自埋案為土。
現在就差一個木了。
重案組將此次發生的四樁案件命名為“五行殺人案”,也由此推定下一起案件的發生一定跟“木”有關,李淼案雖然已經發生,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出現了轉機,那就是剛才提到了二人。
盡管孫芮在盤問過章言時對方言之鑿鑿的否認了案發當天與受害人有所接觸,但通過九龍城寨居民目擊到的一絲的蛛絲馬跡,還是查明了案發當天,被害人李淼與嫌疑人章言都接觸過另一個嫌疑人黃風姑!
這就很明顯了……
案件就快撥雲見日,當警員們準備出動緝拿嫌疑人時,情況又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黃鳳姑親自來到的警察局,並主動道出了另一番真相。
時間回到當天夜裏,鳳姑正在為李淼的觀落陰做準備,由於自己的視力緣故,所以根本就無法辨認出受害人的實際樣貌,平時隻能聽聲辨人,但自己可以確認,李淼已經不是第一次來了,在那之前,鳳姑就為他觀過一次元辰宮,之所以這麽肯定,是因為李淼的元辰宮實在太過荒涼,但那一夜,一切都不一樣了。
原本一無所有的命中宅邸變得草木茂盛,按命書上說,若是人有此等命中宅邸,日後必是大富大貴。
“簡直是胡說八道!”孫芮怒斥著,這種玄學說辭作為一介差人的他如何能信?
“信與不信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自己從始至終,都隻為一個人做過觀落陰,那就是李淼。”黃鳳姑睜著泛白的眼瞳,回應著。
重案組的眾人自然不可能聽信她的一麵之詞,先將其扣押,然後當即派人去捉拿章言歸案與其對質。
可他們,還是來遲了,第五起命案如約而至——
死者,章言,警察在一片樟樹林之間,茂密的樹叢之中,找到了他的頭顱。
……
……
兩人在短時間內高頻率的反轉,密集的信息量讓原先沸騰的人群鴉雀無聲,他們都在等候著羅雀如何去應對。
“還是百密一疏了……”
羅雀沒想到許學文的布局會如此之深,借著故事中的人物缺陷,道出了另一條暗線,讓故事的懸疑色彩變得撲朔迷離,也加深了自己接下來的難度。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羅雀望向遊乃海,他作出回應道:“故事沒問題,不存在前後矛盾。”
許學文見狀,神情自若:“如果你接不下去,可以放棄,我承認你有點本事。”
說出了這句話時,他沒有了之前的桀驁與輕視,經過這一來一回的互相試探,雙方都感受到了對方的實力,即便是羅雀現在放棄了,在場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去取笑他,哪怕他就接了一次!
故事誰都會說,但不代表誰都能講好。
毫無疑問,這場插旗的雙方是針尖對麥芒,彼此都是講故事的高手。
“遊哥,我看你,並不是向你征詢故事中的紕漏,你記不記得你說過的話?”
落針可聞的鐵籠中,羅雀說出這樣一句。
遊乃海挑了挑眉。
「因為換成我的話,不可能讓故事發展到最精彩的時候結束掉。」
「至少在這一點上,我們還蠻一致的……」
“這小子……”遊乃海也跟著笑了起來,真想告訴他,知難而退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啊,何況他已經證明了自己。
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性格,是該說他無知者無畏好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呢?
“我提醒你一句,”身為對手的許學文,用半是建議,半是威脅的語氣對他開了口:“如果,你接下來的故事,解釋不了五行命案和鳳姑眼睛的問題,那麽輪到我的時候,這個故事,就會直接完結。”
說完,他又用粵語接了一句:“信唔信任你咯。”
接龍每人三次機會,許學文開頭,羅雀收尾,但這是建立在能接下去的基礎之上,以對方每次都把故事往死裏說的性格,在中盤布下了這麽大個局,肯定預先想好了自己的結局。
如何破局,成了關鍵。
“鳳姑的眼睛是你一開始就設計好的伏筆嗎?”羅雀突然問道。
許學文不知道為何他這樣問,但也不可能將自己的線索輕易告訴他,於是不置可否的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
這個矛盾的動作局外人看不懂,但羅雀心裏卻是一清二楚,一般創作者分兩種,一種是以羅雀這樣擁有出色的大局觀,先構思整體,然後細心雕琢細節;另一種就是許學文,憑借靈光一閃,衍生出無數的枝節,其後才去考慮軀幹。
許學文在挖坑,羅雀在不斷的填,這是接龍的先後順序決定的,也是兩人在創作上的差異。
但,許學文還是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他一旦接受了羅雀的故事設定,那麽哪怕他挖下再多的坑,這片領域依舊是羅雀創造的。
“在香港,黃大仙其本尊有兩種解釋,一,東晉的放牛郎黃初平;二,宋代的黃裳……”羅雀沒有急著將故事接下去,反而介紹起了鳳姑職業的由來,可這一次,沒人在去質疑他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概念。
“還有一種,凡是在玄門中有點道行的人,都可以叫黃大仙,而且鳳姑本來就姓黃。”遊乃海善意的提醒道。
“不錯,事實確實是這樣,但你們忘了一點——時間。”
“時間?!”眾人聽的滿頭霧水。
“不錯,時間!我問你,東晉黃初平與宋代黃裳之間相隔了多少年。”他直視著許學文。
“大約八百年。”許學文想了一下。
“那麽黃裳與黃鳳姑呢?”他再問。
“也是……八百年。”許學文似乎明白了羅雀將要說的話。
“這隻是其一,剛才所提的這三個人,還有一個同樣的問題……”羅雀用雙指指了指自己的眼睛:“他們的眼睛。”
“什麽意思?”
他重重地說出了十二個字:“目有重瞳,隻觀陰陽,不問生死。”
終究,還是算到了。
故事發生在1983年11月,離天幹地支中六十年一輪回的甲子年,不到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