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朝代有沒有不清楚,但在大明,在科舉的殿試策問環節,直接以兩國關係作為考題尚數首次。</p>
如果說是以朝鮮這樣的國家作為題目也就算了,畢竟朝鮮跟大明的關係可以說是路人皆知,誰不知道朝鮮是大明最忠實的擁躉?</p>
但帖木兒帝國……</p>
之前鄭和等人遠洋歸來後所帶來的新糧熱度很高,而且在朱瞻垶有意的運營之下持續了很長的時間,但即便如此,新糧的熱度也是有個時間限製的。</p>
第一季新糧育種的時間超過三個月,三個月的時間,再怎麽新鮮的東西熱度也過了,所以百姓們就很自然地將目光放在了別的地方。</p>
首當其衝的就是遠洋船隊的慘相。</p>
王景弘就不說了,他是從山東備倭軍的營地,也就是廟島群島出發的,但鄭和是正兒八經的在應天府的上新河碼頭出發的,是由朱棣和朱瞻垶親自送行的。</p>
當時遠洋船隊的氣勢之恢弘天下皆知,但回來的時候卻是一副慘兮兮的模樣,而且還是跟王景弘匯合之後,兩隻船隊才有那麽點兒人。</p>
隨著事情的發酵,朱瞻垶也沒有藏著掖著,直接就將忽魯謨斯的事情給放出去了。</p>
雖然從表麵上來說這事兒恨不光彩,因為不管說遠洋船隊的戰鬥力不如正規軍,亦或者說鄭和不是張輔那樣的大將,但敗了就是敗了,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p>
</p>
有時候,兵敗會給百姓帶來巨大的心理打擊,但有時候,戰敗卻反而會激起百姓們的鬥誌,讓全國上下都萬眾一心。</p>
遠洋船隊在忽魯謨斯遇襲一事就是後者。</p>
如果是前三次遠洋,那百姓們不會覺得有什麽,因為那時候鄭和的目的是為了宣揚大明,讓大明的威名遠洋海外。</p>
但這次不一樣,這次遠洋船隊可以說是為了百姓才出發的。</p>
鄭和他們為百姓帶回來了高產的糧種,但卻在路上遭遇到了這種事情百姓就自然而然地同仇敵愾了。</p>
期初這種情緒還僅限於在民間百姓的茶餘飯後,隻是人們閑聊之時的一種談資,頂多就是在談及這件事情的時候表示一下憤慨。</p>
但在新糧的第一次育種結束之後,原本已經有些平息的熱度再次翻紅,讓大明上下仇視帖木兒帝國的情緒迎來了第一波小高潮。</p>
沒錯,隻是第一波,不是結束。</p>
後來,為了謀求合作,哈裏勒讓其嫡長子親自帶人押送本雅失裏來到大明,這些人的到來讓大明百姓的情緒來到了第二波高潮。</p>
百姓們通常都不會管很多,他們往往連大明內部的形勢都分析不清楚,更別說萬裏之外的帖木兒帝國了。</p>
他們不知道沙哈魯和哈裏勒有什麽區別,他們隻知道哈裏勒就是帖木兒帝國的人,而襲擊了遠洋船隊的也是帖木兒帝國。</p>
此時一度鬧得有些不可收拾,但好在哈裏勒的嫡長子彌撒黑在大明停留的時間並不長,此事才得到了平息。</p>
不過經過這麽一鬧,大明上下誰人不知大明和帖木兒帝國的形勢緊張?</p>
現如今朱瞻垶用這個當做殿試策問的問題,那就等同於是將兩國交戰時的經濟和政治交鋒作為了考題。</p>
“諸位不用著急,此次的考題與往年科舉的有些不太一樣,所以答題的方式也不一樣,諸位請聽我說。”</p>
朱瞻垶擺了擺手,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然後招了招手。</p>
隨著朱瞻垶的手勢,騰驤衛迅速地動了起來,將整個殿試賜宴場地分割成了三個部分。</p>
“諸位請聽好。”朱瞻垶又拍了拍手,語氣較之剛才嚴肅了不少。</p>
