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看到了自家那個大孫子的堅決之後也做好了決斷,或者應該說他早就做好決斷了,隻是想看看大孫子的反應。</p>
現在,大孫子的反應讓他很滿意,命令也就自然而然的送了出去。</p>
八百裏加急,日夜兼程送往安南。</p>
雖然這事兒在外人看起來跟朱瞻垶沒啥關係,但還是有不少人知道這裏麵的彎彎繞繞的。</p>
在命令發往安南的第三天,有一個人來到了春和宮。</p>
楊榮。</p>
“殿下,雖然這件事情外界並不知曉與您的關係,但您還是要以仁慈為本才是,此舉過於狠辣了,很容易招致人心渙散的結果。”</p>
看著麵前捧著新唐書的朱瞻垶,楊榮苦口婆心的勸著。</p>
說是自覺身負大任也好,說他自我感覺良好也罷,反正楊榮現在把朱瞻垶的變化全都歸咎在了自己的身上。</p>
這個所謂的變化就是從北征時在闊灤海子請立京觀的時候開始,直到現在。</p>
楊榮可以說是親眼看著朱瞻垶在“偏激”的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現在已經到了公然顛倒黑白的地步,這讓他覺得是自己沒有重視,沒有在皇太孫的這種想法剛剛萌芽之時就及時遏製。</p>
從草原的築京觀到現在的意圖直接將暹羅搞死的舉動,楊榮是真的有些害怕,害怕朱瞻垶這個皇太孫在未來會變成比朱棣還要好戰的皇帝。</p>
“怎麽,楊大學士今日很閑嗎?”朱瞻垶被楊榮騷擾的實在是有些不耐煩了,連書中的內容都看不進去了,索性就放了下來。</p>
“怎麽,跟瓦剌的互市引不起楊大學士的重視?還是說楊大學士作為內閣成員已經閑到了這種地步。”</p>
“若是你真的閑,我可以跟爺爺說說,讓他給你安排個差事。”</p>
“殿下……”看著朱瞻垶的樣子,聽著朱瞻垶的話,感受著朱瞻垶的語氣,楊榮心頭一陣苦澀。</p>
一個不消停的永樂大帝就已經夠讓他們這群文臣傷腦筋的了,現在又來了個小的,雖然說現在朱瞻垶還年輕,但那股子勁頭實在是跟現在的永樂大帝沒什麽兩樣。</p>
“楊榮。”朱瞻垶看著楊榮還準備開口,先一步開口堵住了他。</p>
“照你說,暹羅那邊應該怎麽解決?”</p>
“接受暹羅的獻俘?將陳季擴帶回來之後就跟什麽都沒發生一樣繼續下去?”</p>
“那他們藐視我大明天威又該怎麽辦?忽視嗎?這讓其他的從屬國怎麽看?以後他們再對我們大明陽奉陰違又要怎麽解決?”</p>
“還是說,你要擔負起這個責任?”</p>
朱瞻垶是發現了,對付這群文臣你就得給他們扣大帽子,因為這些文臣經常會用大道理來壓你,如果你不壓住他,那就會被反壓製。</p>
就好像今天的楊榮一樣。</p>
朱瞻垶知道楊榮是為了所謂的名聲,但在朱瞻垶看來那都是老舊的思想了,對付這群畏威而不懷德的蠻夷仁慈是起不到作用的,隻有把他們打疼了也打服了才行。</p>
看看曆朝曆代的那些外敵,哪個不是在中原強盛的時候低三下四的,等中原衰弱的時候他們撕咬得比誰都狠!</p>
“這……”麵對朱瞻垶的詰問,楊榮心下苦澀。</p>
他能解決個屁!因為在他的想法中這種情況就不應該存在!</p>
楊榮的想法跟太子朱高熾,或者應該說跟之前的朱高熾想法有些相似。</p>
以仁治國,把國治好了,番邦蠻夷也就心悅誠服了,如果沒有達到這個結果,那就是他們做得還不夠好,還需努力。</p>
