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這個地方實在是太難走了。


    百分之九十都是丘陵山區,縱然是修路也是難行。


    至於布局天下——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把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形勢形象地概括為棋盤型格局,根本就沒有收錄福建,東南防禦皆是在淮河。


    並不是說福建好打,它各個隘口也不少,還有各種山,適合各種阻擊埋伏,沒什呢太大的必要打。


    從秦到北宋末期,漢族第三次大規模遷徙,才有了八閩的稱呼。


    即使本地基本漢化,但是由於複雜的地形,殘留了大量上古漢語的詞匯,外地人想要聽懂了,那也是十分的困難。


    走海路進入福建比陸路顯然要方便很多。


    此地一沒什麽礦,或者小礦開采困難,二沒什麽平原。


    森林覆蓋率極高,空氣好,是一個適合養生的地方,屬實是綠水青山的標準地帶。


    但對於目前隻想著更好生存的福建人而言,簡直是災難級別的環境。


    由於福建山多地貧(福建糧食不自給,需求外省糧食)。


    漳州府之間的打鬥文化舉世著名。


    因此要爭奪資源,又由於福建本地也多山,互相觸碰不多,容易造成小群。


    為了爭奪更多的生存空間,武風極盛!


    甭說佘族之間相互作戰,縱然是在大山外麵村子的漢族之間也會相互打鬥。


    然後賀今朝從最富庶的泉州府帶人,走了半圈,在海邊平原地帶百姓生存條件不錯。


    因為多是有海盜的身份,吃到了紅利。


    而且賀今朝也不海禁,反倒鼓勵海運貿易,但需要上稅。


    至於最早被造反,且有了錘匪指導的建寧府百姓對於賀今朝的到來極為歡迎。


    賀今朝在建寧府走訪了之後,對於這些吏員政績很是滿意,而且給他們也放出話來。


    待到走訪福建結束後,便著手升遷眾人,給他們肩膀上壓一壓擔子。


    這幾年的幸苦總算是沒有白費。


    當然他也看見了各種各樣的貧苦百姓,這是不能避免的。


    至於最為難搞的大明士大夫,在賀今朝的治理下也得服服帖帖。


    老子管你有沒有功名,名氣大不大。


    敢鬧事就宰了,讓你們求人得仁,你們喜歡當大明的忠臣,那可太好了!


    沒有脊梁,沒有硬骨氣,錘匪親自給你接上,送你上路。


    如果是士紳的身份更好,錘匪殺起來根本不手軟!


    賀今朝攻打南方如此緩慢,是因為自己的基本盤產出不夠多,但絕不需要腐儒治國。


    福建的這些士紳腐儒想要來一場大獄,賀今朝是完全可以成全他們的。


    路上也不是沒有什麽有功名的書生前來鬧事,然後就被噶了。


    他們真以為“告禦狀”,就能讓賀今朝同情他們,清君側,然後順利收回屬於自己的龐大良田?


    賀今朝不僅不會同情他們,反倒會狠狠的踩上一腳,再啐他們一口。


    就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分布,這一分田都被他們給占據了九成九,也敢來賀今朝麵前哭鬧?


    然後殘存的讀書人發現,相比於賀今朝,還是錘匪基層吏員更加平易近人一些,不會動不動就砍他們的腦袋。


    至於大明收上來一點稅就被這群讀書人說橫征暴斂,現在錘匪與治下百姓對半分,這群讀書人敢說什麽橫征暴斂嗎?


    自是有識趣的讀書人主動轉換立場,抨擊大明貪官汙吏,以及皇帝昏庸,轉頭給賀今朝唱讚歌。


    朱家和讀書人在大明是特權基層,但在錘匪陣營裏都是被打擊的對象。


    想要特權,跟故去的大明先帝們要特權去吧。


    你們不認識去黃泉路的路,錘匪送你們去認路。


    建寧府吏員對於賀今朝的應對,忍不住相互歎息。


    咱們對這些個前明特權的人士的方式方法,還是太平和了!


    要是早點這樣幹,至於讓秦王殿下遇到這種糟心事?


    大家要引以為戒。


    今後升遷之後,還是要好好整治這類人,怎麽能讓這種小事讓秦王殿下分心呢!


    而且他們走了之後,也會給下麵的人騰出位置來。


    誰都想要進步啊!


