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錦之戰。
大明有錘匪明裏暗裏的幫助,共同對付滿清。
皇太極當真難受的很,又十分的憋屈。
因為在盛京周遭作亂的大部分人全都跑了,你想發火宰了這群狗東西都沒機會,因為這幫孫子跑的太快了。
先前前線糧食供應出了大窟窿,皇太極本想著今年秋收能夠填補一些窟窿。
結果盛京平原被錘匪搗巢,又讓皇太極的期望落空了。
不僅沒有補上,反倒床單上三個窟窿連成一個大窟窿,皇太極想要補,都難以下手。
這些年清廷的疆土東北起庫頁島,東臨鄂霍茨克海,西北迄貝加爾湖,南至長城,北跨外興安嶺。
可目前這些地方沒有經曆過建設,還是窮山惡水之地,更不用說產出糧食了。
努爾哈赤為了增強自身的部落,對於被征服的部落,全都打包帶走。
各個女真據點被他搜刮一空,屬實是千裏無人煙那種。
而且在開始的時候努爾哈赤很重視被擄掠來的漢人,可是稍微糧食有所不足,就會派人殺了這些無糧的漢人。
但是殺人能省下多少口糧?
還是得劫掠大明這個富戶才能緩解。
皇太極也不會像他爹這麽強硬,好不容易把滿漢凝聚在一起的,這又經曆過錘匪的鼓動,讓身為奴仆的漢人殺戮滿人。
他這次戰後要是再次擴大化,指定會讓他的統治越發不穩。
努爾哈赤占據了遼陽、沉陽等平原地區之後,後金已經從漁獵民族過渡到了半耕半漁牧的生產生活方式上來。
但是沉陽平原上的農作物被錘匪破壞,光靠著遼陽平原產糧是指定不夠的。
而且皇太極目前也不敢繼續擄野女真充入軍隊當中,這些人不怕死能打仗,但更能吃啊!
現在大清內出現了糧食危機。
皇太極為了緩解這種目前的糧食壓力,恢複了他爹努爾哈赤的政策。
除當差的巴克什、匠人、哨台的兵丁、在外駐防的甲士及為官差提供馬匹者可暫免官糧外,其餘每一男丁皆征糧一石。
因為以前都是三丁納糧兩石。
一男丁分得三十畝田地作為耕種,這是努爾哈赤定下來的計丁授田政策。
其實努爾哈赤定下來的策略是有問題的。
圈占的一百萬畝都是無主荒田,可實際上無主荒田哪有那麽多,全都是有主的。
但說你是無主就是無主的,而且分得到百姓手裏的能有五畝地就算是燒高香了。
於是這些人不是委身於溝壑,就是跑路當綠林好漢去了。
後金把大量土地和勞動力強令置於滿洲貴族、勳臣以及八旗兵丁的統治和奴役之下,以維持和鞏固極其落後的封建農奴製的莊園經濟。
這種倒行逆施的作法,當然不會長期維持下去。
因為它遠遠落後於廣大漢族地區已經發展起來的先進的生產方式,已成為阻礙生產發展的一大障礙,因此遭到百姓的的激烈反對。
地被圈占後,百姓的田賦負擔不僅沒有減輕,相反卻有所加重。
不跑路幹嘛?
由於逃亡事件不斷發生,勞動人手極為缺乏,許多八旗士兵不得不典賣他們占有的小塊旗地,這些土地便越發的集中在滿清高層貴族手中。
天命十年(1625年),努爾哈赤屠殺遼沉漢人,編莊之後,出現大量農莊,這些農莊的土地進一步擴大。
清朝入關之前,由於“地土未廣,民力維艱”,滿族八旗除了“三丁抽一”、當兵打仗外,還要負擔極為繁重的、名目眾多的差搖。
皇太極曾對漢官說:“滿洲差搖之多,實逾爾等三十餘項。”
現在滿清還是打天下的時候,並沒有給與八旗旗丁給與各種特權的時候。
從清廷定都北京到掃除明朝殘餘勢力這一段時期內,旗人還為國家效了大力的話。
那麽在清廷統一全國之後,他們就不必再服兵役,也不用從事生產,而完全憑借自己或祖輩的功勞領取優厚的體祿,過著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生活。
這就是滿清老“正黑旗”的由來。
“我這輩子的苦,我爺爺、我阿瑪他們入關的時候已經替我吃完了!”
