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的談心對朱棣的心情影響很大,這讓他輕鬆了不少,但對朱瞻垶的影響卻沒有多大。</p>
他跟老爺子說的那些都是他早就計劃好的,雖然更多的還是為了安慰老爺子才選擇那樣計劃的,但這裏麵也有他真實的想法在裏麵的。</p>
不過再怎麽說也是早有準備,所以朱瞻垶是很平靜的。</p>
在柳升、鄭亨、陳懋和李彬四人帶兵出發前往建州之後,朱瞻垶也給老爺子提出了另外的一個建議,並且得到了老爺子的同意。</p>
那就是對安南動手。</p>
安南和草原一樣一直都是大明的一塊心病,雖然安南沒有像草原那樣屢次入侵中原,但再怎麽說也是大明一直羈縻的一塊地方,能夠收複是最好的。</p>
前麵鋪了那麽久的路,再不動手就晚了,那就等於是在給別人準備的機會。</p>
好在直到現在,大明都沒有想過要放棄安南。</p>
自從永樂四年,陳天平在大明的護送下回國卻被殺之後,大明就開始征討安南,到了第二年就將交趾再次收歸大明的版圖之中。</p>
要知道,自唐朝之後交趾就獨立了,而明朝是在唐朝滅亡的四百年後才再次收歸中原的版圖。</p>
從永樂四年打到永樂五年,張輔於永樂六年回到京師接受封賞,但張輔剛走不久,交趾那邊又叛亂,朱棣心疼張輔所以讓沐成率兵征討,但沐成卻在生厥江戰敗。</p>
永樂七年,張輔再次披掛出征交趾,直至今日未歸。</p>
事實上,曆史上不是這樣的。</p>
曆史上的張輔在永樂八年再次逼得陳季擴投降之後就返回了應天府,但現在因為朱瞻垶提出來對交趾的策略,張輔直至今日仍然駐紮在交趾。</p>
所以,大明現在是真的想動就動,連朝發夕至都不用,直接就動手。</p>
除了要兩頭作戰之外,沒有什麽別的不好的地方。</p>
如果是以前的話,肯定會有很多的文官反對這件事,一是因為兩頭作戰並且戰線拉得還這麽長,更別說還是因為一個打了五年都沒能打下來的交趾了。</p>
二也是因為消耗的問題。</p>
打仗這件事從來都是最大的窟窿,如果用後世的說法,那戰爭這兩個字就相當於是碎鈔機,隻要一開打,那就會源源不斷地粉碎著鈔票。</p>
但是現在,這些文官還真的就一點辦法都沒有。</p>
原因很簡單,有人補貼了一部分。</p>
不得不佩服魯商劉家的決心,他們在征討建州叛逆的大軍出發之後就給朝廷捐獻了二十萬石的糧食,而在知道大明還要同步對交趾動手之後又捐獻了十萬石。</p>
後來也不知道是因為魯商劉家起的帶頭作用,還是劉家說動了其他的商人,亦或者是其他商人聞到了發展壯大的氣息,反正也有不少的商人陸陸續續地給朝廷捐糧食。</p>
而且明軍的運輸想來都有最少三分之一多則一半交給商人運輸,因為商人就是靠著這個賺取鹽引。</p>
但這次,商人們卻不要鹽引了,白幹!還甘之如飴!</p>
雖然不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到底是什麽樣子的,但朱瞻垶的直覺告訴他,這應該就是劉明正做的決定,再不濟也是他出的主意,隻是他那個當家主的爹同意了而已。</p>
哪怕是對劉明正了解不多,但朱瞻垶還是很看好這個人,認為他的前途無可限量。</p>
“你是真的挺有手段的,竟然能讓商人讓出利益來供養朝廷的軍隊,嘖嘖……”</p>
春和宮的書房裏,朱高熾對著自家的大兒子發出了感歎聲。</p>
這是一種驚訝,也是一種無力。</p>
驚訝是因為他沒想到自家大兒子能夠做到這種地步,畢竟商人重利而輕義是千百年來人們對商人的印象,而商人似乎也一直都是這麽做的。</p>
