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宮朝殿王榻之上,魏王鎣頭腦微微發昏。張儀所敘,確實是魏國現在的實際情況。</p>
魏國昔日的霸主地位已然不複存在,而往日魏國得罪的那些諸侯國們,又豈會真的因為一紙盟書,就轉身相助?</p>
韓國若非與魏國栓在同一條戰線上,恐怕也早就在背後落井下石了吧。</p>
張儀無論是安得什麽心, 但他說的這番話的確戳準了魏國的痛處。無論張儀入魏是否真的如傳言一樣,為秦國間諜,其實魏鎣對這些都不在乎,隻要張儀不做損害魏國利益的事情,就是真的,那又如何?以魏國當今的情況來看,他似乎也沒多少選擇了, 依附於秦國,總比楚、齊兩國靠譜。</p>
魏鎣當即開口問道:“那依相邦所見, 我魏國又當如何?”</p>
張儀嘴角微微上揚,指著堪輿圖道:“王上請看,我魏國國土寬廣、東西縱深千裏,但邊境線綿長,我魏國地勢平坦,又無高山險要,若再起戰事,要想守國固土,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p>
而今又因連年征戰,我魏國能戰之士恐怕不會超過三十萬,如果把全國兵力戍守邊疆,必然會使得兵力分散。</p>
今我魏國處四戰之地,南有楚國, 北有趙國,西有強秦,東有齊國,腹有韓國, 皆是當世之強國。而我魏國若是交好於楚國,就會冷落齊國,齊國必然攻打我魏。我魏國若是交好於齊國,則會疏遠於趙國,趙國也會從之。而韓國,楚國也不能得罪。固臣認為,我魏國若想來去自如,當連橫!”</p>
“連橫?”魏鎣眉頭一皺。</p>
“連橫!”張儀語氣微微加重。“當世之強國,以秦為最。我魏國若是與秦為敵,秦王若是發怒、攻我魏國,我魏可抵否?”張儀這番話,可以說是擺明了他的態度。</p>
“汝大言不慚,膽敢威逼王上!三晉合縱又何懼秦國!”太子嗣立即上前一步,大聲嗬斥道。這張儀膽敢在魏國的朝堂,以魏相的身份恐嚇魏王,看來他也是攤牌了。</p>
“住嘴!”魏鎣卻出聲訓斥道。</p>
“父王……”魏嗣不甘,欲再言。</p>
魏鎣瞪了魏嗣一眼,隨即轉頭對著張儀道:“繼續說下去。”</p>
“合縱……”張儀目帶譏諷地一笑,隨即繼續道:“若秦國舉大軍進攻河外, 襲擊衛國,趙國無法南下,魏國無法北上。縱即被切斷,太子談何合縱矣?”</p>
“妄言!”魏嗣駁斥道。</p>
張儀並未理會魏嗣這無序之語,他右手朝著堪輿圖橫向一劃,顧自繼續道:“我魏國若是西附於秦國,東連齊國,則趙、楚、韓、宋會懾於秦威,而不敢加兵於我魏。”</p>
魏鎣沉吟一番,說道:“相邦言之有理,容寡人深思一番,再答複相邦。”</p>
張儀目光一沉,幽幽道:“秦國的目標主要是趙國和楚國,王上又何必替兩國擋這兵燹之災呢?”</p>
魏鎣聽到這番話,臉色一沉。</p>
太子嗣也是屏住嘴,暗暗咬牙,卻未答一句。</p>
大殿內一時陷入、落針可聞的境地。</p>
魏辛上前一步,對著張儀拱了拱手道:“相邦,此策茲事體大,不能妄下論斷,還需多做探討。”</p>
張儀還未搭話,寵臣田需便上前一步,對著上首的魏鎣揖道:“王上,臣認為連橫之策可行。觀今時,我魏國合縱已破!昔年各國意圖結成合縱抗秦,可結果呢?齊國、楚國都拒不參加。反而趁我魏國抗秦之際,掠我邊境。我們又如何能聯合齊、楚兩國對付秦國呢?”</p>