但現在皇太極為了籌集糧草,除了要壓榨本地百姓以及八旗旗丁之外。
還鼓勵諸貝勒、大臣捐糧獻糧,湊一湊三路大軍前期所需要的糧食,隻有一個條件,你們都自願給哈。
當然也有不開竅的蒙古王公不捐助的,被皇太極給斥責一番。
別人都捐就你不捐,你怎麽有臉來見我的?
虧我平日裏那麽厚待你,與你兄弟相稱之類的?
於是蒙古王公不得不加大獻糧力度,以求獲得皇太極的諒解。
至於孔有德、耿仲明等人送糧超過一百石,又被他給退回去了,說糧食夠用了,以此來籠絡更多的漢軍為他賣命。
皇太極以“滿漢一體”為號召,爭取漢人支持,重用漢人降臣降將,以漢治漢。
對於一些捐獻有功的大臣,皇太極還給予獎勵,諸如被發展為錘匪暗線的滿奸固爾瑪琿,有了碩托給他留存的糧食。
】
他給皇太極獻上之後,遂把固爾瑪琿給個小官職之類的,以此來鼓勵更多人的前來奉獻糧食。
皇太極依舊沒有給他恢複爵位,以及讓他複入宗室。
皇太極對於阿敏的子嗣還是打壓狀態。
至於於大明的互市都不要想了。
以前女真人還可以冒充蒙古人和大明進行互市。
現在大明自己都缺糧,而互市點又全都被錘匪賀今朝所控製。
那些投效滿清的晉商,已經被賀今朝組織殺了一波,也就範永鬥等人極少數人跑到皇太極身邊尋求庇護。
更何況有了賀今朝發話,哪個商人還肯帶他們一起發財?
巴不得抓住他們獻給賀今朝,以此來向賀今朝遞交投名狀。
然後就隻能與朝鮮進行互市,朝鮮迫於滿清的壓力,在本國尚且各處騷動,糧倉皆空的情況下表示宗主預購一年糧,可目前隻有三千石,一千石發往市上變賣,兩千石贈予。
但是這點糧食皇太極怎麽可能滿足?
先前他與朝鮮結了城下之盟,朝鮮成為滿清的附屬國,從兄弟之國變成了君臣之義,每年需要進貢一萬石米。
盡管在圍攻鬆錦之時,就命令朝鮮征調送來一萬石糧食,總計一百一十五艘,但是運糧草在半途種遭遇風暴,沉沒大半,加上明朝水師的攔截,送到前線岸邊就剩下五十二艘。
這沉船之事是真是假,就得說道說道了。
現在你朝鮮作為小弟,要是不送貢米,我就派人去搶。
都到了這個份上,你朝鮮作為臣子不知道該好好表現嘛?
就算你境內也鬧了災荒,關我大清何事,也得上供!
於是朝鮮隻能不顧境內百姓死活,繼續給皇太極上供。
國與國之間,弱就是原罪啊!
不僅如此,皇太極還頒布了嚴苛的禁酒令。
特別是在打鬆錦之戰的時候,盛京及大小城堡莊屯,計造酒米數,每日不下數百石。
酒不能療饑,與其為沉湎無益之資,不若省民間有益之物,停止一年,可省米數十萬石。
至來秋收成,方許沽賣。
現在秋成沒有了,皇太極頒布的禁酒令還得繼續下去。
從今日起,全都戒酒!
然後他又緊急公布了禁煙令。
就是在大清內禁止種植煙草與吸食。
吸食煙草本就屬於奢靡之風,多是一些老黃旗的人吸旱煙。
而煙草種植則需要占用更多的耕地,屬於經濟作物。
皇太極直接就把煙草給禁了。
就是為了讓人全都種糧食,快速恢複元氣,一切奔著戰略發展,享受都得靠邊站。
在對內做好了所有準備,滿清最重要的糧食來源,便是劫掠大明。
皇太極也繼承努爾哈赤“伐大木”的戰略思想,時不時的就去修理大明這顆樹的枝杈,砍回來收歸大清所有。
現在這三路兵馬,皆是出發了。
阿巴泰的次子博和托是一個喜歡儒家學問的人。
這次前往山東這個孔孟之鄉,他一定多擄掠些讀書人回來,為大清增添些許文氣!
阿巴泰等領兵剛剛出發,皇太極馬上命多羅豫郡王多鐸等率兵赴寧遠邊外立營,以為牽製明援兵。
利用祖可法等人寫信招降吳三桂、祖大壽等一係列關寧將領。
如今大明就剩下個空殼子,你們還有什麽可為他效命的?