雖然也有不少的愛國商人,但和那些重利輕義的相比還是太少了。</p>
無力則是因為這件事情是他的兒子做到的,而並非是他。</p>
想想自己監國這麽多年,除了得到了文官集團的友誼之外,好像再沒有別的建樹了。</p>
但自家大兒子卻做到了!</p>
“您想多了,那不是我的手段。”雖然是誇讚,但朱瞻垶卻絲毫沒有想著要就這麽恬不知恥地接下來。</p>
“雖然我不知道這個決定是誰做的,但我很確定這不是我要求他們的,也不是我對他們用了什麽手段,完全是他們自發的。”</p>
“在我看來,出這個主意的人極有可能是那日進宮來的劉明正。”</p>
“這個人,該放棄的時候會放棄,雖然也會不舍,但他卻知道在明明概要放棄時卻不撒手的人會受到多大的傷害。”</p>
“這個人,心思太多、太雜也太縝密,如果用得好了那就是一柄鋒利無比的快刀,甚至能夠左右朝廷的決定。”</p>
“但若是用得不好了,或者是他有別的想法了,那麽……”</p>
朱瞻垶的語氣裏不自覺地帶上了一絲寒意,讓朱高熾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p>
這事兒是兒子經手的,再加上他的上麵還有老爺子,所以他倒是沒有插手,也沒有過多地了解這件事兒。</p>
不過現在看來,兒子處理得挺好,而且考慮得也很周到,就連對方的性格都考慮進去了。</p>
雖然這是必須要做到的,但這對於朱瞻垶這個年紀來說確實是非常的難得。</p>
人的水平的確是有高有低,高的也的確是比低的好,但那也得看情況。</p>
你不能拿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去跟三十歲的人相比,這沒有可比性,孩子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p>
俗話不是說了麽,莫欺少年窮。</p>
雖然有些不大對味兒,但也是比較合適的了。</p>
“建州那邊呢?你是怎麽跟你爺爺說的?”見大兒子早有準備,朱高熾也就不用提點了,轉而把話題帶到了另一個問題上。</p>
“很簡單,該殺的殺,該發去充苦役的就去充苦役,該帶回來的就帶回來。”</p>
朱瞻垶波瀾不驚地翻動著自己手中的史書,那是一本後唐書,裏麵有關於黑水靺鞨的一些記載。</p>
“那些意圖謀逆的上層人肯定是留不得的,這算不上是什麽大功勞,最起碼比不上爺爺禦駕親征的那一次,所以我就建議爺爺不要留了,直接在建州處理了就好了。”</p>
“剩下的人中那些壯年若是有比較明確的反明心裏也要處理掉,畢竟趙宋的例子放在眼前,我們不得不防。”</p>
“至於那些對大明比較友好的壯年和孩子也得去奴兒幹都司砍樹挖地,若是他們能夠順利地活下來,並且這個過程中從沒有表現出大明的不滿,那麽大明也會接納他們。”</p>
</p>
“濫殺無辜這個名頭可不好,如果他們真的對大明沒有恨意,那麽就不妨打散到大明各地,這樣一來既不怕他們再次聯合起來反明,也不會落下一個殘暴的名聲。”</p>
“至於女人就要帶回來了。”</p>
“上次北征的時候帶回來了很多韃靼的女人,但那些人實在是太浪費了,竟然賣給了秦淮河畔的花船,哪怕是多出來的也都被賣到各地去了。”</p>
“想想我大明還有那麽多的單身漢,這實在是太浪費了。”</p>
“所以你想著分給那些未婚或者是喪偶的大明將士?”朱高熾直接用一句話說明白了大兒子的意思。</p>
“沒錯。”朱瞻垶點了點頭。</p>