“臣附議!”上大夫張壽出聲附和道。</p>
“臣附議!”一直徘回的大司寇魏厲也附和道。</p>
魏鎣抬頭掃視殿下一周,歎了口氣,緩緩道:“那就依相邦之策,連橫秦國吧。辛苦相邦代寡人書盟於秦吧。”</p>
魏鎣也知道張儀說的有道理,秦國的大棒,魏國今日是抵不住了。而趙、韓兩國如今顯然自顧不暇。</p>
“喏!臣願代勞。”張儀回道。</p>
“今趙國國都空虛,趙王又北征在即,千載難逢,還望王上出兵伐趙。”張儀繼續慫恿道。</p>
聽罷此言,魏鎣卻是置若罔聞,他麵容疲憊地對著殿下擺了擺手。</p>
身旁的宦者令,隨即高聲喝道:“王上宣,退朝!”</p>
張儀借魏欲再施連橫,魏國盟秦已成定局,但魏鎣對趙國的態度依舊不明。</p>
但戰爭的車輪似乎不會因為他的態度而停止轉動。</p>
……</p>
……</p>
中山國都,中山城。</p>
秋意的蕭瑟在這個群山環繞的城中之城似乎表現的更加明顯一些,風兒陣陣吹過、卷過枯黃的葉子,擦過一個個正在忙碌的肩頭。</p>
中山國的國土雖然狹小,但其經濟卻相當發達,中山境內的各類礦物資源儲備都極其豐富,豐富的銅鐵資源也造就了中山國發達的手工業,銅器冶鑄和鐵器冶鑄完全不遜色於中原各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諸國中向來有‘多美物’之稱。</p>
而且中山國不禁手工私器的冶造,除了中山國庫外,在中山國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城池中,都能看到形色不同的手工匠鋪。</p>
中山國北麵是恒山,中部太行山從其腹地縱貫而過,因國內大部分都是山區,且土地多不適合耕種,是以中山國民約有三分之一以狩獵為生。而秋獮算是中山國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獵物在冬天來臨之前需要儲存食物,活動頻率較多,秋冬季節的獵物因保存體能行動緩慢,且較易狩獵。</p>
在這個時代,狩獵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技能,同樣運用於軍事大典,為練兵的綜合演習。基於軍事需要,通過狩獵,軍士可以學習騎射的本領。中山人本就是胡人,對騎射有一種天生的熱衷。</p>
中山王姬厝便極為酷愛此類運動,自他繼位之初,每年秋冬尹始,他都會大召群臣,共同進山秋獮。</p>
而這個秋天顯然要讓他失望了。</p>
在秋獮大隊即將開赴太行之際,忽然有兩騎從遠處急匆匆駛來、攔在了隊伍前麵。從騎士手中小旗、插著的羽毛來看,定是緊急軍情。</p>
姬厝雖傲卻不昏,自然知道孰重孰輕,隨即遣返秋獮隊伍,策馬回宮。</p>
中山王宮內,姬厝看著手中剛剛從邊境傳來的簡犢急報,眉頭微微皺起。簡犢有兩份,一份為南長城守軍所傳,一份為鴻上塞(河北唐縣倒馬關)守軍所傳。</p>
這一南一北兩地,難道同時遭遇敵情?</p>
姬厝打開簡犢細細掃視一遍後、眉頭才舒緩開來,隨即又讓宦者將情報拿給諸臣傳閱。</p>
