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交通並不便利,馬因為其速一直受到關注。


    尤其是一些名馬,烏騅、白駒、赤兔,這些名馬往往伴隨著一個個傳說,代代相傳。


    還有一些上等馬,速度也非常快,但注定名聲不顯,它們就是帝國關鍵驛站中的馬。


    自邊疆被襲擊,敵軍采用騎兵分割戰場的方式把邊軍打散。楊業雖覺得自己還有一搏之力,但還是按照規矩,簽發出了六封翎羽信,蓋上“馬上飛遞”四個大字,發了八百裏加急。


    八百裏加急,非造反、邊疆告急不能用。


    此信一出,六人分從六路向金城快馬加鞭,除非到達下一個驛站,否則吃喝拉撒全在馬上。


    戰馬也是死命的跑,這些馬雖不如爪黃飛電這種名馬,但不要命的跑一日也能跑出八百裏,隻是跑完不死也廢了。


    傳信之人一路不能聲張,因為敵軍必有截殺之人。


    且一定要在六天之內到達指定地點,否則遲到一日五十大板,二日一百大板,以此累加。


    如此,有人超過時間過多就會潛逃,但隻要六人中有一人到達,其他二十日還內沒到者,就會被通緝。


    當然,這麽辛苦,回報也是極大的。不論金銀賞賜,就說能跨馬披甲飛馳到大慶門外,麵見天子,那可是一世的榮光。


    到了金城外,他們可以稍作休整,畢竟要麵聖,沐浴更衣也是要的。


    重新跨上一匹駿馬,從京城門外開始奔馳,口中高喝;“八百裏加急,金翎禦羽,阻者死,逆著亡。”


    隨即便見煙塵滾滾,騎著已然離去!此時,古道凝雲,晴空赫然。


    如此大喊,宣德門已經洞開,送信之人無須下馬,一路可騎至大慶門處。大慶門處太監見此,要高聲嚎到:“八百裏加急。”


