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魯台的屍身和頭顱被無情的拋在了地上,隨後一具具的屍體慢慢的摞起,一個台子初具雛形。</p>
可能阿魯台做夢都沒想到,他生前萬人之上,死後卻隻能作為京觀的最底層。</p>
朱高煦帶著三千營,朱高燧帶著五軍營,兩支隊伍一起衝進了飛雲壑,將裏麵剩餘的阿魯台部的人屠殺殆盡,全都帶出來築了京觀。</p>
當然了,也並非字麵意義上的屠殺殆盡。</p>
老人和婦孺都被放過了,女孩子無條件放過,男孩子低於十歲的可以放過。</p>
至於精壯……</p>
“爹,這阿魯台真的是狡猾,好在這次把他殺了。”清掃完裏麵戰場的朱高煦意氣風發。</p>
原因無他,阿魯台的財寶都在裏麵,他是最先衝進去的,帶著三千營那是好生搜刮了一番。</p>
之前因為軍餉問題導致低落的聲望有所回升,雖然遠不及最開始時那樣,但也已經是很難得的了。</p>
“怎麽,裏麵都是阿魯台的人?其他依附於他的小部族都在之前的衝鋒裏死了個差不多了吧?”</p>
朱棣都不用細想,隨便一猜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p>
很簡單,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他是阿魯台的話也會這麽做的。</p>
“沒錯!”朱高煦狠狠地點頭。</p>
“阿魯台的人損失不大,雖然也傷筋動骨了,但相比於忽魯禿他們來說好的不是一點半點,而且不管是糧草還是其他,阿魯台的消耗都是最小的。”</p>
“這種人如果放走了,那怕是真的會發展成為一個禍害。”</p>
“行了,帶將士們好好休息一下吧,後天班師回朝。”瞥了自己二兒子一眼,朱棣沒有說什麽。</p>
他到底還是心軟了,不然的話也不會讓三千營和五軍營第一個衝進飛雲壑。</p>
但現在的他已經不擔心了,從今天朱瞻垶的表現來看,可能自己這兩個兒子是真的翻不起什麽風浪了。</p>
不過此時的朱棣卻不知道,有人正在給他使絆子。</p>
“殿下,出京之前太子爺一再叮囑微臣要好好照顧殿下,不可讓殿下輕涉險境……”</p>
“但殿下您先是去滅狼口設伏,後又帶著不足四百錦衣衛奔襲千裏,滅殺哈兒達歹,而微臣竟然都是最後才知道消息的……”</p>
“微臣慚愧,有負太子爺所托……”</p>
看著麵前作揖的楊榮,朱瞻垶隻感覺自己的雞皮疙瘩是一片一片的起來,汗毛都整個豎得跟個刺蝟似的。</p>
“先生不必如此,作為漢人,為國建功是本分,而我作為皇族子弟更是責無旁貸。”</p>
“正如今日我所說那般,這群韃靼人欺人太甚,殺我明使,屠我兒郎,這口氣不出實在是難受得緊。”</p>
“殿下此言差矣……”楊榮內心一陣苦澀。</p>
他本來覺得朱瞻垶會成為下一個朱高熾,成為一個仁君,但沒想到經過這次出征之後就完全變了。</p>
這哪是仁君?就算是一般的惡人也說不出築京觀這話啊!</p>
“殿下身負國朝儲嗣之重任,怎可親臨兵陣身陷險境?有道是千金之子不坐垂堂……”</p>
“若是皇族正統都要需要親執刀兵,那朝廷還要將軍和士兵做什麽?殿下應當以國本為重,保證我大明朝子嗣綿延,國運恒昌。”</p>
……</p>
看著一臉正色的楊榮,以及在旁邊不住地點頭的金幼孜,朱瞻垶滿腦門子的黑線。</p>
啥意思?就是讓小爺趕緊造小人兒唄?</p>
你們有沒有搞錯!小爺才十二歲!十二歲!禽獸啊……</p>
“大學士說的是,受教了。”朱瞻垶敷衍的地了低頭。</p>
“如此甚好,微臣也就放心了。”楊榮見朱瞻垶這麽容易就低頭了顯然也是很滿意。</p>
“其實真要說起來,微臣還要代大明天下百姓以及此次出征的五十萬將士謝過殿下,若非殿下先擒馬兒哈咱又滅本雅失裏的左膀右臂,此次北征怕是還不能結束。”、</p>
“此戰,殿下居功甚偉,不僅在最大程度上保全了我們大明的將士,也能讓他們可以盡早的可以跟家人團聚。”</p>
“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家因此錯過了春耕啊……”</p>
