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琪尋釁打人的事情,就這麽被壓了下來。可是乾隆對他這個兒子,算是越來越失望了。先是被小燕子踢成了半殘廢,這事情說起來,倒不能怪他。可是後來,他居然不知死活地又愛上了小燕子,而且敢公然讓自己指婚,說要娶小燕子。乾隆真是既震驚又難過。到現在,他居然還不知錯在何處,打眾為了自己的私欲而打人。
乾隆的一顆心,算是涼到了穀底了。永琪這孩子,看來是沒指望了。對於立他為儲的想法,乾隆也慢慢地淡化了,看看其他的幾個孩子同,如今似乎都比他出色了。至少,也比他理智很多。
似乎隻在短短的幾個月裏,原先圍在乾隆身邊的,受寵的幾個人,慢慢的都開始發起瘋來了。福家兄弟已經被踢出了皇宮,遠離了乾隆的視線。現在,五阿哥又在感情事情上犯了混,變得不受待見了。就連原先寵冠後宮的令妃,乾隆也慢慢的有些厭棄她了。她的那些個知書達理聰慧靈秀,在今天看來,都是一文不值了。隱藏在那副賢良淑德的皮囊之下的,竟也是一個滿腦子心計的女人。
乾隆感到很失望,非常地失望。在這種失望之中,原先說話直接不給人留情麵的皇後,反而變得可愛了起來。乾隆覺得,與其聽令妃花言巧語地胡謅,盡害自己做出些丟人的事情來,倒不如去聽皇後的忠言逆耳,至少可以讓自己明辨事非,做事不至於糊塗。
因為被永琪這麽一鬧,乾隆南巡的好心思,又變得淡了許多。這讓他非常生氣,怎麽每次南巡,都會出一些妖蛾子。上一次是小燕子假冒格格的事情被拆穿,這一次則是永琪打翻了醋壇子,莫名地跟人動手。這些事情,乾隆不能去跟太後抱怨,隻能一股腦兒地,全往皇後那兒吐苦水了。
皇後自然是一一地聽著,心裏不免也有些腹腓:早就讓你不要認小燕子了,不認她,事情都好辦,一認了她,麻煩事情一件接一件,真是何苦呢?可是,皇後麵上自然不能這麽說,隻能盡量地安慰乾隆,讓他心裏好過一些。
因為心情不佳,乾隆就更愛往外麵跑,到處去遊山玩水,欣賞大好的風光,以此來緩解心中的鬱悶之情。不過,永琪和小燕子都不能帶了,還有皓禎,這三個人,都在那裏麵壁思過,盡量不給他們見麵的機會才好。乾隆已經做了決定,等南巡一結束,回到宮裏,就馬上給各個人孩子們指婚,然後挑好日子,統統嫁出去,至於永琪,也趕緊挑個女子給他,知畫可以,別家的小姐也可以,總之就是要讓他盡快地沾上別的女人才好。
這一日,乾隆帶著太後皇後香妃,還有幾個公主阿哥,在陳家人的陪同下,一道去遊湖。一路上說說笑笑,好不快活。雖然這些人個個著便裝,但陳大人還是非常小心,除了帶上一幫乾隆從北京帶來的侍衛外,還另外挑選了一批本地的守衛,跟在乾隆一行人身後,小心翼翼地守衛著。
這大陣仗,看得乾隆都失笑了起來,連連說陳邦直太過小心,簡直是小心地有些過了頭了。陳邦直嘴裏一個盡兒地陪笑,心裏卻在那兒直犯嘀咕,這皇帝的安危自然是越小心越好,如若不然,一個不留神,害哪個皇親國戚受了傷,自己也是擔待不起的。
太後倒是沒在管永琪打架的事情,她最近新得了個知畫,心裏是喜歡得不得了。不管知畫說什麽做什麽,她看著都覺得很貼心,一心想把她帶回北京城,指給永琪當福晉去。所以現在,太後是不管走到哪裏,都一定要帶著知畫,聽她說說家裏的事情,說說江南的風土人情,再念念詩作作詞什麽的,日子過得別提有多愜意了。