“當然了,這還得看她們自己的意願,兩廂情願的事情自然是最好的,但若是她們不願意,那也會被打散到各地,要是還不願意……”</p>
“那就隻能證明她們不想在大明的統治下生活了。”</p>
話說得很隱晦,不過朱高熾卻很明白。</p>
說白了,就是推動兩個民族的融合,時間長了血脈就澹了,再加上在教育之下,不用多了,兩到三代人之後就不會有太多濃烈的情緒了。</p>
在這個時代,三代人也不過是三十來年的時間,而已。</p>
不過說是這麽說的,朱瞻垶可不是這麽做的,因為他早就給柳升下過命令了,到時候要殺的人會遠遠地超過他這次說的數量。</p>
隻不過,並不是隻有他自己想到這裏了。</p>
乾清宮。</p>
“八百裏加急,送到陳懋的手中去。”</p>
朱棣拿著一封上了火漆的信,交給了他的貼身太監小鼻涕。</p>
“是。”小鼻涕雙手托著信封,動作雖然不大,但卻以極快的速度退出了乾清宮。</p>
“大孫子終究還是年輕啊,有些狠辣的事情還做不來,不過這也正常,畢竟才十三歲……”</p>
“再說了,他那個麵團性子的爹可做不來這種事,那不就是留給我這個老頭子的嗎……”</p>
站在乾清宮的門口,朱棣看著萬裏無雲的天空,嘴裏喃喃著。</p>
現如今的朱棣已經滿心都是希望了,在他的心中,更加遼闊的疆土、更加多的人口以及更加和諧的君民關係都近在遲尺。</p>
他,馬上就要達到,甚至是超越他爹朱元章所留下來的成就了。</p>
為此,也為了大孫子的未來,他什麽都願意做,哪怕是這種殺伐過重甚至是有些傷天害理的舉動。</p>
不過這沒什麽,朱棣想得很開。</p>
大孫子說過了,黃沙掩千古,功過後人說!</p>
有些事情就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後世肯定會有人說他殘暴,但他相信也會有人說他是個英明的君主!</p>
他跟老爺子說的那些都是他早就計劃好的,雖然更多的還是為了安慰老爺子才選擇那樣計劃的,但這裏麵也有他真實的想法在裏麵的。</p>
不過再怎麽說也是早有準備,所以朱瞻垶是很平靜的。</p>
在柳升、鄭亨、陳懋和李彬四人帶兵出發前往建州之後,朱瞻垶也給老爺子提出了另外的一個建議,並且得到了老爺子的同意。</p>
那就是對安南動手。</p>
安南和草原一樣一直都是大明的一塊心病,雖然安南沒有像草原那樣屢次入侵中原,但再怎麽說也是大明一直羈縻的一塊地方,能夠收複是最好的。</p>
前麵鋪了那麽久的路,再不動手就晚了,那就等於是在給別人準備的機會。</p>
好在直到現在,大明都沒有想過要放棄安南。</p>
自從永樂四年,陳天平在大明的護送下回國卻被殺之後,大明就開始征討安南,到了第二年就將交趾再次收歸大明的版圖之中。</p>
要知道,自唐朝之後交趾就獨立了,而明朝是在唐朝滅亡的四百年後才再次收歸中原的版圖。</p>
從永樂四年打到永樂五年,張輔於永樂六年回到京師接受封賞,但張輔剛走不久,交趾那邊又叛亂,朱棣心疼張輔所以讓沐成率兵征討,但沐成卻在生厥江戰敗。</p>
永樂七年,張輔再次披掛出征交趾,直至今日未歸。</p>
事實上,曆史上不是這樣的。</p>
曆史上的張輔在永樂八年再次逼得陳季擴投降之後就返回了應天府,但現在因為朱瞻垶提出來對交趾的策略,張輔直至今日仍然駐紮在交趾。</p>
所以,大明現在是真的想動就動,連朝發夕至都不用,直接就動手。</p>
除了要兩頭作戰之外,沒有什麽別的不好的地方。</p>
如果是以前的話,肯定會有很多的文官反對這件事,一是因為兩頭作戰並且戰線拉得還這麽長,更別說還是因為一個打了五年都沒能打下來的交趾了。</p>
