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人家崔信是在下注呢。</p>
多少姻親好友都在秦王麾下,而李善救出李道玄,籌謀定計,力助唐軍大敗劉黑闥,抵定山東。</p>
李道玄、齊善行、薛忠、田留安無不是秦王一脈,崔信在接觸唐軍之後,立即感受到了李善無所不在的影響力。</p>
想想也是,李道玄、薛忠是他救出來的,田留安、齊善行得其臂助立下大功,一個爵封國公,一個爵封縣公……這應該是平定天下的最後一批開國公侯了。</p>
偏偏崔信姻親故友太多,在東宮也是有消息來源的,他很清楚一件事,無論什麽原因,實質上是李善斷了太子親征積攢軍功這條路。</p>
李善此人,本就以仁義聞名河北,又必然深得秦王信重……又是少年英傑,崔信這才勉為其難,將其列入名單。</p>
當然了,在李善看來,隻是考察名單而已……而且這份名單上的名字應該不會少。</p>
九歲定親,略微早了點,如果十六歲出嫁,十二三歲定親也是來得及的,具體時間……很可能要等到太子、秦王奪嫡一事塵埃落定。</p>
全盤想通之後,李善有些索然無味,不過他本來就沒這心思,隻是在想,門閥往往是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在清河崔氏內部,崔昊下注太子,崔信下注秦王?</p>
這倒是有隴西李氏丹陽房差不多,反正總要立於不敗之地。</p>
如果按照曆史進程,這位崔小娘子理應是在貞觀年間出嫁的,那時候李世民已經登基為帝,崔信或許會在原秦王府子弟中挑選女婿。</p>
</p>
李善回想了下,實在沒印象,也不知道曆史上是哪位娶了這位崔小娘子。</p>
不過肯定不是嫁入皇室……這方麵李善有印象,據說李世民想娶個五姓七家女的妃子,結果……結果是惱羞成怒。</p>
也是,人家五姓七家女入宮,隻能為皇後,比如後來的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任皇後王氏……恩,李善對頭王仁祐的女兒。</p>
其實別說五姓七家女了,就是次一等的門閥,都不願意將嫡女送入後宮……比如弘農楊氏,李世民殺了弟弟才弄到手呢。</p>
呃,這位崔小娘子在原時空中……的確嫁入原秦王府勢力,不過不是秦王府子弟,而是第一代的代表人物。</p>
混世魔王程咬金!</p>
而且還是續弦。</p>
程咬金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事後拜太子右衛率,與太子左衛率秦瓊統領京城唐軍,隨後立即升遷為右武衛大將軍。</p>
之後程咬金原配孫氏病亡,升官發財換老婆啊!</p>
然後程咬金很快就娶了這位崔小娘子為續弦……好白菜真是被豬拱了。</p>
畢竟是穿越者,又對秦王府內部以及朝堂紛爭有著深入的了解,李善覺得自己的猜測應該八九不離十。</p>
事實是,基本都猜對了……隻除了一點,崔信對獨女實在是寵愛有加,眼見李善這等少年英傑,還真有招婿之心,並不隻是列入考察名單。</p>
至少,在考察名單上,李善的排名相當靠前。</p>
崔信少年時意氣風發,但前朝眼見朝局混亂,棄官歸鄉,品茶論文,是山東最負盛名的文士,其女崔小娘子女承父業,於詩文一道也頗有見解。穀</p>
“昨日初見,凜然風範,寸步不讓,風骨淩然。”崔信斜斜靠在榻上,對身邊妻子張氏笑道:“但眼見轉機,言語間既謙讓又有機鋒,倒不愧其籌謀定計的名聲。”</p>
今年尚未滿三十歲的張氏瞥了眼正在沏茶的女兒,刻意提高音調,“稚圭抵長安後來信,盛讚此人,需知稚圭雖然年幼,卻有傲氣。”</p>
張文瓘如今在長安和李楷、王仁表混跡,也是吹噓李善的主力軍,還時常去朱家溝探望朱氏……甚至這事兒就是他寫信給姑母張氏,才引起崔信的興趣的。</p>
“父親,母親。”崔小娘子獻上茶盞,兩杯茶均咬盞引得崔信大讚。</p>
