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人是同李宇一道南下的,南下之前,還參加了李宇的婚禮。說來李宇的婚禮也是帝都一勝景了,難得文康長公主這般要臉麵的人,把個親事鬧得跟娶荒親似的,大家都沒啥心理準備,李宇就速度的成親了。以至於多少人家想仔細的準備一份賀禮的時間都沒有,而且,頭一天洞房,第二天李宇就拍拍屁股走人了,連三朝回門都是李宣送弟妹回的娘家。


    好在,李宇這也是為朝廷盡忠去了,當天成親時,其妻鐵氏的誥命就下來了,李宇有伯爵的爵位,鐵氏便是伯爵夫人,現在鐵氏在娘家女眷裏,也就比六皇子妃的姐姐差一些罷了。


    李宣覺著有些對不住鐵家,他弟這親事辦得急,難得鐵家沒二話。事實上,文康長公主那闔帝都有名的脾氣,就是有二話,鐵家也不敢說啊。尤其是,親事是早定了的,長公主求娶,鐵家也不能推辭,隻是這親事成了,閨女徹底嫁了,女婿外出打仗,鐵家隻有更擔心的,生怕女婿有個好歹。畢竟,以往閨女未嫁時,女婿有個好歹,還能給閨女另尋親事,這一旦出嫁,可就沒有退路了啊。鐵太太都想著,什麽時候去西山寺狠狠的給女婿燒幾柱平安香。


    鐵氏自己倒覺著還好,雖然跟丈夫不大熟,主要是以前沒見過,新婚那日還要洞房,倆人話都沒說幾句,不過倒是有一句,叫鐵氏覺著安心,李宇道,“咱們府裏的事就交給你啦,你有不熟的,內院問孫嬤嬤,外院問沈總管。”這倆人是內外管事,然後李宇給了鐵氏一本自己伯爵府的仆役名單大全,裏麵還記錄著,各仆役的出身,直接就叫鐵氏管家的。再有就是交待鐵氏自己照顧好自己,服侍好母親。


    鐵氏當初給文康長公主相中時就有十七了,耽擱這幾年,都二十的大姑娘了,自不會是什麽心懷綺麗的小女孩兒。這年頭大戶人家教導女孩,也都是教導女孩兒怎麽做一府主母,而不是教女孩兒如何跟女婿山盟海誓,而且對男人的要求也很主流,那就是上進。吟風弄月啥的,沒用,要真有才學,好生考取功名,日後也能封妻蔭子,這才是本事。所以,鐵氏這主流價值觀的大家閨秀見李宇把府裏的事交給自己,心下就覺著痛快,更兼李宇身邊十分幹淨,通房丫頭也沒一個,又很知上進。這樣的男人,在帝都也是上等了。哪怕李宇第二日就去了戰場,鐵氏對李宇仍是很滿意,丈夫不是文官,武將不就是打仗時才用的麽。鐵氏對丈夫當然擔心,可這是丈夫的本分,鐵氏自不會攔的。她先前在嫁前也知道成親後丈夫就要走的,故而在娘家時還給丈夫預備了一些常見的藥丸藥膏老參片啥的,帶在身邊。此一舉,更是得到婆婆文康長公主的讚賞,覺著鐵氏明理。


    更兼鐵氏是見過自己姐夫六皇子那混帳東西的,再一對比,愈發覺著李宇是個好人。鐵氏年紀也大了,素來爽快,笑與父母道,“伯爺為朝廷盡忠,我在家替他盡孝,也是應有之義。”


    鐵太太笑的欣慰,“這話很是。”又問閨女,在長公主府可還適應。雖然李宇有禦賜的伯爵府,卻是沒住過幾天,先時沒成親,一個人住著不是個事兒。如今這倒是成親了,李宇又走了,文康長公主也不放心兒媳婦一人住伯爵府,便依舊叫鐵氏住在長公主府,也就近觀察一下這個兒媳婦。


