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朝中還真因範岩的建言,醞釀著一場風波。</p>
自郕王朱祁玉傳達令旨後,朝廷官吏們的建言書如雪花般,被通政司送入內閣。</p>
因各衙呈送的建言書太多,隻能先由閣臣批閱,可行性高的再遞交朱祁玉過目。</p>
土木堡一敗,內閣首輔曹鼐和閣臣張益殉國,如今隻剩陳循和苗衷,高穀(穀,音同穀)三位閣臣。</p>
三人中,陳循世故圓滑,苗衷外和內貞,高穀清直公正,性格迥然不同。</p>
昨日各衙門遞交了三百餘份建言書,其中欽天監官生所寫的六十多份,全都由高穀負責批閱。</p>
身為閣臣,高穀做事勤勉,並未因欽天監是邊緣機構而輕視,監中官生所寫的每一份建言書,他都看的十分認真。</p>
待看到範岩那份建言書後,高穀眉頭漸漸皺了起來。</p>
在他看來,前麵寫的還算正常,後麵那條和親的建議,卻讓他有些惱火。</p>
大明開國以來,從來沒有和異族和親過。</p>
更何況,這次大明敗於瓦剌之手,若是因戰敗和異族和親,就意味著大明向瓦剌低頭,這天朝上國威嚴何在?</p>
還有一點讓高穀生氣的是,而先帝所出的三個公主皆已出嫁,當今陛下膝下也隻有兩女,長女如今才兩歲,怎能與瓦剌和親?</p>
範岩寫這條建議的時候,完全是意氣用事,哪考慮過這些事,完全是無稽之談。</p>
氣憤之下,高穀直接將這份建言書扔到了廢紙簍裏。</p>
另外兩位閣臣看到,便問高穀何事如此生氣,高穀就將此事說了一遍,這番言論,讓另兩位閣臣也搖頭不止。</p>
最近幾日,孫太後每天都會派內侍來詢問閣臣皇帝的動向。</p>
高穀跟徐循二人談這事的時候,恰巧被孫太後使派來的內侍常欒聽到。</p>
常欒心眼比較多,暗想如今陛下都落入敵手,要是能嫁個公主就把皇帝換回來,似乎也很劃算吧?</p>
慈寧宮,寢殿。</p>
孫太後半臥在軟塌上,兩個宮女正在揉肩捶腿。</p>
自從皇帝被俘,孫太後每日茶飯不思,讓她本就衰老的麵容憔悴了不少。</p>
為了換回兒子,她已經送給瓦剌太師也先送了大筆財寶,可每次傳回來的都是壞消息。</p>
無奈之下,孫太後隻能催促外朝大臣們想辦法,盡早將兒子救回來。</p>
最近幾天,去內閣詢問進度的宦官回來,孫太後得到的答複依舊如同往日——正在等待救駕最佳時機。</p>
皇帝在瓦剌人手中,隨時有生命危險。</p>
每次聽到相同答桉,孫太後都覺得自己被敷衍了。</p>
她甚至懷疑,這些大臣們根本就沒想救回皇帝,說不定正在預謀另立新君,好改朝換代。</p>
剛才,孫太後又派內侍常欒去內閣打聽消息。</p>
不出所料,常欒依舊帶來了和以往相同的答複。</p>
“混賬,這是覺得哀家好湖弄嗎?!”</p>
孫太後勃然大怒,將軟塌上的靠枕擁立摔在地上。</p>
“太後息怒。”</p>
常欒和兩個宮女被嚇得夠嗆,連忙跪在地上請罪。</p>
好在,總管太監李永昌及時進來,將孫太後勸住。</p>
常欒想起和親的事,幾次想告訴孫太後,卻擔心太後在氣頭上,不敢去觸這個眉頭。</p>
李永昌任慈寧宮總管一職多年,對手下十分了解,見常欒幾次欲言又止,猜到他可能有話想說,便問道:“有話就說,在太後麵前也敢遮遮掩掩?”</p>
孫太後正在氣頭上,見常欒那抖若篩糠的模樣,氣就不打一處來。</p>
不過,看在李永昌的麵子上,她還是壓下火氣問道:“究竟是何事,吞吞吐吐的?”</p>
常欒咽了口唾沫,這才回道:</p>
“啟稟太後,奴婢去內閣的時候,聽說有人提了個跟瓦剌和親換回陛下的建議,但閣老們覺得本朝無年紀合適的公主,且開國以來從未有過與異族和親先例,便將這法子給否決了。</p>
奴婢覺得,既然是有助於救回陛下的法子,不管行不行,都應該跟太後稟報一聲才是,做臣子的怎可胡亂就否決了,所以奴婢一直在想,要怎麽跟太後稟報……”</p>
和親?</p>
聽到這個詞,孫太後和李永昌都是一怔。</p>
片刻後,李永昌搖頭歎息道:“確實有些不妥,兩位小公主最年長的如今才兩歲,哪裏能出嫁。”</p>