反觀我大清可是兵強馬壯,下一次入關說不定就能攻破京師了。
早投早享受,晚投可就排不上號了。
清廷這邊馬不停蹄的做好了諸多準備。
而遠在大明京師的眾人還沒有得到消息。
就算是接到消息也是寧遠城附近得到警戒,然後再快馬加鞭趕往京師。
皇宮內。
洪承疇與崇禎等人正在商議接下來的戰事。
銀子發了,暫且穩住了這幫士卒。
但是朝廷內外都在罵洪承疇這個狗東西,他現在就是立皇帝,比魏忠賢還要可惡!
彈劾洪承疇的折子堆積了半個房間。
畢竟在他的指使下,許多人的利益都遭到了侵犯。
大明的貴族們,高高在上當貴人當都習慣了。
在刀子沒有擺在他們脖子之前,他們很難有對武夫的恐懼感。
上一次賀今朝與高迎祥二人帶隊化妝成明軍闖進京城,天街踏盡公卿骨那次,還是殺的人少了!
或者說沒怎麽殺到大官!
洪承疇這般行事,自然是受到了嚴厲的抨擊。
因為洪承疇以前都是站在士紳這方麵的,可手底下的大部士卒都是以前的農民軍,諸如白廣恩、王樸、唐通等人。
而吳三桂等關寧軍更是不遭人待見,畢竟動手搶掠銀子的是他們。
再加上遼東戰事頻發,清軍屢次入關都不能阻止,這口大鍋都得按在關寧軍的頭上。
誰讓朝廷每年給他們那麽多遼餉,清軍韃子越打越多。
就算有些總兵是朝廷的人,可這麽多年的征戰,大明原本的士卒都消耗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多是招降過來的農民軍。
偏偏這些農民軍非常願意當大明的狗。
更離譜的是,你想給大明當忠心耿耿的狗,可這些士大夫們卻認為你們是有原罪的,誰讓你們曾經是大明的反賊呢!
這一點無論你這條狗為大明立下多少戰功,都是無法洗白的!
屬實是出身在大明不夠政治正確。
可是馬科呢?
他手底下都是官軍老底子,打的也勇猛,但是沒剩下多少人,成不了什麽氣候。
為此有人開始拉攏“帝國的無雙上將”吳國俊!
靖遼侯才是大明最大的忠臣呐!
跟彈劾洪承疇相比較,彈劾吳國俊的折子都塞滿崇禎的一間屋子。
畢竟文臣們以前上的都是誇洪承疇的折子。
現在咱們隻有拉攏吳國俊,才能製衡洪承疇這條老狗。
他怎麽就不死在鬆山?
他怎麽就不投降滿清?
吳國俊在京師出奇的受到了歡迎,並且眾多臣子都上書請求吳國俊率領薊鎮士卒守衛大明的京城。
以免遭到“立皇帝”的搶掠!
對於這些事,崇禎當真是既頭疼又惱火。
頭疼的是洪承疇帶領的這支隊伍裏,真的是魚龍混雜,他也不怎麽相信。
惱火的是這幫官軍不聽他的話,都是看洪承疇的意思。
如今這種情況,崇禎根本不可能像處置袁崇煥一樣幹掉洪承疇。
到了那個時候,他怕是也得被嘩變的士卒給送上路!
