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在很多商人和官員的眼中,朱瞻垶依然是成了一個掃把星,到哪兒哪兒流血的那種。</p>
不過朱瞻垶也不是那種死板的人,他很清楚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在黑白的中間中夾雜著一抹灰色,三者合一共同構築了這個世界。</p>
這就好像他扶持魯商劉家成為官商一樣,總是要有人去搞那些灰色東西的,就算是他不搞,那也會有別人去搞。</p>
“給這幾家傳個信兒,告訴他們今年的賦稅上漲兩成。”</p>
朱瞻垶挑出來了幾家的資料甩給了劉明正,然後下了這麽一個命令。</p>
順天皇宮的建造並非是隻有魯商劉家一家幫著運輸建材的,魯商劉家負責的隻是從奴兒幹都司那邊過來的木材,至於石材以及冶鐵方麵的事情還有別人在做。</p>
魯商劉家還算懂事兒,這段時間擴張了一些,也多少貪了點兒錢,但數量不多,甚至都沒有達到朱瞻垶心中的那個警戒線,這就證明魯商劉家的心還是穩的。</p>
最起碼暫時是。</p>
“這就完了?”看著劉明正慢慢的退了出去,朱高煦把目光轉向了大侄子,語氣中帶著幾分意外。</p>
“我還以為你會按照之前的作風,直接把那些人給就地正法了呢。”</p>
“不至於。”朱瞻垶搖了搖頭,把桌上的資料給放到了一邊。</p>
“商人逐利這是天性,更何況這偌大的天下是永遠都不會幹淨的,隻要能控製在一個範圍之內就好,太過了的話反而會滋生更多的事端。”</p>
“負責供應順天建材的商戶多多少少的都有些手腳不幹淨,哪怕是我才敲打過不久的魯商劉家也是一樣的,隻不過我挑出來的那幾家有些撈過界了。”</p>
“這倒是難得。”朱高煦挑了挑眉,沒有再說什麽。</p>
他雖然在這些方麵沒有什麽天賦,但也不代表他就一點兒都不懂,隻是相較於老爺子和太子爺朱高熾來說相形見絀而已。</p>
畢竟是朱家皇室出身的,天賦差是沒錯,但架不住人家出發點高啊。</p>
“其實我倒是想讓這天下無賊,但那也是不可能的不是?”事情處理完了,朱瞻垶也放鬆了不少,跟自家二叔開啟了玩笑。</p>
“這賊是永遠都不會消失的,自古以來不就是如此嗎?”</p>
“行了,你就別在這點你二叔我了。”朱高煦難得的智商在線了一次,聽出了自家大侄子的話外之音。</p>
言外之意就是現在這天下已經夠亂的了,您就別給我添堵了行不?</p>
不過朱瞻垶這也是玩笑話,要是他真的要說這話也不會跟朱高煦說,而是應該去找他三叔朱高燧。</p>
畢竟,現在他三叔才是刺兒頭。</p>
“這順天你也看完了,接下來應該啟程了吧?”朱高煦看著自家大侄子,言語之中多了幾分難言的意味。</p>
“是去大寧?還是去開平?”</p>
朱高煦這話問的多少是有點兒水平的,因為朱瞻垶的下一站決定了他的態度,一般來說先去的地方就多少會重視一些,隻要那封地上的藩王不鬧什麽幺蛾子,那以後基本上就是重點照顧對象了。</p>
這個重點照顧可不是反話,而是字麵意思上的重點照顧。</p>
大寧和開平在韃靼未滅、朵顏三衛尚存的時候是大明砸進草原的兩個釘子,是當之無愧的抵抗草原入侵的先遣站,但現在這兩個重鎮已經不複之前的作用了,而是被賦予了新的含義。</p>
寧王就藩的地點就在原來朵顏三衛和建州女真那一代,毗鄰大寧衛。</p>
蜀王就藩的地點在韃靼的舊地,是肯特汗山東南方向,在臚朐河的上遊,跟開平衛相距較近。</p>
</p>