“就大明與帖木兒帝國之間的關係,認為當以和為貴,彰顯我大明天朝上國風範者,請站到右邊,反之則站到左邊。”</p>
聽到朱瞻垶這麽說,二百多名考生不免地有些慌亂,但能走到殿試這一步的鮮少有什麽二愣子,所以考生們很快就站好了位置。</p>
可能是為了迎合朱瞻垶,右邊空無一人,所有的考生都站到了左邊。</p>
這並不奇怪,大明皇太孫的性格有多激進世人皆知,草原上的京觀和烏蠻驛外倭寇的鮮血都能夠證明。</p>
“好。”朱瞻垶點了點頭,然後拋出了第二個問題。</p>
“既然諸位都認為我大明不該忍氣吞聲,那就要有個規劃,認為我們大明應該韜光養晦,利用新糧盡量增加儲備的請站在右邊,認為我大明應該盡快采取措施的請站在左邊。”</p>
和上一題不一樣,這一題對於考生們來說難了很多。</p>
不是說這道題本身有多難,雖然也很難,但對於考生們來說最難的應該是揣摩朱瞻垶的態度。</p>
能走到這一步的士子都是有些小心思的,都清楚迎合統治者的想法就是最快的捷徑,而朱瞻垶的態度模湖,這就讓他們很難揣摩。</p>
過了小一刻鍾,考生們才猶猶豫豫地站好了隊,而和上次一邊倒的情況不一樣。</p>
有人有了不同意見。</p>
站在右邊,也就是讚成利用新糧高額的產量盡量盡快增加儲備的人占了大多數,而僅僅隻有十二人站到了左邊。</p>
朱瞻垶這就有數了,右邊的多是保守派,跟現如今朝堂上的那些官員都是差不多的,而左邊的則是激進派或者是有其他想法的人。</p>
“好。”朱瞻垶滿意的點了點頭,十二個人,雖然不多,但也不少了。</p>
“在問下一個問題之前我有一個問題要問問你們十二個人,你們是全都讚成要盡快對帖木兒帝國采取限製措施,還是說兩種看法你們都不認同,而是有著其他的看法?”</p>
“若是有請提前說明。”</p>
寂靜。</p>
沒有人說話,右邊的人已經新生不祥的預感,但木已成舟,已經沒有了後悔的機會。</p>
“那好,請右邊的諸位退到後麵去。”朱瞻垶抬手示意,騰驤衛很快就將右邊的人帶到了第三塊區域,也就是最後麵。</p>
“現在,請你們答卷。”朱瞻垶再次伸手示意,楊榮等人親自拿了十二份考卷送到了他們的麵前。</p>
考卷上沒有問題,隻是給他們一個答題的絹帛罷了,不過這並不妨礙這十二個人回答問題,因為若是他們找不到答題的方向那也就證明他們的才能不夠。</p>
最起碼是政治嗅覺不夠。</p>
整個殿試的現場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前麵的十二人安心答題,後麵的二百多人痛心疾首,捶胸頓足。</p>
事到如今,所有人都已經知道了朱瞻垶的態度,毫無疑問前麵的那十二個人就算是答題的結果不是很好,那最終的成就也不會太低。</p>
最起碼,人家抓到了皇太孫的癢處,這就等於是抱緊了朱瞻垶的大腿,說一句未來可期一點都不為過。</p>
是的,哪怕是最終答卷上寫的一團糟,就衝著他們站在左邊這一點就會得到重要。</p>
為什麽?因為究其根本,朱瞻垶本人的想法就是激進的,這就代表著以後大明對帖木兒帝國的政策也會比較激進,到時候這十二個人就算是沒有才能也會被重用。</p>
因為朱瞻垶要的就是他們激進的想法,讓守成的人去執行激進派的想法那肯定是不可能的,相比之下,這激進派的人就算是再怎麽拉也比保守派的合適。</p>
而他們這些選了右邊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最多不過是按照以往的軌跡按部就班的向前,雖然也會有人得到重用和晉升,但比起左邊的那十二人來說,他們毫無優勢。</p>