    鐵氏自然說好,也的確是真的好,文康長公主脾氣雖大些,其實並不是不講理的人,對子女的要求是得明理,規矩上並不搓磨媳婦,更沒有那套自己吃著叫媳婦站著服侍的理,媳婦是用來管家照顧兒子生養孫子的,又不是家裏奴婢,隻要媳婦撐得起來,文康長公主也樂得疼她們,主要是她自己沒閨女,這以後是她孫子的親娘,幹嘛要苛責呢。


    鐵氏三朝回門,雖未有丈夫相陪,鐵家也還熱鬧,尤其過一時其姐鐵王妃與姐夫六皇子都來了,六皇子麽……其實好長時間不得鐵家待見,當初六皇子掌摑鐵王妃的事兒,鐵家主要是對皇家沒法子,不然換個親家,鐵家非過去拚命不可。


    不過,六皇子自從勞動改造回來,倒真長進不少,鐵家雖不待見他,他同鐵王妃來,也不會慢怠了他。更兼此次六皇子十分幸運,遇到了李宣,李宣的好性子是帝都有名的,倆人表兄弟,也能說得來。鬧得鐵禦史也心下歎息,想著倘六皇子真能改好,以後少不得給他些好臉色看呢。


    李宇與唐大人帶著軍隊南下了,謝莫如走前還被唐大人拜托了一件事,其實這事吧,唐大人也是突發奇想,主要是見李宇成親了,唐大人孫子輩的倒不急,但兒子輩的小唐比較急啊,小唐年紀不算大,今年二十芳齡,卻也不算小了。原本唐大人是想著,這小子是個紈絝貨,尋個同僚家的能幹閨女,門當戶對的給兒子尋門親事也就是了。當下人結親,一則看門第,唐大人官位不低,二則也要看孩子人品本事,這方麵,小唐就有些個……先時唐大人也就想給小兒子尋門殷實可靠的親事罷了,誰曉得傻人有傻福,運道來了,擋都擋不住,傻小子先是在閩地中了個舉人,要知道彼時小唐也不過十七,這就很能拿出手啦。唐大人對小兒子的親事的檔次要求就不禁高了一個等級,剛要琢磨親事,閩地打仗,打仗也無妨,唐大人得了不少獎賞,隻是耽誤事啊,事兒太忙,就把小兒子的親事給耽擱了。這耽擱倒也不是壞事,現下傻小子又傍上了江北嶺這麵金磚牌坊,而且,不隻是應個名兒啊,傻小子是真的跟江北嶺做學問呢。唐大人心下暗喜,覺著兒子的親事檔次該再往上調一個等級了。隻是,現下老妻在老家,兵荒馬亂的,老家也沒啥顯赫人家,怎麽給兒子說親呢。


    且,此去江南,又不知幾載能歸?


    唐大人就有了主意,把小兒子的親事托給謝王妃了,請謝王妃瞧著給他兒子結門親,唐大人都說了,“老臣這一去,不知何日歸來。臣那老妻如今在老家,還叮囑臣給阿錦尋一門親事,臣隻擔心近年是不得這空閑的,又不想耽擱阿錦青春。聽阿錦說,娘娘待他極好,臣便厚顏請托了,隻要娘娘看著合適,那必是極合適的。”小唐大號,唐錦。


    謝王妃平生第一遭被人拜托做媒婆,她倒沒一口回絕唐大人,她問,“我認識的人有限,唐大人要我去給小唐做媒,怕就要在我認識的人裏選了。”


    唐大人心下樂顛兒的很,謝王妃是什麽圈子啊,唐大人當下便道,“一切都請娘娘費心了。”


    謝王妃又問唐大人有什麽要求沒,唐大人想了想,道,“阿錦性子跳脫,唯願有一穩重佳婦。”


    謝王妃表示知道了。


    唐大人謝過之後再謝,這才辭別了謝王妃。


    於是,在小唐不知道的情形下,他的婚姻大事轉到了謝王妃的手上,謝王妃難免要聽一聽小唐的意見,小唐甭看平日裏蹦蹦噠噠的個人,在婚姻事情上竟十分傳統,小唐很幹脆的說,“明理就行。明理的人,哪怕不十分有本事,也不會辦壞事。”正當謝王妃暗讚小唐有見識的時候,小唐得意洋洋道,“這是我家祖訓上說的,聽祖宗的,總不會錯。”


