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你們的確是功臣。”朱瞻垶的反應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但隨著下文的道出也讓所有人都知道了他不過是在欲揚先抑罷了。</p>
“但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你們拿功勳換到了草原上最好的草場,平時你們打著來大明貢馬的名義,連吃帶喝還要拿……”</p>
“你們帶來的牲畜和戰馬,每次賣的都是最高價。”</p>
“大明給的賞賜每次都是你們朵顏三衛得到的最多。”</p>
“邊地互市的貨物每次都是你們兀良哈人的最齊全。”</p>
“其他部族,包括韃靼和瓦剌,羨慕的眼珠子都紅了,但你們呢?”</p>
“你們還是不知足!”</p>
“你們把大明的恩賜當成了軟弱可欺!”</p>
“你們隔三差五的就來大明打秋風,被逮到了就認錯請罪,被赦免了就歡天喜地的跑回去,然後再找機會南下劫掠……”</p>
“一而再再而三的越界放牧!為禍邊境!劫掠邊民!”</p>
“屢教不改!惡習難絕!行如禽獸!”</p>
“毫無感恩之心!毫無敬畏之心!毫無悔過之心!”</p>
“一次次的寬容和大度,換來的卻是我大明幾十萬邊民的遍體鱗傷,若是我們再繞過你們,那些邊民的血債又該怎麽償還?”</p>
“再不處理你們,大明的邊境就如同虛設了,屆時幾十萬的邊民揭竿而起,我們朱家又該怎麽麵對?”</p>
朱瞻垶的話可謂是殺人誅心,直接把察罕達魯花三人給逼到了懸崖邊上。</p>
截至目前為止,越界放牧、逼近大寧以及劫掠邊民的罪名都已經成立了,朱瞻垶直接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了最後一步。</p>
說的就好像如果不清除朵顏三衛,朱家的天下就不保了一樣。</p>
“回去吧,你們兀良哈人已經不再是當初的那個大明的盟友了,這些年來你們對大明邊地百姓的傷害已經無法讓大明繼續坐視不理了。”</p>
“現在的兀良哈已經是賊子了……”</p>
“殿下!您不能!”察罕達魯花也急了,再繼續下去事情就徹底沒有轉圜的餘地了。</p>
</p>
“殿下如此咄咄逼人不留餘地,這可不合儒家聖人的教化之道!您自己也會被安上一個殘暴的惡名!留於史書!流傳後世!被後人唾棄!”</p>
“被後人唾棄?”朱瞻垶突然站了起來,臉上掛著冷笑。</p>
“我告訴你,我朱家到了我這一代可謂是香火鼎盛,單單是我娘,也就是大明的太子妃就是一胞誕下了雙胎。”</p>
“我有個孿生弟弟這事兒你們應該清楚的。”</p>
“在我心中,這天下首先要是漢人的天下,然後再是我朱家的天下,最後才輪到個人。”</p>
“我朱家的子孫,不懼戰場,不懼流言,不懼史筆如鐵。”</p>
“隻要是能穩固漢家天下,一切皆可做得。”</p>
“我做不了皇帝無所謂,我還有弟弟,我弟弟做不了也無所謂,還有漢王、趙王等一眾都是皇室子孫。”</p>
察罕達魯花從未遇到過朱瞻垶這般的人。</p>
在他的印象中,皇室子弟都是一個樣子,別說是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了,單單是一個就藩的事情就能為之爭破頭,但麵前的朱瞻垶卻偏偏說出了這一番大義凜然的話來。</p>
“殿下……殿下……殿下!”察罕達魯花猛然回過神來,跪著往前挪動了幾步,想要抓住朱瞻垶的衣襟下擺。</p>
然而,卻被一旁的鄭亨狠狠地踹倒在地。</p>
“放肆!”</p>
“殿下!”察罕達魯花毫不在意,爬起來跪在朱瞻垶的麵前,胡亂的磕起了頭。</p>
“請殿下給我們兀良哈人一個改過的機會,讓我們也可以接受大明的教化,讓我們不在愚昧無知。”</p>
“這是教化之功!足以讓殿下名留青史,流芳百世!”</p>
察罕達魯花已經是病急亂投醫了,他知道這些虛名並不能讓朱瞻垶提起興趣,最起碼從朱瞻垶剛才的那番話來看是這樣的。</p>
但朱瞻垶不感興趣是一回事,不代表別人就不感興趣。</p>
