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發明語言文字,令到人類的演化大步躍進,這是「個人潛意識」能發展為「集體潛意識」的關鍵。但未討論「集體潛意識」之前,先談談人類語言文字的起源,發明語言文字開始於「本能」,即來自「星」的「大潛意識」的指引。單簡來說,在原始社會人類很難獨自生存,因為我們沒有利牙利爪,跑得又不快,為了生存,隻有與其他人類聯合起來,一起行動,一起尋找食物,互相扶持。這就是生存的驅力使大家走在一起。以群體進化的生物也有不少,特別提到的是螞蟻,牠們都是集體行動的,分工非常仔細,但為何牠們未能如人類那樣,發展出文明呢?因為牠們遵從本能,但沒有發展出「自我」,即是「個人潛意識」,所以牠們未能發展出「語言」,當然我不是螞蟻,我不可肯定牠們真實的生活感受,是否真的沒有「自我」。但我們從結果來推論,人類能成為「萬物之靈」實在是由於我們能把「個人潛意識」發展為「集體潛意識」所帶來的躍進。
人類因為有語言文字才能積累「知識」,而化成語言文字的「知識」擴大了人類「意識」的邊界。詳細解說一下。當一群人為生存聚集在一起,要合作,必須要交流。但要如何交流,人類可以發出一些音節,人類還熟習「聯想」,某一群人以某一個音節代表某樣東西,如以發音ya代表「日」(太陽),當這群人的後代從前人習得ya是指「日」,是人類可以溝通之始,而這種溝通是可以通過學習得來的,而這群人的後代當聽到ya,便會聯想起「日」。
文字的原理與語言是一樣的,隻不過以「符號」代替「音節」,而這些符號不會隨風消失,而是能夠加以保存。用一個成語「瞎子摸象」來簡單說明,同是盲的人在形容一隻大象時,因為會有不同描述,因為他們都有著不同主觀感覺(意識),他們對一隻象有不同的「意識」,是源自他們不同的個人經驗。一個說象是根草繩,不隻因為他隻摸了大象的尾巴,而且在他過往的生命經驗中接觸過草繩;另一個說象是木柱,不隻因為他隻摸了大象的腳,而且在他過往的生命經驗中接觸過木柱;一個說象是水管,不隻因為他隻摸了大象的長鼻,而且在他過往的生命經驗中接觸過水管。而這班瞎子在自己的語言中有草繩、木柱、水管的代表音節,如果他們走在一起用語言交流,那大象的綜合形象應該是一隻有著草繩、木柱、水管的動物。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但這又與所謂的「個人潛意識」扯上什麽關係呢?如果那隻大象,並不是一個可以觸摸得到的真實事物,而是運行於天地間的規律,那會是怎樣呢?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瞎子,均受著自身肉體的限製,例如︰人類看不到紅外線,並不是紅外線不存在,隻是我們的身體構造沒有具備探測這種光線的功能,而我們的肉體是由dna的複製而建構成的。但為何我們還能得知一些我們感觀以外的東西呢?有答是「科學」,那「科學」的本質又是什麽呢?答案是每個人的「個體潛意識」透過語言文字的幫助,互相交流後,匯集成的「集體潛意識」,當這「集體潛意識」轉化為人類的「意識」後,令人類的演化得到前所未有的飛躍。
