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征開始到現在,金幼孜其實一直都不是很受重視,這跟曆史上他的遭遇完全不一樣。</p>
世人皆知內閣三楊,但很少知道金幼孜其實也是很受重視的,不隻是朱棣自己,而是成祖、仁宗和宣宗三朝皆是如此。</p>
金幼孜這個人比較內向,是內閣七人之中話語最少的,不過也正因為此才極為受重,因為他是屬於那種不喜歡說話但辦事兒靠譜的那種人。</p>
但這次,他再次在皇上和太子麵前討了個嫌。</p>
其實不是金幼孜沒有分寸,相反,他其實是罪有分寸的那個人,如果不是他有分寸的話今日也不會開口勸阻朱棣。</p>
在朱瞻垶出發北巡之後,朱棣就將很大一部分的事務都交給了太子處理,雖說不像是之前北征時太子監國那般全權處理,但也是影響很大的。</p>
北征之後,因為朱高熾卸下了監國的重任,所以跟官員的接觸少了很多,現在又因為這個原因變多了,金幼孜的分寸正是出自於這裏。</p>
這兩年大明是真的沒少打仗。</p>
先不說打了好幾年都沒停過的安南,就說從永樂八年開始,先北征後平叛建州,再加上下西洋、修《永樂大典》以及建造順天皇城,大明是真的花了不少錢。</p>
不過還好,在清洗貪官、奸商之後,大明的國庫也是回了一波血,後來由於安南和奴兒幹都司的山貨以及羊毛這些生意在實質上都是把握在朝廷手中的緣故,這錢也沒少賺。</p>
更別說還有大頭的商稅了。</p>
如果不是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加在一起賺了那麽多的錢,朱棣別說直接拍板下令再次北伐了,怕是就連建州平叛都得勒緊褲腰帶才行,說不定還得從內帑裏摳幾個子兒出來。</p>
因此,前段時間在金幼孜向朱高熾匯報事務的時候,朱高熾感慨地說了一句大明也時候休息休息了。</p>
這句話,被金幼孜記在了心裏。</p>
再後來,金幼孜跟內閣其餘六人談過此事,其他六人也覺得朱高熾的想法是正確的,畢竟倭國那邊所遭受的事情已經在大明的部分人群中傳開了,裏麵的緣由不管是誰心裏都跟明鏡似的。</p>
今日這朝會來得有些突然,在聽聞要關閉和瓦剌的互市時,金幼孜也來不及想太多了,腦子中隻記得休養生息這四個字了。</p>
事實上,他在開口之後也後悔了,但是沒辦法,這世間沒有後悔藥賣。</p>
不過他後悔的原因是沒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揣摩清楚聖意,而不是他認為自己說錯了。</p>
直到現在,在金幼孜看來,不管是朱棣還是朱高熾的決策都是因為朱瞻垶這個皇太孫遇襲而亂了分寸才做出來的,並非是最好的策略。</p>
</p>
不是他認為這仗不該打,也不是他認為這仗大明打不過,隻是認為這不是最好的辦法。</p>
“金侍講。”正想著呢,一道聲音的響起打散了金幼孜的思緒。</p>
“金侍講,太子殿下請您過去。”朱高熾的貼身太監看著麵前還有些迷湖的金幼孜,再次開口提醒。</p>
“我知道了,多謝提醒。”金幼孜點了點頭,轉身跟著來人的步伐朝著文華殿的方向而去。</p>
他不知道朱高熾找他是為了什麽事,是為了朝堂上的事情要勸慰他?亦或者是對朝堂上他的言論不滿,要給他上眼藥?這些對於金幼孜來說都是未知數。</p>
不過,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金幼孜並沒有想著要逃避。</p>