    謝王妃頜首,想著果然世宦之家,縱子孫跳脫些,倘肯依祖訓,也能過好這一輩子的。


    謝王妃本就要拉攏唐家,便將小唐之事放在了心裏。然後,轉天她就收到江南大捷的消息,五皇子捷報的奏章來的比永安侯奏章要晚一些,但收複贛地是實實在在的大喜事,閩王府上下,皆是喜不自勝。


    謝莫如也收到了五皇子的家書,五皇子家書寫得很詳細,先是說了年初自蜀地得了不少糧草,後勤上極是得力,再說此次收複贛地的事,倒不是五皇子柳扶風用兵如神,實際上是贛地自己先亂起來的,自從靖江王用了那套不投降就滅你滿門分你田地的政策,江南的大戶豪門大受打擊,而且,靖江王為了收買人心,是把豪門的土的分給百姓的。這裏要介紹一下靖江王的政策,其實對待那種死不投降的大戶啥的,靖江王屬於進攻的一方,真不必太客氣,老子拿刀都砍進來,你還不降?不降自然要接著砍死你。至於分土地的事兒,人都砍死了,身後遺產自然是靖江王接手,而靖江王出於收攏人心的考慮,按家戶人口分給百姓,百姓們開心的要死,可要知道的是,這分下去的土地半點兒不少收稅的哦。


    靖江王此舉,非但拉攏百姓之心,還遏製了土地兼並。


    隻是,凡事都得有個度。


    不肯投降的死大戶都砍死了,肯投降的士紳,你就不能搞直接砍死沒收家產那一套了,不然,你一點兒活路不給人家留,人家寧死也不會再降了。


    問題就出現在這兒,靖江王的政策其實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但宣傳導向出了問題,當然,哪怕靖江的宣傳導向沒問題,五皇子也得讓他出點兒問題。百姓見打死士紳就能分得田地,紛紛要求再多打死兩口子士紳,分其田產。不要以為提起百姓就是溫順如羔羊一般,實際上,麵對利益,羔羊也不會吝於進化為肉食生物的。最初是有百姓舉報士紳通敵朝廷,然後這舉報百姓得了獎賞。之後舉報的更多,以至贛地豪門人人自危。當生命安全都無法保證的時候,往往社會的安全也是無法保證的。本就是動蕩的年代,剛打下來的地盤兒,原就不大穩當,再加上相臨的五皇子虎視眈眈總是發壞水兒,五皇子還沒打過去呢,贛地自己先亂了,你靖江王不就是給咱們分點兒地麽,這撥人打出的旗號可不是分田地,人家打出的旗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人家說了,跟著造反,以後給個王當當。


    五皇子在信裏也著重介紹了,這是一夥子山匪趁勢起兵,其實沒啥組織裝備,不過於當地路線非常熟悉,很能給靖江駐軍添亂。五皇子往贛地派了不少細作,要知道,五皇子對於跟什麽山匪海匪的合作,那是非常有經驗的。且天下匪類,有段四海道行的也就段四海一人了,這窩山匪明顯道行不夠,五皇子派了個細作去入夥,結果,這窩山匪就給這細作忽悠傻了,非但給五皇子做了內應,事後還叫五皇子把山匪頭目在亂軍中不幸被“亂箭”所傷,一蹬腿歸了西。然後,五皇子也沒收編他們,而是繼續讓自家細作領導餘下山匪百姓,一路扛著鋤頭往皖地去了。


    五皇子一到贛地,贛地士紳見他如見甘霖,那叫一個激動啊,紛紛拿出好酒好菜的勞軍招待。其時,贛地官員多已殉國,五皇子倒也幹脆,就讓分派出駐守贛地的將領暫領政務,當然,一般做將軍的對政務可能不大行,這也沒關係,先擬出幾樣撫民條例來,再招幾位當地名士幫忙。是的,靖江雖然殺了不少豪門,但對於廣有名聲的儒士還是很客氣的,這些人家財不算豐厚,名聲卻是響亮的很,縱有一二強種,靖江開出名單,於是手下將士也強忍了他們。如今五皇子一來,立刻請他們出麵幫忙,這些人聽說五皇子是來撥亂反正的,都很歡迎。以往沒覺出朝廷好來,有靖江這一對比,這些人立刻覺著朝廷都是好人。