聽到這裏,朱瞻垶又怎麽會不知道楊榮這是在給他上眼藥呢?</p>
無非就是覺得老爺子北征太過勞民傷財,但他又阻止不了老爺子,所以就準備從自己這裏下手。</p>
別逗了,仁君有老爹一個人就足夠了。</p>
“看來,那日在慶功宴上兩位大學士嘴上說著明儒和宋儒不是一撥人,但實際上看起來還是一般無二啊……”</p>
</p>
朱瞻垶嘴角翹起,給人一種輕浮的感覺。</p>
“殿下此話怎講?”楊榮和金幼孜兩人對視一眼,兩人都是從最開始的童孔緊縮後緊皺眉頭。</p>
他們聽出來了朱瞻垶是不高興了,但卻不知道是哪裏惹得這位小祖宗不高興了。</p>
“宋儒軟弱,哪怕是被欺晦到自盡的地步也不願意起身反抗金人的殘暴統治,但現在看看兩位大學士與那宋儒有何不同?”</p>
“韃靼先殺我明使,又屠我大明十萬兒郎,此等家國大仇,我大明百姓若是不報豈不是枉為人父、枉為人婦、枉為人子?”</p>
“再者說來,這天下雖然是我朱家統治的天下,但我朱家卻從未輕視過任何一條生命!”</p>
“十萬將士屍骨未寒,我朱家人作為皇族,若是不為他們報仇雪恨,那日後誰又會為我朱家人衝鋒陷陣?”</p>
“十萬人啊,十萬條性命,難道在兩位大學士眼中就不值一提嗎?難道兩位大學士眼中所謂的大局就是這樣的嗎?”</p>
……</p>
楊榮和金幼孜二人心下發急,但卻又不敢隨便開口。</p>
他們怎麽開口?朱瞻垶話都撂這了,他們若是開口那必然就是反對的話,但如果反對那豈不是在反對給那十萬將士報仇雪恨?</p>
如果輿論形成了,那他們就萬死難辭其咎了。</p>
看著兩位欲言又止的大學士,朱瞻垶並沒有絲毫的不忍,而是步步緊逼。</p>
“我知道二位的意思是認為北征路途遙遠,不管是人吃馬嚼的消耗還是糧草輜重運輸上的困難都有些過了,也知道二位是對我今日放言築京觀之事感到不滿。”</p>
“但是我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訴二位,正是因為我擔心這些,所以才建議爺爺築京觀!”</p>
“於情,於理,這京觀都非築不可!”</p>
可能阿魯台做夢都沒想到,他生前萬人之上,死後卻隻能作為京觀的最底層。</p>
朱高煦帶著三千營,朱高燧帶著五軍營,兩支隊伍一起衝進了飛雲壑,將裏麵剩餘的阿魯台部的人屠殺殆盡,全都帶出來築了京觀。</p>
當然了,也並非字麵意義上的屠殺殆盡。</p>
老人和婦孺都被放過了,女孩子無條件放過,男孩子低於十歲的可以放過。</p>
至於精壯……</p>
“爹,這阿魯台真的是狡猾,好在這次把他殺了。”清掃完裏麵戰場的朱高煦意氣風發。</p>
原因無他,阿魯台的財寶都在裏麵,他是最先衝進去的,帶著三千營那是好生搜刮了一番。</p>
之前因為軍餉問題導致低落的聲望有所回升,雖然遠不及最開始時那樣,但也已經是很難得的了。</p>
“怎麽,裏麵都是阿魯台的人?其他依附於他的小部族都在之前的衝鋒裏死了個差不多了吧?”</p>
朱棣都不用細想,隨便一猜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p>
很簡單,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他是阿魯台的話也會這麽做的。</p>
“沒錯!”朱高煦狠狠地點頭。</p>
“阿魯台的人損失不大,雖然也傷筋動骨了,但相比於忽魯禿他們來說好的不是一點半點,而且不管是糧草還是其他,阿魯台的消耗都是最小的。”</p>
“這種人如果放走了,那怕是真的會發展成為一個禍害。”</p>
“行了,帶將士們好好休息一下吧,後天班師回朝。”瞥了自己二兒子一眼,朱棣沒有說什麽。</p>
他到底還是心軟了,不然的話也不會讓三千營和五軍營第一個衝進飛雲壑。</p>
但現在的他已經不擔心了,從今天朱瞻垶的表現來看,可能自己這兩個兒子是真的翻不起什麽風浪了。</p>
不過此時的朱棣卻不知道,有人正在給他使絆子。</p>
“殿下,出京之前太子爺一再叮囑微臣要好好照顧殿下,不可讓殿下輕涉險境……”</p>