二也是因為消耗的問題。</p>
打仗這件事從來都是最大的窟窿,如果用後世的說法,那戰爭這兩個字就相當於是碎鈔機,隻要一開打,那就會源源不斷地粉碎著鈔票。</p>
但是現在,這些文官還真的就一點辦法都沒有。</p>
原因很簡單,有人補貼了一部分。</p>
不得不佩服魯商劉家的決心,他們在征討建州叛逆的大軍出發之後就給朝廷捐獻了二十萬石的糧食,而在知道大明還要同步對交趾動手之後又捐獻了十萬石。</p>
後來也不知道是因為魯商劉家起的帶頭作用,還是劉家說動了其他的商人,亦或者是其他商人聞到了發展壯大的氣息,反正也有不少的商人陸陸續續地給朝廷捐糧食。</p>
而且明軍的運輸想來都有最少三分之一多則一半交給商人運輸,因為商人就是靠著這個賺取鹽引。</p>
但這次,商人們卻不要鹽引了,白幹!還甘之如飴!</p>
雖然不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到底是什麽樣子的,但朱瞻垶的直覺告訴他,這應該就是劉明正做的決定,再不濟也是他出的主意,隻是他那個當家主的爹同意了而已。</p>
哪怕是對劉明正了解不多,但朱瞻垶還是很看好這個人,認為他的前途無可限量。</p>
“你是真的挺有手段的,竟然能讓商人讓出利益來供養朝廷的軍隊,嘖嘖……”</p>
春和宮的書房裏,朱高熾對著自家的大兒子發出了感歎聲。</p>
這是一種驚訝,也是一種無力。</p>
驚訝是因為他沒想到自家大兒子能夠做到這種地步,畢竟商人重利而輕義是千百年來人們對商人的印象,而商人似乎也一直都是這麽做的。</p>
雖然也有不少的愛國商人,但和那些重利輕義的相比還是太少了。</p>
無力則是因為這件事情是他的兒子做到的,而並非是他。</p>
想想自己監國這麽多年,除了得到了文官集團的友誼之外,好像再沒有別的建樹了。</p>
但自家大兒子卻做到了!</p>
“您想多了,那不是我的手段。”雖然是誇讚,但朱瞻垶卻絲毫沒有想著要就這麽恬不知恥地接下來。</p>
“雖然我不知道這個決定是誰做的,但我很確定這不是我要求他們的,也不是我對他們用了什麽手段,完全是他們自發的。”</p>
“在我看來,出這個主意的人極有可能是那日進宮來的劉明正。”</p>
“這個人,該放棄的時候會放棄,雖然也會不舍,但他卻知道在明明概要放棄時卻不撒手的人會受到多大的傷害。”</p>
“這個人,心思太多、太雜也太縝密,如果用得好了那就是一柄鋒利無比的快刀,甚至能夠左右朝廷的決定。”</p>
“但若是用得不好了,或者是他有別的想法了,那麽……”</p>
朱瞻垶的語氣裏不自覺地帶上了一絲寒意,讓朱高熾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p>
這事兒是兒子經手的,再加上他的上麵還有老爺子,所以他倒是沒有插手,也沒有過多地了解這件事兒。</p>
不過現在看來,兒子處理得挺好,而且考慮得也很周到,就連對方的性格都考慮進去了。</p>
雖然這是必須要做到的,但這對於朱瞻垶這個年紀來說確實是非常的難得。</p>
人的水平的確是有高有低,高的也的確是比低的好,但那也得看情況。</p>
你不能拿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去跟三十歲的人相比,這沒有可比性,孩子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p>
俗話不是說了麽,莫欺少年窮。</p>