如果朱瞻垶要去大寧,那就代表著他下一步會朝著寧王的封地去,若是去開平,那就是要朝著蜀王的封地去。</p>
“唔……”朱瞻垶沉吟了一會兒,感覺這也的確是個問題,因此在思索了一番之後才回答了他二叔。</p>
“還是大寧吧。”</p>
朱高煦了然的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麽。</p>
朱瞻垶的考量他雖然不知道,但多少能猜出來一些。</p>
當初老爺子靖國難的時候是跟寧王借過兵的,甚至還許下了共分天下的承諾,但後來卻隻把寧王拉上了賊船沒給紅利。</p>
雖然之前在移封草原的時候已經做出了補償,把最好的草場分給了寧王,但畢竟人家在建州女真一事中也是出了力氣的,朱老四這一支兒總是要表示一下的。</p>
相比之下,蜀王朱椿就好說多了。</p>
蜀王的為人就如同那個酸秀才,如果問老爺子對移封草原的藩王中誰最放心的話,那估計老爺子會毫不遲疑的回答蜀王。</p>
不是說蜀王就一定不會反水,隻是蜀王那古板的性子就注定了他不會隨便做違背道德的事情,雖然道德有時候是真的很不值錢。</p>
朱瞻垶也是一樣,他雖然對蜀王的了解不是很多,但他也認為隻要不把蜀王逼急眼了,非得逼著人家家破人亡的那種,不然的話蜀王基本上是不會坐反的。</p>
當然,這僅僅隻限於蜀王,不包括他的子孫,畢竟龍生九子各不同,蜀王的後代是個什麽德行誰也不敢打包票。</p>
“行了,做了決定就好,早些睡吧。”朱高煦想清楚了大侄子的考量,當下也沒有再留,留著也沒什麽意思。</p>
神色已經不早了,再加上順天的天氣實在是有些冷,他也不想在朱瞻垶這裏耗著。</p>
看著自家二叔離去,朱瞻垶擺了擺手,然後看著書桉上搖曳的燭火沉思了起來。</p>
小湖塗隨著朱瞻垶的手勢退下了,去給朱瞻垶的就寢做準備,這讓房間內一時之間落針可聞。</p>
似乎,事情好像還有別的方向可以試試看……</p>
……</p>
五天的時間實在是算不得長,尤其是在朱瞻垶還帶著“巡視順天”的任務時,在順天停留五天似乎是有些短了。</p>
不過這也沒有人說什麽,老爺子和老爹不在的情況下,朱瞻垶這個皇太孫最是最大的,說一不二的那種。</p>
因此,翌日一早朱瞻垶就帶著自己的二叔和三叔離開了順天,朝著大寧的方向前進。</p>
邊軍早在朱瞻垶達到順天的當天就調集好了,隻等朱瞻垶離開順天要出塞的時候直接跟上。</p>
隊伍的真容再次擴大,一行人浩浩蕩蕩的朝著大寧的方向前進,若是不知情的人來看了怕是還以為大明又要出征了。</p>
“小王見過皇太孫殿下!”</p>
在朱瞻垶到達大寧城的時候,很是意外的見到了寧王,而寧王上來就給朱瞻垶這個皇太孫行了個大禮。</p>
要說這禮吧,朱瞻垶是受之無愧的,因為他是儲君,是君,而寧王雖然是藩王,但仍舊是臣。</p>
在見朱棣的時候寧王要自稱一聲臣第,在朱瞻垶的麵前也一樣是臣。</p>
“十七爺爺快快請起,瞻垶可擔不得您的大禮。”</p>
雖然說君是君臣是臣,作為君的朱瞻垶受寧王一禮當之無愧,但話雖然是這麽說,做卻不能這麽做。</p>
要知道,寧王的封地是在朵顏三衛和建州中間的,是察罕達魯花等朵顏三衛貴族遷出之後空出來的地方,而現在他們是在大寧城。</p>
從大寧到寧王現如今的定居地撒叉河衛可是足足有著千裏之遙的。</p>
這個千裏之遙可不是平常意義上的成語,而是真真正正的一千裏地。</p>
跨越一千裏地親自來迎接,這就不難看出寧王的誠意,按照朱瞻垶此行的速度來說,寧王大抵是在知道朱瞻垶出發北巡之後就立刻出發,不然的話還真不一定能趕得上在朱瞻垶到大寧之前先到。</p>
