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五月的時候,朱瞻垶才再次回到了應天府。</p>


    雖然杭州可以說是天子腳下,但畢竟是不在應天府,朱瞻垶這一回來就被好一頓念叨。</p>


    先是被老爺子念叨,老爺子念叨完了老爹念叨,老爹念叨完了老娘還得再念叨一遍,聽的是朱瞻垶耳朵都要長繭子了。</p>


    “剛回來就又要走……”</p>


    太子妃一邊給兒子收拾著東西,一邊還不停的念叨著。</p>


    “這過了年你就沒在家裏呆過,先是被老爺子的奏折給困在文華殿裏,後來又去搞什麽修路,這偌大一個朝廷就找不出來個人去看著修路了?非得讓皇太孫去?”</p>


    “這下好了,這路修起來沒頭沒尾的,到現在也修不完,你這好不容易回來了還得去北巡……”</p>


    朱瞻垶趴在桌子上,耳朵裏聽著老娘的嘮叨,臉上泛起了一絲苦笑。</p>


    朱高熾多少也有些不耐,但也算是習慣了,硬生生的是一點兒都沒挪地方,也沒有開口說什麽。</p>


    多年的經驗告訴他,不管是開口說話還是起身離開,自己的這個太子妃一定會把矛頭調轉朝他。</p>


    “老爺子也是失心瘋了,讓皇太孫北巡不說,還非得讓漢王和趙王陪同,這不是找事兒嗎?”</p>


    太子妃的嘮叨還在繼續,但朱瞻垶卻趕緊蹦起來,拉著老娘就坐了下來。</p>


    “行啦行啦,娘,您就別說了。”朱瞻垶是滿臉苦笑,雖然說這都是自家人說的自家話,但有些話也是不太好直說的。</p>


    “這北巡的事情是去年我就跟爺爺定下的,是我跟爺爺說我要去北巡的,而且讓二叔三叔陪同也是我提出來的,您就別埋怨爺爺了。”</p>


    “你還說呢!”太子妃放下了手裏的衣服,沒好氣的給了大兒子一個腦瓜崩。</p>


    “以前你就任性,現在你還任性!”</p>


    “之前北征回來的時候受的傷你都忘了?這才多了一年多點兒你就搞什麽北巡,這不是明擺著給別人機會嗎?”</p>


    “還讓你二叔和三叔陪你去,你是生怕別人沒有機會是吧!?”</p>


    “那兒子也不能總在家裏縮著吧?”朱瞻垶深知在這個時候一定不能講道理,因為自家老娘在這個時候是不講道理的。</p>


    賣慘裝可憐才是最好用的。</p>


    “行了,你就別念叨他了。”朱高熾見狀也開口勸慰了起來,主要是讓張氏這麽說下去也不是個事兒。</p>


    有些話,老爺子聽了也就聽了,一般就一笑而過了,但你不能總說。</p>


    “垶兒是太孫,早晚是要獨當一麵的,他不能總在宮裏被保護著。”</p>


    “再說了,這次北巡老爺子可是從三大營抽調了五萬的將士,等到了長城還會有邊軍一起隨行,除此之外更有錦衣衛和騰驤衛,不會出什麽事兒的。”</p>


    因為是儲君,而且還是最受重視的儲君,所以朱瞻垶這次北巡的聲勢很是浩大,甚至遠超之前朱棣北巡順天府的規模。</p>


    單單是隨行將士就有五萬,等出了長城邊軍加入之後就有七萬,再加上錦衣衛、騰驤衛和民夫這些雜七雜八的,總人數就超過八萬了,比得上一次出征了。</p>


    不過就算是明知道有逾規製,但卻也沒有人多說什麽。</p>


    在北征回來的這兩年時間裏,朱瞻垶提出來的新法令幾乎都走上正軌了,就剩一個推行最晚的攤丁入畝還在緩慢的鋪開,所以現在的的官員大多也都習慣了如今的生活。</p>


    這就是一種習慣,有些事情乍一看是根本就沒辦法接受的,但等你不得不開始並且持續下來的時候就會發現,其實也就那樣。</p>


    畢竟,和做普通人相比還是做官的好,哪怕是有考成法和替補法的敦促,而且現在的官員也不是一點兒撈私錢的機會都沒有。</p>


    攤丁入畝法的推行隻是在最大程度上杜絕了官員貪汙的情況,並不是讓官員就完全沒有了機會,而且官員撈錢的途徑並不隻這一種。</p>


    在晉商、東南海商以及徽商、魯商等十六家商戶相繼被朝廷查抄之後,大明的商業出現了很大的空缺,雖然在以“官商”魯商劉家做頭的商賈團體大量的接收了這些空缺,但卻不可能做到全部接收。</p>


    這就給了官員機會。</p>


    除此之外,就如同浙江一代的官員一樣,很多人開始涉及到運輸方麵的事情,而且用的還是官方的途徑,朝廷不是不知道,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p>