也就是說,在這種思想下,這些外敵是沒有錯的,錯的是你做的不夠好,沒有用仁慈感動他們。</p>
這也就是他跟朱瞻垶沒法溝通的點。</p>
朱瞻垶就很不理解為什麽會有這種思想的誕生,要知道孔子他老人家也不是這麽想的啊,人家可以一部“掄語”走天下的人,怎麽到了這群人的手裏就變了個樣?</p>
“回去吧,今日的事情我就當沒發生過。”看著啞口無言的楊榮,朱瞻垶拿起桌上的新唐書繼續看了起來。</p>
“再者說了,大明朝做決定的那個人還輪不到我這個皇太孫,我上麵有還是太子的我爹,有是皇帝的爺爺,跟我沒什麽關係。”</p>
“我就是表達了一下我的看法,最終的決定並不是我做的,你找我也沒用,改變不了這件事情的結局。”</p>
說完,朱瞻垶就轉了個身背對著楊榮,很明顯是在趕人了。</p>
“微臣告退。”楊榮歎了口氣,但還是站起身來行禮告退了。</p>
朱瞻垶說的很是輕鬆,但若是楊榮能夠說服朱棣,那還來找他這個皇太孫做什麽?</p>
無非就是見老的不好解決,想從朱瞻垶這個得寵的孫子身上開始入手,但卻沒想到別說是說服朱瞻垶了,他自己都差點被朱瞻垶給說服。</p>
要是那些從屬國真的對大明陽奉陰違,他能有什麽辦法?</p>
無非就是建議朝廷派個使臣過去義正嚴詞地指責一番,如果不好使的話再讓朝廷派人過去警告一番,要是還不好使的話就讓武將去打。</p>
說到底,他們這些文臣從始至終就是個動嘴皮子的,說服不了朱瞻垶這個已經做下了決定且堅定無比的人。</p>
“想不到你也有今天啊。”</p>
朱瞻垶好不容易才安靜下來,但還沒把書上的內容看進去,門口方向就再次響起了一個人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p>
“看來閑的人不隻是那群內閣大學士,二叔也很是閑得慌啊。”朱瞻垶再次放下了書本,看向了站在門口的朱高煦。</p>
“這話說的沒錯,這整個大明上下怕是就你二叔我最閑了。”朱高煦也沒在意朱瞻垶的話裏是不是帶刺兒,直接就坐了下來。</p>
小湖塗立馬上前給朱高煦斟茶,然後就遠遠地退到了門口附近。</p>
這叔侄倆接下來要說什麽他不知道,但他知道的是不管這叔侄倆說什麽都不是他應該聽的。</p>
“怎麽,聽說你悶頭幹了件大事兒,雖然隻有極少的人才知道,但看楊榮的樣子這事兒可不小啊。”</p>
朱高煦也不管茶裏有沒有東西,直接就端起來喝了一口。</p>
“雖然我跟楊榮不熟,但這麽多年了,他是個什麽性子我還是知道的,看他那個樣子,你應該是做了什麽跟他的看法相悖的事情。”</p>
“怎麽,你爹經營了這麽多年的人脈,你這麽做就不擔心以後他們不幫你?”</p>
</p>
自從去過奴兒幹都司之後,朱高煦在心裏對他大哥父子倆的看法已經改變了很多,最起碼不像以前那樣針鋒相對了。</p>
一來是因為奴兒幹都司的開發已經證實了是切實可行的,二來也是因為老爺子現在還健在。</p>
有老爺子這個定海神針在,他朱高煦就算是再怎麽能也翻不起什麽浪花來,哪怕是聯合他那個三弟一起。</p>
沒見他的好三弟現在還在家裏閉門思過嗎?就連錦衣衛北鎮撫司的權利都被拿掉了,到現在也沒恢複。</p>
“算不得什麽大事兒,是爺爺心裏早就有想法了,而我的想法隻是跟爺爺有些不謀而合,這楊榮見說服不了爺爺,就想著來我這裏試試看看。”</p>
朱瞻垶也沒有在意之前他和楊榮的對話被自己的好二叔給聽了過去,十分大方的直接說了出來。</p>