教化之功、名垂青史、流芳百世,這三個詞狠狠地打在了楊榮和金幼孜的心上。</p>
對於文人來說,這三個詞就是他們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啊!</p>
“殿下。”楊榮終是沒能禁得住誘惑,站了出來。</p>
“以微臣愚見,若是兀良哈人真心願意接受教化,這未嚐不是一件美事。”</p>
“既可以平息刀兵又可以平定禍亂,微臣認為或許可以嚐試一番。”</p>
“微臣附議。”有了楊榮打頭,金幼孜也站了出來。</p>
“隻要兀良哈人真心歸附,放他們一條生路也未嚐不可。”</p>
“是啊,殿下!”察罕達魯花猶如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狂熱。</p>
朱瞻垶沒有說話,但卻發出了一聲歎息,轉身坐回了主位上。</p>
“看來,前幾日在闊灤海子說的話兩位大學士還是沒有放在心上,實在是讓我很是失望。”</p>
“正所謂前車之鑒後車之師,史書上那麽多慘烈的教訓還不夠麽?”</p>
“漢武帝派衛霍兩位神將把匈奴打到了漠北,自以為馴服了匈奴,但結果呢?五胡亂華的時候匈奴人依舊還是主力。”</p>
“唐太宗被草原各部尊為天可汗,他也覺得把突厥人教化好了,但結果呢?安史之亂讓大唐一蹶不振。”</p>
“那靖康之恥和蒙元人迫害我們漢人的事情我就不多做贅述了,現成的教訓就擺在麵前,二位大學士為何視而不見?還是說根本就不知道?”</p>
楊榮和金幼孜本就沒有幹透的後背再次被冷汗給浸濕。</p>
他們不就前才被朱棣用靖康之恥給上過眼藥,但現在就說這事兒,那不是往刀口上撞麽?</p>
朱瞻垶的意思也很簡單,哪怕是最直腸子的武將都能聽得懂。</p>
這麽多的教訓擺在眼前,你還想著教化這群草原人?這和讓狗別吃屎有什麽不同?</p>
“我們天朝上國的確是有六德、六行和六藝的講究,但卻沒讓我們記吃不記打,接二連三的往同一個坑裏跳。”</p>
朱瞻垶看著冷汗直流的楊榮和金幼孜,並沒有咄咄逼人,而是以一種勸戒的語氣在說話。</p>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p>
“但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你們拿功勳換到了草原上最好的草場,平時你們打著來大明貢馬的名義,連吃帶喝還要拿……”</p>
“你們帶來的牲畜和戰馬,每次賣的都是最高價。”</p>
“大明給的賞賜每次都是你們朵顏三衛得到的最多。”</p>
“邊地互市的貨物每次都是你們兀良哈人的最齊全。”</p>
“其他部族,包括韃靼和瓦剌,羨慕的眼珠子都紅了,但你們呢?”</p>
“你們還是不知足!”</p>
“你們把大明的恩賜當成了軟弱可欺!”</p>
“你們隔三差五的就來大明打秋風,被逮到了就認錯請罪,被赦免了就歡天喜地的跑回去,然後再找機會南下劫掠……”</p>
“一而再再而三的越界放牧!為禍邊境!劫掠邊民!”</p>
“屢教不改!惡習難絕!行如禽獸!”</p>
“毫無感恩之心!毫無敬畏之心!毫無悔過之心!”</p>
“一次次的寬容和大度,換來的卻是我大明幾十萬邊民的遍體鱗傷,若是我們再繞過你們,那些邊民的血債又該怎麽償還?”</p>
“再不處理你們,大明的邊境就如同虛設了,屆時幾十萬的邊民揭竿而起,我們朱家又該怎麽麵對?”</p>
朱瞻垶的話可謂是殺人誅心,直接把察罕達魯花三人給逼到了懸崖邊上。</p>
截至目前為止,越界放牧、逼近大寧以及劫掠邊民的罪名都已經成立了,朱瞻垶直接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了最後一步。</p>
說的就好像如果不清除朵顏三衛,朱家的天下就不保了一樣。</p>
“回去吧,你們兀良哈人已經不再是當初的那個大明的盟友了,這些年來你們對大明邊地百姓的傷害已經無法讓大明繼續坐視不理了。”</p>
“現在的兀良哈已經是賊子了……”</p>