不成想,孫太後卻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p>
李永昌見狀,忙問孫太後的意思。</p>
孫太後沉思片刻,問道:“若是以宗室女冊封公主,再跟瓦剌和親,那也先是否可以答應?”</p>
“這個……”</p>
李永昌欲言又止。</p>
作為太監總管,李永昌對宮中的事也有些了解。</p>
當初,王振因瓦剌人沒有給他上貢,便削減了朝廷回賜給瓦剌的禮物,以至於也先震怒,隨率軍入寇。</p>
也先用的借口,自然不會是因賞賜的事,這樣會顯得太小家子氣。</p>
他給自己找了個冠冕堂皇的借口,說是因大明答應要和瓦剌和親,下嫁公主。</p>
最後,皇帝卻出爾反爾,根本沒有和親的意思,他這才怒而起兵,為瓦剌討回麵子。</p>
奇葩的是,也先口中和大明和親的對象,不是他的兒子,也不是其他首領,而是他自己。</p>
</p>
要知道,也先如今已經四十二歲,半截身子都入土的人了,還說大明要下嫁公主給他,這簡直是對大明赤果果的羞辱!</p>
任誰都看得出來,這也先根本不是想要結親,這擺明了是給入侵大明找一個合適的借口。</p>
孫太後想以宗室女跟瓦剌和親,恐怕也沒那麽容易實現。</p>
畢竟,瓦剌剛大敗明朝精銳,旦夕可至京城,京城又沒有精兵強將,隻要一鼓作氣拿下,大明江山便有半壁落入他掌中。</p>
到時候,別說宗室女,就是公主、皇帝嬪妃,恐怕也難逃瓦剌人的魔爪。</p>
這麽大的誘惑擺著,瓦剌人會算不清這個賬?</p>
因此,在李永昌看來,一個宗室女冊封的公主,還不足以讓瓦剌人退兵。</p>
見李永昌神色猶豫,孫太後揮手打發了寢殿內其他人,問道:“你覺得哀家說的不對?”</p>
“回稟太後,這瓦剌……”</p>
茲事體大,李永昌雖然不想打擊孫太後,卻也隻能將心中所想說了一遍。</p>
孫太後聽完,失望至極。</p>
過了片刻,她像是想到了什麽,壓低聲音問道:“若以皇家公主和親,瓦剌會不會送還皇帝?”</p>
自郕王朱祁玉傳達令旨後,朝廷官吏們的建言書如雪花般,被通政司送入內閣。</p>
因各衙呈送的建言書太多,隻能先由閣臣批閱,可行性高的再遞交朱祁玉過目。</p>
土木堡一敗,內閣首輔曹鼐和閣臣張益殉國,如今隻剩陳循和苗衷,高穀(穀,音同穀)三位閣臣。</p>
三人中,陳循世故圓滑,苗衷外和內貞,高穀清直公正,性格迥然不同。</p>
昨日各衙門遞交了三百餘份建言書,其中欽天監官生所寫的六十多份,全都由高穀負責批閱。</p>
身為閣臣,高穀做事勤勉,並未因欽天監是邊緣機構而輕視,監中官生所寫的每一份建言書,他都看的十分認真。</p>
待看到範岩那份建言書後,高穀眉頭漸漸皺了起來。</p>
在他看來,前麵寫的還算正常,後麵那條和親的建議,卻讓他有些惱火。</p>
大明開國以來,從來沒有和異族和親過。</p>
更何況,這次大明敗於瓦剌之手,若是因戰敗和異族和親,就意味著大明向瓦剌低頭,這天朝上國威嚴何在?</p>
還有一點讓高穀生氣的是,而先帝所出的三個公主皆已出嫁,當今陛下膝下也隻有兩女,長女如今才兩歲,怎能與瓦剌和親?</p>
範岩寫這條建議的時候,完全是意氣用事,哪考慮過這些事,完全是無稽之談。</p>
氣憤之下,高穀直接將這份建言書扔到了廢紙簍裏。</p>
另外兩位閣臣看到,便問高穀何事如此生氣,高穀就將此事說了一遍,這番言論,讓另兩位閣臣也搖頭不止。</p>
最近幾日,孫太後每天都會派內侍來詢問閣臣皇帝的動向。</p>
高穀跟徐循二人談這事的時候,恰巧被孫太後使派來的內侍常欒聽到。</p>
常欒心眼比較多,暗想如今陛下都落入敵手,要是能嫁個公主就把皇帝換回來,似乎也很劃算吧?</p>
慈寧宮,寢殿。</p>
孫太後半臥在軟塌上,兩個宮女正在揉肩捶腿。</p>
自從皇帝被俘,孫太後每日茶飯不思,讓她本就衰老的麵容憔悴了不少。</p>
為了換回兒子,她已經送給瓦剌太師也先送了大筆財寶,可每次傳回來的都是壞消息。</p>