“但殿下您先是去滅狼口設伏,後又帶著不足四百錦衣衛奔襲千裏,滅殺哈兒達歹,而微臣竟然都是最後才知道消息的……”</p>
“微臣慚愧,有負太子爺所托……”</p>
看著麵前作揖的楊榮,朱瞻垶隻感覺自己的雞皮疙瘩是一片一片的起來,汗毛都整個豎得跟個刺蝟似的。</p>
“先生不必如此,作為漢人,為國建功是本分,而我作為皇族子弟更是責無旁貸。”</p>
“正如今日我所說那般,這群韃靼人欺人太甚,殺我明使,屠我兒郎,這口氣不出實在是難受得緊。”</p>
“殿下此言差矣……”楊榮內心一陣苦澀。</p>
他本來覺得朱瞻垶會成為下一個朱高熾,成為一個仁君,但沒想到經過這次出征之後就完全變了。</p>
這哪是仁君?就算是一般的惡人也說不出築京觀這話啊!</p>
“殿下身負國朝儲嗣之重任,怎可親臨兵陣身陷險境?有道是千金之子不坐垂堂……”</p>
“若是皇族正統都要需要親執刀兵,那朝廷還要將軍和士兵做什麽?殿下應當以國本為重,保證我大明朝子嗣綿延,國運恒昌。”</p>
……</p>
看著一臉正色的楊榮,以及在旁邊不住地點頭的金幼孜,朱瞻垶滿腦門子的黑線。</p>
啥意思?就是讓小爺趕緊造小人兒唄?</p>
你們有沒有搞錯!小爺才十二歲!十二歲!禽獸啊……</p>
“大學士說的是,受教了。”朱瞻垶敷衍的地了低頭。</p>
“如此甚好,微臣也就放心了。”楊榮見朱瞻垶這麽容易就低頭了顯然也是很滿意。</p>
“其實真要說起來,微臣還要代大明天下百姓以及此次出征的五十萬將士謝過殿下,若非殿下先擒馬兒哈咱又滅本雅失裏的左膀右臂,此次北征怕是還不能結束。”、</p>
“此戰,殿下居功甚偉,不僅在最大程度上保全了我們大明的將士,也能讓他們可以盡早的可以跟家人團聚。”</p>
“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家因此錯過了春耕啊……”</p>
聽到這裏,朱瞻垶又怎麽會不知道楊榮這是在給他上眼藥呢?</p>
無非就是覺得老爺子北征太過勞民傷財,但他又阻止不了老爺子,所以就準備從自己這裏下手。</p>
別逗了,仁君有老爹一個人就足夠了。</p>
“看來,那日在慶功宴上兩位大學士嘴上說著明儒和宋儒不是一撥人,但實際上看起來還是一般無二啊……”</p>
</p>
朱瞻垶嘴角翹起,給人一種輕浮的感覺。</p>
“殿下此話怎講?”楊榮和金幼孜兩人對視一眼,兩人都是從最開始的童孔緊縮後緊皺眉頭。</p>
他們聽出來了朱瞻垶是不高興了,但卻不知道是哪裏惹得這位小祖宗不高興了。</p>
“宋儒軟弱,哪怕是被欺晦到自盡的地步也不願意起身反抗金人的殘暴統治,但現在看看兩位大學士與那宋儒有何不同?”</p>
“韃靼先殺我明使,又屠我大明十萬兒郎,此等家國大仇,我大明百姓若是不報豈不是枉為人父、枉為人婦、枉為人子?”</p>
“再者說來,這天下雖然是我朱家統治的天下,但我朱家卻從未輕視過任何一條生命!”</p>
“十萬將士屍骨未寒,我朱家人作為皇族,若是不為他們報仇雪恨,那日後誰又會為我朱家人衝鋒陷陣?”</p>
“十萬人啊,十萬條性命,難道在兩位大學士眼中就不值一提嗎?難道兩位大學士眼中所謂的大局就是這樣的嗎?”</p>
……</p>
楊榮和金幼孜二人心下發急,但卻又不敢隨便開口。</p>
他們怎麽開口?朱瞻垶話都撂這了,他們若是開口那必然就是反對的話,但如果反對那豈不是在反對給那十萬將士報仇雪恨?</p>
如果輿論形成了,那他們就萬死難辭其咎了。</p>
看著兩位欲言又止的大學士,朱瞻垶並沒有絲毫的不忍,而是步步緊逼。</p>
“我知道二位的意思是認為北征路途遙遠,不管是人吃馬嚼的消耗還是糧草輜重運輸上的困難都有些過了,也知道二位是對我今日放言築京觀之事感到不滿。”</p>
“但是我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訴二位,正是因為我擔心這些,所以才建議爺爺築京觀!”</p>
“於情,於理,這京觀都非築不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