晴兒跟在一旁,看在眼裏,心裏多少有點不是滋味,有一種被搶了親人的感覺。她自小就在太後身邊長大,太後可以說是她在這個世上,最親近的人了。不過一想到知畫來了後,自己就輕鬆了許多,她的心裏就又高興了起來。這種既難過又高興的矛盾心理,搞得晴兒一路上總是有些分神,太後跟她說話,她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全然沉浸在了自己的心裏。
太後看著晴兒這樣,還以為她依舊在為爾康的事情難過,心裏倒有些著急,想著得盡快催促乾隆,將晴兒趕緊指給六阿哥永才好。這一路上,太後也是費盡了心思,想著法子讓晴兒和永有相處的機會,就是連遊湖這樣的事情,也是盡量把永拉在身邊,讓他陪著晴兒多說說話。
這個永,跟晴兒自然是相熟的,他本人又是極好風雅之事,吟詩做畫無一不精,是眾多皇子中出了名的才子。此刻遇到這樣的美景,自然是免不了詩興大發,在那兒跟晴兒你一句我一句地對起了詩來。
跟在旁邊的蘭馨等人,聽得他們在那兒對詩,不禁也有些技癢。蘭馨來古代時間不長,做詩還不太拿手,便慫恿著紫薇出來上一首,讓大夥兒好好開開眼界。紫薇卻有些不敢,太後跟前,她是亦步亦趨,一點兒差錯也不敢出,但求無功,哪敢搶功,蘭馨在那裏慫恿了半天,紫薇還是不敢開口,隻是不停地推托。
這一群人就這樣,結成了好幾堆,紮在一起各玩各的,乾隆身邊,除了跟著幾個老婆之外,竟是沒有一個孩子圍在那兒。他不禁轉過頭,看著幾個小輩們,在那裏玩得起勁,心裏多少有些羨慕,再看看自己,終於覺得,日子過得飛快,自己當皇帝也當了二十幾年了,不得不服老了。
就在所有人的都在為美景著迷,玩得不亦樂乎時,突然便聽得有人在那裏高聲呼喊:“皇上,冤枉啊皇上,皇上為草民申冤哪。”
何人喧嘩?居然這樣的環境下,有人大喊冤枉。剛剛還在那裏說說笑笑的人,頓時都停了下來,衝著呼喊聲傳來的方向望去,隻見一個衣衫襤縷的中年男子,從遠處跑了過來,他的手裏,還揮著一方白絹,一麵喊著“冤枉”,一麵衝乾隆衝了過來。
“什麽人!快保護皇上。”陳邦直嚇了好大一跳,趕緊大喝一聲,旁邊的侍衛們聽令,直接圍在乾隆身邊,不讓那人近身。
那個大喊冤枉的人中年男子卻沒有停住步子,依舊往前跑著。突然,一個侍衛模樣的人從人群裏飛了出來,一下子就攔在了那人身前,用劍抵著他的脖子,高聲喝道:“來者何人!”
那中年男子一下子就跪了下來,雙手托起手中的白絹,中氣十足地喊道:“皇上,小人有天大的冤屈,請皇上替小人做主。”
乾隆此時已經回過了神來,衝身邊的明軒道:“去,將那方白絹呈上來,朕要看看,上麵寫的到底是什麽。”
“是。”明軒答應一聲,走上前去,從那人手中拿過白絹,呈到乾隆麵前。
乾隆拿過來一看,隻見這白絹上隻寫了鬥大的三個字:方之航。乾隆一看到這個名字,就嚇了一跳,這個方之航,他是有印象的。近二十年前,發生過一場文字獄,當時牽涉其中的主角,就是浙江知府方之航。他們一家人,最終牽連十九人,統統被處死了。
這個案子,當時並非冤案,而是經過審查之後才做出的決定。乾隆實在沒有想到,過了這麽多年,居然還有人會舊事重提,重新將這個名字,擺到自己的麵前。
乾隆一看之下,就有些生氣,大聲喝道:“將那人帶過來,朕要好好問個清楚。”
“喳。”之前攔在中年男子麵前的守衛,此時放下架在那人脖子上了劍,一把拎起他的後衣領子,將他帶到了乾隆麵前。那人靠近時,明軒和景順同時緊張了起來,紛紛攔在乾隆麵前。