“楊榮這些人的想法我知道,無非就是害怕咱們大明朝再出現一個跟爺爺一樣喜歡打仗甚至是好大喜功的皇帝,這樣一來對他們來說可不是好事兒。”</p>
“二叔您得不到那些人的支持不就是因為這點兒關係嗎?這您還不清楚?”</p>
“你要是這麽說,那我可就沒話可說了。”朱高煦絲毫不在意自己這大侄子話裏帶刺兒。</p>
“不過有一說一,你的做法是真的很提氣,你二叔我看那些人早就不爽了,隻不過沒想到最後還是你替二叔我出了這口氣。”</p>
“誒誒誒,二叔您這話可就說岔了。”朱瞻垶挑了挑眉頭,語氣變得陰陽怪氣了起來。</p>
“我這才剛跟楊榮說過,咱們這大明朝還輪不到我這個皇太孫做主,我上麵有我爹,我爹上麵有爺爺,再怎麽說也輪不到我這個毛頭小子。”</p>
“隻不過我的想法跟爺爺的想法不謀而合了,最後才變成了這個樣子。”</p>
“你說得對,是二叔我說錯了。”很少見的,朱高煦竟然在朱瞻垶的麵前服了軟,而且還是在這種沒有真正交鋒的前提下。</p>
這讓朱瞻垶多少有些奇怪,不過他很快就明白了。</p>
“不過啊,你二叔我今兒個可不是為了這件事來的,而且在來到你這裏之前我也不清楚那件事兒,我今兒個來可是來給你添麻煩的。”</p>
“添麻煩?”朱瞻垶有些不明所以。</p>
“沒錯。”朱高煦點了點頭,從袖兜裏抽出來了一封信。</p>
這封信上封有火漆,但火漆的章很一般,算不上是密信,隻能說是很一般的信息往來的信件。</p>
不過裏麵裝的是什麽消息,那就說不太好了。</p>
朱瞻垶也沒有矯情,反正信封上的火漆已經有被打開的痕跡了,證明他的好二叔早就看過了,所以他也就直接打開了。</p>
“就這?”看了信上的內容之後朱瞻垶嗤然一笑。</p>
現在,大孫子的反應讓他很滿意,命令也就自然而然的送了出去。</p>
八百裏加急,日夜兼程送往安南。</p>
雖然這事兒在外人看起來跟朱瞻垶沒啥關係,但還是有不少人知道這裏麵的彎彎繞繞的。</p>
在命令發往安南的第三天,有一個人來到了春和宮。</p>
楊榮。</p>
“殿下,雖然這件事情外界並不知曉與您的關係,但您還是要以仁慈為本才是,此舉過於狠辣了,很容易招致人心渙散的結果。”</p>
看著麵前捧著新唐書的朱瞻垶,楊榮苦口婆心的勸著。</p>
說是自覺身負大任也好,說他自我感覺良好也罷,反正楊榮現在把朱瞻垶的變化全都歸咎在了自己的身上。</p>
這個所謂的變化就是從北征時在闊灤海子請立京觀的時候開始,直到現在。</p>
楊榮可以說是親眼看著朱瞻垶在“偏激”的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現在已經到了公然顛倒黑白的地步,這讓他覺得是自己沒有重視,沒有在皇太孫的這種想法剛剛萌芽之時就及時遏製。</p>
從草原的築京觀到現在的意圖直接將暹羅搞死的舉動,楊榮是真的有些害怕,害怕朱瞻垶這個皇太孫在未來會變成比朱棣還要好戰的皇帝。</p>
“怎麽,楊大學士今日很閑嗎?”朱瞻垶被楊榮騷擾的實在是有些不耐煩了,連書中的內容都看不進去了,索性就放了下來。</p>
“怎麽,跟瓦剌的互市引不起楊大學士的重視?還是說楊大學士作為內閣成員已經閑到了這種地步。”</p>
“若是你真的閑,我可以跟爺爺說說,讓他給你安排個差事。”</p>
