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寧回到南平府後,李昌盛立即以寒衣社的名義,宴請杜寧到酒樓裏麵小聚。
第一,是為杜寧接風洗塵。
第二,慶祝杜寧金榜題名中了案首。
杜寧不好推辭,便去與大家喝了幾杯。
玉林縣發生的事情,也傳到了南平府裏,所以李昌盛也知道了自己堂弟那邊的事情。
針對玉林縣的事情,大家聊了很多。
有人痛斥玉林縣的傑英社太過分了,原本隻是文名上的意氣之爭,竟然用文鬥來解決,簡直枉為讀書人。
有人嘲諷嚴路與嚴軍心胸狹隘,不過是被人碎了文宮就自盡,敗盡了讀書人的骨氣。
也有人為杜寧心有餘悸,如果不是杜寧才氣強大,恐怕杜寧現在就得躺在李昌銘的家中回不來。
所幸杜寧平安無事,這對寒衣社學子們來說,就是一個最好的消息。
“杜公子今後有何打算?是前往蘇州文院學習,還是暫且在南平府積累文名?蘇州文院的葉先生可是很希望你能夠早點去那裏的。”
李昌盛突然關心起了杜寧的將來,杜寧已經中了案首有功名在身,就算是去衙門裏任職,也可以當一個小吏,不敢說錦衣玉食,也總能過個生活。
將來條件好些了,也能夠娶個媳婦。
但杜寧現在還很年輕,這麽快就走上仕途的話,以後學習的時間也就少了。
所以李昌盛更希望杜寧去蘇州文院,那裏有很多先生都是大儒,一個個博學多才,遠勝過府文院。
記得東方雄說過,倘若杜寧前往蘇州文院的話,葉驚鴻會替杜寧向國學宮申請助學金。
這是一個大好的機會。
“杜公子還猶豫什麽?有這麽好的機會去蘇州文院可要好好把握才行,如果經濟上有什麽困難的話盡管開口,我們寒衣社每個人出點錢,別說是蘇州文院,就算是京城國學宮,我們砸鍋賣鐵也能把你送過去。”
“對!隻要杜公子一句話,銀兩方麵不是問題。”
“你是寒門貴子,咱們寒衣社可還要靠你給大家爭光呢!”
寒衣社學子們的話,讓杜寧很是感動,心裏暖暖的。
李昌盛又道:“上次國學宮收錄你的《竹石》給了你一千兩的銀票,你應該沒有花光吧?好好省吃儉用,在蘇州立足應該不難,我們大家也會盡可能幫助你。”
杜寧說道:“我何嚐不想去蘇州文院?可蘇州是一個大城,那裏的開銷實在太大,想要在蘇州立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蘇州文院的葉驚鴻先生可以為我申請助學金,但我更想靠自己的努力去賺錢,即便我能夠暫時依靠別人的幫助,也不是長久之計,而且那樣的人情我也還不起,所以我打算靠自己去謀生,等我有了足夠的收入,再去蘇州文院不遲。”
“這麽說來,你並不打算接受葉先生為你申請助學金?”李昌盛問道。
杜寧輕輕點頭:“唯有靠自己立足於世,才是真正的本事,靠其他人的資助,就好像是在使用別人的銀兩,心裏總是不踏實。”
“這倒也是。”
眾人輕輕點頭,以杜寧的文名,相信會有許多人樂意資助,可那樣一來,杜寧就失去了寒門學子的驕傲與骨氣。
杜寧說道:“欲速則不達,我想在南平府先積累一點家財,明年或者後年再去蘇州闖蕩,靠自己打拚出來的一切,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說得好!”