    賀今朝迂回了一圈,溜達到了武風最為強橫的漳州府。


    從永樂期間,閩地泉、漳兩地就及其容易械鬥。


    但是隨著民間海上力量崛起,泉州人逐漸富裕了,看不上因為田地爭奪水源就要進行械鬥。


    當然泉州府的人械鬥不是因為水源,多是因為兩姓或者什麽事相爭。


    往往糾眾械鬥,必斃數命。


    當其鬥時,雖為翁婿、甥舅不相顧。


    清中葉前後,南方地區的福建、廣東、廣西、江西、安徽、浙江等省,普遍發生了大規模的鄉族械鬥,這是清朝由盛入衰的重要標誌之一。


    漳州府大批量的械鬥也多是從清朝中葉開始的。


    如今械鬥並不算是很嚴重,但是時有發生。


    甚至泉州、漳州人被鄭成功帶到了台灣,也大規模的相互械鬥。


    在賀今朝未曾派人進入廣東之前,本地賊寇薑世英在此地糾眾數萬,攻入廣東饒平、大埔地區,一度包圍了潮州。


    在福建參將施福(施琅族叔)的打擊下,一路斬殺這波農民起義軍。


    薑世英抵擋不過,潮州城內官軍對外放炮,遭到內外夾擊,遂請求招撫。


    巡道葉重華假裝接受招撫,把起義軍的頭頭腦腦全都聚集起來,全部當場擒殺。


    此番起義被官府泯滅。


    這也是鄭芝龍一開始的態度,否則也不會直接把賀今朝的使者扔到船上當奴隸去。


    鄭芝龍除了借助官軍的身份打擊其他海盜,也要幫助官府平定“山賊”。


    雙方互利互惠。


    薑世英聚集起來的人馬,大多都跑回了漳州府。


    等待廣東被錘匪全占,麵對福建官府的調撥,鄭芝龍開始裝死。


    待到福建總兵俞谘皋攻打廣東戰敗後,福建官府開始集體裝死。


    打又打不過,隻要錘匪不來福建作亂就行。


    以至於建寧府有人冒出錘匪的名義作亂,官府想要出手剿滅,但是戰敗了。


    然後這波假錘匪就迎來了真錘匪的指導。


    什麽地主大桶收租變成百姓平桶交租,你們鬥爭就搞得這麽平和?


    你們也配稱錘匪?


    於是真錘匪來了行事更加激進,天下哪能有什麽大地主啊?


    沒收惡貫滿盈的大地主官紳土地,順便把官紳地主給宰了。


    田地分租給治下百姓耕種,組織農會,除了種田之外,還要組織種茶。


    特別是武夷山還在建寧府內,是個種茶的好地方。


    通過水運把茶葉賣出去,掙的可比種地要多。


    然後再從廣東等地運糧進來發賣,讓經濟流通起來。


    掙錢花錢,使得百姓的日子逐漸變得比在大明治下要好。


    錘匪吏員種種手段下來,自是被建寧府百姓擁護起來。


    如此錘匪算是嵌入了福建內一顆釘子。


    並且被調撥來的錘匪吏員積極向外府交流,讓福建省其他百姓看看在錘匪治理下,人該過的生活。


    福建行都司的官員見錘匪行事如此狠辣,不僅殺地主。


    還殺大明的官,遂集體出逃,跑到鄭芝龍治下躲藏。


    未曾想鄭芝龍突然就該旗易幟,主動投降錘匪,把這幫官員全都給抓來了。


    這幫養尊處優的大明舊臣,倒是沒有送到太原去接受楊鶴的再教育。


    畢竟楊鶴年歲大了,而且他兒子在京城還中風苟延殘喘,家族還被張獻忠殺了個七七八八。


    賀今朝也就不給他身上加擔子了。


    殺了一批官吏之後,其餘直接送往南京戰俘營進行管教。


    到了漳州府此地之後,賀今朝就宣布禁止械鬥。


    在福建這個地盤,鄭芝龍自是要親自陪同賀今朝。


    萬一有不長眼的玩意膽敢襲擊賀今朝,外人不知,第一被懷疑的人就得是他。


    這種事,洗都洗不清。


    所以鄭芝龍比其餘人還要注重賀今朝的安全問題。


    絲毫不見想要邀請賀今朝來福建視察的雄心壯誌。


    這種事當真是沒搞之前覺得沒什麽,可一旦上手搞了,就曉得需要操心的太多。


    而且賀今朝還不是那種待在屋子裏等著下屬匯報的人,就是要親自溜達溜達,鞋子都換了好幾雙。


    鄭芝龍這些日子連自己長長的胡須都沒怎麽打理,他發現跟在賀今朝身邊實在是有些累的。


    這個人他喜歡折騰當官的,對於百姓倒是不怎麽折騰,隻要按照他的規矩做事就行。


    如此行徑與他接觸的大明官員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大帥,縱然是頒布律法,這些山野刁民,也很難遵從。”