無奈之下,孫太後隻能催促外朝大臣們想辦法,盡早將兒子救回來。</p>
最近幾天,去內閣詢問進度的宦官回來,孫太後得到的答複依舊如同往日——正在等待救駕最佳時機。</p>
皇帝在瓦剌人手中,隨時有生命危險。</p>
每次聽到相同答桉,孫太後都覺得自己被敷衍了。</p>
她甚至懷疑,這些大臣們根本就沒想救回皇帝,說不定正在預謀另立新君,好改朝換代。</p>
剛才,孫太後又派內侍常欒去內閣打聽消息。</p>
不出所料,常欒依舊帶來了和以往相同的答複。</p>
“混賬,這是覺得哀家好湖弄嗎?!”</p>
孫太後勃然大怒,將軟塌上的靠枕擁立摔在地上。</p>
“太後息怒。”</p>
常欒和兩個宮女被嚇得夠嗆,連忙跪在地上請罪。</p>
好在,總管太監李永昌及時進來,將孫太後勸住。</p>
常欒想起和親的事,幾次想告訴孫太後,卻擔心太後在氣頭上,不敢去觸這個眉頭。</p>
李永昌任慈寧宮總管一職多年,對手下十分了解,見常欒幾次欲言又止,猜到他可能有話想說,便問道:“有話就說,在太後麵前也敢遮遮掩掩?”</p>
孫太後正在氣頭上,見常欒那抖若篩糠的模樣,氣就不打一處來。</p>
不過,看在李永昌的麵子上,她還是壓下火氣問道:“究竟是何事,吞吞吐吐的?”</p>
常欒咽了口唾沫,這才回道:</p>
“啟稟太後,奴婢去內閣的時候,聽說有人提了個跟瓦剌和親換回陛下的建議,但閣老們覺得本朝無年紀合適的公主,且開國以來從未有過與異族和親先例,便將這法子給否決了。</p>
奴婢覺得,既然是有助於救回陛下的法子,不管行不行,都應該跟太後稟報一聲才是,做臣子的怎可胡亂就否決了,所以奴婢一直在想,要怎麽跟太後稟報……”</p>
和親?</p>
聽到這個詞,孫太後和李永昌都是一怔。</p>
片刻後,李永昌搖頭歎息道:“確實有些不妥,兩位小公主最年長的如今才兩歲,哪裏能出嫁。”</p>
不成想,孫太後卻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p>
李永昌見狀,忙問孫太後的意思。</p>
孫太後沉思片刻,問道:“若是以宗室女冊封公主,再跟瓦剌和親,那也先是否可以答應?”</p>
“這個……”</p>
李永昌欲言又止。</p>
作為太監總管,李永昌對宮中的事也有些了解。</p>
當初,王振因瓦剌人沒有給他上貢,便削減了朝廷回賜給瓦剌的禮物,以至於也先震怒,隨率軍入寇。</p>
也先用的借口,自然不會是因賞賜的事,這樣會顯得太小家子氣。</p>
他給自己找了個冠冕堂皇的借口,說是因大明答應要和瓦剌和親,下嫁公主。</p>
最後,皇帝卻出爾反爾,根本沒有和親的意思,他這才怒而起兵,為瓦剌討回麵子。</p>
奇葩的是,也先口中和大明和親的對象,不是他的兒子,也不是其他首領,而是他自己。</p>
</p>
要知道,也先如今已經四十二歲,半截身子都入土的人了,還說大明要下嫁公主給他,這簡直是對大明赤果果的羞辱!</p>
任誰都看得出來,這也先根本不是想要結親,這擺明了是給入侵大明找一個合適的借口。</p>
孫太後想以宗室女跟瓦剌和親,恐怕也沒那麽容易實現。</p>
畢竟,瓦剌剛大敗明朝精銳,旦夕可至京城,京城又沒有精兵強將,隻要一鼓作氣拿下,大明江山便有半壁落入他掌中。</p>
到時候,別說宗室女,就是公主、皇帝嬪妃,恐怕也難逃瓦剌人的魔爪。</p>
這麽大的誘惑擺著,瓦剌人會算不清這個賬?</p>
因此,在李永昌看來,一個宗室女冊封的公主,還不足以讓瓦剌人退兵。</p>
見李永昌神色猶豫,孫太後揮手打發了寢殿內其他人,問道:“你覺得哀家說的不對?”</p>
“回稟太後,這瓦剌……”</p>
茲事體大,李永昌雖然不想打擊孫太後,卻也隻能將心中所想說了一遍。</p>
孫太後聽完,失望至極。</p>
過了片刻,她像是想到了什麽,壓低聲音問道:“若以皇家公主和親,瓦剌會不會送還皇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