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二年,二月初八。</p>


    這一天的朱瞻垶收到了兩個好消息,第一個就是新糧的第二輪育種已經收獲了。</p>


    除去極少量分給朝鮮和哈裏勒的之外,其他的種子都被投入到了育種工作中。</p>


    在第一季的育種工作中一共用了百畝的田地,其中玉米十四畝、土豆十八畝以及紅薯六十八畝。</p>


    這是種子特性決定的,玉米和土豆都不能分秧種植,所以紅薯的畝數要遠多於其他兩個。</p>


    當初朱棣帶著朱瞻垶過去隻不過是去表現的,所以隻收了十分之一的土地,最終的結果是土豆近三萬八千斤、玉米近一萬三千斤以及紅薯十一萬餘斤。</p>


    在第二次的育種工作中,朱瞻垶特意讓戶部有所保留,沒有全都投入進去,而是選擇了一部分。</p>


    其中玉米全部投入,這個不必多說,土豆和紅薯都是有缺陷的,玉米是未來大明糧食格局的頂梁柱之一,是萬萬不可放鬆的。</p>


    剩下的兩樣中土豆全部投入,紅薯卻僅僅隻投入了三成,也就是說跟土豆的數量是幾乎持平的。</p>


    夏原吉曾經問過朱瞻垶原因,而朱瞻垶則是以紅薯的耕種和打理遠比土豆要麻煩很多,再加上產量也不及土豆等原因給搪塞過去了。</p>


    但實際上卻是因為朱瞻垶有別的考量。</p>


    “你這一手玩的很是不錯啊。”朱棣很少見地來到了大孫子的小院子裏,惹得李明珠、李明心等眾女瑟瑟發抖。</p>


    她們都知道自己的男人很受重視,甚至是在太孫之位上就已經有無數人期待著他成為皇帝了,但朱棣這還是第一次來朱瞻垶的院子,這讓李明珠眾女很是不習慣。</p>


    “還好了,孫兒隻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算不上玩的好。”朱瞻垶揮手讓李明珠眾女離開,他則是攙著老爺子在院子裏入座。</p>


    這個時節的南京還有些冷,但朱瞻垶的院子還是太小了,有些話是不能讓別人知道的,尤其是李明珠等一眾朝鮮來的。</p>


    “經過這次育種,新糧肯定就藏不住了,那些使臣們之所以在大明等這麽長時間,明麵上是為了參加孫兒的大禮,但實際上有哪個不是在等著咱們這次育種結束?”</p>


    “那些沒得到種子的是這樣,就連李褆這樣已經得到種子的也是這樣。”</p>


    朱瞻垶笑著給老爺子斟茶,嘴裏說著自己的看法。</p>


    “就連帖木兒帝國的哈裏勒,他們也就是人回去了,但實際上那些商人不還在大明沒有離開嗎?不就等著這次育種結束嘛。”</p>


    “以三種新糧的產量來說,玉米他們看不上,紅薯的種植方法現在也慢慢傳出去了,土豆的產量更高,毫無疑問這兩者是他們首當其衝的目標。”</p>


    “好東西當然得咱們自己留著,怎麽可能讓給別人?”</p>


    “嗯,不錯不錯。”朱棣笑著摸了摸大孫子的腦袋,臉上滿是讚許的笑容。</p>


    “在口感上,紅薯要遠勝於土豆,再加上這第二次育種你特意保留了很多的紅薯,這就會把那些人引導到土豆上去。”</p>


    “好打算!”</p>


    “不止呢!”朱瞻垶嘿嘿一笑,像極了奸計得逞的小狐狸。</p>


    “孫兒起草了一個辦法,本來是想去乾清宮跟您說說的,您今兒個來了,孫兒也正好跟您說說。”</p>


    “哦?有什麽想法?但說無妨!”朱棣好奇地看著大孫子那胸有成竹的樣子。</p>


    一直以來,在新糧這方麵他幾乎很少插手,不管是育種、管理還是最後的調配都是大孫子在忙碌,所以他習慣了聽聽大孫子的想法。</p>


    而且他也的確是對這些東西不了解,所以朱棣他從不逞能。</p>


    “經過這第二次的育種之後,新糧就基本上不需要朝廷再育種了,也就隻有玉米這一種需要。”</p>


    朱瞻垶從袖兜裏掏出了一張紙,這東西他也才收到沒多久,是戶部送來的新糧數據。</p>


    “玉米的產量不高,百姓們對它的熱情也不會高了,但玉米是最穩定也幾乎是沒有任何缺點的一種糧食,是必然不可能放棄的,所以隻能由朝廷繼續接手了。”</p>


    “土豆和紅薯這兩個基本不用擔心,一個產量最高,一個育種最快,百姓們的熱情肯定很高,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孫兒才打算出手限製。”</p>