    如此一層層的往裏嚎到,聲音傳至皇帝處,要曆經五位太監,而群臣早已經炸開。


    趙禎惶恐,第一日親政就有如此大事。不過他明白自己此時要幹什麽,立刻示意身邊的太監傳呼送信之人。還是通過五位太監幹嚎的方式,把消息傳到了大慶門處。


    此時,送信之人下馬,一路飛奔。到了大慶殿外,要把信件雙手捧過頭頂,一路小步跑入大慶殿。而其他大臣不管是誰,都要避讓三步。


    送信之人到大慶殿外時,侍立太監要走下殿去,雙手接過信件送到皇帝手中,皇帝親手確認印章真偽之後,再確定下一步。


    至於送信之人,會有禮部的官員悄悄帶走,確認過罰賞,並把名字寫入史書。


    趙禎撕開信件,匆匆看了一遍,就把信件傳給身邊的太監,要他讀給各位大臣。


    “臣有罪,敵於十月初九襲我軍營,臣竟不查......時年十月初十子時。”整封信不過兩百餘字,但是形勢之急卻已經述盡。


    “眾位,可有對策?”待那太監念完,趙禎語氣之中有了些許急躁。


    “應派重臣去重整士氣,同時對楊業議罪。”站出來的是七品禦史歐陽修。


    禦史屬於文官,卻有自己的小係統,有自己的一套“規矩”。


    他們也是朝堂上最特殊的一群人,自太祖皇帝說過“言不獲罪”之後,這些人的行事就越發肆無忌憚了。


    關鍵是這些人不怕死,他們要的就是名聲,他們就是要惹怒皇帝、惹怒大臣。一般來說,他們的下場越慘,名聲就越好。


    還真別說,這世上還真有那麽一撮人是要名不要命的。


    趙禎看了一眼歐陽修,心中有一些不快,但並沒有多說什麽。和這些禦史爭辯起來,受氣的還是自己,他們隻會以此為榮。


    況且這歐陽修乃是文壇泰鬥級人物,如果今日對他有什麽動作,幾日之後民間文章就要指責自己這個皇帝了。


    當初劉娥在教趙禎的時候說:這歐陽修隻是做文章的料,就嘴巴厲害,頂多做一方父母官,不可出任要職,不過念其也是一心為國,要以仁待至。


    想起劉娥的教導,趙禎下意識的把頭轉到武官一列,看向最前麵那個頭發已經半百的巍峨男子。


    劉娥說他乃是當世第一將,就是有一些小家子氣,心胸不夠大。所以隻能說是當世第一將,離當世第一帥還有一點距離的,不過如果有軍事上的事情,問他是沒錯的。


    狄青接觸到了趙禎的目光,心中微微一顫,當即出列,雙手抱拳道:“稟陛下,那信可否讓微臣一觀?”


    狄青現任樞密使,武職最高官,也是這滿朝武官的領軍人物。他出身卑微,本非將種,又非豪家,是從邊疆一小兵一路殺上如今的地位。雖說後來也開始讀書寫字,但他的天地應該戰場,而不是這朝堂。


    作為武官的領頭羊的他,自然受到禦史最多的關注。那些禦史們也是很經常“關照”他,他一個打仗出身的泥腿子,怎麽可能在嘴巴上贏過這些從小就做文章的士子?


    拿到了信後,狄青匆匆看了幾眼之後就回答:“回陛下,此信上字跡清晰,筆筆滲紙,楊將軍在寫這信的時候應該還很平靜。想那楊將軍是當世名將,怎麽可能如此輕易落敗?不出一月,他必會有雷霆一擊。至於此信,應該是例行公事所寫。”


    趙禎看了身邊的太監一眼,意在詢問上麵的字跡是否如此。


    秉筆太監雖說是太監,但多是千挑萬選,如果參加科舉的話,拿個進士並不成問題,字寫的如何他們還是清楚的。


    隻見那太監點了點頭,給了趙禎肯定的答案。


    “那他會如何反擊?”


    “這就猜不到了,微臣已經十幾年沒去過邊疆,也不知道具體的情況如何。不過臣聽說楊將軍手下有百人,被稱為百鬼將,戰力非凡,如果要反擊,估計和這百鬼將分不開。”


    “哦。”皇帝不可置否的點了點頭,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懂,接著他又問道:“那何為百鬼將?”


    “具體的不太清楚,不過這些人戰力非凡是真的。”大部分名將都有自己的一套練兵的方法,這些方法或好或壞,但是這種方法隻能在自己的家族中流傳著,不能公布出去。


    狄青也能猜到一些百鬼將的情況,但他不能說出來,說出來就算得罪楊業了。


    見此,那歐陽修怎麽肯就這樣?隻見他站了出來,彎腰奏道:“陛下,那可是邊疆啊,按照信的意思是破了赤霞道,如果再攻入幽城,那麽關北十六城就是他們的囊中之物,望陛下三思啊。”說完,歐陽修還向著身後的幾個禦史打了一個顏色。


    禦史平時都是擰成一股繩的,尤其是在麵對武官的時候,他們更是覺得這些武人有辱斯文,一有機會就會“擠兌”他們。


    三人成虎,四五個禦史一個個站出來,還說的信誓旦旦,說的好像那桑國馬上就要攻入金城一般,怎麽讓趙禎不心急?


    “陛下。”這時候一個老叟從文官的排頭站了出來。


    觀其身上之氣,撲麵而來的盡是文章,雖有一些讀書人的酸腐之氣,但更多的卻是看透文章,世事洞明的清新之氣。


    範仲淹,範首相。如果說歐陽修是文壇泰鬥的話,那麽這範仲淹就是欽國文壇的首峰,欽國學子心中的聖人。或許他的文章沒有歐陽修的好,但是他活的無垢,道德無虧,一個當世學子都承認的聖人。