“殿下……”看著朱瞻垶的樣子,聽著朱瞻垶的話,感受著朱瞻垶的語氣,楊榮心頭一陣苦澀。</p>
一個不消停的永樂大帝就已經夠讓他們這群文臣傷腦筋的了,現在又來了個小的,雖然說現在朱瞻垶還年輕,但那股子勁頭實在是跟現在的永樂大帝沒什麽兩樣。</p>
“楊榮。”朱瞻垶看著楊榮還準備開口,先一步開口堵住了他。</p>
“照你說,暹羅那邊應該怎麽解決?”</p>
“接受暹羅的獻俘?將陳季擴帶回來之後就跟什麽都沒發生一樣繼續下去?”</p>
“那他們藐視我大明天威又該怎麽辦?忽視嗎?這讓其他的從屬國怎麽看?以後他們再對我們大明陽奉陰違又要怎麽解決?”</p>
“還是說,你要擔負起這個責任?”</p>
朱瞻垶是發現了,對付這群文臣你就得給他們扣大帽子,因為這些文臣經常會用大道理來壓你,如果你不壓住他,那就會被反壓製。</p>
就好像今天的楊榮一樣。</p>
朱瞻垶知道楊榮是為了所謂的名聲,但在朱瞻垶看來那都是老舊的思想了,對付這群畏威而不懷德的蠻夷仁慈是起不到作用的,隻有把他們打疼了也打服了才行。</p>
看看曆朝曆代的那些外敵,哪個不是在中原強盛的時候低三下四的,等中原衰弱的時候他們撕咬得比誰都狠!</p>
“這……”麵對朱瞻垶的詰問,楊榮心下苦澀。</p>
他能解決個屁!因為在他的想法中這種情況就不應該存在!</p>
楊榮的想法跟太子朱高熾,或者應該說跟之前的朱高熾想法有些相似。</p>
以仁治國,把國治好了,番邦蠻夷也就心悅誠服了,如果沒有達到這個結果,那就是他們做得還不夠好,還需努力。</p>
也就是說,在這種思想下,這些外敵是沒有錯的,錯的是你做的不夠好,沒有用仁慈感動他們。</p>
這也就是他跟朱瞻垶沒法溝通的點。</p>
朱瞻垶就很不理解為什麽會有這種思想的誕生,要知道孔子他老人家也不是這麽想的啊,人家可以一部“掄語”走天下的人,怎麽到了這群人的手裏就變了個樣?</p>
“回去吧,今日的事情我就當沒發生過。”看著啞口無言的楊榮,朱瞻垶拿起桌上的新唐書繼續看了起來。</p>
“再者說了,大明朝做決定的那個人還輪不到我這個皇太孫,我上麵有還是太子的我爹,有是皇帝的爺爺,跟我沒什麽關係。”</p>
“我就是表達了一下我的看法,最終的決定並不是我做的,你找我也沒用,改變不了這件事情的結局。”</p>
說完,朱瞻垶就轉了個身背對著楊榮,很明顯是在趕人了。</p>
“微臣告退。”楊榮歎了口氣,但還是站起身來行禮告退了。</p>
朱瞻垶說的很是輕鬆,但若是楊榮能夠說服朱棣,那還來找他這個皇太孫做什麽?</p>
無非就是見老的不好解決,想從朱瞻垶這個得寵的孫子身上開始入手,但卻沒想到別說是說服朱瞻垶了,他自己都差點被朱瞻垶給說服。</p>
要是那些從屬國真的對大明陽奉陰違,他能有什麽辦法?</p>
無非就是建議朝廷派個使臣過去義正嚴詞地指責一番,如果不好使的話再讓朝廷派人過去警告一番,要是還不好使的話就讓武將去打。</p>
說到底,他們這些文臣從始至終就是個動嘴皮子的,說服不了朱瞻垶這個已經做下了決定且堅定無比的人。</p>
“想不到你也有今天啊。”</p>
朱瞻垶好不容易才安靜下來,但還沒把書上的內容看進去,門口方向就再次響起了一個人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p>
“看來閑的人不隻是那群內閣大學士,二叔也很是閑得慌啊。”朱瞻垶再次放下了書本,看向了站在門口的朱高煦。</p>