    “一萬多斤的玉米種子,按照平均數來說需要近三千畝的土地才能種完,所以朝廷隻能接收一部分,剩下的還是得分給百姓,但百姓的熱情不會很高……”</p>


    </p>


    聽到這裏,朱棣的耳朵豎了起來,神色也嚴肅了起來。</p>


    “所以孫兒打算讓戶部出手幹預。”</p>


    “戶部?”朱棣皺了皺眉頭,但很快就鬆開了。</p>


    “你之前好像提過吧?從收稅方麵入手?”</p>


    “沒錯!”朱瞻垶猛地一拍手。</p>


    “在產量下,百姓們肯定不願意種植玉米,但近三千畝的土地也不可能全都由朝廷出,雖然不是沒有,但管理是個問題。”</p>


    “所以孫兒打算從稅收入手,百姓繳稅時玉米一斤可抵兩斤稻麥,紅薯三斤可抵一斤稻麥,土豆七斤可抵一斤稻麥。”</p>


    “嘶……”聽了大孫子的話,朱棣倒抽了一口涼氣。</p>


    他早就猜到了大孫子會這麽幹,但這個比例是他著實沒想到的,實在是有些誇張了。</p>


    “爺爺是不是覺得有些誇張了?”從老爺子的表情上不難猜出其想法,所以朱瞻垶也是笑著開口解釋。</p>


    “其實爺爺不必擔心,因為隻要一換算您就會發現,在這樣的比例下,從繳稅的角度上來說種一畝玉米相當於是種了四畝稻麥,而紅薯是兩畝相當於稻麥三畝,土豆最次,三畝隻能抵稻麥兩畝。”</p>


    “賬不能這麽算吧?”朱棣覺得有些不太對,但一時之間又想不清楚哪裏不對。</p>


    “沒錯,這其實是個障眼法。”朱瞻垶笑著點頭,老爺子還是精明的。</p>


    “這隻是從繳稅的角度上來說的,但從可支配的角度上來說,種植紅薯最劃算,土豆其次,玉米最次。”</p>


    “那你還這麽定?”朱棣看了一眼大孫子,語氣沒有很激烈,因為他覺得大孫子還有後手。</p>


    “您是不是忘了?”朱瞻垶笑著提示了老爺子一下。</p>


    “早在新糧抵達大明的那天孫兒就跟您說過要從稅收方麵壓製土豆和紅薯的事情了?”</p>


    ……</p>


    朱棣一下子就明白了。</p>


    他把這轍給忘了,當初朱瞻垶就提過讓戶部收稅的時候不收土豆和紅薯。</p>


    “不過咱們也不能死板,現在的情況不同,咱們還得做做調整。”朱瞻垶打斷了老爺子的思緒,開始說起了自己的想法。</p>


    “現在還是起步階段,因為現在咱們還不能讓全大明都種上新糧,而且咱們的目的是讓土豆走出大明,把玉米和紅薯留下。”</p>


    “再說了,舊糧也不可能全都放棄不種,所以咱們也得做出變通。”</p>


    “比如,咱們可以讓戶部在收稅的時候按照孫兒之前的比例收,但前提是紅薯得是切片曬幹的。”</p>


    ……</p>


    朱棣這下子全明白了。</p>


    從稅收角度上來說,種玉米最劃算,其次是稻麥,然後是紅薯最後是土豆。</p>


    從可支配角度上來說,種紅薯最劃算,其次土豆,然後玉米,最後稻麥。</p>


    再結合稅收的更改,綜合起來的糧食優先順序就是紅薯第一,玉米和稻麥其次,最後是土豆。</p>


    到了這個時候再上最後一道枷鎖,也就是朱瞻垶一開始提到的,此次分發糧種的時候紅薯隻發三成。</p>


    糧種不足,紅薯的排位雖然靠前但也不會影響太大,最後大明就會形成整體以玉米和稻麥為主,紅薯為輔,最後是土豆的糧食種植格局。</p>


    當然了,玉米的數量還是太少,這種地位的分級還不是很穩定,但以後肯定是會越來越好的。</p>


    說完了大明百姓,剩下的就是別國使臣了。</p>


    紅薯的種子不夠,玉米和稻麥的收益又比土豆更高,這就代表著這三樣種子在大明百姓中是不夠分的,而大明又不會在正規途徑上給那些使臣種子。</p>


    最後的辦法就隻有一個了,那就是從百姓手裏買。</p>


    在高價之下,百姓大多會選擇出掉自己手裏的種子,但百姓也不是傻子,他們不會做賠本生意。</p>


    這樣一來,換取玉米和紅薯種子的代價太高,使臣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放在可以說是無人問津的土豆種子身上。</p>


    截止到這裏,朱瞻垶的目的就算是徹底達成了。</p>


    第一,擴大新糧育種的規模。</p>


    第二,讓百姓們種植新糧,親身體驗新糧的產量以及口感。</p>


    第三,把弊端太大的土豆種子放出去,為大明以後的霸主地位鋪好道路。</p>


    “嘶……”徹底想明白的朱棣再次倒抽一口涼氣。</p>


    雖然說為君者最忌心慈手軟,但大孫子的這個計劃著實是驚到朱棣了。</p>


    這有些過了。</p>


    不過朱棣並不是對大孫子的做法感到不滿,而且恰恰相反。</p>


    為君者,不僅不能心慈手軟,更得有一顆堅定且殘忍的心,前提是這顆心麵對的不是清官不是你的子民。</p>


    在這一點上,朱瞻垶無疑是相當出色的,而且是一直以來都很出色。</p>


    闊灤海子外的京觀、考成法實施時被貪官的血所侵染的刑場以及烏蠻驛外曾經染透倭寇鮮血的路麵都可以證明。</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月江山永為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紈紈紈紈紈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紈紈紈紈紈絝並收藏日月江山永為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