不過細看那中年男子,腳步虛浮,渾身精瘦,除了說話聲音比較大外,看不出像是練過武的樣子。那人被帶到乾隆麵前,往地上這麽一跪,就開始流起了眼淚,一麵流淚,一麵說道:“皇上,方大人是冤枉的,求皇上明查。”
“冤枉,他是如何個冤枉法?他寫了那樣的反詩,來罵朕,罵朕的江山,你如何能說,他是冤枉的。”乾隆一向自負,對於冤假錯案是非常忌諱的,他自認自己這一生,沒做錯過什麽事情,哪怕錯了,也是旁邊的人躥掇的他。
那中年男子抬起頭來,突然發起怒來,大聲地喊道:“你這個昏君,聽信小人謅言,將一首好好的詩硬要說成是反詩。你何德何能,掌握著天下的權勢,卻做出這麽般傷天害理的事情。”
那人罵得真凶,罵得幾乎所有的人都呆住了。就在這一刻,先前那個守衛突然揮舞著手中的長劍,一把向乾隆刺去,嘴裏高喊著:“狗皇帝,納命來吧,今日我便要為父母報仇。”
場麵頓時失去了控製,變得一團混亂,近身的幾個侍衛,如明軒和景順,自然是立刻就行動起來,抽劍出鞘,與來人惡鬥起來。沒成想,那人武功卻是不弱,更何況,他早已拔出了劍,比之另外兩人更早了一步先機。景順一個不防,一劍被他砍傷了手,剛剛才拔出的劍,一下子掉落在了地上。明軒反應更快一些,及時躲過了一劍,總算沒有被傷到。
其他侍衛們,此刻也都反應了過來,紛紛拔劍與那刺客惡鬥。隻是他們又怕離得太近,會傷了乾隆和幾個主子,都有些縮手縮腳,反倒不敢動作太過誇張。
那刺客,卻像是拚了性命而來,麵上表情堅毅,毫無懼怕之色,想是已將性命豁了出去,勢必要刺到乾隆才可。
乾隆看到這樣的突變,整個人倒是有些呆住了。他一向以明君自詡,從來沒有想到,大清朝的子民之中,居然有這麽痛恨自己的人,恨到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殺了他的地步。乾隆呆站在那裏,一動也不動,其他妃嬪們已經紛紛向後退去,嘴裏不住地喊著:“皇上,快跑啊,危險啊。”
蘭馨和紫薇聽得這話,居然同時反應了過來,衝上前去,一左一右拉著乾隆,大聲呼喊著:“來人啊,快保護皇上!”
侍衛們紛紛圍了過來,將乾隆保護得滴水不漏,蘭馨見乾隆安全,不禁又有些擔心皇後,此時所有的侍衛,全都保護著乾隆,皇後她們雖然退得遠了些,畢竟全是弱質女流,聚在一起,隻得幾個侍衛保護,顯得有些單薄。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大家手忙腳亂保護各個主子時,又有一個中年守衛,拔出了劍來,居然幫著刺客,對付起其他侍衛們來。陳邦直這下子,可真是完全傻眼了,他沒有想到,自己挑出來保護乾隆的這批人中,居然混進了兩個刺客。
明軒還在那裏跟先前的刺客惡鬥,見又有人跳了出來,不知為何,心中竟有些記掛著蘭馨,轉過頭去,衝皇後站著的方向大喊:“小心,大家保護太後,保護娘娘。”
蘭馨此刻看到明軒,心中的擔憂如排山倒海般湧來,一雙眼睛一動也不動地盯著明軒,深怕他也如表哥景順那樣受傷。那後來跳出來刺客,居然看穿了蘭馨的心思,也不知是怎麽想的,大約是想拿蘭馨來做個人質,威脅一下明軒和皇帝,一連刺傷了幾名侍衛,扔下乾隆不管,直朝蘭馨衝來。
蘭馨以為那刺客是要對皇後下手,情急之下,竟用身子去擋那劍。沒想到,那刺客本意就在她身上,劍鋒一轉,直朝蘭馨刺去,一把劍架在了她的脖子上,輕鬆地揪住她的衣襟,將她整個人拉進了自己懷裏,高聲大叫道:“都不許動,誰再動一下,我便殺了她。”