殿下眾臣觀看過後,有人臉上立刻浮現起了驚喜,有人則是布滿了憂愁。</p>
公叔捷當即起身作揖道:“王上,千載難逢的機會,樓煩和林胡侵犯趙國北疆,我中山當立即起兵伐趙。”</p>
對齊國的戰爭公叔捷是強烈反對的,但若是對趙國開戰,他是舉雙手讚成。</p>
因為在公叔捷看來,中山國就像是一頭山羊、一頭強壯的山羊,而齊國就像一頭牧羊犬,犬雖然偶爾會驅使羊,但同樣也會保護羊。</p>
而趙國對中山來說,就像一匹狼,一匹嗜血如命的狼。就算偶爾趙國會援助中山,在公叔捷看來亦不過是狼在用鮮草引誘羊放鬆警惕罷了。再健壯的羊、在狼麵前也隻能是一頓豐盛的大餐。</p>
</p>
這就是三者之間的利益關係。</p>
犬驅逐羊、最多隻會薅羊毛,而不會傷及羊的性命,因為對犬來說,一個活著的羊、遠遠比一隻死羊來的有價值的多。而狼卻會想盡辦法將羊生吞活剝。</p>
顯而易見的道理,但自家的國君就是看不明白,為了一點不切實際的利益就徹底趕跑了牧羊犬。</p>
失去牧羊犬的羊又怎麽可能鬥得過狼?但中山國這頭羊也沒辦法,隻能與趙國這匹狼虛與委蛇。</p>
而今羊的機會來了,狼放鬆警惕、背過了身子,露出了它那最為脆弱的腰腹。公叔捷怎麽能不興奮。</p>
羊雖然沒有狼的尖牙利爪,但它的羊角、對狼來說依舊有致命的威脅。</p>
“王不要再猶豫了,戰事一起,秦、魏兩國定然也定會發起對趙國的進攻。到時我中山國便可趁機將身旁的這匹餓狼徹底打殘。”公叔捷催促道。</p>
單單就公叔捷這等戰略眼光,僅僅憑借兩封邊關信報,就能準確的預判出接下來的戰爭走勢。若是他為中山王,趙國定會多一個強有力的對手。但……</p>
姬厝頓了頓道:“寡人與趙王有盟約在先,今趁趙國之危、貿然伐趙,怕是不妥吧。”</p>
公叔捷一驚,他沒想到自家國君已經迂腐到了這種地步,近兩年來中山國受齊國影響,在國內大肆宣揚儒、墨學說。在公叔捷看來,此等學說的本意便是為了禁錮底層庶民的思想。這…這如今、怎麽連堂堂一國之君也被洗腦了。</p>
公叔捷轉過身子,見左右朝臣竟無一人替自己發言,頓感心灰意冷。</p>
“王上,此刻萬萬不可拘泥守舊啊,今日我中山若不趁趙國疲弱而伐之,改日我中山必會反受其咎。”公叔捷趴俯在地上,目光誠懇地勸解道。</p>
姬厝眉頭微皺,目光轉向司馬喜,問道:“相邦以為如何?趙國是否可伐之?”</p>
司馬喜自從在扶柳,拒齊一戰‘大勝’後,他在中山國的地位更是水漲船高。就連中山王姬厝都命匠人在祭器上凋刻了司馬喜的功績。</p>
司馬喜思慎片刻,緩緩對著上首揖道:“臣觀長城信報所述,趙國在邢襄與武城的兵力並未調動,或許這就是趙王在暗防著我中山國,若是我中山大軍南下,恐怕此時討不到任何好處。而且我中山國剛剛與齊國斷交,若是再與趙國開戰,我中山與各國的往來貿易將被徹底阻斷,到時國民怨聲載道,恐怕不利於王上之名。而且我中山國也將徹底陷入四麵為戰之際。固臣認為,同趙開戰實為不妥。”</p>
公叔捷聽到這番言語,頓時轉頭怒視,大聲駁斥道:“相邦怎可如此迂腐?今樓煩、林胡相邀我中山共獵於趙,此等機會若是錯過了,再將不複也!”</p>