“這話說的沒錯,這整個大明上下怕是就你二叔我最閑了。”朱高煦也沒在意朱瞻垶的話裏是不是帶刺兒,直接就坐了下來。</p>
小湖塗立馬上前給朱高煦斟茶,然後就遠遠地退到了門口附近。</p>
這叔侄倆接下來要說什麽他不知道,但他知道的是不管這叔侄倆說什麽都不是他應該聽的。</p>
“怎麽,聽說你悶頭幹了件大事兒,雖然隻有極少的人才知道,但看楊榮的樣子這事兒可不小啊。”</p>
朱高煦也不管茶裏有沒有東西,直接就端起來喝了一口。</p>
“雖然我跟楊榮不熟,但這麽多年了,他是個什麽性子我還是知道的,看他那個樣子,你應該是做了什麽跟他的看法相悖的事情。”</p>
“怎麽,你爹經營了這麽多年的人脈,你這麽做就不擔心以後他們不幫你?”</p>
</p>
自從去過奴兒幹都司之後,朱高煦在心裏對他大哥父子倆的看法已經改變了很多,最起碼不像以前那樣針鋒相對了。</p>
一來是因為奴兒幹都司的開發已經證實了是切實可行的,二來也是因為老爺子現在還健在。</p>
有老爺子這個定海神針在,他朱高煦就算是再怎麽能也翻不起什麽浪花來,哪怕是聯合他那個三弟一起。</p>
沒見他的好三弟現在還在家裏閉門思過嗎?就連錦衣衛北鎮撫司的權利都被拿掉了,到現在也沒恢複。</p>
“算不得什麽大事兒,是爺爺心裏早就有想法了,而我的想法隻是跟爺爺有些不謀而合,這楊榮見說服不了爺爺,就想著來我這裏試試看看。”</p>
朱瞻垶也沒有在意之前他和楊榮的對話被自己的好二叔給聽了過去,十分大方的直接說了出來。</p>
“楊榮這些人的想法我知道,無非就是害怕咱們大明朝再出現一個跟爺爺一樣喜歡打仗甚至是好大喜功的皇帝,這樣一來對他們來說可不是好事兒。”</p>
“二叔您得不到那些人的支持不就是因為這點兒關係嗎?這您還不清楚?”</p>
“你要是這麽說,那我可就沒話可說了。”朱高煦絲毫不在意自己這大侄子話裏帶刺兒。</p>
“不過有一說一,你的做法是真的很提氣,你二叔我看那些人早就不爽了,隻不過沒想到最後還是你替二叔我出了這口氣。”</p>
“誒誒誒,二叔您這話可就說岔了。”朱瞻垶挑了挑眉頭,語氣變得陰陽怪氣了起來。</p>
“我這才剛跟楊榮說過,咱們這大明朝還輪不到我這個皇太孫做主,我上麵有我爹,我爹上麵有爺爺,再怎麽說也輪不到我這個毛頭小子。”</p>
“隻不過我的想法跟爺爺的想法不謀而合了,最後才變成了這個樣子。”</p>
“你說得對,是二叔我說錯了。”很少見的,朱高煦竟然在朱瞻垶的麵前服了軟,而且還是在這種沒有真正交鋒的前提下。</p>
這讓朱瞻垶多少有些奇怪,不過他很快就明白了。</p>
“不過啊,你二叔我今兒個可不是為了這件事來的,而且在來到你這裏之前我也不清楚那件事兒,我今兒個來可是來給你添麻煩的。”</p>
“添麻煩?”朱瞻垶有些不明所以。</p>
“沒錯。”朱高煦點了點頭,從袖兜裏抽出來了一封信。</p>
這封信上封有火漆,但火漆的章很一般,算不上是密信,隻能說是很一般的信息往來的信件。</p>
不過裏麵裝的是什麽消息,那就說不太好了。</p>
朱瞻垶也沒有矯情,反正信封上的火漆已經有被打開的痕跡了,證明他的好二叔早就看過了,所以他也就直接打開了。</p>
“就這?”看了信上的內容之後朱瞻垶嗤然一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