“不要啊!”皇後嚇壞了,立馬就哭了出來,衝著刺客拚命叫道,“來人哪,快來人哪,快救蘭公主。”
乾隆的一顆心,算是涼到了穀底了。永琪這孩子,看來是沒指望了。對於立他為儲的想法,乾隆也慢慢地淡化了,看看其他的幾個孩子同,如今似乎都比他出色了。至少,也比他理智很多。
似乎隻在短短的幾個月裏,原先圍在乾隆身邊的,受寵的幾個人,慢慢的都開始發起瘋來了。福家兄弟已經被踢出了皇宮,遠離了乾隆的視線。現在,五阿哥又在感情事情上犯了混,變得不受待見了。就連原先寵冠後宮的令妃,乾隆也慢慢的有些厭棄她了。她的那些個知書達理聰慧靈秀,在今天看來,都是一文不值了。隱藏在那副賢良淑德的皮囊之下的,竟也是一個滿腦子心計的女人。
乾隆感到很失望,非常地失望。在這種失望之中,原先說話直接不給人留情麵的皇後,反而變得可愛了起來。乾隆覺得,與其聽令妃花言巧語地胡謅,盡害自己做出些丟人的事情來,倒不如去聽皇後的忠言逆耳,至少可以讓自己明辨事非,做事不至於糊塗。
因為被永琪這麽一鬧,乾隆南巡的好心思,又變得淡了許多。這讓他非常生氣,怎麽每次南巡,都會出一些妖蛾子。上一次是小燕子假冒格格的事情被拆穿,這一次則是永琪打翻了醋壇子,莫名地跟人動手。這些事情,乾隆不能去跟太後抱怨,隻能一股腦兒地,全往皇後那兒吐苦水了。
皇後自然是一一地聽著,心裏不免也有些腹腓:早就讓你不要認小燕子了,不認她,事情都好辦,一認了她,麻煩事情一件接一件,真是何苦呢?可是,皇後麵上自然不能這麽說,隻能盡量地安慰乾隆,讓他心裏好過一些。
因為心情不佳,乾隆就更愛往外麵跑,到處去遊山玩水,欣賞大好的風光,以此來緩解心中的鬱悶之情。不過,永琪和小燕子都不能帶了,還有皓禎,這三個人,都在那裏麵壁思過,盡量不給他們見麵的機會才好。乾隆已經做了決定,等南巡一結束,回到宮裏,就馬上給各個人孩子們指婚,然後挑好日子,統統嫁出去,至於永琪,也趕緊挑個女子給他,知畫可以,別家的小姐也可以,總之就是要讓他盡快地沾上別的女人才好。
這一日,乾隆帶著太後皇後香妃,還有幾個公主阿哥,在陳家人的陪同下,一道去遊湖。一路上說說笑笑,好不快活。雖然這些人個個著便裝,但陳大人還是非常小心,除了帶上一幫乾隆從北京帶來的侍衛外,還另外挑選了一批本地的守衛,跟在乾隆一行人身後,小心翼翼地守衛著。
這大陣仗,看得乾隆都失笑了起來,連連說陳邦直太過小心,簡直是小心地有些過了頭了。陳邦直嘴裏一個盡兒地陪笑,心裏卻在那兒直犯嘀咕,這皇帝的安危自然是越小心越好,如若不然,一個不留神,害哪個皇親國戚受了傷,自己也是擔待不起的。
太後倒是沒在管永琪打架的事情,她最近新得了個知畫,心裏是喜歡得不得了。不管知畫說什麽做什麽,她看著都覺得很貼心,一心想把她帶回北京城,指給永琪當福晉去。所以現在,太後是不管走到哪裏,都一定要帶著知畫,聽她說說家裏的事情,說說江南的風土人情,再念念詩作作詞什麽的,日子過得別提有多愜意了。
晴兒跟在一旁,看在眼裏,心裏多少有點不是滋味,有一種被搶了親人的感覺。她自小就在太後身邊長大,太後可以說是她在這個世上,最親近的人了。不過一想到知畫來了後,自己就輕鬆了許多,她的心裏就又高興了起來。這種既難過又高興的矛盾心理,搞得晴兒一路上總是有些分神,太後跟她說話,她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全然沉浸在了自己的心裏。