李昌盛笑道:“杜公子金榜題名而不改寒門之誌,高中案首而不移赤子之心,可喜可賀,反倒是我們小瞧了你的誌向,你說得對,靠別人的資助心裏多少都會不踏實,你如果靠自己在蘇州立足,哪怕再怎麽窮困潦倒,腰杆子也能夠挺得比別人都直。”
眾學子紛紛點頭稱是。
“不知杜公子打算做什麽事情,去賺取蘇州文院的學費呢?”李昌盛問道。
“這……還沒想好。”杜寧麵露尷尬之色。
“讀書人賺錢的方法有很多種,要麽去衙門當官吏,要麽去國學宮輔佐文院編修文報,還有就是去當私教,或者你可以著書或立傳,隻要文院給你發行的話,即可名利雙收。”
李昌盛建議道:“你曾經詩成鳴州,文章鎮國,隻要你在文壇上綻放光彩,不愁賺不來銀子,國學宮的一些大儒每年發行的詩集或文章集和自傳等等,每年都能有幾十萬的銷量,即便一冊隻有幾塊銅錢的分紅,那麽多銷量累計下來,也是一筆巨大的收入。”
說到這裏的時候,眾學子都流露出了羨慕之色。
出詩集和文章集和自傳等就能大賺特賺,簡直就是躺在家中把錢數。
有的大學士和大儒編書,一輩子隻出過一本書籍,卻有非常恐怖的銷量,賺得盆滿缽滿,一輩子都吃穿不愁。
在文壇上,稱之為“一書封神”。
當然,能夠憑借自己的作品在文壇大賺特賺的隻在少數。
無數讀書人在文報上連載作品,努力幾年以後才發現,自己寫得文章和故事簡直就是不堪入目的垃圾,卻還做著“一書封神”的白日夢。
還有一些作者,連載著自己的文章,寫著寫著就沒了後文,被罵成斷了根的“太監”。
文壇上競爭很大,隻有脫穎而出方可有一席之地,否則隻是曇花一現而已。
杜寧嚴肅道:“著書立傳,乃是將自己畢生的學問和經曆進行編輯,注重儒道教化自成派係,形成儒道爭鳴,在文壇上綻放自己的儒道光芒,可不是單純為了賺錢而去著書立傳,如果隻是為了賺錢的話,我建議去寫一些光怪陸離的小說,每個月發布一期,隻要寫得好,讀者願意去看,一樣也能賺錢。”
“小說不過是文壇末流,曾經鼎盛一時,如今已然沒落。”有人歎息道。
這時杜寧才想起來,聖林大陸曾經也有小說流派鼎盛的時期,有著許多光怪陸離的故事。
許多讀書人投入小說創作,結果卻都是千篇一律,拾人牙慧,不是這裏借鑒,就是那裏抄襲,總有許多處雷同的地方。
於是,文壇上總會出現許多紛爭,鬧得不可開交。
也正因為如此,小說流派很快就沒落。
如今在文壇上連載的小說,也不過是一些大學士和大儒閑來無事,打發時間寫著玩的而已。
真正喜歡小說,且勵誌於創作小說的讀書人,僅僅隻在與少數,且沒什麽名氣。
李昌盛笑道:“你擅長寫詩,不如就編一冊詩集,一個月一期,一期寫個兩三首,肯定會有許多讀書人看,如果真的突然間砸出了一口井來一夜暴富,別說是去蘇州文院了,去國學宮也不是難事。”
杜寧哭笑不得:“寫詩作詞需要靈感,有的名人終其一生所創最多不過百首,但正因為皆是畢生學問的精華,方可流傳後世,而有的人雖寫詩書千萬篇,卻也不見得有幾首佳作,我目前還隻是入品童生,現在就讓自己的才學往利益方麵發展,恐怕會誤了我的儒道,想靠著書立傳方麵賺錢,等我五六十歲以後吧,或許真能撈點養老金。”
眾人聞言頓時哄笑。
李昌盛突然表情嚴肅,對杜寧道:“你在玉林縣科舉的這段時間裏,我與寒衣社的大夥們商議了一下,打算利用寒衣社的偏房開設一個學堂,就叫‘寒衣學堂’,麵向貧困家庭七歲到十歲左右年紀的孩子招生,如果你近期沒有其他事情的話,就留在學堂裏給孩子們教書,一個月三十兩銀子,你意下如何?”
杜寧臉色驚變,沒想到自己在玉林縣的時候,南平府的寒衣社居然已經開始籌備開學堂了。
在聖林大陸,一兩銀子的價值是一百塊銅錢,三十兩銀子就價值三千塊銅錢。
以前杜寧給別人打工的時候,一個月也就十幾兩銀子的收入。
現在李昌盛以三十兩銀子聘請杜寧擔任學堂的先生,比以前打工時候的薪水還多。
這也是李昌盛有意想要幫助杜寧,希望杜寧能夠早日積累學費,好前往蘇州文院學習。
“李兄這個提議好,既然杜公子目前沒有更好的謀生,寒衣學堂也正在籌備階段,不如就到寒衣社的學堂當幾天先生,你是玉林縣的案首,絕對有資格當孩子們的老師。”有人附和道。
“杜公子如果去學堂教書,不僅能有一份微薄的收入,還可以養活自己,積攢一些去蘇州文院讀書的學費,一舉兩得。”
“如果杜公子以後有更好的營生,寒衣社的學堂也不會強留你的。”
眾學子都很讚同李昌盛的建議。
“好,承蒙李兄厚待,等寒衣學堂開課以後,杜某就去當一段時間的教書先生。”
杜寧想了想最後也答應下來,寒衣社創辦學堂,本就有益於寒門家庭,杜寧作為寒衣社的學子,也應該略盡綿薄之力。
“有杜公子幫忙,我相信我們寒衣社的學堂會做得很順利。”
李昌盛舉杯道:“來,各位,為我們的寒衣學堂幹上一杯。”
“幹杯!”