這位小娘子眉目如畫,身材高挑,身著粉色百鳥裙,青色窄袖孺衫,臉上不著粉妝,如出水芙蓉。</p>
“李懷仁之名,女兒也曾聽聞。”崔小娘子聲如百靈,清脆嬌柔,“據說以仁義聞名魏洲、貝洲。”</p>
“淩敬為其取字懷仁……”崔信衝著女兒眨眨眼,“此人設傷兵營,無論唐軍叛軍,均對其感激涕零,今日不退,亦不愧仁義之名。”</p>
張氏搖頭道:“崔帛此人,妾身聽聞,已然不止一兩次鬧出這等風波。”</p>
崔信不想提起這些破事,繼續說:“與淩敬隱隱提過一次,聽其言,李懷仁不擅詩文……此誠為憾事。”</p>
“詩文一道,乃寄情山水的雅士所擅。”崔小娘子輕聲道:“十餘年亂戰,天下初定,當重棟梁之才,輕詩文雅士。”</p>
“正該如此,所以五姓七家,如今唯隴西李氏最盛。”崔信大笑,“吾女非尋常,非英傑不能配之!”</p>
五姓七家,並不僅僅以經義傳家,能文善武才算英傑,但這七家中,論兵法,論戰將,無出隴西李氏之右者。</p>
張氏突然問:“此人祖籍隴西成紀,是隴西李氏哪一房?”</p>
“稚圭在來信中提及,丹陽房子弟與其極為親厚。”</p>
崔信猶豫了下,搖頭道:“淩敬未提及此事,但觀此人風範,絕非小門小戶。”</p>
崔小娘子微微垂首,心中有著些許羞澀,也有這些許憧憬。</p>
就在此時,外間傳來下人通報,清河令崔虔疾步入內,“四叔……”</p>
“嗯?”崔信一皺眉,看侄兒額頭泛汗,“何事這等大驚?”</p>
崔虔瞄了眼張氏和堂妹,猶豫了下才走近低聲道:“出事了,昨日黃昏時分趕到莊子,不料方四郎之妻孫氏懸梁自盡。”</p>
“什麽?!”崔信神情嚴肅,霍然起身,來回踱了幾步,半響後才問:“此事外間可知曉?”</p>
“已然傳遍……”崔虔苦著臉說:“屍體都已送至縣衙,族老均不肯露麵,玄素公、玄成公均大怒非常。”</p>
“那是自然!”崔信冷然道:“某昨日許諾,今日卻要毀諾!”</p>
“四叔?”</p>
崔信猶豫片刻後才更衣出門,幾個族老都不肯露麵,自己若是也不露麵,魏玄成可沒那麽好糊弄。</p>
多少姻親好友都在秦王麾下,而李善救出李道玄,籌謀定計,力助唐軍大敗劉黑闥,抵定山東。</p>
李道玄、齊善行、薛忠、田留安無不是秦王一脈,崔信在接觸唐軍之後,立即感受到了李善無所不在的影響力。</p>
想想也是,李道玄、薛忠是他救出來的,田留安、齊善行得其臂助立下大功,一個爵封國公,一個爵封縣公……這應該是平定天下的最後一批開國公侯了。</p>
偏偏崔信姻親故友太多,在東宮也是有消息來源的,他很清楚一件事,無論什麽原因,實質上是李善斷了太子親征積攢軍功這條路。</p>
李善此人,本就以仁義聞名河北,又必然深得秦王信重……又是少年英傑,崔信這才勉為其難,將其列入名單。</p>
當然了,在李善看來,隻是考察名單而已……而且這份名單上的名字應該不會少。</p>
九歲定親,略微早了點,如果十六歲出嫁,十二三歲定親也是來得及的,具體時間……很可能要等到太子、秦王奪嫡一事塵埃落定。</p>
全盤想通之後,李善有些索然無味,不過他本來就沒這心思,隻是在想,門閥往往是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在清河崔氏內部,崔昊下注太子,崔信下注秦王?</p>
這倒是有隴西李氏丹陽房差不多,反正總要立於不敗之地。</p>
如果按照曆史進程,這位崔小娘子理應是在貞觀年間出嫁的,那時候李世民已經登基為帝,崔信或許會在原秦王府子弟中挑選女婿。</p>
</p>
李善回想了下,實在沒印象,也不知道曆史上是哪位娶了這位崔小娘子。</p>
不過肯定不是嫁入皇室……這方麵李善有印象,據說李世民想娶個五姓七家女的妃子,結果……結果是惱羞成怒。</p>
也是,人家五姓七家女入宮,隻能為皇後,比如後來的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任皇後王氏……恩,李善對頭王仁祐的女兒。</p>