與此同時,北方草原,肯特汗山。</p>
看著麵前熟悉的地形,朱瞻垶多少有些感慨。</p>
兩年了,朱瞻垶有想過要再來這滅狼口看看,但卻沒想到會是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p>
兩年前,他在這裏以幾百錦衣衛利用地勢之利生擒了韃靼丞相馬兒哈咱及其部眾,成為了北征中最靚的仔。</p>
但現在,他卻是帶著傷來的,如果他此行帶的不是八萬人而是幾千人的話,那怕是此刻的他已經是一條喪家之犬了。</p>
但好在,他朱瞻垶仍舊是站在優勢方的那個人。</p>
“老爺子還沒做出決定,你就這麽越俎代庖真的好嗎?”朱高煦騎著馬來到朱瞻垶的身邊,身後跟著他的三弟朱高燧。</p>
“關閉互市並不是一件小事情,對於咱們大明的百姓雖然沒什麽影響,但足以讓瓦剌百姓炸開鍋了,甚至發生民變。”</p>
“這對於我們來說的確是好事兒,但也不能排除馬哈木以此為契機,說一些什麽攻入大明就不必寄人籬下之類的話,到時候那些愚昧的瓦剌百姓說不定還真的會被扇動起來。”</p>
看著在滅狼口駐紮的騰驤衛,再看看被趕回去的“商人”,朱高煦心中感慨,自己這大侄子是真的不給留後路啊……</p>
此商人非彼商人,這些商人雖然也是商人,但此行卻並非是帶著商人的身份來的。</p>
這些都是魯商劉家的人,是朱瞻垶讓人星夜兼程將他們從奴兒幹都司的路上給截下來的,要他們來這滅狼口演一出戲。</p>
一出他們想要進入瓦剌收購羊毛,但卻無功而返的戲。</p>
朱瞻垶這麽做的想法並不難猜,無非就是給本就已經緊張無比的瓦剌局勢再添一把火,讓瓦剌內部徹底爆開。</p>
“一麵吃著我們大明給的紅利,一麵屁事兒不管,甚至還想著積蓄實力南侵,對這種人何須客氣呢?”</p>
朱瞻垶看著下麵忙碌著的騰驤衛,語氣很是平澹。</p>
說實話,他想找這個機會已經很久了,曾經的他無數次想過要以什麽樣的方式來創造這麽一個機會,但最終得出來的結論都不怎麽好。</p>
隻不過沒想到的是,這個機會就這麽來了;更沒想到的是這個機會竟然是以他自己做餌。</p>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就算是早知道以自己做餌會這麽有效果,朱瞻垶也不會這麽做的。</p>
謀劃是謀劃,意外是意外,朱瞻垶從來都不會讓自己置身於險境之中,哪怕是他有萬全的準備。</p>
吃個豆子還有崩掉牙的風險呢,他才不會隨便拿自己的命做賭注,萬一出了問題他上哪兒哭去?</p>
什麽?你說謀劃?謀劃個屁謀劃!</p>
人不死就總是有機會的,再說本來大明也是在優勢瓦剌在劣勢,他著什麽急?</p>
“說是這麽說沒錯……”朱高燧也走了上來,看著自己的大侄子一臉的複雜。</p>
“京中還未傳回消息,你就這麽私自做決定,真的好嗎?而且還是關閉互市這種大事兒。”</p>
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讓朱高燧對朱瞻垶這個大侄子的印象有所改觀。</p>
以前他自認為自己在武事方麵是毫無疑問的碾壓他大哥朱高熾的,跟他二哥朱高煦最少也是個不相上下,而在文政方麵則是碾壓他二哥朱高煦,雖然比不上老大但也差不了多少。</p>
至於朱瞻垶這個毛頭小子?朱高燧不認為自己會比他還差,兩人頂多是個不相上下。</p>
但最近這幾天發生的事情以及朱瞻垶所做的決定讓朱高燧認識到了他們之間的差別。</p>