眾人舉杯,然後一飲而盡。
…………
第一,是為杜寧接風洗塵。
第二,慶祝杜寧金榜題名中了案首。
杜寧不好推辭,便去與大家喝了幾杯。
玉林縣發生的事情,也傳到了南平府裏,所以李昌盛也知道了自己堂弟那邊的事情。
針對玉林縣的事情,大家聊了很多。
有人痛斥玉林縣的傑英社太過分了,原本隻是文名上的意氣之爭,竟然用文鬥來解決,簡直枉為讀書人。
有人嘲諷嚴路與嚴軍心胸狹隘,不過是被人碎了文宮就自盡,敗盡了讀書人的骨氣。
也有人為杜寧心有餘悸,如果不是杜寧才氣強大,恐怕杜寧現在就得躺在李昌銘的家中回不來。
所幸杜寧平安無事,這對寒衣社學子們來說,就是一個最好的消息。
“杜公子今後有何打算?是前往蘇州文院學習,還是暫且在南平府積累文名?蘇州文院的葉先生可是很希望你能夠早點去那裏的。”
李昌盛突然關心起了杜寧的將來,杜寧已經中了案首有功名在身,就算是去衙門裏任職,也可以當一個小吏,不敢說錦衣玉食,也總能過個生活。
將來條件好些了,也能夠娶個媳婦。
但杜寧現在還很年輕,這麽快就走上仕途的話,以後學習的時間也就少了。
所以李昌盛更希望杜寧去蘇州文院,那裏有很多先生都是大儒,一個個博學多才,遠勝過府文院。
記得東方雄說過,倘若杜寧前往蘇州文院的話,葉驚鴻會替杜寧向國學宮申請助學金。
這是一個大好的機會。
“杜公子還猶豫什麽?有這麽好的機會去蘇州文院可要好好把握才行,如果經濟上有什麽困難的話盡管開口,我們寒衣社每個人出點錢,別說是蘇州文院,就算是京城國學宮,我們砸鍋賣鐵也能把你送過去。”
“對!隻要杜公子一句話,銀兩方麵不是問題。”
“你是寒門貴子,咱們寒衣社可還要靠你給大家爭光呢!”
寒衣社學子們的話,讓杜寧很是感動,心裏暖暖的。
李昌盛又道:“上次國學宮收錄你的《竹石》給了你一千兩的銀票,你應該沒有花光吧?好好省吃儉用,在蘇州立足應該不難,我們大家也會盡可能幫助你。”
杜寧說道:“我何嚐不想去蘇州文院?可蘇州是一個大城,那裏的開銷實在太大,想要在蘇州立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蘇州文院的葉驚鴻先生可以為我申請助學金,但我更想靠自己的努力去賺錢,即便我能夠暫時依靠別人的幫助,也不是長久之計,而且那樣的人情我也還不起,所以我打算靠自己去謀生,等我有了足夠的收入,再去蘇州文院不遲。”
“這麽說來,你並不打算接受葉先生為你申請助學金?”李昌盛問道。
杜寧輕輕點頭:“唯有靠自己立足於世,才是真正的本事,靠其他人的資助,就好像是在使用別人的銀兩,心裏總是不踏實。”
“這倒也是。”
眾人輕輕點頭,以杜寧的文名,相信會有許多人樂意資助,可那樣一來,杜寧就失去了寒門學子的驕傲與骨氣。
杜寧說道:“欲速則不達,我想在南平府先積累一點家財,明年或者後年再去蘇州闖蕩,靠自己打拚出來的一切,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說得好!”
