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無窮大公司不同。
他們成立時間短,科研底子薄弱,隻能通過這種取巧的方式,拉近和西方國家的技術差距。
這個時期的華夏,可以說幾乎100%的半導體,芯片都是依靠進口的,包括手機,也是從國外進口的整機。
很多有能力的科研機構,還沒有意識到芯片的重要性,更加想不到這個東西會在未來卡他們幾十年的脖子。
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等到時間進入二十一世紀,信息大爆炸的時代。
人們才恍然驚醒!
我們在半導體領域,竟然已經落後西方國家那麽多了。
一九九九年,六月。
陳偉東坐在辦公室裏,繪製著一張草圖,一個長方形盒子一樣的東西,被漸漸展現出來。
“這是播放器嗎?”
裏惠子拿起桌子上的設計圖,疑惑的問道。
她和陳偉東冷戰了好幾天,最終還是選擇原諒他,畢竟他和那個女人也沒什麽實質性的接觸。
否則,這件事絕對不會這麽輕描澹寫的放下。
“這是手機。”
陳偉東放下筆,鬆了一口氣,給她解釋。
在這個年代,全麵屏手機確實太超前了,乍一看設計圖還以為是一塊小型顯示器呢。
“那為什麽連個按鈕都沒有,這要怎麽操控?”
裏惠子皺了皺眉,仔細打量著圖紙,普通手機上麵都有一堆的按鍵,這個“手機”怎麽什麽都沒有。
“它的全部操作,都是通過觸摸屏幕進行的,可以稱之為智能手機。”
這個時期,還沒有這個名詞。
陳偉東的解釋有些抽象,也許隻有等到真正拿出實物的時候,才能讓裏惠子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吧。
然而,裏惠子又眨了眨眼睛,說道:“如果全是屏幕的話,也太容易弄碎了吧,這樣的手機,市場能接受嗎?”
這句話讓陳偉東愣了愣,不知道該怎麽解釋。
在智能手機發展的初期,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不少人就表示,這種手機全是屏幕,隨便一點磕磕碰碰,就很容易弄碎。
哪怕你再小心翼翼,也總會有失手摔落的時候,而換一塊屏幕的價格,又非常高昂。
基本上,占到了手機售價的三分之一。
普通人根本換不起。
這也是智能手機,在初期並沒有爆火的一個原因。
當然更重要的是,當時智能手機配套的軟件生態,還沒有構建完成,無法和普通手機拉開差距。
功能幾乎和按鍵手機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就導致它的吸引力不足。
直到後來,一家巨頭公司進入了這個市場,才讓人真正體會到了“智能機”的概念。
“至於現在,就要看索尼公司生產的屏幕質量了....”
陳偉東喃喃道。
與此同時,這一年的六月初。
華夏一家舉足輕重的電腦公司,召開了一場影響世界未來半導體產業格局走勢的會議。
中關村科學院南路,聯想集團六層會議室。
柳傳誌和倪光南分別坐在第一排的兩邊。
他們一個是公司總裁ceo,一個是公司總工程師。
除此之外,兩百多名聯想中層幹部,也全部參加了這場會議。
隻是,會議還沒有開始,很多人就感覺到現場的氣氛有些詭異,似乎有大事要發生。
“會議開始!”
聯想董事長曾朝茂說完,便將話筒遞給了中科院代表,李誌潔。
李誌潔低頭沉思片刻,站了起來,讀起了一份文件。
具體的內容這裏就不一一闡述了。
大致的意思的就是:解除倪光南聯想總工程師和董事職務。
一句話,倪光南被聯想開除了。
這個時候,柳傳誌站了起來,聲淚俱下的說道:“對聯想集團的技術開發方向和路線,以及具體的管理方式,我和倪光南同誌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總裁和總工的意見不同,是非常正常且平常的事,但,當總工不能服從總裁的決定,並用激烈的方式反對,這就不正常了....
“我雖然能理解,但因為這種工作上的意見分歧,發展到對個人的品質進行惡性中傷,試圖打倒對方,我無法接受....”