在遇襲之後,朱瞻垶先是讓朱銘帶人去撒裏怯兒,以不讓馬哈木三人帶過多的護衛以及武器這種方式打壓對方的氣勢,讓大明在談判尚未開始的情況下就在氣勢上贏了一頭。</p>
然後,朱瞻垶就死死地抓住瓦剌占了斡難河以北草場這個由頭,再加上大形勢的壓迫,逼迫馬哈木吃下這顆苦果。</p>
最後,朱瞻垶讓蜀王在斡難河巡邏的那些人“無意”的將剛剛敲定的口蘑和沙棘果生意透露給在斡難河附近放牧的瓦剌牧民,同時再讓人演了眼前這出戲……</p>
環環相扣說不上,但朱瞻垶的謀劃也算是一環接著一環,化身蠹蟲不斷地蠶食瓦剌的根基,讓瓦剌百姓們心中的怒氣越來越高。</p>
如果按照朱瞻垶所想的那樣繼續下去,那麽這件事要麽是以瓦剌的認慫為結局,要麽就以大明的大兵壓境為結局。</p>
這就得看是瓦剌認慫認的快,還是大明調兵的速度快了。</p>
不過這裏麵還有一點,那就是此時的朱瞻垶三人是不知道願挨應天府的老爺子做了什麽決定的。</p>
但是即便如此也已經夠了,朱高燧已經認清了自己和這個大侄子之間的差距。</p>
雖然很不願意承認,但朱高燧很清楚如果是他自己的話,那麽頂多就是不講理的抓著瓦剌死咬,最後逼迫瓦剌在大勢之下無可奈何的就範。</p>
而且如果是他這麽做的話,遠在應天府的老爺子不一定會支持,但換成朱瞻垶的話就不一定了。</p>
哪怕朱高燧心中很是不忿,但並不妨礙他認為老爺子大概率會派兵,甚至是再來一次北征。</p>
“三叔,您要知道,其實有時候很多事情的成功與失敗隻有一線之隔而已。”</p>
朱高燧所說的問題在朱瞻垶看來似乎並不是問題,反而是已經板上釘釘的事實。</p>
“就好像兩年前爺爺北征一樣,爺爺成功了,韃靼失敗了,那爺爺就是開疆拓土,但若是爺爺失敗了,那就是窮兵黷武。”</p>
“現在,也是一樣……”</p>
世人皆知內閣三楊,但很少知道金幼孜其實也是很受重視的,不隻是朱棣自己,而是成祖、仁宗和宣宗三朝皆是如此。</p>
金幼孜這個人比較內向,是內閣七人之中話語最少的,不過也正因為此才極為受重,因為他是屬於那種不喜歡說話但辦事兒靠譜的那種人。</p>
但這次,他再次在皇上和太子麵前討了個嫌。</p>
其實不是金幼孜沒有分寸,相反,他其實是罪有分寸的那個人,如果不是他有分寸的話今日也不會開口勸阻朱棣。</p>
在朱瞻垶出發北巡之後,朱棣就將很大一部分的事務都交給了太子處理,雖說不像是之前北征時太子監國那般全權處理,但也是影響很大的。</p>
北征之後,因為朱高熾卸下了監國的重任,所以跟官員的接觸少了很多,現在又因為這個原因變多了,金幼孜的分寸正是出自於這裏。</p>
這兩年大明是真的沒少打仗。</p>
先不說打了好幾年都沒停過的安南,就說從永樂八年開始,先北征後平叛建州,再加上下西洋、修《永樂大典》以及建造順天皇城,大明是真的花了不少錢。</p>
不過還好,在清洗貪官、奸商之後,大明的國庫也是回了一波血,後來由於安南和奴兒幹都司的山貨以及羊毛這些生意在實質上都是把握在朝廷手中的緣故,這錢也沒少賺。</p>
更別說還有大頭的商稅了。</p>
如果不是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加在一起賺了那麽多的錢,朱棣別說直接拍板下令再次北伐了,怕是就連建州平叛都得勒緊褲腰帶才行,說不定還得從內帑裏摳幾個子兒出來。</p>
因此,前段時間在金幼孜向朱高熾匯報事務的時候,朱高熾感慨地說了一句大明也時候休息休息了。</p>