司馬喜也未生氣,對著公叔捷心平氣和地說道:“樓煩傳於鴻上塞的邀約信,在吾看來,亦不能盡從之。我中山與樓煩、林胡世有仇嫌,昔年我中山複國,二族便時常借道來擾我,去年與諸國會葬於趙,樓煩又舉大軍襲我中山,上卿難道忘記了?”</p>
“不敢忘,但我中山國與趙國的仇嫌,相邦難道就忘記了嗎?”公叔捷回道。</p>
……司馬喜頓時一愣,忽然覺得公叔捷說的也有些道理,但他還是回道:“此一時,彼一時。”</p>
公叔捷也不準備在朝堂之上和司馬喜鬥嘴,因為毫無用處。</p>
他轉過身子,心中暗下決心,隨即衝著姬厝繼續拜道:“王上,臣懇求出兵!臣願為將,若不得寸功,臣願自遭軍罰!”</p>
姬厝目光微凝,望向自己這位脾氣倔強的叔叔。</p>
對趙國作戰成功了自然是好,但失敗了、將會留給趙國一個大肆討伐的借口。</p>
“王叔真敢立軍令?”姬厝問道。</p>
公叔捷抬首,語氣鏗鏘道:“臣為國計,心無畏懼!”</p>
姬厝暗暗點了點頭,又向司馬喜問道:“相邦以為如何?”</p>
“臣,願尊王命!”司馬喜出奇的沒有反對。</p>
“好!寡人就以王叔為大將,即日起趕赴中人(今河北唐縣),趁勢、以伐趙國。但……為防止趙國邢襄之兵北上,寡人隻能給王叔增派戰車百乘,步騎一萬。王叔認為可行否?”</p>
戰車一乘便是七十五人,百乘便是將近萬人,加上騎兵,還有中人城本來的駐軍也足有士卒三萬。</p>
公叔捷思慮片刻,兵力雖少,但他知道,這已經是姬厝所能容忍的最大限度。遂當即拜道:“臣,定當為王立功!”</p>
姬厝欣慰道:“好!寡人便在王城等候王叔北趨飛狐峪的好消息。”</p>
“臣定不負王命!”公叔捷鄭重拜道。</p>
“王叔成功與否,切勿魯莽行事,當以保存自身為主。”姬厝語氣悠悠道。</p>
“臣,當尊王命!”</p>
魏國昔日的霸主地位已然不複存在,而往日魏國得罪的那些諸侯國們,又豈會真的因為一紙盟書,就轉身相助?</p>
韓國若非與魏國栓在同一條戰線上,恐怕也早就在背後落井下石了吧。</p>
張儀無論是安得什麽心, 但他說的這番話的確戳準了魏國的痛處。無論張儀入魏是否真的如傳言一樣,為秦國間諜,其實魏鎣對這些都不在乎,隻要張儀不做損害魏國利益的事情,就是真的,那又如何?以魏國當今的情況來看,他似乎也沒多少選擇了, 依附於秦國,總比楚、齊兩國靠譜。</p>
魏鎣當即開口問道:“那依相邦所見, 我魏國又當如何?”</p>
張儀嘴角微微上揚,指著堪輿圖道:“王上請看,我魏國國土寬廣、東西縱深千裏,但邊境線綿長,我魏國地勢平坦,又無高山險要,若再起戰事,要想守國固土,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p>
而今又因連年征戰,我魏國能戰之士恐怕不會超過三十萬,如果把全國兵力戍守邊疆,必然會使得兵力分散。</p>
今我魏國處四戰之地,南有楚國, 北有趙國,西有強秦,東有齊國,腹有韓國, 皆是當世之強國。而我魏國若是交好於楚國,就會冷落齊國,齊國必然攻打我魏。我魏國若是交好於齊國,則會疏遠於趙國,趙國也會從之。而韓國,楚國也不能得罪。固臣認為,我魏國若想來去自如,當連橫!”</p>
“連橫?”魏鎣眉頭一皺。</p>
“連橫!”張儀語氣微微加重。“當世之強國,以秦為最。我魏國若是與秦為敵,秦王若是發怒、攻我魏國,我魏可抵否?”張儀這番話,可以說是擺明了他的態度。</p>