毫不誇張的說,左邊的十二人在做出選擇的時候就已經向前跨越了一個大台階,而這個台階是右邊的人無論如何都無法趕上的。</p>
而此時的朱瞻垶卻是老神在在的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p>
“可有把握?”老爺子毫不在意此時的場合,直接就開口問了起來。</p>
不過也是,像這種說話聲是傳不到下麵的考生耳中的,畢竟這代表著皇權的高台可是相當之高的。</p>
“哪有什麽把握之說?此次隻不過是篩選一些比較適合的人罷了,孫兒就沒想著能夠得到一個能讓我驚為天人的想法。”</p>
朱瞻垶這話多少有些自大,但這也是他真實的想法。</p>
他想要對帖木兒帝國采取的措施是劃時代的,這個時代的人們不說沒人能理解,但也絕對是比較少的。</p>
不過也不排除有人的思想很前衛,前衛到了能跟朱瞻垶這個異類達到同一高度。</p>
“說得倒也是,就你這個小兔崽子的想法,怕是這世間沒有幾個人能想到。”</p>
聽了大孫子的話,朱棣也不由得點頭讚同。</p>
在他看來,大孫子的想法實在是過於妖孽了,而且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前提,所有的一切都是依托在這個前提下的,可這個前提卻沒人知道。</p>
想一想,在你不知道你將會得到什麽工具的時候,你怎麽可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卷呢?</p>
不是沒可能,但出現這個人的可能性就跟出現一個諸葛孔明這種等級的天才是差不多的。</p>
旁邊的朱高熾聽著自家老爹和兒子的話,他心頭有很多的疑惑,但卻無法解開,因為有一些事情是他不知道的。</p>
可這種場合他也不能說。</p>
如果說是以朝鮮這樣的國家作為題目也就算了,畢竟朝鮮跟大明的關係可以說是路人皆知,誰不知道朝鮮是大明最忠實的擁躉?</p>
但帖木兒帝國……</p>
之前鄭和等人遠洋歸來後所帶來的新糧熱度很高,而且在朱瞻垶有意的運營之下持續了很長的時間,但即便如此,新糧的熱度也是有個時間限製的。</p>
第一季新糧育種的時間超過三個月,三個月的時間,再怎麽新鮮的東西熱度也過了,所以百姓們就很自然地將目光放在了別的地方。</p>
首當其衝的就是遠洋船隊的慘相。</p>
王景弘就不說了,他是從山東備倭軍的營地,也就是廟島群島出發的,但鄭和是正兒八經的在應天府的上新河碼頭出發的,是由朱棣和朱瞻垶親自送行的。</p>
當時遠洋船隊的氣勢之恢弘天下皆知,但回來的時候卻是一副慘兮兮的模樣,而且還是跟王景弘匯合之後,兩隻船隊才有那麽點兒人。</p>
隨著事情的發酵,朱瞻垶也沒有藏著掖著,直接就將忽魯謨斯的事情給放出去了。</p>
雖然從表麵上來說這事兒恨不光彩,因為不管說遠洋船隊的戰鬥力不如正規軍,亦或者說鄭和不是張輔那樣的大將,但敗了就是敗了,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p>
</p>
有時候,兵敗會給百姓帶來巨大的心理打擊,但有時候,戰敗卻反而會激起百姓們的鬥誌,讓全國上下都萬眾一心。</p>
遠洋船隊在忽魯謨斯遇襲一事就是後者。</p>
如果是前三次遠洋,那百姓們不會覺得有什麽,因為那時候鄭和的目的是為了宣揚大明,讓大明的威名遠洋海外。</p>
但這次不一樣,這次遠洋船隊可以說是為了百姓才出發的。</p>
鄭和他們為百姓帶回來了高產的糧種,但卻在路上遭遇到了這種事情百姓就自然而然地同仇敵愾了。</p>