這句話,被金幼孜記在了心裏。</p>
再後來,金幼孜跟內閣其餘六人談過此事,其他六人也覺得朱高熾的想法是正確的,畢竟倭國那邊所遭受的事情已經在大明的部分人群中傳開了,裏麵的緣由不管是誰心裏都跟明鏡似的。</p>
今日這朝會來得有些突然,在聽聞要關閉和瓦剌的互市時,金幼孜也來不及想太多了,腦子中隻記得休養生息這四個字了。</p>
事實上,他在開口之後也後悔了,但是沒辦法,這世間沒有後悔藥賣。</p>
不過他後悔的原因是沒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揣摩清楚聖意,而不是他認為自己說錯了。</p>
直到現在,在金幼孜看來,不管是朱棣還是朱高熾的決策都是因為朱瞻垶這個皇太孫遇襲而亂了分寸才做出來的,並非是最好的策略。</p>
</p>
不是他認為這仗不該打,也不是他認為這仗大明打不過,隻是認為這不是最好的辦法。</p>
“金侍講。”正想著呢,一道聲音的響起打散了金幼孜的思緒。</p>
“金侍講,太子殿下請您過去。”朱高熾的貼身太監看著麵前還有些迷湖的金幼孜,再次開口提醒。</p>
“我知道了,多謝提醒。”金幼孜點了點頭,轉身跟著來人的步伐朝著文華殿的方向而去。</p>
他不知道朱高熾找他是為了什麽事,是為了朝堂上的事情要勸慰他?亦或者是對朝堂上他的言論不滿,要給他上眼藥?這些對於金幼孜來說都是未知數。</p>
不過,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金幼孜並沒有想著要逃避。</p>
與此同時,北方草原,肯特汗山。</p>
看著麵前熟悉的地形,朱瞻垶多少有些感慨。</p>
兩年了,朱瞻垶有想過要再來這滅狼口看看,但卻沒想到會是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p>
兩年前,他在這裏以幾百錦衣衛利用地勢之利生擒了韃靼丞相馬兒哈咱及其部眾,成為了北征中最靚的仔。</p>
但現在,他卻是帶著傷來的,如果他此行帶的不是八萬人而是幾千人的話,那怕是此刻的他已經是一條喪家之犬了。</p>
但好在,他朱瞻垶仍舊是站在優勢方的那個人。</p>
“老爺子還沒做出決定,你就這麽越俎代庖真的好嗎?”朱高煦騎著馬來到朱瞻垶的身邊,身後跟著他的三弟朱高燧。</p>
“關閉互市並不是一件小事情,對於咱們大明的百姓雖然沒什麽影響,但足以讓瓦剌百姓炸開鍋了,甚至發生民變。”</p>
“這對於我們來說的確是好事兒,但也不能排除馬哈木以此為契機,說一些什麽攻入大明就不必寄人籬下之類的話,到時候那些愚昧的瓦剌百姓說不定還真的會被扇動起來。”</p>
看著在滅狼口駐紮的騰驤衛,再看看被趕回去的“商人”,朱高煦心中感慨,自己這大侄子是真的不給留後路啊……</p>
此商人非彼商人,這些商人雖然也是商人,但此行卻並非是帶著商人的身份來的。</p>
這些都是魯商劉家的人,是朱瞻垶讓人星夜兼程將他們從奴兒幹都司的路上給截下來的,要他們來這滅狼口演一出戲。</p>
一出他們想要進入瓦剌收購羊毛,但卻無功而返的戲。</p>
朱瞻垶這麽做的想法並不難猜,無非就是給本就已經緊張無比的瓦剌局勢再添一把火,讓瓦剌內部徹底爆開。</p>
“一麵吃著我們大明給的紅利,一麵屁事兒不管,甚至還想著積蓄實力南侵,對這種人何須客氣呢?”</p>
朱瞻垶看著下麵忙碌著的騰驤衛,語氣很是平澹。</p>