太後看著晴兒這樣,還以為她依舊在為爾康的事情難過,心裏倒有些著急,想著得盡快催促乾隆,將晴兒趕緊指給六阿哥永才好。這一路上,太後也是費盡了心思,想著法子讓晴兒和永有相處的機會,就是連遊湖這樣的事情,也是盡量把永拉在身邊,讓他陪著晴兒多說說話。
這個永,跟晴兒自然是相熟的,他本人又是極好風雅之事,吟詩做畫無一不精,是眾多皇子中出了名的才子。此刻遇到這樣的美景,自然是免不了詩興大發,在那兒跟晴兒你一句我一句地對起了詩來。
跟在旁邊的蘭馨等人,聽得他們在那兒對詩,不禁也有些技癢。蘭馨來古代時間不長,做詩還不太拿手,便慫恿著紫薇出來上一首,讓大夥兒好好開開眼界。紫薇卻有些不敢,太後跟前,她是亦步亦趨,一點兒差錯也不敢出,但求無功,哪敢搶功,蘭馨在那裏慫恿了半天,紫薇還是不敢開口,隻是不停地推托。
這一群人就這樣,結成了好幾堆,紮在一起各玩各的,乾隆身邊,除了跟著幾個老婆之外,竟是沒有一個孩子圍在那兒。他不禁轉過頭,看著幾個小輩們,在那裏玩得起勁,心裏多少有些羨慕,再看看自己,終於覺得,日子過得飛快,自己當皇帝也當了二十幾年了,不得不服老了。
就在所有人的都在為美景著迷,玩得不亦樂乎時,突然便聽得有人在那裏高聲呼喊:“皇上,冤枉啊皇上,皇上為草民申冤哪。”
何人喧嘩?居然這樣的環境下,有人大喊冤枉。剛剛還在那裏說說笑笑的人,頓時都停了下來,衝著呼喊聲傳來的方向望去,隻見一個衣衫襤縷的中年男子,從遠處跑了過來,他的手裏,還揮著一方白絹,一麵喊著“冤枉”,一麵衝乾隆衝了過來。
“什麽人!快保護皇上。”陳邦直嚇了好大一跳,趕緊大喝一聲,旁邊的侍衛們聽令,直接圍在乾隆身邊,不讓那人近身。
那個大喊冤枉的人中年男子卻沒有停住步子,依舊往前跑著。突然,一個侍衛模樣的人從人群裏飛了出來,一下子就攔在了那人身前,用劍抵著他的脖子,高聲喝道:“來者何人!”
那中年男子一下子就跪了下來,雙手托起手中的白絹,中氣十足地喊道:“皇上,小人有天大的冤屈,請皇上替小人做主。”
乾隆此時已經回過了神來,衝身邊的明軒道:“去,將那方白絹呈上來,朕要看看,上麵寫的到底是什麽。”
“是。”明軒答應一聲,走上前去,從那人手中拿過白絹,呈到乾隆麵前。
乾隆拿過來一看,隻見這白絹上隻寫了鬥大的三個字:方之航。乾隆一看到這個名字,就嚇了一跳,這個方之航,他是有印象的。近二十年前,發生過一場文字獄,當時牽涉其中的主角,就是浙江知府方之航。他們一家人,最終牽連十九人,統統被處死了。
這個案子,當時並非冤案,而是經過審查之後才做出的決定。乾隆實在沒有想到,過了這麽多年,居然還有人會舊事重提,重新將這個名字,擺到自己的麵前。
乾隆一看之下,就有些生氣,大聲喝道:“將那人帶過來,朕要好好問個清楚。”
“喳。”之前攔在中年男子麵前的守衛,此時放下架在那人脖子上了劍,一把拎起他的後衣領子,將他帶到了乾隆麵前。那人靠近時,明軒和景順同時緊張了起來,紛紛攔在乾隆麵前。
不過細看那中年男子,腳步虛浮,渾身精瘦,除了說話聲音比較大外,看不出像是練過武的樣子。那人被帶到乾隆麵前,往地上這麽一跪,就開始流起了眼淚,一麵流淚,一麵說道:“皇上,方大人是冤枉的,求皇上明查。”