至於手裏的京營,根本就靠不住,全都是廢物。
崇禎也被諸多臣子說動了,有意讓靖遼侯吳國俊守衛大明京城,這個人他是信得過的。
在最開始的感動之後,發現洪承疇成了軍頭,崇禎心裏隻有濃濃的忌憚。
他能怎麽控製這些總兵,還不是派出去幾個太監作為監軍。
可是更過分的是這些總兵桀驁不馴,說他們在鬆山吃的是什麽苦,一回來皇帝不僅不發錢,還派來幾個沒卵子的狗東西到他們軍營裏作威作福,實在是氣憤難堪。
更有甚至直接命人搞死了監軍太監,屍體都找不見了。
崇禎對此毫無辦法。
楊嗣昌在一旁急的,可就是說不出個囫圇話來。
麵對如此局麵,自是有貼身太監,給崇禎提起了山西巡撫許鼎臣來,因為他一直釘在抵抗錘匪的最前線,手底下光是甲士都超過了三千。
若是能調他來守衛京師,興許會更加穩妥。
大明有錘匪明裏暗裏的幫助,共同對付滿清。
皇太極當真難受的很,又十分的憋屈。
因為在盛京周遭作亂的大部分人全都跑了,你想發火宰了這群狗東西都沒機會,因為這幫孫子跑的太快了。
先前前線糧食供應出了大窟窿,皇太極本想著今年秋收能夠填補一些窟窿。
結果盛京平原被錘匪搗巢,又讓皇太極的期望落空了。
不僅沒有補上,反倒床單上三個窟窿連成一個大窟窿,皇太極想要補,都難以下手。
這些年清廷的疆土東北起庫頁島,東臨鄂霍茨克海,西北迄貝加爾湖,南至長城,北跨外興安嶺。
可目前這些地方沒有經曆過建設,還是窮山惡水之地,更不用說產出糧食了。
努爾哈赤為了增強自身的部落,對於被征服的部落,全都打包帶走。
各個女真據點被他搜刮一空,屬實是千裏無人煙那種。
而且在開始的時候努爾哈赤很重視被擄掠來的漢人,可是稍微糧食有所不足,就會派人殺了這些無糧的漢人。
但是殺人能省下多少口糧?
還是得劫掠大明這個富戶才能緩解。
皇太極也不會像他爹這麽強硬,好不容易把滿漢凝聚在一起的,這又經曆過錘匪的鼓動,讓身為奴仆的漢人殺戮滿人。
他這次戰後要是再次擴大化,指定會讓他的統治越發不穩。
努爾哈赤占據了遼陽、沉陽等平原地區之後,後金已經從漁獵民族過渡到了半耕半漁牧的生產生活方式上來。
但是沉陽平原上的農作物被錘匪破壞,光靠著遼陽平原產糧是指定不夠的。
而且皇太極目前也不敢繼續擄野女真充入軍隊當中,這些人不怕死能打仗,但更能吃啊!
現在大清內出現了糧食危機。
皇太極為了緩解這種目前的糧食壓力,恢複了他爹努爾哈赤的政策。
除當差的巴克什、匠人、哨台的兵丁、在外駐防的甲士及為官差提供馬匹者可暫免官糧外,其餘每一男丁皆征糧一石。
因為以前都是三丁納糧兩石。
一男丁分得三十畝田地作為耕種,這是努爾哈赤定下來的計丁授田政策。
其實努爾哈赤定下來的策略是有問題的。
圈占的一百萬畝都是無主荒田,可實際上無主荒田哪有那麽多,全都是有主的。
但說你是無主就是無主的,而且分得到百姓手裏的能有五畝地就算是燒高香了。
於是這些人不是委身於溝壑,就是跑路當綠林好漢去了。
後金把大量土地和勞動力強令置於滿洲貴族、勳臣以及八旗兵丁的統治和奴役之下,以維持和鞏固極其落後的封建農奴製的莊園經濟。
這種倒行逆施的作法,當然不會長期維持下去。
因為它遠遠落後於廣大漢族地區已經發展起來的先進的生產方式,已成為阻礙生產發展的一大障礙,因此遭到百姓的的激烈反對。
地被圈占後,百姓的田賦負擔不僅沒有減輕,相反卻有所加重。
不跑路幹嘛?
由於逃亡事件不斷發生,勞動人手極為缺乏,許多八旗士兵不得不典賣他們占有的小塊旗地,這些土地便越發的集中在滿清高層貴族手中。
天命十年(1625年),努爾哈赤屠殺遼沉漢人,編莊之後,出現大量農莊,這些農莊的土地進一步擴大。
清朝入關之前,由於“地土未廣,民力維艱”,滿族八旗除了“三丁抽一”、當兵打仗外,還要負擔極為繁重的、名目眾多的差搖。
皇太極曾對漢官說:“滿洲差搖之多,實逾爾等三十餘項。”
現在滿清還是打天下的時候,並沒有給與八旗旗丁給與各種特權的時候。
從清廷定都北京到掃除明朝殘餘勢力這一段時期內,旗人還為國家效了大力的話。
那麽在清廷統一全國之後,他們就不必再服兵役,也不用從事生產,而完全憑借自己或祖輩的功勞領取優厚的體祿,過著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生活。
這就是滿清老“正黑旗”的由來。
“我這輩子的苦,我爺爺、我阿瑪他們入關的時候已經替我吃完了!”