“汝大言不慚,膽敢威逼王上!三晉合縱又何懼秦國!”太子嗣立即上前一步,大聲嗬斥道。這張儀膽敢在魏國的朝堂,以魏相的身份恐嚇魏王,看來他也是攤牌了。</p>
“住嘴!”魏鎣卻出聲訓斥道。</p>
“父王……”魏嗣不甘,欲再言。</p>
魏鎣瞪了魏嗣一眼,隨即轉頭對著張儀道:“繼續說下去。”</p>
“合縱……”張儀目帶譏諷地一笑,隨即繼續道:“若秦國舉大軍進攻河外, 襲擊衛國,趙國無法南下,魏國無法北上。縱即被切斷,太子談何合縱矣?”</p>
“妄言!”魏嗣駁斥道。</p>
張儀並未理會魏嗣這無序之語,他右手朝著堪輿圖橫向一劃,顧自繼續道:“我魏國若是西附於秦國,東連齊國,則趙、楚、韓、宋會懾於秦威,而不敢加兵於我魏。”</p>
魏鎣沉吟一番,說道:“相邦言之有理,容寡人深思一番,再答複相邦。”</p>
張儀目光一沉,幽幽道:“秦國的目標主要是趙國和楚國,王上又何必替兩國擋這兵燹之災呢?”</p>
魏鎣聽到這番話,臉色一沉。</p>
太子嗣也是屏住嘴,暗暗咬牙,卻未答一句。</p>
大殿內一時陷入、落針可聞的境地。</p>
魏辛上前一步,對著張儀拱了拱手道:“相邦,此策茲事體大,不能妄下論斷,還需多做探討。”</p>
張儀還未搭話,寵臣田需便上前一步,對著上首的魏鎣揖道:“王上,臣認為連橫之策可行。觀今時,我魏國合縱已破!昔年各國意圖結成合縱抗秦,可結果呢?齊國、楚國都拒不參加。反而趁我魏國抗秦之際,掠我邊境。我們又如何能聯合齊、楚兩國對付秦國呢?”</p>
“臣附議!”上大夫張壽出聲附和道。</p>
“臣附議!”一直徘回的大司寇魏厲也附和道。</p>
魏鎣抬頭掃視殿下一周,歎了口氣,緩緩道:“那就依相邦之策,連橫秦國吧。辛苦相邦代寡人書盟於秦吧。”</p>
魏鎣也知道張儀說的有道理,秦國的大棒,魏國今日是抵不住了。而趙、韓兩國如今顯然自顧不暇。</p>
“喏!臣願代勞。”張儀回道。</p>
“今趙國國都空虛,趙王又北征在即,千載難逢,還望王上出兵伐趙。”張儀繼續慫恿道。</p>
聽罷此言,魏鎣卻是置若罔聞,他麵容疲憊地對著殿下擺了擺手。</p>
身旁的宦者令,隨即高聲喝道:“王上宣,退朝!”</p>
張儀借魏欲再施連橫,魏國盟秦已成定局,但魏鎣對趙國的態度依舊不明。</p>
但戰爭的車輪似乎不會因為他的態度而停止轉動。</p>
……</p>
……</p>
中山國都,中山城。</p>
秋意的蕭瑟在這個群山環繞的城中之城似乎表現的更加明顯一些,風兒陣陣吹過、卷過枯黃的葉子,擦過一個個正在忙碌的肩頭。</p>
中山國的國土雖然狹小,但其經濟卻相當發達,中山境內的各類礦物資源儲備都極其豐富,豐富的銅鐵資源也造就了中山國發達的手工業,銅器冶鑄和鐵器冶鑄完全不遜色於中原各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諸國中向來有‘多美物’之稱。</p>
而且中山國不禁手工私器的冶造,除了中山國庫外,在中山國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城池中,都能看到形色不同的手工匠鋪。</p>
