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能提供多少年的境外食物影響力支持,現還是未知數。


    王齊一邊關注著溫度、氣壓平均值的變化,一邊盯著相關的低溫實驗結果。


    為了確保能拿到足夠可靠的結論,部分實驗被交給鳳凰大學農科係去弄。


    農科係相比魔法學院奧蘭教授團隊,缺點還是挺多的,沒有相應的設備,他們沒辦法單個溫室內創建多個溫度有差異的恒溫區。


    優勢就於人多,能同時照顧幾百個小溫室和上千的實驗室植株,奧蘭那個團隊是個興趣組,給他們這麽多資源,也沒有足夠的人手來記錄信息。


    實驗室的進度和野化實驗的進度一樣,大體兩個半生長周期,總計嚐試20餘種恒溫或組合溫度的情況。


    按照一個花生種子,發育出30個的最低標準算,實驗室株保持產量的最低恒溫溫度為14度,生長周期被拉長到122天。


    14度算是個比較低的溫度,很多主糧作物這個平均溫度下都容易出現空果等減產情況,神樹花生這類設計出來的作物還有一定優勢。不過與降溫預期相比,14度都仍然太高,降溫後野生環境很難達到這個水準。


    勘探探險隊對未來氣候的推測,還有三到四年時間,周邊這片從來沒見過雪的地區就會有較為頻繁的降雪。


    這雪是分季節降還是全年隨機出現,暫時還沒辦法得出結論,就算去谘詢預言師,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他們也做不出如此細節的預言。


    隻要一降雪,甭管浮島下層的石頭溫度保持的如何,地表溫度都頂不住。


    所以農科係針對花生的野化需要,以環境冰點預期為主。


    冰點恒溫與夜間冰點白天零上的兩組實驗裏,花生並未完全絕收,前者生長周期135天,種果比1比10,後者周期133天,種果比1比13。


    正經草本冰點都不發育了,這個表現應該算是相當不錯,花生會因此額外獲得幾年的主要食物地位。


    額外的年份,主要來自於地下溫度和地表溫度差,浮島整塊大石頭降到冰點之前,地下溫度會有很長時間比地表高,所以下雪後地表溫度都會冰點附近徘回,不會一直降下去。


    另外還有一組嚴酷環境實驗的結果值得關注。


    零下30度恒溫室。


    超低溫恒溫要求植物至少有希望接觸到液態水,花了很大功夫設計,還找了魔法學院幫忙,最後做到土層下30厘米為冰點。


    實際環境溫度降到這個水平並維持半年以上,冰點大概率會探到地下兩米,但那樣的實驗環境對花生而言完全沒有意義,它的根係都紮不到那麽深。


    嚴酷實驗中,花生有兩個新情況。


    一個是種子法發芽,另一個是將已經發芽的苗株移栽至實驗室,花生會還原神樹的耐寒力,仍然能維持1比8的種果比,周期上也沒有拉得特別長,到植株萎縮為止的周期150天內。


    也就是說如果王齊給花生再迭代一下,讓它的根係更深,它是能夠頂著酷寒環境生長的。


    不過那個溫度下,根本沒有活躍昆蟲傳粉了,需要人工幹涉,既然都人工幹涉了何不集中種植,至少溫度環境能好得多。


    到這裏問題就來了。


    王齊弄花生的目的,是通過一種法被集中控製的食物,確保境外最低工作收入水平不要過低,以此抑製產業外移傾向。


    而花生一旦被集中控製起來,勞動者的食物大部分再次控製商人手裏,糧價又要走高,大家又回到幹一天重體力勉強湖口的狀態。


    不排除部分地區的商人會有點良心,但玻璃溫室和塑料布大棚完成普及前,整體趨勢難有其他變化。


    保住花生的超低溫野生能力,需要改進根係長度,授粉環節不要了直接自體複製,可能地表以上部分還需要增加一點蠟質層輔助保水保溫,葉型也要改變來適應嚴寒。


    ……這麽改下來,似乎不如重新弄一種冰期作物,畢竟花生這個課題選擇的時候,還沒有出現浮島底部與蒸汽海分離的情況,明顯不太適應版本變化。


    王齊沒多糾結,花生頂幾年之後隨意吧,再弄個新的耐寒野生植物。


    小葉型的深根塊莖植物。


    已經弄清楚怎麽擺脫寄核體汙染風險的王齊,這一回輕車熟路,宮殿裏花了幾天就弄出初代。


    深根地瓜上王齊保留有更多的神樹能力,植株不再用草本,改用灌木。不弄成大樹還是避被地頭蛇控製產出。另外采集也需把植株整個挖出來,它會一直主根周圍伸出係根,膨脹生長成類似地瓜的塊莖。


    沒浪時間,直接用神樹種子版本複製一堆,交給農科係折騰。


    有前期花生野化的反饋和農科係的實驗數據支持,小灌木暫時不考慮境外實地實驗,畢竟多年生灌木形態上比絕大多數草本更有高度優勢,唯一需要擔心的是被野生食草動物啃禿。


    針對食草動物辦法不多。


    葉子裏下毒和初衷相悖,因為小灌木高密度叢林裏的生存力有限,這些動物死其附近很遠就能被看到,有不小概率會被人撿走吃掉。


    長刺也不能對所有動物生效,王齊也不追求完美,直接種神樹還有被控製食物源的缺點,被動物啃掉一點算為肉食生產做貢獻,產量低一點傷大雅。


    安排好極寒野生食物的事情,回頭盯了眼電機的情況。


    電機是個起步很早的行業,可惜之前一直受到天然漆供應影響沒辦法擴大規模,受限於石油工業各種潤滑係產品的發展,質量也算不得多好,聚烯材料發展出衍生漆之後才找到機會猛推。


    距離之前安排電機分廠已經過去一些時候,王齊主要看新城重工的報。


    新城重工既是高端電機的主要購買者,也是電機產業的指定自動化設備供應商,他們自己不生產電機,看待問題會更客觀一些。


    重工隻關注精密加工技術迭代,生產設備是副業,對於電機方向,他們關注的重點是震動和發熱……這也是電機的技術力集中區,而繞組就是個簡單算數題,殼體有技術成分,但不多,隻有一點點。


    電機供應進入穩定期後的這半年,重工總計燒壞了六百餘台電機。


    經過大量複盤分析,現有的漆包還是不夠好,熱傳導率偏低,限製了電機功率的提高。


    作為對照組的是一種天然礦石漆,也是早期材漆的一種,其他條件完全一致的情況下,使用礦石漆的漆包平均燒毀功率,比聚烯漆高兩成多。


    這類破壞型測試原本應該是電機廠的活,隻是那邊現階段的重點還新設備調試及相關生產工藝適應,成品都按樣機測到的燒毀功率降30%標額定功率開賣,沒有專業團隊幹太複雜的測試工作。


    重工麵對的問題更為複雜,機床加工要求電機係統扭矩方麵來回橫跳,會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導致電機短時間功率出現大幅波動,也就比較適合幫著幹點測試的活,相關的記錄也會給電機廠一份,幫助那邊後續改進。他們自己則用這份成果,決定各種機床最終要用什麽功率的電機。


    王齊會看他們的測試報,因為藍天重工最近的工作總結提出個新概念,需要用到高檔電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屬性點慈善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杯中的胖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杯中的胖子並收藏屬性點慈善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