說回剛才「瞎子摸象」的例子,首先解釋「個體潛意識」如何能匯集成的「集體潛意識」。我們每一位都是瞎子,而我們身處這個時空的物質及能量轉化定律,即是宇宙的規律(道之力)便是瞎子摸的那隻「象」,每一個人由出生至死亡,其實都是受到這個宇宙規律的影響,客觀的物質環境決定我們能在這個時空能存活多久,如何活著,而每一個人一生都在摸這隻「象」,但由於每人身處的時地空間不同,他們對「象」的感覺都各有不同,但自有人類開始,無數的人類都摸過這隻「象」也得出不同的「感覺」,但由於每個人摸的「象」的部位不同,所以他們隻能得知「象」的一部分「真相」,即這宇宙規律的一部分「真相」。如果沒有語言文字,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互相間沒有溝通的方法,去交流彼此的摸「象」心得,所以即使所有曾經生存過的人類均握有一部分的「真相」,但卻隻是每人手裏握有一個拚圖的其中一塊。令人類把「象」這拚圖拚出來,必須讓每人把他們握在手中的其中一塊拚圖拿出來,並一同「拚合」,人類才能大致掌握「象」即這個宇宙的規律。
如何才能把拚圖拚出來呢?剛才說過的「個體潛意識」即是每一個人憑著自身的經曆,即摸「象」的經驗,利用語言文字與無數其他的「個體潛意識」互相分享其摸「象」的所得。簡單而言,人類是透過「聯想」的方法互相交流「象」的經驗。個人a說象是根草繩,不隻因為他隻摸了大象的尾巴,而且在他過往的生命經驗中接觸過草繩;個人b說象是木柱,不隻因為他隻摸了大象的腳,而且在他過往的生命經驗中接觸過木柱;個人c說象是水管,不隻因為他隻摸了大象的長鼻,而且在他過往的生命經驗中接觸過水管。個人a向個人b說「大象」是「草繩」,而「草繩」在個人b的經驗裏是出現過的,因為個人b和個人a是生命在相似的客觀環境,如在原始社會,他們可能來自同一個部族,都同樣有用「長條形物體」捕捉動物的經驗,所以他們已給「長條形物體」命名為「草繩」(這可以是同一個音節代表),個人a要個人b明白他心中的「大象」(即真理或是宇宙規律),會以「草繩」這個音節及其代表的概念(即「長條形物體」),讓個人b明白何謂「大象」。同樣的個人b及個人c,都會以同一個方法交流雙方他們心中的「大象」。如果個人a、個人b及個人c是來自同一個部族,用同一套語言文字,那麽經過分享及交流,他們對「大象」有一個共同理解,而隨著這個部族人口的繁衍,一代一代的人,都把他們的「摸象」心得記下來,以不同的「聯想」的事物概念,去完善「大象」這個看不到、摸不著的事物(宇宙規律),而對這個「看不到、摸不著的事物(宇宙規律)」集合所有這個部族世世代代的「聯想」,便會形成他們這個部族的獨有的「知識係統」,而形成他們獨有的文化及信仰,而這套文化及信仰構成了該部族的「集體潛意識」。
以「大象」為例,如果世代的部族成員由於所身處的地方不同,而該地方有自己特有的地理環境,會造成他們對「象」特有的「集體潛意識」。例如︰他們生活的地方沒有「圓柱體」的東西,而部族世代都很少遇到「圓柱體」的物件,加上他們摸「象」經曆,可能因為地理客觀環境的不同而令他們大部份人,都摸到「象」是「長條形物體」,在他們的經驗的積慮及聯想中,由於大部份人都認同「象」是「長條形物體」。而他們亦有很少個別部族成員由於機緣巧合,曾摸到「象」是「圓柱體」的東西,但由於他們身處地理環境中很難碰到「圓柱體」的東西,即使他們對「象」有一個新的經驗,但卻不能把「象」聯想為「圓柱體」,因為他們沒有「圓柱體」的概念。一方麵,這個部族對「象」的知識會固定為「長條形物體」,這就是他們的文化,而這文化便成為他們的「集體潛意識」,即對宇宙規律有著相同見解,而這見解是以「聯想」的方式化為語言文字代代承傳下去。但問題是他們真的掌握了「宇宙規律」嗎?