    “嗯,那便多走訪走訪,詢問總是發生械鬥的具體原因,然後找出解決辦法。”


    賀今朝並沒有覺得自己能夠短時間平定這些事。


    縱然是新中國成立後,械鬥也層出不窮,各地百姓都武德充沛的很。


    聽到要到下麵鄉村走訪,鄭芝龍整個人都麻抓了。


    然後苦口婆心勸慰賀今朝這種事就讓下麵的人去轉悠得了,非得親自去做什麽?


    賀今朝也是一個聽勸的人。


    然後便收到了許多匯總上來的消息。


    主要原因就是隨著明末社會極為動蕩,閩南地區民間普遍軍事化,武德越來越充沛,使得宗族之間的械鬥愈演愈烈。


    同族聚集而居,習武淩弱,大姓欺淩小姓,小姓不甘,又複糾集多人,複仇報怨睚眥之仇。


    動輒列械互鬥,輾轉報複,數世不休,性命傷殘,死而無悔。


    因此,越是動亂暴力頻發,缺乏約束。


    地方居民越需要以宗族大家庭為單位聯合自保,以暴抗暴,爭奪資源,家庭中的“武力值”非常重要。


    這就是大明官府政權的缺失,以至於民間勢力抬頭,動輒死鬥。


    而且大明官府也多是收了銀子不作為,或者待到兩方結束後,“警察們”才堪堪趕到現場,主打的就是一個不在場的證明。


    爭鬥的原由也是各式各樣,千奇百怪。


    賀今朝看著眉頭緊皺。


    鄉村集市。


    百姓繳納的攤規秤、搬運費、攤位費等的收入,常為各當地巨鄉大姓流氓地霸所占。


    彼此間分配不均時,常起爭鬧,爭鬧得不到解決,就鼓動群眾械鬥以泄憤。


    百姓被這些惡霸鼓動,賀今朝拿著毛筆化了一道,這些人得宰一批。


    大明收不上稅來,都被這群人給收了,百姓並沒有少交錢。


    還有某些村子產出的編筐等產品,另一個村子也產出,雙方想要自己獨占市場,這些小商人會互相爭鬥。


    這個問題在賀今朝看來,就有些麻煩,需要官府來調控。


    然後在廈門城、漳浦、雲霄等地,兩個村子為爭奪海運起卸權利而爭釁。


    大家都是壯小夥子,使不完的力氣可以掙錢,憑什麽要另外的村子染指自己的利益?


    貨物被他們卸了,自己豈不是賺不到錢,全家老小就得餓肚子,吃不到肉之類的。


    福建本地水係多,需要渡船的問題。


    故而各渡口都設置渡船,供行旅過渡,渡船或為—鄉所共有,或為一姓所獨占,或為連鄉所共同經營。


    如他鄉另辟渡口,兜攬客貨,就能引起械鬥。


    沙田問題。


    海灘綿互數裏或十數裏,附近鄉民往往種植鹽草於海灘上,獲利甚厚。


    經過三數年後,成為子田,報官完稅,劃歸私有。


    巨鄉大姓,恃強淩弱,姿意侵占,訟不得直,發生械鬥。


    往往由於一二鄉肇事,終至禍延全裏,沿海地區的械鬥,多半由此而起。


    賀今朝眉頭一直沒有放鬆下來,看樣子需要殺的人很多呢。


    百姓們的械鬥多是因為大姓或者豪強因為自己要吃肉,所以才會選擇擴大事態。


    死的人多了,有些利益自然就可以讓出來,而且他們付出的成本也極少。


    徐以顯也在一旁看著調查報告,有了楊文嶽的廣東調查報告開頭,吏員們自是會好好學習這種公文。


    】


    然後他撇了一眼賀今朝,發現自家主公皺著眉頭,心裏突突了一下,看樣子要大開殺戒了。


    “主公,喝口茶潤潤火氣。”徐以顯指著一旁的茶杯笑道:“殺人能解決很多的問題,但還是要同百姓講道理,以免愚民被豪強哄騙。”


    “講道理?”賀今朝抬起頭捏著自己的額頭道:“這幫人還沒有見識過我錘子的威力,怕是不肯坐下來安心聽聞講道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來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來2並收藏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