期初這種情緒還僅限於在民間百姓的茶餘飯後,隻是人們閑聊之時的一種談資,頂多就是在談及這件事情的時候表示一下憤慨。</p>
但在新糧的第一次育種結束之後,原本已經有些平息的熱度再次翻紅,讓大明上下仇視帖木兒帝國的情緒迎來了第一波小高潮。</p>
沒錯,隻是第一波,不是結束。</p>
後來,為了謀求合作,哈裏勒讓其嫡長子親自帶人押送本雅失裏來到大明,這些人的到來讓大明百姓的情緒來到了第二波高潮。</p>
百姓們通常都不會管很多,他們往往連大明內部的形勢都分析不清楚,更別說萬裏之外的帖木兒帝國了。</p>
他們不知道沙哈魯和哈裏勒有什麽區別,他們隻知道哈裏勒就是帖木兒帝國的人,而襲擊了遠洋船隊的也是帖木兒帝國。</p>
此時一度鬧得有些不可收拾,但好在哈裏勒的嫡長子彌撒黑在大明停留的時間並不長,此事才得到了平息。</p>
不過經過這麽一鬧,大明上下誰人不知大明和帖木兒帝國的形勢緊張?</p>
現如今朱瞻垶用這個當做殿試策問的問題,那就等同於是將兩國交戰時的經濟和政治交鋒作為了考題。</p>
“諸位不用著急,此次的考題與往年科舉的有些不太一樣,所以答題的方式也不一樣,諸位請聽我說。”</p>
朱瞻垶擺了擺手,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然後招了招手。</p>
隨著朱瞻垶的手勢,騰驤衛迅速地動了起來,將整個殿試賜宴場地分割成了三個部分。</p>
“諸位請聽好。”朱瞻垶又拍了拍手,語氣較之剛才嚴肅了不少。</p>
“就大明與帖木兒帝國之間的關係,認為當以和為貴,彰顯我大明天朝上國風範者,請站到右邊,反之則站到左邊。”</p>
聽到朱瞻垶這麽說,二百多名考生不免地有些慌亂,但能走到殿試這一步的鮮少有什麽二愣子,所以考生們很快就站好了位置。</p>
可能是為了迎合朱瞻垶,右邊空無一人,所有的考生都站到了左邊。</p>
這並不奇怪,大明皇太孫的性格有多激進世人皆知,草原上的京觀和烏蠻驛外倭寇的鮮血都能夠證明。</p>
“好。”朱瞻垶點了點頭,然後拋出了第二個問題。</p>
“既然諸位都認為我大明不該忍氣吞聲,那就要有個規劃,認為我們大明應該韜光養晦,利用新糧盡量增加儲備的請站在右邊,認為我大明應該盡快采取措施的請站在左邊。”</p>
和上一題不一樣,這一題對於考生們來說難了很多。</p>
不是說這道題本身有多難,雖然也很難,但對於考生們來說最難的應該是揣摩朱瞻垶的態度。</p>
能走到這一步的士子都是有些小心思的,都清楚迎合統治者的想法就是最快的捷徑,而朱瞻垶的態度模湖,這就讓他們很難揣摩。</p>
過了小一刻鍾,考生們才猶猶豫豫地站好了隊,而和上次一邊倒的情況不一樣。</p>
有人有了不同意見。</p>
站在右邊,也就是讚成利用新糧高額的產量盡量盡快增加儲備的人占了大多數,而僅僅隻有十二人站到了左邊。</p>
朱瞻垶這就有數了,右邊的多是保守派,跟現如今朝堂上的那些官員都是差不多的,而左邊的則是激進派或者是有其他想法的人。</p>
“好。”朱瞻垶滿意的點了點頭,十二個人,雖然不多,但也不少了。</p>
“在問下一個問題之前我有一個問題要問問你們十二個人,你們是全都讚成要盡快對帖木兒帝國采取限製措施,還是說兩種看法你們都不認同,而是有著其他的看法?”</p>
“若是有請提前說明。”</p>
寂靜。</p>
沒有人說話,右邊的人已經新生不祥的預感,但木已成舟,已經沒有了後悔的機會。</p>