其實別說五姓七家女了,就是次一等的門閥,都不願意將嫡女送入後宮……比如弘農楊氏,李世民殺了弟弟才弄到手呢。</p>
呃,這位崔小娘子在原時空中……的確嫁入原秦王府勢力,不過不是秦王府子弟,而是第一代的代表人物。</p>
混世魔王程咬金!</p>
而且還是續弦。</p>
程咬金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事後拜太子右衛率,與太子左衛率秦瓊統領京城唐軍,隨後立即升遷為右武衛大將軍。</p>
之後程咬金原配孫氏病亡,升官發財換老婆啊!</p>
然後程咬金很快就娶了這位崔小娘子為續弦……好白菜真是被豬拱了。</p>
畢竟是穿越者,又對秦王府內部以及朝堂紛爭有著深入的了解,李善覺得自己的猜測應該八九不離十。</p>
事實是,基本都猜對了……隻除了一點,崔信對獨女實在是寵愛有加,眼見李善這等少年英傑,還真有招婿之心,並不隻是列入考察名單。</p>
至少,在考察名單上,李善的排名相當靠前。</p>
崔信少年時意氣風發,但前朝眼見朝局混亂,棄官歸鄉,品茶論文,是山東最負盛名的文士,其女崔小娘子女承父業,於詩文一道也頗有見解。穀</p>
“昨日初見,凜然風範,寸步不讓,風骨淩然。”崔信斜斜靠在榻上,對身邊妻子張氏笑道:“但眼見轉機,言語間既謙讓又有機鋒,倒不愧其籌謀定計的名聲。”</p>
今年尚未滿三十歲的張氏瞥了眼正在沏茶的女兒,刻意提高音調,“稚圭抵長安後來信,盛讚此人,需知稚圭雖然年幼,卻有傲氣。”</p>
張文瓘如今在長安和李楷、王仁表混跡,也是吹噓李善的主力軍,還時常去朱家溝探望朱氏……甚至這事兒就是他寫信給姑母張氏,才引起崔信的興趣的。</p>
“父親,母親。”崔小娘子獻上茶盞,兩杯茶均咬盞引得崔信大讚。</p>
這位小娘子眉目如畫,身材高挑,身著粉色百鳥裙,青色窄袖孺衫,臉上不著粉妝,如出水芙蓉。</p>
“李懷仁之名,女兒也曾聽聞。”崔小娘子聲如百靈,清脆嬌柔,“據說以仁義聞名魏洲、貝洲。”</p>
“淩敬為其取字懷仁……”崔信衝著女兒眨眨眼,“此人設傷兵營,無論唐軍叛軍,均對其感激涕零,今日不退,亦不愧仁義之名。”</p>
張氏搖頭道:“崔帛此人,妾身聽聞,已然不止一兩次鬧出這等風波。”</p>
崔信不想提起這些破事,繼續說:“與淩敬隱隱提過一次,聽其言,李懷仁不擅詩文……此誠為憾事。”</p>
“詩文一道,乃寄情山水的雅士所擅。”崔小娘子輕聲道:“十餘年亂戰,天下初定,當重棟梁之才,輕詩文雅士。”</p>
“正該如此,所以五姓七家,如今唯隴西李氏最盛。”崔信大笑,“吾女非尋常,非英傑不能配之!”</p>
五姓七家,並不僅僅以經義傳家,能文善武才算英傑,但這七家中,論兵法,論戰將,無出隴西李氏之右者。</p>
張氏突然問:“此人祖籍隴西成紀,是隴西李氏哪一房?”</p>
“稚圭在來信中提及,丹陽房子弟與其極為親厚。”</p>
崔信猶豫了下,搖頭道:“淩敬未提及此事,但觀此人風範,絕非小門小戶。”</p>
崔小娘子微微垂首,心中有著些許羞澀,也有這些許憧憬。</p>
就在此時,外間傳來下人通報,清河令崔虔疾步入內,“四叔……”</p>
“嗯?”崔信一皺眉,看侄兒額頭泛汗,“何事這等大驚?”</p>
崔虔瞄了眼張氏和堂妹,猶豫了下才走近低聲道:“出事了,昨日黃昏時分趕到莊子,不料方四郎之妻孫氏懸梁自盡。”</p>
“什麽?!”崔信神情嚴肅,霍然起身,來回踱了幾步,半響後才問:“此事外間可知曉?”</p>
“已然傳遍……”崔虔苦著臉說:“屍體都已送至縣衙,族老均不肯露麵,玄素公、玄成公均大怒非常。”</p>
“那是自然!”崔信冷然道:“某昨日許諾,今日卻要毀諾!”</p>
“四叔?”</p>
崔信猶豫片刻後才更衣出門,幾個族老都不肯露麵,自己若是也不露麵,魏玄成可沒那麽好糊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