說實話,他想找這個機會已經很久了,曾經的他無數次想過要以什麽樣的方式來創造這麽一個機會,但最終得出來的結論都不怎麽好。</p>
隻不過沒想到的是,這個機會就這麽來了;更沒想到的是這個機會竟然是以他自己做餌。</p>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就算是早知道以自己做餌會這麽有效果,朱瞻垶也不會這麽做的。</p>
謀劃是謀劃,意外是意外,朱瞻垶從來都不會讓自己置身於險境之中,哪怕是他有萬全的準備。</p>
吃個豆子還有崩掉牙的風險呢,他才不會隨便拿自己的命做賭注,萬一出了問題他上哪兒哭去?</p>
什麽?你說謀劃?謀劃個屁謀劃!</p>
人不死就總是有機會的,再說本來大明也是在優勢瓦剌在劣勢,他著什麽急?</p>
“說是這麽說沒錯……”朱高燧也走了上來,看著自己的大侄子一臉的複雜。</p>
“京中還未傳回消息,你就這麽私自做決定,真的好嗎?而且還是關閉互市這種大事兒。”</p>
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讓朱高燧對朱瞻垶這個大侄子的印象有所改觀。</p>
以前他自認為自己在武事方麵是毫無疑問的碾壓他大哥朱高熾的,跟他二哥朱高煦最少也是個不相上下,而在文政方麵則是碾壓他二哥朱高煦,雖然比不上老大但也差不了多少。</p>
至於朱瞻垶這個毛頭小子?朱高燧不認為自己會比他還差,兩人頂多是個不相上下。</p>
但最近這幾天發生的事情以及朱瞻垶所做的決定讓朱高燧認識到了他們之間的差別。</p>
在遇襲之後,朱瞻垶先是讓朱銘帶人去撒裏怯兒,以不讓馬哈木三人帶過多的護衛以及武器這種方式打壓對方的氣勢,讓大明在談判尚未開始的情況下就在氣勢上贏了一頭。</p>
然後,朱瞻垶就死死地抓住瓦剌占了斡難河以北草場這個由頭,再加上大形勢的壓迫,逼迫馬哈木吃下這顆苦果。</p>
最後,朱瞻垶讓蜀王在斡難河巡邏的那些人“無意”的將剛剛敲定的口蘑和沙棘果生意透露給在斡難河附近放牧的瓦剌牧民,同時再讓人演了眼前這出戲……</p>
環環相扣說不上,但朱瞻垶的謀劃也算是一環接著一環,化身蠹蟲不斷地蠶食瓦剌的根基,讓瓦剌百姓們心中的怒氣越來越高。</p>
如果按照朱瞻垶所想的那樣繼續下去,那麽這件事要麽是以瓦剌的認慫為結局,要麽就以大明的大兵壓境為結局。</p>
這就得看是瓦剌認慫認的快,還是大明調兵的速度快了。</p>
不過這裏麵還有一點,那就是此時的朱瞻垶三人是不知道願挨應天府的老爺子做了什麽決定的。</p>
但是即便如此也已經夠了,朱高燧已經認清了自己和這個大侄子之間的差距。</p>
雖然很不願意承認,但朱高燧很清楚如果是他自己的話,那麽頂多就是不講理的抓著瓦剌死咬,最後逼迫瓦剌在大勢之下無可奈何的就範。</p>
而且如果是他這麽做的話,遠在應天府的老爺子不一定會支持,但換成朱瞻垶的話就不一定了。</p>
哪怕朱高燧心中很是不忿,但並不妨礙他認為老爺子大概率會派兵,甚至是再來一次北征。</p>
“三叔,您要知道,其實有時候很多事情的成功與失敗隻有一線之隔而已。”</p>
朱高燧所說的問題在朱瞻垶看來似乎並不是問題,反而是已經板上釘釘的事實。</p>
“就好像兩年前爺爺北征一樣,爺爺成功了,韃靼失敗了,那爺爺就是開疆拓土,但若是爺爺失敗了,那就是窮兵黷武。”</p>
“現在,也是一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