雖然有些不大對味兒,但也是比較合適的了。</p>
“建州那邊呢?你是怎麽跟你爺爺說的?”見大兒子早有準備,朱高熾也就不用提點了,轉而把話題帶到了另一個問題上。</p>
“很簡單,該殺的殺,該發去充苦役的就去充苦役,該帶回來的就帶回來。”</p>
朱瞻垶波瀾不驚地翻動著自己手中的史書,那是一本後唐書,裏麵有關於黑水靺鞨的一些記載。</p>
“那些意圖謀逆的上層人肯定是留不得的,這算不上是什麽大功勞,最起碼比不上爺爺禦駕親征的那一次,所以我就建議爺爺不要留了,直接在建州處理了就好了。”</p>
“剩下的人中那些壯年若是有比較明確的反明心裏也要處理掉,畢竟趙宋的例子放在眼前,我們不得不防。”</p>
“至於那些對大明比較友好的壯年和孩子也得去奴兒幹都司砍樹挖地,若是他們能夠順利地活下來,並且這個過程中從沒有表現出大明的不滿,那麽大明也會接納他們。”</p>
</p>
“濫殺無辜這個名頭可不好,如果他們真的對大明沒有恨意,那麽就不妨打散到大明各地,這樣一來既不怕他們再次聯合起來反明,也不會落下一個殘暴的名聲。”</p>
“至於女人就要帶回來了。”</p>
“上次北征的時候帶回來了很多韃靼的女人,但那些人實在是太浪費了,竟然賣給了秦淮河畔的花船,哪怕是多出來的也都被賣到各地去了。”</p>
“想想我大明還有那麽多的單身漢,這實在是太浪費了。”</p>
“所以你想著分給那些未婚或者是喪偶的大明將士?”朱高熾直接用一句話說明白了大兒子的意思。</p>
“沒錯。”朱瞻垶點了點頭。</p>
“當然了,這還得看她們自己的意願,兩廂情願的事情自然是最好的,但若是她們不願意,那也會被打散到各地,要是還不願意……”</p>
“那就隻能證明她們不想在大明的統治下生活了。”</p>
話說得很隱晦,不過朱高熾卻很明白。</p>
說白了,就是推動兩個民族的融合,時間長了血脈就澹了,再加上在教育之下,不用多了,兩到三代人之後就不會有太多濃烈的情緒了。</p>
在這個時代,三代人也不過是三十來年的時間,而已。</p>
不過說是這麽說的,朱瞻垶可不是這麽做的,因為他早就給柳升下過命令了,到時候要殺的人會遠遠地超過他這次說的數量。</p>
隻不過,並不是隻有他自己想到這裏了。</p>
乾清宮。</p>
“八百裏加急,送到陳懋的手中去。”</p>
朱棣拿著一封上了火漆的信,交給了他的貼身太監小鼻涕。</p>
“是。”小鼻涕雙手托著信封,動作雖然不大,但卻以極快的速度退出了乾清宮。</p>
“大孫子終究還是年輕啊,有些狠辣的事情還做不來,不過這也正常,畢竟才十三歲……”</p>
“再說了,他那個麵團性子的爹可做不來這種事,那不就是留給我這個老頭子的嗎……”</p>
站在乾清宮的門口,朱棣看著萬裏無雲的天空,嘴裏喃喃著。</p>
現如今的朱棣已經滿心都是希望了,在他的心中,更加遼闊的疆土、更加多的人口以及更加和諧的君民關係都近在遲尺。</p>
他,馬上就要達到,甚至是超越他爹朱元章所留下來的成就了。</p>
為此,也為了大孫子的未來,他什麽都願意做,哪怕是這種殺伐過重甚至是有些傷天害理的舉動。</p>
不過這沒什麽,朱棣想得很開。</p>
大孫子說過了,黃沙掩千古,功過後人說!</p>
有些事情就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後世肯定會有人說他殘暴,但他相信也會有人說他是個英明的君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