“殿下哪裏的話,自古以來君是君臣是臣,禮不可廢。”被朱瞻垶扶起來的寧王一點架子都沒有擺,雖然按輩分來說他是朱瞻垶的十七爺爺。</p>
“殿下舟車勞頓辛苦了,眼下雖然天色尚早,但卻也難以在天黑之前抵達三萬衛了,您看是在大寧就此歇息還是去廣寧衛下榻?”</p>
“去廣寧衛吧?”朱瞻垶雖然是用疑問的語氣,但說出來的話也已經跟肯定沒什麽區別了。</p>
三萬衛太遠了,天黑之前的確是到不了,但就這麽停在大寧就有些浪費時間了,相較之下去廣寧衛是最合適的。</p>
“若是瞻垶記得不錯,這廣寧衛也是在十七爺爺的治理之下吧?現如今發展的可好?是否有需要朝廷幫忙的地方?”</p>
朱瞻垶沒有朝著自己的車駕方向去,而是拉著寧王一起上了馬,儼然有一種邊走邊談的意思。</p>
“不太好。”寧王跟著朱瞻垶上了馬,也打開了話匣子。</p>
“廣寧衛太靠海,北邊有些許荒漠,雖然不大,但也限製了朵顏三衛和廣寧衛之間的通往,所以那邊仍舊是有些荒涼。”</p>
“不過這兩年好了不少了,因為地靠遼東都司,在建州女真一事過後朝鮮重開了慶源互市,這也多多少少的讓廣寧那邊得了點兒好處。”</p>
寧王也算是個實在人,他心裏對朱棣是沒有什麽記恨的,因為他很清楚在建文的治下藩王的最終結局是什麽,因此哪怕是朱棣最後翻臉不認人,但他依舊沒什麽不滿。</p>
他現在的生活遠遠要比建文時期要好得多了,雖然遠離了權利的中心,但誰又敢說這不是一件好事兒呢?</p>
因為本身就對朱棣沒有多少記恨,所以寧王對朱瞻垶就更談不上了,甚至不僅沒有記恨還有幾分感激。</p>
要知道,如果沒有朱瞻垶的話,草原那真的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p>
不過朱瞻垶也不是那種死板的人,他很清楚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在黑白的中間中夾雜著一抹灰色,三者合一共同構築了這個世界。</p>
這就好像他扶持魯商劉家成為官商一樣,總是要有人去搞那些灰色東西的,就算是他不搞,那也會有別人去搞。</p>
“給這幾家傳個信兒,告訴他們今年的賦稅上漲兩成。”</p>
朱瞻垶挑出來了幾家的資料甩給了劉明正,然後下了這麽一個命令。</p>
順天皇宮的建造並非是隻有魯商劉家一家幫著運輸建材的,魯商劉家負責的隻是從奴兒幹都司那邊過來的木材,至於石材以及冶鐵方麵的事情還有別人在做。</p>
魯商劉家還算懂事兒,這段時間擴張了一些,也多少貪了點兒錢,但數量不多,甚至都沒有達到朱瞻垶心中的那個警戒線,這就證明魯商劉家的心還是穩的。</p>
最起碼暫時是。</p>
“這就完了?”看著劉明正慢慢的退了出去,朱高煦把目光轉向了大侄子,語氣中帶著幾分意外。</p>
“我還以為你會按照之前的作風,直接把那些人給就地正法了呢。”</p>
“不至於。”朱瞻垶搖了搖頭,把桌上的資料給放到了一邊。</p>
“商人逐利這是天性,更何況這偌大的天下是永遠都不會幹淨的,隻要能控製在一個範圍之內就好,太過了的話反而會滋生更多的事端。”</p>
“負責供應順天建材的商戶多多少少的都有些手腳不幹淨,哪怕是我才敲打過不久的魯商劉家也是一樣的,隻不過我挑出來的那幾家有些撈過界了。”</p>
“這倒是難得。”朱高煦挑了挑眉,沒有再說什麽。</p>