    “太師。”趙禎見範仲淹出列,也站了起來,以示對範仲淹的尊敬。這是劉娥都連連稱讚的人,雖然當初範仲淹一直在和劉娥作對。


    這是三朝元老,是趙禎當初的太子太保,現在的首相、太師,雖然當初打他趙禎的板子打的很重。


    但他就是這樣一個值得尊敬的人,他的德行操守就是聖人,雖然現在已經權傾朝野,卻依然保持著當初的入仕時的純淨。


    對於文官,狄青是看不起的,他覺得文官隻會誇誇其談,打起仗來隻會抱頭鼠竄。但範仲淹不同,狄青就是在他的手下被提拔起來的,從一個臉上刺字的囚兵到現在的樞密使。


    除了範仲淹,狄青還尊敬的文人就隻有謝安了,那個風流的文人,或者那樣的人,才能被稱為文人,不過他在半月前就已經走了,據說是又攜著美妓去遊曆山河了。


    “邊疆應該暫時無恙,陛下不要太過擔心,還望陛下珍重身體。另,為了預防萬一,當派遣一幹將帶三四萬士兵飛馳幽城,以防萬一。”範仲淹講的很慢,但是一直一句卻能夠讓人銘記。


    “那當派何人領兵?”趙禎也被範仲淹的平靜所影響,安定的坐在龍椅上,平靜的問道。


    範仲淹看了一眼旁邊的狄青,如果他能夠去的話,那麽以他的威望實力,北地自然無憂。但其他文官肯定是不會同意的,不會同意繼續讓這個武官第一人繼續立功。


    他隻是深深的看了一眼狄青後回到:“邊境戰事當問樞密使。”


    狄青也明白這些。


    他其實隻是想報國,隻是想上陣殺敵,為國牧邊。可是,他這頭猛虎卻被框框條條釘在這個朝廷之上,他想要咆哮,可是轉過頭看了一眼身後的武將們,眼前又浮現了範仲淹的那一眼。


    範仲淹不想打破這種文武平等的格局,那麽隻能犧牲他,讓他繼續站在這裏當這個樞密使。


    歐陽修此時也緊盯狄青,如果他敢請戰,那麽他就會立刻站出來反對。人心隔肚皮,文人也隻相信文人。


    狄青嘴上說的好聽,但是歐陽修他害怕,害怕放虎歸山,如果拿了那三四萬人馬,他不知道狄青這個當世名將會做出什麽事情。


    再想想那狄青家中的異事,家犬生角、坐騎吐珠,哪個不是要犯上作亂的異象?如果皇帝執意要狄青領兵的話,他歐陽修也想好了,就說狄青家犬昨日發光,有異象,不宜領兵。至於“家犬發光”,這肯定是子虛烏有的事情,但是誰叫他是禦史?


    狄青站了出來,眼神從全場掃過,最後定格在範仲淹低著頭閉著眼的畫麵中。歎了一口氣,狄青拱手向皇帝說道:


    “此次領兵,呼延讚將軍、潘美將軍都是極好的人選,若他們帶兵去,則邊疆可穩,楊宗保身為楊業的長子也是一時之選。如果陛下要為子孫選將的話,今日應當讓種家的種宜之子種師道、折家折繼世之子折克行去,以曆練他們。”


    一連推薦五人,呼延讚、潘美乃是百戰大將,是老牌功勳的領頭人物。楊、種、折則是欽國的三大將家,都是鎮守一方的大家族。


    其中,狄青認為楊宗保天賦平平,領兵一萬已經勉強,推薦他是看在楊業的麵子上。而種師道、折克行,他確實接觸過,都是璞玉,都是以後的大將。


    推薦五個人,武官群體基本都涵蓋進去了,隻除了他狄青。


    禦史見狄青沒有親自上陣的意思,也就沒有多說什麽退了回去。隻有範仲淹微不可察的歎了一聲。


    “那就讓潘將軍帶著楊宗保、種師道、折克行三人去邊疆吧。具體的事宜你與太師商量一下就好了。”趙禎見沒人反對,就拍板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登雲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自由的香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自由的香蕉並收藏登雲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