但現在皇太極為了籌集糧草,除了要壓榨本地百姓以及八旗旗丁之外。
還鼓勵諸貝勒、大臣捐糧獻糧,湊一湊三路大軍前期所需要的糧食,隻有一個條件,你們都自願給哈。
當然也有不開竅的蒙古王公不捐助的,被皇太極給斥責一番。
別人都捐就你不捐,你怎麽有臉來見我的?
虧我平日裏那麽厚待你,與你兄弟相稱之類的?
於是蒙古王公不得不加大獻糧力度,以求獲得皇太極的諒解。
至於孔有德、耿仲明等人送糧超過一百石,又被他給退回去了,說糧食夠用了,以此來籠絡更多的漢軍為他賣命。
皇太極以“滿漢一體”為號召,爭取漢人支持,重用漢人降臣降將,以漢治漢。
對於一些捐獻有功的大臣,皇太極還給予獎勵,諸如被發展為錘匪暗線的滿奸固爾瑪琿,有了碩托給他留存的糧食。
】
他給皇太極獻上之後,遂把固爾瑪琿給個小官職之類的,以此來鼓勵更多人的前來奉獻糧食。
皇太極依舊沒有給他恢複爵位,以及讓他複入宗室。
皇太極對於阿敏的子嗣還是打壓狀態。
至於於大明的互市都不要想了。
以前女真人還可以冒充蒙古人和大明進行互市。
現在大明自己都缺糧,而互市點又全都被錘匪賀今朝所控製。
那些投效滿清的晉商,已經被賀今朝組織殺了一波,也就範永鬥等人極少數人跑到皇太極身邊尋求庇護。
更何況有了賀今朝發話,哪個商人還肯帶他們一起發財?
巴不得抓住他們獻給賀今朝,以此來向賀今朝遞交投名狀。
然後就隻能與朝鮮進行互市,朝鮮迫於滿清的壓力,在本國尚且各處騷動,糧倉皆空的情況下表示宗主預購一年糧,可目前隻有三千石,一千石發往市上變賣,兩千石贈予。
但是這點糧食皇太極怎麽可能滿足?
先前他與朝鮮結了城下之盟,朝鮮成為滿清的附屬國,從兄弟之國變成了君臣之義,每年需要進貢一萬石米。
盡管在圍攻鬆錦之時,就命令朝鮮征調送來一萬石糧食,總計一百一十五艘,但是運糧草在半途種遭遇風暴,沉沒大半,加上明朝水師的攔截,送到前線岸邊就剩下五十二艘。
這沉船之事是真是假,就得說道說道了。
現在你朝鮮作為小弟,要是不送貢米,我就派人去搶。
都到了這個份上,你朝鮮作為臣子不知道該好好表現嘛?
就算你境內也鬧了災荒,關我大清何事,也得上供!
於是朝鮮隻能不顧境內百姓死活,繼續給皇太極上供。
國與國之間,弱就是原罪啊!
不僅如此,皇太極還頒布了嚴苛的禁酒令。
特別是在打鬆錦之戰的時候,盛京及大小城堡莊屯,計造酒米數,每日不下數百石。
酒不能療饑,與其為沉湎無益之資,不若省民間有益之物,停止一年,可省米數十萬石。
至來秋收成,方許沽賣。
現在秋成沒有了,皇太極頒布的禁酒令還得繼續下去。
從今日起,全都戒酒!
然後他又緊急公布了禁煙令。
就是在大清內禁止種植煙草與吸食。
吸食煙草本就屬於奢靡之風,多是一些老黃旗的人吸旱煙。
而煙草種植則需要占用更多的耕地,屬於經濟作物。
皇太極直接就把煙草給禁了。
就是為了讓人全都種糧食,快速恢複元氣,一切奔著戰略發展,享受都得靠邊站。
在對內做好了所有準備,滿清最重要的糧食來源,便是劫掠大明。
皇太極也繼承努爾哈赤“伐大木”的戰略思想,時不時的就去修理大明這顆樹的枝杈,砍回來收歸大清所有。
現在這三路兵馬,皆是出發了。
阿巴泰的次子博和托是一個喜歡儒家學問的人。
這次前往山東這個孔孟之鄉,他一定多擄掠些讀書人回來,為大清增添些許文氣!
阿巴泰等領兵剛剛出發,皇太極馬上命多羅豫郡王多鐸等率兵赴寧遠邊外立營,以為牽製明援兵。
利用祖可法等人寫信招降吳三桂、祖大壽等一係列關寧將領。
如今大明就剩下個空殼子,你們還有什麽可為他效命的?
