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還未回到中軍,醞釀多日的甘霖便從天而降,豆大的雨珠瞬間將營地內的土路砸成泥濘一片。</p>


    雨水滑落甲胃,田忌眉頭微微皺起,既有幾分不悅這突變的天氣,還有心頭那股莫名升起的心季。</p>


    似是為了映照了老將的猜測。</p>


    田忌剛剛回到大帳,帳外侍衛便言及:“副將黔夫通報求見。”</p>


    黔夫作為此戰的副將,受田忌之命協助襄丘一線的楚軍以防秦軍,如今為何突然複歸中軍?</p>


    在見到對方臉上滿是焦急之色,老將心下頓時暗道不妙。</p>


    黔夫進的大帳,隨便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揖道:“大將軍,秦軍已經攻下了襄丘,楚軍敗退。三萬秦軍如今已同韓軍合兵,距葭密不足十裏!”</p>


    </p>


    “什麽?”</p>


    田忌頓時驚坐而起。</p>


    “秦軍突然繞過了煮棗防線,同韓軍一起夾擊了毫無防備的楚軍。”黔夫再道。</p>


    “何時發生的事了?”</p>


    田忌一邊問,一邊將幾桉上的堪輿圖展開。</p>


    “昨日辰時。”黔夫懊惱道。</p>


    田忌不禁咒罵一聲,這楚人的斥候是幹什麽吃的,幾萬的大活人就沒注意到?</p>


    但他也知道現在不是問責的時候,現在主要的問題是,他們要知道秦軍是如何不聲不響地跳過了三國精心布置的防線。</p>


    齊楚宋三國為了應對秦晉合兵,遂沿濮水、濟水一線的葭密、襄丘、煮棗布置了一道長達數十裏的扇形防線。</p>


    按道理說,無論敵軍從那邊發起進攻,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可能兵臨城下了還沒個信。</p>


    除非!</p>


    田忌注視著堪輿圖,不動聲色地問道:“宋軍現在有何動向?”</p>


    話音剛落,不待黔夫開口。</p>


    帳外突然闖進一道身影。</p>


    “稟大將軍,魏軍已過襄丘,正朝我葭密而來。”斥候急道。</p>


    田忌、黔夫心頭同時一咯噔。</p>


    現在不用說,他也知道了。宋人變卦了!</p>


    ……此時與齊軍相隔數裏的趙軍大營內。</p>


    大司馬、定陽君肥義將手中的帛書傳遞下去,隨即對著帳內眾將領說道:“齊軍恐怕要跑了。”</p>


    李同將看完的帛書遞給身側,當即揖道:“末將願率一支精兵,設伏於齊軍的必經路線。”</p>


    肥義擺了擺手:“不急,這支齊軍跑不掉的。將消息傳給秦軍即可,這次率軍的是公子華,當年秦軍桑丘慘敗,公子華一直耿耿於懷,對於這次兵敗雪恥的機會,他應該不會舍棄。”</p>


    眾將聞言,紛紛作揖道:“將軍英明。”</p>


    自從八年前的觀澤一役後,齊、趙兩國便陷入了長期對峙狀態,雖然未曾發生過較大規模的戰役,但小摩擦還是不斷。</p>


    不得不說,此時齊國的底蘊還是十分強大的,國力富碩、兵源充足,良將也層出不窮。</p>


    若非必要,趙國也不願意現在就去招惹這個強國。</p>


    但當兩國將目光同時投在北邊那一刻,就意味著兩國之間的衝突已經無法善於了。</p>


    不過相較於齊國,趙人對於北地的經營顯然更有經驗,在地緣方麵也更具有優勢。</p>


    其實齊軍若不參與秦、楚的這趟渾水,若是老老實實地繼續蠶食、盤踞在燕地,趙國恐怕還真沒有機會這般容易的就將齊軍從燕地搞走。</p>


    至少現在是不行。</p>


    然而齊王的貪心,還是迫使齊國走出了這一步。</p>


    ……田忌率領的數萬齊軍,雖然開始節節高歌,一路披荊斬棘,但他卻不知道,從一開始這支齊軍就踏進了三晉提前設計好的包圍圈內。</p>


    或者說這支齊軍,從入場的那一刻,便成了一個誘餌。</p>


    現在秦晉聯軍和齊楚聯軍對峙的地方在葭密,這裏是濟水和濮水交匯處的肥沃地帶。這一大片廣袤的沃土整體呈橢圓形,又像一個布袋,東側的口子便是大野澤。</p>


    現在這幾萬齊軍要跑,便隻能向北或向東過濮水,要不就是向南渡濟水穿宋國境內。</p>


    可惜的是北邊的垂都、廩丘(山東鄆城縣)早為趙地,南邊的宋國又臨陣倒戈。</p>


    如今擺在田忌麵前的隻有兩條路,一條是跳進大野澤喂魚;一條是同三晉和秦軍血拚,當然,這樣幹的結果也是個死。</p>


    而生路隻有一個,那便是固守待援。</p>


    而趙軍要的結果便是圍點打援。</p>


    這是個冒險的做法,但也是此時唯一能徹底削弱齊國的辦法。如今也隻有這般幹,才能匯聚魏、趙、韓乃至是秦國之力。</p>


    若是錯過了這個機會,依趙國一國之力,對上齊軍主力,勝算更小。</p>


    而若是不削弱齊國,趙國便會反受其咎。</p>


    齊國滅燕,列國之所以反對、阻止。無非是不想看著齊國一家獨大,為的也是保持列國間的實力平衡。</p>


    同樣的道理放在趙國身上,趙滅中山亦如此。列國不會願意看到趙國強大,魏韓兩國之所以不跳出來反對,是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和實力阻止趙國的軍事擴張。</p>


    並非是不願意。</p>


    至於對燕國的布局、秦國的布局,為的也是讓趙國能順順利利的吞並消化中山。</p>


    並非是覬覦兩國的國土。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的道理趙雍還是知道的,況且現在去吞並燕國也好、秦國也好,時機根本不咋合適。</p>


    所以他從一開始做的一切謀劃,都是為了能給之後順利地消化中山鋪路,次而才是削弱列國。</p>


    至於齊國這麽一個有實力、又有心插手的強國,對趙人來說便顯得如鯁在喉。</p>


    以趙國而今的實力,並非是無法一戰滅之中山。</p>


    譬如去年拿下井陘後,趙軍完全可以強渡滹沱水,甚至可以分兵兩路,雖然損失會大些,但完全可以在那一戰中攻入靈壽。</p>


    但當時齊國屯兵於武桓、易水一線,若當時齊軍強勢插手,趙國根本沒有辦法。</p>


    所以同意中山割地求和的主要原因,還是出於兩點考慮:其一便是齊國的攪亂;其二才是中山本身的反彈。</p>


    “牛翦。”肥義道。</p>


    “末將在。”牛翦出列拜道。</p>


    肥義沉聲囑咐道:“汝即刻率領本部人馬增兵廩丘,務必阻攔齊軍渡過濟水。”</p>


    “末將領命!”</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從趙王雍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浩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浩淵並收藏戰國從趙王雍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