“殿下!您不能!”察罕達魯花也急了,再繼續下去事情就徹底沒有轉圜的餘地了。</p>
</p>
“殿下如此咄咄逼人不留餘地,這可不合儒家聖人的教化之道!您自己也會被安上一個殘暴的惡名!留於史書!流傳後世!被後人唾棄!”</p>
“被後人唾棄?”朱瞻垶突然站了起來,臉上掛著冷笑。</p>
“我告訴你,我朱家到了我這一代可謂是香火鼎盛,單單是我娘,也就是大明的太子妃就是一胞誕下了雙胎。”</p>
“我有個孿生弟弟這事兒你們應該清楚的。”</p>
“在我心中,這天下首先要是漢人的天下,然後再是我朱家的天下,最後才輪到個人。”</p>
“我朱家的子孫,不懼戰場,不懼流言,不懼史筆如鐵。”</p>
“隻要是能穩固漢家天下,一切皆可做得。”</p>
“我做不了皇帝無所謂,我還有弟弟,我弟弟做不了也無所謂,還有漢王、趙王等一眾都是皇室子孫。”</p>
察罕達魯花從未遇到過朱瞻垶這般的人。</p>
在他的印象中,皇室子弟都是一個樣子,別說是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了,單單是一個就藩的事情就能為之爭破頭,但麵前的朱瞻垶卻偏偏說出了這一番大義凜然的話來。</p>
“殿下……殿下……殿下!”察罕達魯花猛然回過神來,跪著往前挪動了幾步,想要抓住朱瞻垶的衣襟下擺。</p>
然而,卻被一旁的鄭亨狠狠地踹倒在地。</p>
“放肆!”</p>
“殿下!”察罕達魯花毫不在意,爬起來跪在朱瞻垶的麵前,胡亂的磕起了頭。</p>
“請殿下給我們兀良哈人一個改過的機會,讓我們也可以接受大明的教化,讓我們不在愚昧無知。”</p>
“這是教化之功!足以讓殿下名留青史,流芳百世!”</p>
察罕達魯花已經是病急亂投醫了,他知道這些虛名並不能讓朱瞻垶提起興趣,最起碼從朱瞻垶剛才的那番話來看是這樣的。</p>
但朱瞻垶不感興趣是一回事,不代表別人就不感興趣。</p>
教化之功、名垂青史、流芳百世,這三個詞狠狠地打在了楊榮和金幼孜的心上。</p>
對於文人來說,這三個詞就是他們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啊!</p>
“殿下。”楊榮終是沒能禁得住誘惑,站了出來。</p>
“以微臣愚見,若是兀良哈人真心願意接受教化,這未嚐不是一件美事。”</p>
“既可以平息刀兵又可以平定禍亂,微臣認為或許可以嚐試一番。”</p>
“微臣附議。”有了楊榮打頭,金幼孜也站了出來。</p>
“隻要兀良哈人真心歸附,放他們一條生路也未嚐不可。”</p>
“是啊,殿下!”察罕達魯花猶如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狂熱。</p>
朱瞻垶沒有說話,但卻發出了一聲歎息,轉身坐回了主位上。</p>
“看來,前幾日在闊灤海子說的話兩位大學士還是沒有放在心上,實在是讓我很是失望。”</p>
“正所謂前車之鑒後車之師,史書上那麽多慘烈的教訓還不夠麽?”</p>
“漢武帝派衛霍兩位神將把匈奴打到了漠北,自以為馴服了匈奴,但結果呢?五胡亂華的時候匈奴人依舊還是主力。”</p>
“唐太宗被草原各部尊為天可汗,他也覺得把突厥人教化好了,但結果呢?安史之亂讓大唐一蹶不振。”</p>
“那靖康之恥和蒙元人迫害我們漢人的事情我就不多做贅述了,現成的教訓就擺在麵前,二位大學士為何視而不見?還是說根本就不知道?”</p>
楊榮和金幼孜本就沒有幹透的後背再次被冷汗給浸濕。</p>
他們不就前才被朱棣用靖康之恥給上過眼藥,但現在就說這事兒,那不是往刀口上撞麽?</p>
朱瞻垶的意思也很簡單,哪怕是最直腸子的武將都能聽得懂。</p>
這麽多的教訓擺在眼前,你還想著教化這群草原人?這和讓狗別吃屎有什麽不同?</p>
“我們天朝上國的確是有六德、六行和六藝的講究,但卻沒讓我們記吃不記打,接二連三的往同一個坑裏跳。”</p>
朱瞻垶看著冷汗直流的楊榮和金幼孜,並沒有咄咄逼人,而是以一種勸戒的語氣在說話。</p>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