李昌盛笑道:“杜公子金榜題名而不改寒門之誌,高中案首而不移赤子之心,可喜可賀,反倒是我們小瞧了你的誌向,你說得對,靠別人的資助心裏多少都會不踏實,你如果靠自己在蘇州立足,哪怕再怎麽窮困潦倒,腰杆子也能夠挺得比別人都直。”
眾學子紛紛點頭稱是。
“不知杜公子打算做什麽事情,去賺取蘇州文院的學費呢?”李昌盛問道。
“這……還沒想好。”杜寧麵露尷尬之色。
“讀書人賺錢的方法有很多種,要麽去衙門當官吏,要麽去國學宮輔佐文院編修文報,還有就是去當私教,或者你可以著書或立傳,隻要文院給你發行的話,即可名利雙收。”
李昌盛建議道:“你曾經詩成鳴州,文章鎮國,隻要你在文壇上綻放光彩,不愁賺不來銀子,國學宮的一些大儒每年發行的詩集或文章集和自傳等等,每年都能有幾十萬的銷量,即便一冊隻有幾塊銅錢的分紅,那麽多銷量累計下來,也是一筆巨大的收入。”
說到這裏的時候,眾學子都流露出了羨慕之色。
出詩集和文章集和自傳等就能大賺特賺,簡直就是躺在家中把錢數。
有的大學士和大儒編書,一輩子隻出過一本書籍,卻有非常恐怖的銷量,賺得盆滿缽滿,一輩子都吃穿不愁。
在文壇上,稱之為“一書封神”。
當然,能夠憑借自己的作品在文壇大賺特賺的隻在少數。
無數讀書人在文報上連載作品,努力幾年以後才發現,自己寫得文章和故事簡直就是不堪入目的垃圾,卻還做著“一書封神”的白日夢。
還有一些作者,連載著自己的文章,寫著寫著就沒了後文,被罵成斷了根的“太監”。
文壇上競爭很大,隻有脫穎而出方可有一席之地,否則隻是曇花一現而已。
杜寧嚴肅道:“著書立傳,乃是將自己畢生的學問和經曆進行編輯,注重儒道教化自成派係,形成儒道爭鳴,在文壇上綻放自己的儒道光芒,可不是單純為了賺錢而去著書立傳,如果隻是為了賺錢的話,我建議去寫一些光怪陸離的小說,每個月發布一期,隻要寫得好,讀者願意去看,一樣也能賺錢。”
“小說不過是文壇末流,曾經鼎盛一時,如今已然沒落。”有人歎息道。
這時杜寧才想起來,聖林大陸曾經也有小說流派鼎盛的時期,有著許多光怪陸離的故事。
許多讀書人投入小說創作,結果卻都是千篇一律,拾人牙慧,不是這裏借鑒,就是那裏抄襲,總有許多處雷同的地方。
於是,文壇上總會出現許多紛爭,鬧得不可開交。
也正因為如此,小說流派很快就沒落。
如今在文壇上連載的小說,也不過是一些大學士和大儒閑來無事,打發時間寫著玩的而已。
真正喜歡小說,且勵誌於創作小說的讀書人,僅僅隻在與少數,且沒什麽名氣。
李昌盛笑道:“你擅長寫詩,不如就編一冊詩集,一個月一期,一期寫個兩三首,肯定會有許多讀書人看,如果真的突然間砸出了一口井來一夜暴富,別說是去蘇州文院了,去國學宮也不是難事。”
杜寧哭笑不得:“寫詩作詞需要靈感,有的名人終其一生所創最多不過百首,但正因為皆是畢生學問的精華,方可流傳後世,而有的人雖寫詩書千萬篇,卻也不見得有幾首佳作,我目前還隻是入品童生,現在就讓自己的才學往利益方麵發展,恐怕會誤了我的儒道,想靠著書立傳方麵賺錢,等我五六十歲以後吧,或許真能撈點養老金。”
眾人聞言頓時哄笑。
李昌盛突然表情嚴肅,對杜寧道:“你在玉林縣科舉的這段時間裏,我與寒衣社的大夥們商議了一下,打算利用寒衣社的偏房開設一個學堂,就叫‘寒衣學堂’,麵向貧困家庭七歲到十歲左右年紀的孩子招生,如果你近期沒有其他事情的話,就留在學堂裏給孩子們教書,一個月三十兩銀子,你意下如何?”
杜寧臉色驚變,沒想到自己在玉林縣的時候,南平府的寒衣社居然已經開始籌備開學堂了。
在聖林大陸,一兩銀子的價值是一百塊銅錢,三十兩銀子就價值三千塊銅錢。
以前杜寧給別人打工的時候,一個月也就十幾兩銀子的收入。
現在李昌盛以三十兩銀子聘請杜寧擔任學堂的先生,比以前打工時候的薪水還多。
這也是李昌盛有意想要幫助杜寧,希望杜寧能夠早日積累學費,好前往蘇州文院學習。
“李兄這個提議好,既然杜公子目前沒有更好的謀生,寒衣學堂也正在籌備階段,不如就到寒衣社的學堂當幾天先生,你是玉林縣的案首,絕對有資格當孩子們的老師。”有人附和道。
“杜公子如果去學堂教書,不僅能有一份微薄的收入,還可以養活自己,積攢一些去蘇州文院讀書的學費,一舉兩得。”
“如果杜公子以後有更好的營生,寒衣社的學堂也不會強留你的。”
眾學子都很讚同李昌盛的建議。
“好,承蒙李兄厚待,等寒衣學堂開課以後,杜某就去當一段時間的教書先生。”
杜寧想了想最後也答應下來,寒衣社創辦學堂,本就有益於寒門家庭,杜寧作為寒衣社的學子,也應該略盡綿薄之力。
“有杜公子幫忙,我相信我們寒衣社的學堂會做得很順利。”
李昌盛舉杯道:“來,各位,為我們的寒衣學堂幹上一杯。”
“幹杯!”
眾人舉杯,然後一飲而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