“冤枉,他是如何個冤枉法?他寫了那樣的反詩,來罵朕,罵朕的江山,你如何能說,他是冤枉的。”乾隆一向自負,對於冤假錯案是非常忌諱的,他自認自己這一生,沒做錯過什麽事情,哪怕錯了,也是旁邊的人躥掇的他。
那中年男子抬起頭來,突然發起怒來,大聲地喊道:“你這個昏君,聽信小人謅言,將一首好好的詩硬要說成是反詩。你何德何能,掌握著天下的權勢,卻做出這麽般傷天害理的事情。”
那人罵得真凶,罵得幾乎所有的人都呆住了。就在這一刻,先前那個守衛突然揮舞著手中的長劍,一把向乾隆刺去,嘴裏高喊著:“狗皇帝,納命來吧,今日我便要為父母報仇。”
場麵頓時失去了控製,變得一團混亂,近身的幾個侍衛,如明軒和景順,自然是立刻就行動起來,抽劍出鞘,與來人惡鬥起來。沒成想,那人武功卻是不弱,更何況,他早已拔出了劍,比之另外兩人更早了一步先機。景順一個不防,一劍被他砍傷了手,剛剛才拔出的劍,一下子掉落在了地上。明軒反應更快一些,及時躲過了一劍,總算沒有被傷到。
其他侍衛們,此刻也都反應了過來,紛紛拔劍與那刺客惡鬥。隻是他們又怕離得太近,會傷了乾隆和幾個主子,都有些縮手縮腳,反倒不敢動作太過誇張。
那刺客,卻像是拚了性命而來,麵上表情堅毅,毫無懼怕之色,想是已將性命豁了出去,勢必要刺到乾隆才可。
乾隆看到這樣的突變,整個人倒是有些呆住了。他一向以明君自詡,從來沒有想到,大清朝的子民之中,居然有這麽痛恨自己的人,恨到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殺了他的地步。乾隆呆站在那裏,一動也不動,其他妃嬪們已經紛紛向後退去,嘴裏不住地喊著:“皇上,快跑啊,危險啊。”
蘭馨和紫薇聽得這話,居然同時反應了過來,衝上前去,一左一右拉著乾隆,大聲呼喊著:“來人啊,快保護皇上!”
侍衛們紛紛圍了過來,將乾隆保護得滴水不漏,蘭馨見乾隆安全,不禁又有些擔心皇後,此時所有的侍衛,全都保護著乾隆,皇後她們雖然退得遠了些,畢竟全是弱質女流,聚在一起,隻得幾個侍衛保護,顯得有些單薄。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大家手忙腳亂保護各個主子時,又有一個中年守衛,拔出了劍來,居然幫著刺客,對付起其他侍衛們來。陳邦直這下子,可真是完全傻眼了,他沒有想到,自己挑出來保護乾隆的這批人中,居然混進了兩個刺客。
明軒還在那裏跟先前的刺客惡鬥,見又有人跳了出來,不知為何,心中竟有些記掛著蘭馨,轉過頭去,衝皇後站著的方向大喊:“小心,大家保護太後,保護娘娘。”
蘭馨此刻看到明軒,心中的擔憂如排山倒海般湧來,一雙眼睛一動也不動地盯著明軒,深怕他也如表哥景順那樣受傷。那後來跳出來刺客,居然看穿了蘭馨的心思,也不知是怎麽想的,大約是想拿蘭馨來做個人質,威脅一下明軒和皇帝,一連刺傷了幾名侍衛,扔下乾隆不管,直朝蘭馨衝來。
蘭馨以為那刺客是要對皇後下手,情急之下,竟用身子去擋那劍。沒想到,那刺客本意就在她身上,劍鋒一轉,直朝蘭馨刺去,一把劍架在了她的脖子上,輕鬆地揪住她的衣襟,將她整個人拉進了自己懷裏,高聲大叫道:“都不許動,誰再動一下,我便殺了她。”
“不要啊!”皇後嚇壞了,立馬就哭了出來,衝著刺客拚命叫道,“來人哪,快來人哪,快救蘭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