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達摩武意


    (感謝,青蓮、521a1314、不流行偷香、月塵顛、承辰哥、胡微,書友們的推薦票,昨天睡的舒坦,很久沒有睡的這麽早了!睡懶覺好幸福!)


    圓渡此番論劍,將劍道分為六大境界:不入道之劍、鋒芒之劍、無常之劍、無鋒之劍、末劍之劍、無劍之劍。


    而此刻,林東來兩相印證,雖然圓渡所言與自己的情況並不一致,但是卻也有著借鑒之用,如果隻看自己如今年少熱血,劍意鋒芒畢露,那正是處在鋒芒之劍,但是林東來如今鏖戰河朔群雄之後,已然是悟得了藏鋒的意義,如此一來,林東來對於無常之間、無鋒之劍,亦是有體會。


    但是對於末劍之劍、無劍之劍,林東來雖然懂得其中的字麵意思,不過,內裏更深層次,也真正核心的神髓,林東來自知連一絲皮毛也沒有明悟。


    這是境界所限,時機未到,自然是連一絲皮毛也領悟不了。


    最後,林東來說道:“大師,我希望到達摩洞一觀!還請大師行個方便。”


    “不過是一處石窟罷了,貧僧帶你去!”圓渡很是幹脆的說道,竟然連一絲猶豫都沒有,這再一次出乎了林東來的預料。


    要知道達摩洞在少林可是有著特殊意義的,便是少林自身內部的高手,沒有多年的功績,都無法入內一觀,更何況是林東來這個外人,因此,林東來在開口之時,便已經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


    在少林寺背後的五乳、峰中峰之上,有一天然石洞,為當年少林始祖達摩祖師九年麵壁之處,此洞亦是被稱為達摩洞。


    禪宗初祖達摩於公元527年到536年,曾在此洞之內麵壁靜坐長達九年。


    達摩洞麵向西南,洞口用青石塊砌成拱門,洞深約七米,高寬各三米餘,洞內石台之上有石像三尊,中為達摩坐像,兩側為其弟子,洞內東壁之上,題有“本來麵目”四字。


    達摩洞,在江湖之中傳說起來,神乎其神,但是站在外側看來,其實也不過是一個山洞而已。


    沒有一絲出奇之處,也沒有任何神異的奇景,隻因為達摩曾經在這裏閉關九年,而後達摩武功大成,故而有了達摩洞之稱。


    原本林東來站在達摩洞之外,看著平平無奇的達摩洞,內心之中還不免有些失望,但是在林東來剛剛進入洞中,林東來卻感到一絲武意,縹緲至極,一般人難以感受到,唯有強大的武者,心理明淨,好似琉璃,方能感受到一絲。


    對於武意,也就是武道意誌,林東來身懷金環,卻是得天獨厚,對此等精神意念,有著遠超常人的領悟,以及觸覺,同時,林東來自身的殺意,也是武意的一種,而劍意更是其中的王者,乃是劍道精深之後所產生的武意。


    不由得,林東來在達摩洞之內坐了下來,閉上了雙眼,心神好似外遊天地,靜心領悟達摩洞之內達摩所留下的武意。


    圓渡見此情景,淡淡一笑,而後也坐下來,靜靜的等待著。


    逢林莫入,逢洞莫進。


    這是江湖之人都知道的兩大忌諱。


    進入山洞之中,這是江湖中人的大忌,蓋因,一旦被人堵死洞口,放火煙熏,哪怕你有滔天本事,也是必死無疑。而此刻,圓渡陪著林東來留在達摩洞之中,為的便是減去林東來的疑慮之心。


    閉上眼睛之後,林東來的心神分出一絲關注圓渡,剩下的心神卻是全部都沉浸在渺渺無蹤的精神層麵,感悟著達摩洞之內的一絲武道道韻。


    越是習武,林東來便越是感知自己的不知,越是感知武道難求,劍道維艱,從後天到先天,就已經不亞於凡人與仙人之別,此言雖然誇張了,但是就林東來已知的兩個無上大宗師之境的強者之中,一個是道家西出函穀的老子,另一個則是少林的達摩,一佛一道。


    而此次,到了少林,參觀達摩洞,林東來的原意便是想從達摩生前,最為有名的地方,試試運氣,看看自己能否從中參悟一絲無上大宗師的武意氣息。


    恍惚之間,眼前的風景變化,林東來好似入夢一般。


    “大夢幾千秋,今夕是何年?”