    有些事情你不可能全都做絕的。</p>


    因此,現在的朱瞻垶在皇太孫這個位置上可以說是相當穩固的,不僅有武將的支持,之前因為推行新法令使文官產生的微詞也幾乎都消失了。</p>


    不過這文官的平靜還得多虧了老爺子,在這方麵,他老人家可是拿手的很。</p>


    正所謂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在新法令的推行之後也有人對朱瞻垶動過想法,但錦衣衛可不是吃素的,在那之後有一批“貪官”很快就被正法了。</p>


    這才是文臣安靜下來的主要原因。</p>


    張氏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不然的話她也不會成為大明的太子妃,更不會在仁孝文皇後薨逝之後還能管理後宮了。</p>


    她知道這是自己兒子的畢竟之路,但畢竟為人父母,在明知道自己的子女可能要麵臨危險的時候是無法做到無動於衷的。</p>


    思及至此,張氏微微歎了一口氣,放下了手中的衣服。</p>


    這裏是大明的皇宮,是太子居住的東宮,怎麽可能還需要他這個太子妃動手給皇太孫收拾衣物?她隻是想給自己找個理由而已。</p>


    “出門在外不比在家,萬事小心。”張氏看著又竄高了不少的兒子,心下發酸。</p>


    “你二叔最近挺安靜的,但是你三叔一直在閉門思過,因此對你產生怨恨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你多注意點兒。”</p>


    “娘,我都知道的。”朱瞻垶知道自家老娘隻是因為擔憂而亂了分寸,所以也沒有任何不耐的樣子,反而是一臉認真的與其對視。</p>


    ……</p>


    與此同時,趙王府。</p>


    “喲,真是稀客啊。”天氣漸暖,正在院子裏喝酒的趙王看著走過來的人,言語之間有些戲謔。</p>


    “二哥怎麽有空到我這個小地方來了?”</p>


    “跟我還說這些?”朱高煦看了自己的三弟一眼,然後就坐了下來,直接就拿過了一個酒杯自酌自飲了起來。</p>


    從朱瞻垶被正式冊立為皇太孫之後,他們兄弟二人之間的來往就少了很多,甚至幾近於無,因為二人的心態發生了變化。</p>


    朱高煦的心態有些接近於躺平了,因為他知道自己無論是能力還是眼界都比不上自己的那個大侄子,這話說起來可能有些羞恥,但事實是什麽樣子的朱高煦還是能分得清楚的。</p>


    而朱高燧則不一樣。</p>


    他也知道自己比不上大侄子,因為就算是給他一輩子都不見得能拿出來考成法、替補法和攤丁入畝法這種法令來,但他卻並沒有放棄心底的那一絲絲妄想。</p>


    正所謂勝者王侯敗者寇,曆史從來都是勝利者書寫的,隻要他能成為勝利者,那麽所謂的事實是什麽樣的還不是任由他去說?</p>


    隻是,朱高燧在心存妄想的同時卻也有幾分自知之明,知道現在的情況他是沒有任何機會的,因此這才安靜了下來。</p>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為老爺子。</p>


    他對老爺子仍舊是心存畏懼,這是多年來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改變的。</p>


    “二哥你就這麽認命了嗎?”不知道過了多久,壺中的酒已經見底,朱高燧才緩緩地開了口。</p>


    “認命?倒也不至於。”朱高煦知道自己的三弟在說什麽,神色平靜的回複道。</p>


    “事實如此,你我二人已經失了大勢,瞻垶的成長就如同是雨後春筍,其速度是你我三十年都不能及的,再加上大哥在文臣中的威望,皇太孫的位置已經是板上釘釘,無可撼動了。”</p>


    </p>


    “除此之外,北征一事也給瞻垶樹立了難以摧毀的威望,一句‘屠賊寇、築京觀、揚漢威’深深地切合了武將的心思,讓大部分的武將都期待著瞻垶所統治的大明王朝的到來。”</p>


    “你我兄弟二人在文臣之中的勢力本就薄弱,現在因為一個北征又失去了武將們的支持,雖然仍有不少人跟在你我的身後,但那也並不是真心的,隻要有機會,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跑去瞻垶的麾下。”</p>


    “最後,老爺子尚且硬朗,你我二人又有何機會可言?”</p>


    隨著朱高煦的話音落下,偌大的漢王府大院再次陷入了沉寂之中。</p>


    的確,正如朱高煦所分析的那樣,現在這所謂的皇室已經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鬥爭了,真正的局麵其實是一邊倒的。</p>


    作為漢王的朱高煦雖然仍有三千營的指揮權,但實際上已經是名存實亡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投身於朱瞻垶這個皇太孫的麾下。</p>


    朱高燧就更不用說了,安南騰驤衛一事之後他對圍子手營的指揮權直接就被老爺子給擼掉了,現在可以說是沒有任何實力可言。</p>


    若真要說爭奪皇位,朱高煦尚且還留存了一絲的希望,他朱高燧是一絲的希望都沒有了。</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月江山永為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紈紈紈紈紈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紈紈紈紈紈絝並收藏日月江山永為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