與柳傳誌的情緒激動式發言不同,倪光南倒是顯得異常鎮定。
他沒有提前準備講話稿,這與柳傳誌拿著稿子念讀,形成了強烈反差,隻見他緩了緩說道:“這次科技大會,我的體會很深。”
“從1995年以來,國外的電腦大舉進入華夏,我們麵臨著強大的對手,其壓力可想而知。”
“但我們聯想集團,不僅僅是一家企業,我們還肩負著發展民族計算機工業的責任。”
“隻有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搶占科技製高點,才能掌控未來計算機產業的趨勢,不至於被市場淘汰。”
“聯想應該對標的是美利堅的英特爾公司,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設計出一款屬於華夏自己的芯片,這樣一定能有所突破。”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又繼續說道:“中關村,如果隻靠做貿易中心,是長久不了的,矽穀不是貿易中心,矽穀是新技術的發源地。”
柳傳誌冷哼一聲,說道:“我們是一個企業,又不是一個研究所,想要走自主研發的路線,聯想目前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更何況,公司一年的純利潤也才十億左右,你說的芯片產業,就算成功,也需要若幹年以後才能見到回報,而且也有研究失敗的風險,還不如直接進口國外的,這樣可以節省多少資金?”
倪光南沉默不語,道不同不相為謀。
他從45歲加入聯想公司,出任總工程師,至今已經十五年。
這期間,大家一直親密合作,但現在竟然也出現了重大分歧。
早在幾年前,他就跟付旦大學、黃河計算機公司,達成了合資建立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的意向。
他的想法也得到了中科院和電子工業的認可。
並承諾,可以由聯想來牽頭,組織一批有實力的計算機公司,共同參與製定一個長期的投資計劃。
隻不過,柳傳誌對他的提議,投下了反對票。
雙方的這個矛盾,一直積累到了1999年6月,這一刻終於爆發,以柳傳誌的勝利告終。
至此,聯想從原先的“技工貿”轉為“貿工技”。
倪光南暗然離場。
這也是他人生最低穀的時刻。
他們成立時間短,科研底子薄弱,隻能通過這種取巧的方式,拉近和西方國家的技術差距。
這個時期的華夏,可以說幾乎100%的半導體,芯片都是依靠進口的,包括手機,也是從國外進口的整機。
很多有能力的科研機構,還沒有意識到芯片的重要性,更加想不到這個東西會在未來卡他們幾十年的脖子。
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等到時間進入二十一世紀,信息大爆炸的時代。
人們才恍然驚醒!
我們在半導體領域,竟然已經落後西方國家那麽多了。
一九九九年,六月。
陳偉東坐在辦公室裏,繪製著一張草圖,一個長方形盒子一樣的東西,被漸漸展現出來。
“這是播放器嗎?”
裏惠子拿起桌子上的設計圖,疑惑的問道。
她和陳偉東冷戰了好幾天,最終還是選擇原諒他,畢竟他和那個女人也沒什麽實質性的接觸。
否則,這件事絕對不會這麽輕描澹寫的放下。
“這是手機。”
陳偉東放下筆,鬆了一口氣,給她解釋。
在這個年代,全麵屏手機確實太超前了,乍一看設計圖還以為是一塊小型顯示器呢。
“那為什麽連個按鈕都沒有,這要怎麽操控?”
裏惠子皺了皺眉,仔細打量著圖紙,普通手機上麵都有一堆的按鍵,這個“手機”怎麽什麽都沒有。
“它的全部操作,都是通過觸摸屏幕進行的,可以稱之為智能手機。”
這個時期,還沒有這個名詞。
陳偉東的解釋有些抽象,也許隻有等到真正拿出實物的時候,才能讓裏惠子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吧。
然而,裏惠子又眨了眨眼睛,說道:“如果全是屏幕的話,也太容易弄碎了吧,這樣的手機,市場能接受嗎?”