人類為何要掌握「宇宙規律」呢?因為「宇宙規律」的掌握,便是「科學」。「科學」如何改變人類的演化,大家都能深深體會到,我便不詳述了。但有一點要清楚的是,如果沒有語言文字,這個「科學」的知識便不能承傳下去,而「知識」其實就是人類的「意識」的匯集。什麽是「意識」?客觀環境(如︰地理環境或特定的情境)加上人類個體的主觀感知(即我們透過感覺器官收集到客觀環境數據),再由人類個體加以判斷(即思考,及剪輯思考的方法「聯想」及「邏輯」)而作出的反應,這便是「意識」。舉個例,一塊石頭,有一個小孩見到一塊石頭,如果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見到這件事物「石頭」,接著他開始成長,也有機會四處走走,見到更多的石頭,但不要忘記世上沒有一塊一模一樣的石頭。如果他每次看到一塊新的石頭,都以為這是一件新的事物,這是因為在他的腦海裏根本沒有「石頭」這個「概念」。一個部族的所有人都第一次看到石頭a,明天又看到石頭b,後天又看到石頭c,如果他們每一次都看不到這些石頭有什麽共通之處,而視這些石頭為新的事物,那他們便不可能產生「石頭」的概念,沒有「概念」便沒有言語文字的產生。
人類因為有語言文字才能積累「知識」,而化成語言文字的「知識」擴大了人類「意識」的邊界。詳細解說一下。當一群人為生存聚集在一起,要合作,必須要交流。但要如何交流,人類可以發出一些音節,人類還熟習「聯想」,某一群人以某一個音節代表某樣東西,如以發音ya代表「日」(太陽),當這群人的後代從前人習得ya是指「日」,是人類可以溝通之始,而這種溝通是可以通過學習得來的,而這群人的後代當聽到ya,便會聯想起「日」。
文字的原理與語言是一樣的,隻不過以「符號」代替「音節」,而這些符號不會隨風消失,而是能夠加以保存。用一個成語「瞎子摸象」來簡單說明,同是盲的人在形容一隻大象時,因為會有不同描述,因為他們都有著不同主觀感覺(意識),他們對一隻象有不同的「意識」,是源自他們不同的個人經驗。一個說象是根草繩,不隻因為他隻摸了大象的尾巴,而且在他過往的生命經驗中接觸過草繩;另一個說象是木柱,不隻因為他隻摸了大象的腳,而且在他過往的生命經驗中接觸過木柱;一個說象是水管,不隻因為他隻摸了大象的長鼻,而且在他過往的生命經驗中接觸過水管。而這班瞎子在自己的語言中有草繩、木柱、水管的代表音節,如果他們走在一起用語言交流,那大象的綜合形象應該是一隻有著草繩、木柱、水管的動物。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但這又與所謂的「個人潛意識」扯上什麽關係呢?如果那隻大象,並不是一個可以觸摸得到的真實事物,而是運行於天地間的規律,那會是怎樣呢?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瞎子,均受著自身肉體的限製,例如︰人類看不到紅外線,並不是紅外線不存在,隻是我們的身體構造沒有具備探測這種光線的功能,而我們的肉體是由dna的複製而建構成的。但為何我們還能得知一些我們感觀以外的東西呢?有答是「科學」,那「科學」的本質又是什麽呢?答案是每個人的「個體潛意識」透過語言文字的幫助,互相交流後,匯集成的「集體潛意識」,當這「集體潛意識」轉化為人類的「意識」後,令人類的演化得到前所未有的飛躍。
說回剛才「瞎子摸象」的例子,首先解釋「個體潛意識」如何能匯集成的「集體潛意識」。我們每一位都是瞎子,而我們身處這個時空的物質及能量轉化定律,即是宇宙的規律(道之力)便是瞎子摸的那隻「象」,每一個人由出生至死亡,其實都是受到這個宇宙規律的影響,客觀的物質環境決定我們能在這個時空能存活多久,如何活著,而每一個人一生都在摸這隻「象」,但由於每人身處的時地空間不同,他們對「象」的感覺都各有不同,但自有人類開始,無數的人類都摸過這隻「象」也得出不同的「感覺」,但由於每個人摸的「象」的部位不同,所以他們隻能得知「象」的一部分「真相」,即這宇宙規律的一部分「真相」。如果沒有語言文字,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互相間沒有溝通的方法,去交流彼此的摸「象」心得,所以即使所有曾經生存過的人類均握有一部分的「真相」,但卻隻是每人手裏握有一個拚圖的其中一塊。令人類把「象」這拚圖拚出來,必須讓每人把他們握在手中的其中一塊拚圖拿出來,並一同「拚合」,人類才能大致掌握「象」即這個宇宙的規律。