他雖然在這些方麵沒有什麽天賦,但也不代表他就一點兒都不懂,隻是相較於老爺子和太子爺朱高熾來說相形見絀而已。</p>
畢竟是朱家皇室出身的,天賦差是沒錯,但架不住人家出發點高啊。</p>
“其實我倒是想讓這天下無賊,但那也是不可能的不是?”事情處理完了,朱瞻垶也放鬆了不少,跟自家二叔開啟了玩笑。</p>
“這賊是永遠都不會消失的,自古以來不就是如此嗎?”</p>
“行了,你就別在這點你二叔我了。”朱高煦難得的智商在線了一次,聽出了自家大侄子的話外之音。</p>
言外之意就是現在這天下已經夠亂的了,您就別給我添堵了行不?</p>
不過朱瞻垶這也是玩笑話,要是他真的要說這話也不會跟朱高煦說,而是應該去找他三叔朱高燧。</p>
畢竟,現在他三叔才是刺兒頭。</p>
“這順天你也看完了,接下來應該啟程了吧?”朱高煦看著自家大侄子,言語之中多了幾分難言的意味。</p>
“是去大寧?還是去開平?”</p>
朱高煦這話問的多少是有點兒水平的,因為朱瞻垶的下一站決定了他的態度,一般來說先去的地方就多少會重視一些,隻要那封地上的藩王不鬧什麽幺蛾子,那以後基本上就是重點照顧對象了。</p>
這個重點照顧可不是反話,而是字麵意思上的重點照顧。</p>
大寧和開平在韃靼未滅、朵顏三衛尚存的時候是大明砸進草原的兩個釘子,是當之無愧的抵抗草原入侵的先遣站,但現在這兩個重鎮已經不複之前的作用了,而是被賦予了新的含義。</p>
寧王就藩的地點就在原來朵顏三衛和建州女真那一代,毗鄰大寧衛。</p>
蜀王就藩的地點在韃靼的舊地,是肯特汗山東南方向,在臚朐河的上遊,跟開平衛相距較近。</p>
</p>
如果朱瞻垶要去大寧,那就代表著他下一步會朝著寧王的封地去,若是去開平,那就是要朝著蜀王的封地去。</p>
“唔……”朱瞻垶沉吟了一會兒,感覺這也的確是個問題,因此在思索了一番之後才回答了他二叔。</p>
“還是大寧吧。”</p>
朱高煦了然的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麽。</p>
朱瞻垶的考量他雖然不知道,但多少能猜出來一些。</p>
當初老爺子靖國難的時候是跟寧王借過兵的,甚至還許下了共分天下的承諾,但後來卻隻把寧王拉上了賊船沒給紅利。</p>
雖然之前在移封草原的時候已經做出了補償,把最好的草場分給了寧王,但畢竟人家在建州女真一事中也是出了力氣的,朱老四這一支兒總是要表示一下的。</p>
相比之下,蜀王朱椿就好說多了。</p>
蜀王的為人就如同那個酸秀才,如果問老爺子對移封草原的藩王中誰最放心的話,那估計老爺子會毫不遲疑的回答蜀王。</p>
不是說蜀王就一定不會反水,隻是蜀王那古板的性子就注定了他不會隨便做違背道德的事情,雖然道德有時候是真的很不值錢。</p>
朱瞻垶也是一樣,他雖然對蜀王的了解不是很多,但他也認為隻要不把蜀王逼急眼了,非得逼著人家家破人亡的那種,不然的話蜀王基本上是不會坐反的。</p>
當然,這僅僅隻限於蜀王,不包括他的子孫,畢竟龍生九子各不同,蜀王的後代是個什麽德行誰也不敢打包票。</p>
“行了,做了決定就好,早些睡吧。”朱高煦想清楚了大侄子的考量,當下也沒有再留,留著也沒什麽意思。</p>
神色已經不早了,再加上順天的天氣實在是有些冷,他也不想在朱瞻垶這裏耗著。</p>
看著自家二叔離去,朱瞻垶擺了擺手,然後看著書桉上搖曳的燭火沉思了起來。</p>
小湖塗隨著朱瞻垶的手勢退下了,去給朱瞻垶的就寢做準備,這讓房間內一時之間落針可聞。</p>