這句話讓陳偉東愣了愣,不知道該怎麽解釋。
在智能手機發展的初期,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不少人就表示,這種手機全是屏幕,隨便一點磕磕碰碰,就很容易弄碎。
哪怕你再小心翼翼,也總會有失手摔落的時候,而換一塊屏幕的價格,又非常高昂。
基本上,占到了手機售價的三分之一。
普通人根本換不起。
這也是智能手機,在初期並沒有爆火的一個原因。
當然更重要的是,當時智能手機配套的軟件生態,還沒有構建完成,無法和普通手機拉開差距。
功能幾乎和按鍵手機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就導致它的吸引力不足。
直到後來,一家巨頭公司進入了這個市場,才讓人真正體會到了“智能機”的概念。
“至於現在,就要看索尼公司生產的屏幕質量了....”
陳偉東喃喃道。
與此同時,這一年的六月初。
華夏一家舉足輕重的電腦公司,召開了一場影響世界未來半導體產業格局走勢的會議。
中關村科學院南路,聯想集團六層會議室。
柳傳誌和倪光南分別坐在第一排的兩邊。
他們一個是公司總裁ceo,一個是公司總工程師。
除此之外,兩百多名聯想中層幹部,也全部參加了這場會議。
隻是,會議還沒有開始,很多人就感覺到現場的氣氛有些詭異,似乎有大事要發生。
“會議開始!”
聯想董事長曾朝茂說完,便將話筒遞給了中科院代表,李誌潔。
李誌潔低頭沉思片刻,站了起來,讀起了一份文件。
具體的內容這裏就不一一闡述了。
大致的意思的就是:解除倪光南聯想總工程師和董事職務。
一句話,倪光南被聯想開除了。
這個時候,柳傳誌站了起來,聲淚俱下的說道:“對聯想集團的技術開發方向和路線,以及具體的管理方式,我和倪光南同誌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總裁和總工的意見不同,是非常正常且平常的事,但,當總工不能服從總裁的決定,並用激烈的方式反對,這就不正常了....
“我雖然能理解,但因為這種工作上的意見分歧,發展到對個人的品質進行惡性中傷,試圖打倒對方,我無法接受....”
與柳傳誌的情緒激動式發言不同,倪光南倒是顯得異常鎮定。
他沒有提前準備講話稿,這與柳傳誌拿著稿子念讀,形成了強烈反差,隻見他緩了緩說道:“這次科技大會,我的體會很深。”
“從1995年以來,國外的電腦大舉進入華夏,我們麵臨著強大的對手,其壓力可想而知。”
“但我們聯想集團,不僅僅是一家企業,我們還肩負著發展民族計算機工業的責任。”
“隻有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搶占科技製高點,才能掌控未來計算機產業的趨勢,不至於被市場淘汰。”
“聯想應該對標的是美利堅的英特爾公司,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設計出一款屬於華夏自己的芯片,這樣一定能有所突破。”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又繼續說道:“中關村,如果隻靠做貿易中心,是長久不了的,矽穀不是貿易中心,矽穀是新技術的發源地。”
柳傳誌冷哼一聲,說道:“我們是一個企業,又不是一個研究所,想要走自主研發的路線,聯想目前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更何況,公司一年的純利潤也才十億左右,你說的芯片產業,就算成功,也需要若幹年以後才能見到回報,而且也有研究失敗的風險,還不如直接進口國外的,這樣可以節省多少資金?”
倪光南沉默不語,道不同不相為謀。
他從45歲加入聯想公司,出任總工程師,至今已經十五年。
這期間,大家一直親密合作,但現在竟然也出現了重大分歧。
早在幾年前,他就跟付旦大學、黃河計算機公司,達成了合資建立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的意向。
他的想法也得到了中科院和電子工業的認可。
並承諾,可以由聯想來牽頭,組織一批有實力的計算機公司,共同參與製定一個長期的投資計劃。
隻不過,柳傳誌對他的提議,投下了反對票。
雙方的這個矛盾,一直積累到了1999年6月,這一刻終於爆發,以柳傳誌的勝利告終。
至此,聯想從原先的“技工貿”轉為“貿工技”。
倪光南暗然離場。
這也是他人生最低穀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