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澤省的數學競賽隊伍在老孟的帶領下開始返航。


    路上遇到了一群來自其他省的選手們。


    “嗚嗚嗚,郭老師,我不配去清北……”


    “老郭你說得對,我隻配上江城這種二流的垃圾學校,我回去就改誌願。”


    ……


    這似曾相識的對話。


    怎麽說好呢?


    隻能說,博蘇克-烏拉姆定理表明,任何一個、嗯,任何一個從n維球麵到歐幾裏得n維空間的連續函數,都一定把某一對對蹠點映射到同一個點……


    這個映射定理應用到人生也是一樣的啊!


    伊誠在內心發出一聲感歎。


    換句話說,幸福的人生各有各的幸福。


    不幸的人生總是相似。


    ……


    回到酒店之後,孟老師根據選手們的回憶,記錄題目,並且為大家進行複盤。


    ……


    第二天,二試開始。


    從8點半到12點半。


    時間依舊是4個半小時。


    每題依然是21分。


    考場內紙筆沙沙作響。


    就像是下雨一樣。


    隻不過這種潤物細無聲式的安靜,比真實的戰場更加可怕。


    在伊誠這個考場內,40個頂尖的大腦進入了心流模式。


    第一題送分題:


    證明:當素數a大於等於7時,a^4-1能被240整除。


    題目非常簡單。


    是個參加奧數比賽的學生都會。


    一般情況下都會照顧選手們的自尊,所以題目不會出得太難。


    這題確實是送分題。


    整除相關的數論理論就那麽多。


    伊誠隻瞟了一眼就知道這題該用費馬小定理。


    其他人不可能不知道。


    伊誠不指望靠它拉分,隻希望後麵兩道題能難一些。


    最起碼不要低於昨天切蛋糕的水準。


    費馬這個人舉世聞名,因為他在讀丟番圖這本書的時候,在第11卷第8命題旁寫道:“將一個立方數分成兩個立方數之和,或一個四次冪分成兩個四次冪之和,或者一般地將一個高於二次的冪分成兩個同次冪之和,這是不可能的。關於此,我確信已發現了一種美妙的證法,可惜這裏空白的地方太小,寫不下。”


    這就是非常有名的費馬大定理,從1637年開始,一直到1986年才由英國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完成了最後的證明。


    也因為費馬皮了那麽一下,之後出版的數學書後麵都會留出一頁空白,防止別人有借口說寫不下。


    費馬是一個改變了數學史和數學教材製作的人。


    但是,很多人其實不怎麽熟悉費馬小定理。


    或者說不是從事數學專業的人很少聽說過費馬小定理。


    這個東西是跟歐拉定理、中國的孫子定理和威爾遜定理一起並成為數論四大定理的可怕存在。


    所以,費馬小定理講述了一個什麽事情呢?


    它說:


    如果p是一個質數,而整數a不是p的倍數,則有a^(p-1)≡1(modp)


    ……


    那麽這題的證明就非常簡單了。


    伊誠不假思索,提筆寫到——


    證:


    素數a大於等於7,a是奇數。


    又a^4-1=(a-1)(a+1)(a^2+1)


    且……


    通過費馬小定理有:


    (3,a)=1


    (5,a)=1


    所以……


    最後得證:


    240|(a^4-1)


    ……


    花了10分鍾的時間,伊誠證明完第一題,開始攻略第二題。


    這題有兩問:


    【假設你生活在13世紀的羅馬,你手上有10個整數克重的砝碼和一個天平。


    現在國王要你讓測量出他身上的一件東西。


    這件物品的重量在1到88克之間。


    1、你是否能做到?甚至少了任何一個砝碼也能做到這一點?


    2、加入砝碼數量增加到12個,其中可以有相同重量的砝碼,用天平量出國王給你的一件物品。


    這件物品在1-59克之間。


    你是否能做到,甚至少了任何兩個砝碼也能做到這一點?】


    伊誠看完了題目,心中至少有4種不同的證明方式。


    但是這題有點奇怪的地方在於——


    它規定了時代背景。


    你生活在13世紀,並且是歐洲。


    這個時期的歐洲數學還比較落後,它剛從衰落階段開始複蘇。


    所以伊誠能用來證明題目的方法,也隻能是這個時期以前的。


    他先嚐試對題目進行拆解——


    取n個砝碼,記第i個砝碼的重量為fi


    對於重量為w的物體,可以用n個砝碼測出它的重量。


    當n=1時,f3=f2+f1=2


    於是,f3-1=1,w=1時,顯然可以測出。


    然後再討論n和n+1時的情況……


    通過歸納假設……


    可以得到第1問的證明。


    在這裏,通過多次枚舉之後,伊誠發現了一些規律——


    真是美麗的數字關係。


    如此美麗的數字關係,隻有一種東西可以解釋:


    斐波那契數列。


    斐波那契是13世紀初的數學家,運用它的理論不會違背這個時代背景的原則。


    所以,當發現規律為斐波那契數列之後,對於第2問就簡單得多了。


    伊誠提筆寫到——


    構造廣義斐波那契數列:


    g(n)=g(n-1)+g(n-3)(n大於等於4)。


    g(1)=g(2)=g(3)=1.


    用歸納假設,可以說明對於這樣的n個砝碼,即使任意去掉其中的兩個,仍然能稱出重量1到g(n+1)-1的物體。


    而g(13)=60.


    所以第二問得證。


    可以找到滿足題意的12個砝碼稱量1-59範圍內的物體。


    答完題。


    伊誠閉上眼睛,細細地品味著。


    不得不說出題人真的很棒。


    至少他讓人在這道題目中領略了什麽是數學之美。


    不單單是因為斐波那契數列是黃金分割,本身就具有藝術美感。


    更關鍵的是,這題反應了從探索到猜想,再到證明的數學之美。


    嘖嘖。


    伊誠砸吧著嘴唇,在陶醉了一番後,繼續攻克最後一道大題。


    現在時間才過去了三分之一。


    最後一題是一道證明題:


    設s為r^3中的拋物麵z=(x^2+y^2)/2,p(a,b,c)為s外一固定點,滿足a^2+b^2大於2c,過p點作s的所有切線。


    證明:這些切線的切點落在同一平麵上。


    本來以為是壓軸題,應該有點難度,但是伊誠稍加思索,發現這題並不難。


    在幾何中,有一個非常厲害的王者咖喱棒。


    它就是向量。


    隻要使用向量這把咖喱棒,就能把一切都斬於無形。


    伊誠略加思索,運用向量把題目證明完畢。


    完了以後,他發現了一個神奇的事情——


    這道題目不隻是在二維平麵上是可證的,甚至可以推廣到二次曲麵上。


    於是伊誠又用向量證明了二次曲麵的推廣命題。


    做完這些,伊誠在想,既然二次曲麵也是可行的,那麽有沒有可能推廣到3次?


    當他忘乎所以,在草稿紙上進行更高維度的推廣時——


    考試時間結束了。


    按照競賽的要求,考官會把考卷連同草稿紙一起密封進行考核。


    伊誠一臉茫然,對最後的步驟沒有做完耿耿於懷。


    “這次不像你啊!”


    在賽場門口,李安若抱著雙手嘲諷到。


    “你不是次次都是第一個交卷的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神降臨夢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三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三萬並收藏女神降臨夢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