“那好,請右邊的諸位退到後麵去。”朱瞻垶抬手示意,騰驤衛很快就將右邊的人帶到了第三塊區域,也就是最後麵。</p>
“現在,請你們答卷。”朱瞻垶再次伸手示意,楊榮等人親自拿了十二份考卷送到了他們的麵前。</p>
考卷上沒有問題,隻是給他們一個答題的絹帛罷了,不過這並不妨礙這十二個人回答問題,因為若是他們找不到答題的方向那也就證明他們的才能不夠。</p>
最起碼是政治嗅覺不夠。</p>
整個殿試的現場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前麵的十二人安心答題,後麵的二百多人痛心疾首,捶胸頓足。</p>
事到如今,所有人都已經知道了朱瞻垶的態度,毫無疑問前麵的那十二個人就算是答題的結果不是很好,那最終的成就也不會太低。</p>
最起碼,人家抓到了皇太孫的癢處,這就等於是抱緊了朱瞻垶的大腿,說一句未來可期一點都不為過。</p>
是的,哪怕是最終答卷上寫的一團糟,就衝著他們站在左邊這一點就會得到重要。</p>
為什麽?因為究其根本,朱瞻垶本人的想法就是激進的,這就代表著以後大明對帖木兒帝國的政策也會比較激進,到時候這十二個人就算是沒有才能也會被重用。</p>
因為朱瞻垶要的就是他們激進的想法,讓守成的人去執行激進派的想法那肯定是不可能的,相比之下,這激進派的人就算是再怎麽拉也比保守派的合適。</p>
而他們這些選了右邊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最多不過是按照以往的軌跡按部就班的向前,雖然也會有人得到重用和晉升,但比起左邊的那十二人來說,他們毫無優勢。</p>
毫不誇張的說,左邊的十二人在做出選擇的時候就已經向前跨越了一個大台階,而這個台階是右邊的人無論如何都無法趕上的。</p>
而此時的朱瞻垶卻是老神在在的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p>
“可有把握?”老爺子毫不在意此時的場合,直接就開口問了起來。</p>
不過也是,像這種說話聲是傳不到下麵的考生耳中的,畢竟這代表著皇權的高台可是相當之高的。</p>
“哪有什麽把握之說?此次隻不過是篩選一些比較適合的人罷了,孫兒就沒想著能夠得到一個能讓我驚為天人的想法。”</p>
朱瞻垶這話多少有些自大,但這也是他真實的想法。</p>
他想要對帖木兒帝國采取的措施是劃時代的,這個時代的人們不說沒人能理解,但也絕對是比較少的。</p>
不過也不排除有人的思想很前衛,前衛到了能跟朱瞻垶這個異類達到同一高度。</p>
“說得倒也是,就你這個小兔崽子的想法,怕是這世間沒有幾個人能想到。”</p>
聽了大孫子的話,朱棣也不由得點頭讚同。</p>
在他看來,大孫子的想法實在是過於妖孽了,而且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前提,所有的一切都是依托在這個前提下的,可這個前提卻沒人知道。</p>
想一想,在你不知道你將會得到什麽工具的時候,你怎麽可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卷呢?</p>
不是沒可能,但出現這個人的可能性就跟出現一個諸葛孔明這種等級的天才是差不多的。</p>
旁邊的朱高熾聽著自家老爹和兒子的話,他心頭有很多的疑惑,但卻無法解開,因為有一些事情是他不知道的。</p>
可這種場合他也不能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