    這是一個漫長而真實的夢,在夢中,林東來化身為了一個少年,名為達摩,出身在天竺南部,乃是香至國上王子,種姓是刹帝利。


    天竺社會階級分為四種:一為婆羅門,主持宗教;二為刹帝利,係王族,掌理政治;三者吠舍為商賈,四者陀羅為農人奴隸。


    前二者皆屬貴族,其生活之愉快,固不待言;而後二族,尤其是陀族(佃者),其被卑視壓迫之苦,不堪設想。


    釋迦摩尼,睹斯不欲睹之情形,遂慨然舍王位而思設法以革除之,由斯遍訪諸師,結果皆不滿所求。乃憑自己之思量,而獲最深之覺悟,是名曰佛。


    以所得之覺悟,同時而影響得一班風附雲從者,故,佛教由此成立。


    出身在最為高貴的刹帝利,可是達摩卻不滿意,蓋因,整個天竺死氣沉沉,沒有一絲活力,就好似將死之人,垂垂老矣。


    後來,達摩拜般若多羅為師,學習佛法。


    天竺講究種姓製度,以出身劃分等級,卑賤者天生是卑賤著,高貴者天生是高貴者,處處是壓迫,處處是欺淩,展一萬年,依舊是死氣沉沉,缺乏活力。


    隻因種姓壓迫,致使天竺四分五裂,致使天竺國力虛弱,多次被入侵,而無一絲還手之力。


    而佛門,講究眾生平等,與種姓製度對立,與當時的社會權貴不和。


    達摩在天竺遊走多年,佛法未得傳播,反倒是處處受製,多有滅佛之行。


    因而達摩困惑了,問師父:“我得了佛法以後,該往哪一國去作佛事呢?”


    其師父說:“等我寂滅,可去震旦,廣傳我佛妙法!“


    “為何不在天竺!?”達摩繼續問道。


    “天竺,佛法衰微,有覆滅之危,唯有在震旦,佛法方能昌盛!”其師父答道。


    後來,達摩離開了家鄉,離開了天竺,去往震旦(也就是中國),自此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到天竺。


    離開天竺的達摩,一路遠涉重洋,在海上顛簸了三年之後,終於到達了中國的南海,當時的廣州刺吏蕭昂,備設東道主的禮儀,歡迎他們。


    最後在軍士的護送之下,達摩一行人到達了都城,被梁武帝接見了,隻可惜達摩之法,亦是不契合梁武帝,故而達摩毅然離開都城,一路北上。


    這一路北上,一走就是三十年,最後達摩到達了洛陽,在少室山上紮下了根,這才有了千年武學聖地--少林寺。


    後來,七十八歲,達摩圓寂。


    達摩一生為弘揚佛法而生,而武道在達摩自己的心中,卻隻是為了守護佛法的護道之法。一路之上,達摩征戰無數,多次險死還生,在四十歲之時,便問鼎了無上大宗師之境!


    恍然之間,夢境消失,眼前依舊是達摩洞,依舊古樸的山洞,平凡至極。


    但是在一旁,卻換了一個和尚,不再是圓渡,這個和尚歲數很大,眉毛很長,手中拿著大掃把,垂垂老矣,好似隨時都會圓寂一般。


    “圓渡大師呢?”林東來開口問道。


    “太師侄還沒有達辟穀之境,卻是比不得施主的體魄,已經下去休息了!”老和尚說道,“施主,這一坐,就是三天三夜!”


    “什麽,三天三夜?”林東來聞言,頓時心中驚訝,林東來自己還以為不過隻是一會的時間,卻沒有想到已經過去了三天三夜。


    老僧不說還好,一說時間,林東來此刻的肚子,卻是咕嚕嚕響動,林東來感覺自己此刻,連一頭大象都能吃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邪劍諸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宗萬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宗萬罪並收藏邪劍諸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