    至於在靖江占領贛地時給靖江溜須拍馬的,五皇子也沒客氣,收繅家財,一半軍用,一半民用。


    五皇子就這麽把贛地給收複了。


    這裏頭,當然有五皇子的運氣,但很明顯,五皇子因勢利導的本事也是一等一。由於收到五兒子收複贛地的好消息,穆元帝大喜過望,當天午飯都多吃一碗。太子聞知此事,也是大大的誇讚五皇子有才幹。


    滿朝文武皆因此奏章士氣大振。


    此時朝中尚不知,五皇子剛占領贛地就受到了來自靖江的瘋狂反撲,尤其是靖江大將馮宛馮飛羽,真是恨的五皇子牙根癢,這場戰事拉據時間之長,一直由夏初打到冬至,期間五皇子兩次被趕出贛地,這還是在有李宇增援的情形下。


    最終五皇子占穩贛地,倒不是把馮飛羽打死了,而是因靖江王府發生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此事震動之大,直接把馮飛羽從前線震回靖江——參加靖江世子喪禮去了。


    靖江世子死了。


    說句老實話,倘是靖江王死了,可能也不會有這般震動,畢竟,靖江王有了年歲,這會兒就是死了,也不算壽短。可靖江世子不同啊,靖江世子正值壯年,剛四十幾歲,平日裏沒災沒病的,怎麽就死了?


    這也忒突然了吧。


    有點兒想像力的人都知道這不是好死。


    靖江世子的確不是好死,他是在自家三弟的家宴上給毒死了。


    究竟是怎麽給毒死了?


    呃——


    還不清楚。


    是的,還不清楚。


    按理,在穆三郎家毒死世子,這事兒,起碼穆三郎脫不開幹係,就是靖江王也立刻親審了穆三郎,穆三郎冤的自己都想喝毒酒了,此人痛哭流涕,抱著老爹的大腿直喊冤,哭訴道,“兒臣萬不敢有此心!再退一步講,誰會在自己家下毒呢?”


    再加上穆三穆他娘是靖江王的心頭好,也幫兒子說情,“就是傻子也幹不出這樣的事呢。”


    可你說不是穆三郎幹的吧,靖江王一向偏愛這個兒子,且穆三郎勢力之大,已能與世子分庭抗禮。世子一死,他得利最大。按照受益者便是凶手的邏輯推斷,非穆三郎莫屬啊!何況,事兒還是穆三郎府上出的。


    穆三郎就是八百張嘴也說不清啊!


    馮飛羽是誰,馮飛羽正是靖江世子的心腹之人。


    因馮飛羽在前線打仗,靖江世子的政治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嫡係派正為此高興呢,結果,咣鐺,世子死了。真是痛徹心扉啊!


    其他人已經開始盤算世子過逝後的□□勢了,馮飛羽是真的痛徹心扉,要知道,能成為心腹,其實靠的就不僅僅是利益了,除開利益,還有感情。


    馮飛羽少年貧寒,一路走來,受得的就是世子恩惠。如今大恩未報,恩人死了。


    馮飛羽再不罷休的。


    於是,將軍仗也不打了,專在靖江盯著刑部屬司查案了。


    這可不就讓五皇子一夥人撿了個大便宜麽,主要是,馮飛羽這家夥打仗太凶殘了,雖然柳扶風也不是善茬,但五皇子自贛地二進二出就能看出來,馮飛羽打仗本領,並不遜於柳扶風。


    當然,馮飛羽回去查案,打仗的事不能停,靖江王派出的是親穆三的將軍趙陽。有馮飛羽那凶殘的家夥在前,趙陽用兵雖穩,卻著實少了一股鋒銳之氣,多有不及柳扶風之處,就這麽著,五皇子占穩贛地。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山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頭與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頭與水並收藏千山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