中山國北麵是恒山,中部太行山從其腹地縱貫而過,因國內大部分都是山區,且土地多不適合耕種,是以中山國民約有三分之一以狩獵為生。而秋獮算是中山國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獵物在冬天來臨之前需要儲存食物,活動頻率較多,秋冬季節的獵物因保存體能行動緩慢,且較易狩獵。</p>
在這個時代,狩獵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技能,同樣運用於軍事大典,為練兵的綜合演習。基於軍事需要,通過狩獵,軍士可以學習騎射的本領。中山人本就是胡人,對騎射有一種天生的熱衷。</p>
中山王姬厝便極為酷愛此類運動,自他繼位之初,每年秋冬尹始,他都會大召群臣,共同進山秋獮。</p>
而這個秋天顯然要讓他失望了。</p>
在秋獮大隊即將開赴太行之際,忽然有兩騎從遠處急匆匆駛來、攔在了隊伍前麵。從騎士手中小旗、插著的羽毛來看,定是緊急軍情。</p>
姬厝雖傲卻不昏,自然知道孰重孰輕,隨即遣返秋獮隊伍,策馬回宮。</p>
中山王宮內,姬厝看著手中剛剛從邊境傳來的簡犢急報,眉頭微微皺起。簡犢有兩份,一份為南長城守軍所傳,一份為鴻上塞(河北唐縣倒馬關)守軍所傳。</p>
這一南一北兩地,難道同時遭遇敵情?</p>
姬厝打開簡犢細細掃視一遍後、眉頭才舒緩開來,隨即又讓宦者將情報拿給諸臣傳閱。</p>
殿下眾臣觀看過後,有人臉上立刻浮現起了驚喜,有人則是布滿了憂愁。</p>
公叔捷當即起身作揖道:“王上,千載難逢的機會,樓煩和林胡侵犯趙國北疆,我中山當立即起兵伐趙。”</p>
對齊國的戰爭公叔捷是強烈反對的,但若是對趙國開戰,他是舉雙手讚成。</p>
因為在公叔捷看來,中山國就像是一頭山羊、一頭強壯的山羊,而齊國就像一頭牧羊犬,犬雖然偶爾會驅使羊,但同樣也會保護羊。</p>
而趙國對中山來說,就像一匹狼,一匹嗜血如命的狼。就算偶爾趙國會援助中山,在公叔捷看來亦不過是狼在用鮮草引誘羊放鬆警惕罷了。再健壯的羊、在狼麵前也隻能是一頓豐盛的大餐。</p>
</p>
這就是三者之間的利益關係。</p>
犬驅逐羊、最多隻會薅羊毛,而不會傷及羊的性命,因為對犬來說,一個活著的羊、遠遠比一隻死羊來的有價值的多。而狼卻會想盡辦法將羊生吞活剝。</p>
顯而易見的道理,但自家的國君就是看不明白,為了一點不切實際的利益就徹底趕跑了牧羊犬。</p>
失去牧羊犬的羊又怎麽可能鬥得過狼?但中山國這頭羊也沒辦法,隻能與趙國這匹狼虛與委蛇。</p>
而今羊的機會來了,狼放鬆警惕、背過了身子,露出了它那最為脆弱的腰腹。公叔捷怎麽能不興奮。</p>
羊雖然沒有狼的尖牙利爪,但它的羊角、對狼來說依舊有致命的威脅。</p>
“王不要再猶豫了,戰事一起,秦、魏兩國定然也定會發起對趙國的進攻。到時我中山國便可趁機將身旁的這匹餓狼徹底打殘。”公叔捷催促道。</p>
單單就公叔捷這等戰略眼光,僅僅憑借兩封邊關信報,就能準確的預判出接下來的戰爭走勢。若是他為中山王,趙國定會多一個強有力的對手。但……</p>
姬厝頓了頓道:“寡人與趙王有盟約在先,今趁趙國之危、貿然伐趙,怕是不妥吧。”</p>