如何才能把拚圖拚出來呢?剛才說過的「個體潛意識」即是每一個人憑著自身的經曆,即摸「象」的經驗,利用語言文字與無數其他的「個體潛意識」互相分享其摸「象」的所得。簡單而言,人類是透過「聯想」的方法互相交流「象」的經驗。個人a說象是根草繩,不隻因為他隻摸了大象的尾巴,而且在他過往的生命經驗中接觸過草繩;個人b說象是木柱,不隻因為他隻摸了大象的腳,而且在他過往的生命經驗中接觸過木柱;個人c說象是水管,不隻因為他隻摸了大象的長鼻,而且在他過往的生命經驗中接觸過水管。個人a向個人b說「大象」是「草繩」,而「草繩」在個人b的經驗裏是出現過的,因為個人b和個人a是生命在相似的客觀環境,如在原始社會,他們可能來自同一個部族,都同樣有用「長條形物體」捕捉動物的經驗,所以他們已給「長條形物體」命名為「草繩」(這可以是同一個音節代表),個人a要個人b明白他心中的「大象」(即真理或是宇宙規律),會以「草繩」這個音節及其代表的概念(即「長條形物體」),讓個人b明白何謂「大象」。同樣的個人b及個人c,都會以同一個方法交流雙方他們心中的「大象」。如果個人a、個人b及個人c是來自同一個部族,用同一套語言文字,那麽經過分享及交流,他們對「大象」有一個共同理解,而隨著這個部族人口的繁衍,一代一代的人,都把他們的「摸象」心得記下來,以不同的「聯想」的事物概念,去完善「大象」這個看不到、摸不著的事物(宇宙規律),而對這個「看不到、摸不著的事物(宇宙規律)」集合所有這個部族世世代代的「聯想」,便會形成他們這個部族的獨有的「知識係統」,而形成他們獨有的文化及信仰,而這套文化及信仰構成了該部族的「集體潛意識」。
以「大象」為例,如果世代的部族成員由於所身處的地方不同,而該地方有自己特有的地理環境,會造成他們對「象」特有的「集體潛意識」。例如︰他們生活的地方沒有「圓柱體」的東西,而部族世代都很少遇到「圓柱體」的物件,加上他們摸「象」經曆,可能因為地理客觀環境的不同而令他們大部份人,都摸到「象」是「長條形物體」,在他們的經驗的積慮及聯想中,由於大部份人都認同「象」是「長條形物體」。而他們亦有很少個別部族成員由於機緣巧合,曾摸到「象」是「圓柱體」的東西,但由於他們身處地理環境中很難碰到「圓柱體」的東西,即使他們對「象」有一個新的經驗,但卻不能把「象」聯想為「圓柱體」,因為他們沒有「圓柱體」的概念。一方麵,這個部族對「象」的知識會固定為「長條形物體」,這就是他們的文化,而這文化便成為他們的「集體潛意識」,即對宇宙規律有著相同見解,而這見解是以「聯想」的方式化為語言文字代代承傳下去。但問題是他們真的掌握了「宇宙規律」嗎?
人類為何要掌握「宇宙規律」呢?因為「宇宙規律」的掌握,便是「科學」。「科學」如何改變人類的演化,大家都能深深體會到,我便不詳述了。但有一點要清楚的是,如果沒有語言文字,這個「科學」的知識便不能承傳下去,而「知識」其實就是人類的「意識」的匯集。什麽是「意識」?客觀環境(如︰地理環境或特定的情境)加上人類個體的主觀感知(即我們透過感覺器官收集到客觀環境數據),再由人類個體加以判斷(即思考,及剪輯思考的方法「聯想」及「邏輯」)而作出的反應,這便是「意識」。舉個例,一塊石頭,有一個小孩見到一塊石頭,如果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見到這件事物「石頭」,接著他開始成長,也有機會四處走走,見到更多的石頭,但不要忘記世上沒有一塊一模一樣的石頭。如果他每次看到一塊新的石頭,都以為這是一件新的事物,這是因為在他的腦海裏根本沒有「石頭」這個「概念」。一個部族的所有人都第一次看到石頭a,明天又看到石頭b,後天又看到石頭c,如果他們每一次都看不到這些石頭有什麽共通之處,而視這些石頭為新的事物,那他們便不可能產生「石頭」的概念,沒有「概念」便沒有言語文字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