似乎,事情好像還有別的方向可以試試看……</p>
……</p>
五天的時間實在是算不得長,尤其是在朱瞻垶還帶著“巡視順天”的任務時,在順天停留五天似乎是有些短了。</p>
不過這也沒有人說什麽,老爺子和老爹不在的情況下,朱瞻垶這個皇太孫最是最大的,說一不二的那種。</p>
因此,翌日一早朱瞻垶就帶著自己的二叔和三叔離開了順天,朝著大寧的方向前進。</p>
邊軍早在朱瞻垶達到順天的當天就調集好了,隻等朱瞻垶離開順天要出塞的時候直接跟上。</p>
隊伍的真容再次擴大,一行人浩浩蕩蕩的朝著大寧的方向前進,若是不知情的人來看了怕是還以為大明又要出征了。</p>
“小王見過皇太孫殿下!”</p>
在朱瞻垶到達大寧城的時候,很是意外的見到了寧王,而寧王上來就給朱瞻垶這個皇太孫行了個大禮。</p>
要說這禮吧,朱瞻垶是受之無愧的,因為他是儲君,是君,而寧王雖然是藩王,但仍舊是臣。</p>
在見朱棣的時候寧王要自稱一聲臣第,在朱瞻垶的麵前也一樣是臣。</p>
“十七爺爺快快請起,瞻垶可擔不得您的大禮。”</p>
雖然說君是君臣是臣,作為君的朱瞻垶受寧王一禮當之無愧,但話雖然是這麽說,做卻不能這麽做。</p>
要知道,寧王的封地是在朵顏三衛和建州中間的,是察罕達魯花等朵顏三衛貴族遷出之後空出來的地方,而現在他們是在大寧城。</p>
從大寧到寧王現如今的定居地撒叉河衛可是足足有著千裏之遙的。</p>
這個千裏之遙可不是平常意義上的成語,而是真真正正的一千裏地。</p>
跨越一千裏地親自來迎接,這就不難看出寧王的誠意,按照朱瞻垶此行的速度來說,寧王大抵是在知道朱瞻垶出發北巡之後就立刻出發,不然的話還真不一定能趕得上在朱瞻垶到大寧之前先到。</p>
“殿下哪裏的話,自古以來君是君臣是臣,禮不可廢。”被朱瞻垶扶起來的寧王一點架子都沒有擺,雖然按輩分來說他是朱瞻垶的十七爺爺。</p>
“殿下舟車勞頓辛苦了,眼下雖然天色尚早,但卻也難以在天黑之前抵達三萬衛了,您看是在大寧就此歇息還是去廣寧衛下榻?”</p>
“去廣寧衛吧?”朱瞻垶雖然是用疑問的語氣,但說出來的話也已經跟肯定沒什麽區別了。</p>
三萬衛太遠了,天黑之前的確是到不了,但就這麽停在大寧就有些浪費時間了,相較之下去廣寧衛是最合適的。</p>
“若是瞻垶記得不錯,這廣寧衛也是在十七爺爺的治理之下吧?現如今發展的可好?是否有需要朝廷幫忙的地方?”</p>
朱瞻垶沒有朝著自己的車駕方向去,而是拉著寧王一起上了馬,儼然有一種邊走邊談的意思。</p>
“不太好。”寧王跟著朱瞻垶上了馬,也打開了話匣子。</p>
“廣寧衛太靠海,北邊有些許荒漠,雖然不大,但也限製了朵顏三衛和廣寧衛之間的通往,所以那邊仍舊是有些荒涼。”</p>
“不過這兩年好了不少了,因為地靠遼東都司,在建州女真一事過後朝鮮重開了慶源互市,這也多多少少的讓廣寧那邊得了點兒好處。”</p>
寧王也算是個實在人,他心裏對朱棣是沒有什麽記恨的,因為他很清楚在建文的治下藩王的最終結局是什麽,因此哪怕是朱棣最後翻臉不認人,但他依舊沒什麽不滿。</p>
他現在的生活遠遠要比建文時期要好得多了,雖然遠離了權利的中心,但誰又敢說這不是一件好事兒呢?</p>
因為本身就對朱棣沒有多少記恨,所以寧王對朱瞻垶就更談不上了,甚至不僅沒有記恨還有幾分感激。</p>
要知道,如果沒有朱瞻垶的話,草原那真的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