公叔捷一驚,他沒想到自家國君已經迂腐到了這種地步,近兩年來中山國受齊國影響,在國內大肆宣揚儒、墨學說。在公叔捷看來,此等學說的本意便是為了禁錮底層庶民的思想。這…這如今、怎麽連堂堂一國之君也被洗腦了。</p>
公叔捷轉過身子,見左右朝臣竟無一人替自己發言,頓感心灰意冷。</p>
“王上,此刻萬萬不可拘泥守舊啊,今日我中山若不趁趙國疲弱而伐之,改日我中山必會反受其咎。”公叔捷趴俯在地上,目光誠懇地勸解道。</p>
姬厝眉頭微皺,目光轉向司馬喜,問道:“相邦以為如何?趙國是否可伐之?”</p>
司馬喜自從在扶柳,拒齊一戰‘大勝’後,他在中山國的地位更是水漲船高。就連中山王姬厝都命匠人在祭器上凋刻了司馬喜的功績。</p>
司馬喜思慎片刻,緩緩對著上首揖道:“臣觀長城信報所述,趙國在邢襄與武城的兵力並未調動,或許這就是趙王在暗防著我中山國,若是我中山大軍南下,恐怕此時討不到任何好處。而且我中山國剛剛與齊國斷交,若是再與趙國開戰,我中山與各國的往來貿易將被徹底阻斷,到時國民怨聲載道,恐怕不利於王上之名。而且我中山國也將徹底陷入四麵為戰之際。固臣認為,同趙開戰實為不妥。”</p>
公叔捷聽到這番言語,頓時轉頭怒視,大聲駁斥道:“相邦怎可如此迂腐?今樓煩、林胡相邀我中山共獵於趙,此等機會若是錯過了,再將不複也!”</p>
司馬喜也未生氣,對著公叔捷心平氣和地說道:“樓煩傳於鴻上塞的邀約信,在吾看來,亦不能盡從之。我中山與樓煩、林胡世有仇嫌,昔年我中山複國,二族便時常借道來擾我,去年與諸國會葬於趙,樓煩又舉大軍襲我中山,上卿難道忘記了?”</p>
“不敢忘,但我中山國與趙國的仇嫌,相邦難道就忘記了嗎?”公叔捷回道。</p>
……司馬喜頓時一愣,忽然覺得公叔捷說的也有些道理,但他還是回道:“此一時,彼一時。”</p>
公叔捷也不準備在朝堂之上和司馬喜鬥嘴,因為毫無用處。</p>
他轉過身子,心中暗下決心,隨即衝著姬厝繼續拜道:“王上,臣懇求出兵!臣願為將,若不得寸功,臣願自遭軍罰!”</p>
姬厝目光微凝,望向自己這位脾氣倔強的叔叔。</p>
對趙國作戰成功了自然是好,但失敗了、將會留給趙國一個大肆討伐的借口。</p>
“王叔真敢立軍令?”姬厝問道。</p>
公叔捷抬首,語氣鏗鏘道:“臣為國計,心無畏懼!”</p>
姬厝暗暗點了點頭,又向司馬喜問道:“相邦以為如何?”</p>
“臣,願尊王命!”司馬喜出奇的沒有反對。</p>
“好!寡人就以王叔為大將,即日起趕赴中人(今河北唐縣),趁勢、以伐趙國。但……為防止趙國邢襄之兵北上,寡人隻能給王叔增派戰車百乘,步騎一萬。王叔認為可行否?”</p>
戰車一乘便是七十五人,百乘便是將近萬人,加上騎兵,還有中人城本來的駐軍也足有士卒三萬。</p>
公叔捷思慮片刻,兵力雖少,但他知道,這已經是姬厝所能容忍的最大限度。遂當即拜道:“臣,定當為王立功!”</p>
姬厝欣慰道:“好!寡人便在王城等候王叔北趨飛狐峪的好消息。”</p>
“臣定不負王命!”公叔捷鄭重拜道。</p>
“王叔成功與否,切勿魯莽行事,當以保存自身為主。”姬厝語氣悠悠道。</p>
“臣,當尊王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