反觀我大清可是兵強馬壯,下一次入關說不定就能攻破京師了。
早投早享受,晚投可就排不上號了。
清廷這邊馬不停蹄的做好了諸多準備。
而遠在大明京師的眾人還沒有得到消息。
就算是接到消息也是寧遠城附近得到警戒,然後再快馬加鞭趕往京師。
皇宮內。
洪承疇與崇禎等人正在商議接下來的戰事。
銀子發了,暫且穩住了這幫士卒。
但是朝廷內外都在罵洪承疇這個狗東西,他現在就是立皇帝,比魏忠賢還要可惡!
彈劾洪承疇的折子堆積了半個房間。
畢竟在他的指使下,許多人的利益都遭到了侵犯。
大明的貴族們,高高在上當貴人當都習慣了。
在刀子沒有擺在他們脖子之前,他們很難有對武夫的恐懼感。
上一次賀今朝與高迎祥二人帶隊化妝成明軍闖進京城,天街踏盡公卿骨那次,還是殺的人少了!
或者說沒怎麽殺到大官!
洪承疇這般行事,自然是受到了嚴厲的抨擊。
因為洪承疇以前都是站在士紳這方麵的,可手底下的大部士卒都是以前的農民軍,諸如白廣恩、王樸、唐通等人。
而吳三桂等關寧軍更是不遭人待見,畢竟動手搶掠銀子的是他們。
再加上遼東戰事頻發,清軍屢次入關都不能阻止,這口大鍋都得按在關寧軍的頭上。
誰讓朝廷每年給他們那麽多遼餉,清軍韃子越打越多。
就算有些總兵是朝廷的人,可這麽多年的征戰,大明原本的士卒都消耗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多是招降過來的農民軍。
偏偏這些農民軍非常願意當大明的狗。
更離譜的是,你想給大明當忠心耿耿的狗,可這些士大夫們卻認為你們是有原罪的,誰讓你們曾經是大明的反賊呢!
這一點無論你這條狗為大明立下多少戰功,都是無法洗白的!
屬實是出身在大明不夠政治正確。
可是馬科呢?
他手底下都是官軍老底子,打的也勇猛,但是沒剩下多少人,成不了什麽氣候。
為此有人開始拉攏“帝國的無雙上將”吳國俊!
靖遼侯才是大明最大的忠臣呐!
跟彈劾洪承疇相比較,彈劾吳國俊的折子都塞滿崇禎的一間屋子。
畢竟文臣們以前上的都是誇洪承疇的折子。
現在咱們隻有拉攏吳國俊,才能製衡洪承疇這條老狗。
他怎麽就不死在鬆山?
他怎麽就不投降滿清?
吳國俊在京師出奇的受到了歡迎,並且眾多臣子都上書請求吳國俊率領薊鎮士卒守衛大明的京城。
以免遭到“立皇帝”的搶掠!
對於這些事,崇禎當真是既頭疼又惱火。
頭疼的是洪承疇帶領的這支隊伍裏,真的是魚龍混雜,他也不怎麽相信。
惱火的是這幫官軍不聽他的話,都是看洪承疇的意思。
如今這種情況,崇禎根本不可能像處置袁崇煥一樣幹掉洪承疇。
到了那個時候,他怕是也得被嘩變的士卒給送上路!
至於手裏的京營,根本就靠不住,全都是廢物。
崇禎也被諸多臣子說動了,有意讓靖遼侯吳國俊守衛大明京城,這個人他是信得過的。
在最開始的感動之後,發現洪承疇成了軍頭,崇禎心裏隻有濃濃的忌憚。
他能怎麽控製這些總兵,還不是派出去幾個太監作為監軍。
可是更過分的是這些總兵桀驁不馴,說他們在鬆山吃的是什麽苦,一回來皇帝不僅不發錢,還派來幾個沒卵子的狗東西到他們軍營裏作威作福,實在是氣憤難堪。
更有甚至直接命人搞死了監軍太監,屍體都找不見了。
崇禎對此毫無辦法。
楊嗣昌在一旁急的,可就是說不出個囫圇話來。
麵對如此局麵,自是有貼身太監,給崇禎提起了山西巡撫許鼎臣來,因為他一直釘在抵抗錘匪的最前線,手底下光是甲士都超過了三千。
若是能調他來守衛京師,興許會更加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