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車停在長樂宮前,長樂宮高大的城牆雄偉壯麗,城牆內金光閃閃,豪華的長樂宮竟如同天上的神殿一般,若四周再配上銀河彩虹,那就真的使劉邦覺的自己已經到了仙境了。
劉邦跳下牛車,抬頭望著麵前富麗堂皇的長樂宮,冷冷地問:“這是什麽?”
皇帝的臉色怎麽如此難看?這是群臣和蕭何都不曾料到的,他們本想著皇帝看到蕭大人將皇城修建的如此之好,依皇帝的脾氣,一定會重重賞賜蕭何。到時皇帝一高興,大臣們都能分得點好處。可是,現如今的情況卻大大相反,皇帝的臉色他們早就注意到了,自進入長安城起,皇帝的臉色還算是欣喜的,可進入皇城之後,皇帝就漸漸沉下了臉,這到底是哪裏出錯了?眾臣一個個緊張的呆愣在原地不知所措,蕭何忙從牛車上下來,朝劉邦跪下道:“這是陛下曾命臣主持修建的長樂宮,現已建成,這便是長樂宮。”
“糊塗!”劉邦一聲怒喝,他轉過身看向蕭何:“你修建的如此鋪張奢華!我漢國初建,怎麽能如此安於享樂,不思進取!現在天下真正太平了麽?朕問你,太平了麽?”
眾臣被皇帝的怒斥嚇的忙跪在地上,這是怎麽回事?這還是昔日那個劉季麽?怎麽這次皇帝征伐匈奴回來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蕭大人如此不辭辛勞,晝夜趕工才完成了這座長樂宮,怎麽在皇帝的眼裏這就是變成了鋪張浪費,奢靡無度了呢?
蕭何同樣被這突如其來的一聲怒斥嚇了一跳,他忙拱手答道:“正因為我漢國初定,臣才修建如此華麗的宮室。陛下貴為天子,君臨天下,本就四海為家。陛下此次禦駕親征匈奴,乘牛車回京,用心良苦臣等盡知。然,若宮殿再簡約節省,就更不足以彰顯陛下之龍威了。”說著,蕭何再拜,高聲稟道:“臣不但今日如此,臣還要把這長樂宮修建的讓後人永遠都無法超越!”
劉邦忍不住笑了,他扶起蕭何,望著蕭何一臉的不辭辛勞與忠心耿耿,他笑道:“蕭大人的舌辯之才,朕看是無人可及啊!哈哈。”劉邦伸手拉住蕭何,君臣偕步,步入長樂宮內。
步入長樂宮內,踏著那一級級的玉石階。劉邦從未見過如此宏大的宮殿,這真的可以和當年的鹹陽宮相媲美!劉邦不由在心中暗暗讚歎,他轉頭看向蕭何:“蕭大人,朕慚愧啊。此番出師匈奴不利,被困於白登山七日,險些喪命啊。”
蕭何忙道:“此事臣早已得知,匈奴之事,還需要從長計議啊。”
劉邦點點頭道:“朕此次禦駕親征,深知匈奴不可小視,是要從長計議啊。”說著,劉邦看向蕭何:“朕離開這一段時間內,有何重要政務,稟報吧。”
蕭何低下頭想了想道:“確也沒什麽重大政務,隻是今年各地災害頻發,報災的奏章臣都處理過了,現都存放於未央宮內,陛下可親自去查看。還有幾名得力官吏可以派往地方補缺,但地方長官之任命乃國之大事,臣想等陛下親自看過後再行定奪。”
劉邦笑道:“有蕭大人處理國政,朕放心。”說罷,劉邦臉色忽然變為了嚴峻:“各地諸侯王呢?在朕親征之時,可有不老實的?”
蕭何不由一身冷汗,原來最讓劉邦寢食難安的還是各地的異姓諸侯王!這讓他一下就想到了韓信,想到了那天皇帝陰冷的臉,想到皇帝對韓信的處置,於是蕭何忙道:“各地諸侯王,並未有不臣之舉......”說著,他忙抬頭道:“隻是近日長沙國來報,南越國趙佗自恃兵強,正率大軍圍攻長沙,公然對抗我漢庭。長沙王吳臣已發來告急文書。”
“趙佗......朕聽說過他。”劉邦笑了笑道:“不就是那個前秦的將軍,後來自己割據於嶺南的趙佗麽。朕早有意出兵吞滅南越,隻是奈何我軍剛與匈奴大戰過,現在南征夷越時機尚不成熟。所以現如今隻能對趙佗恩威並施,安撫即可。”
蕭何忙拱手回道:“諾。”
說話間,劉邦已經踏過了玉階,來到長樂宮的正殿前,他抬頭望著碧瓦飛甍上篆書的三個大字“長樂宮”,微微點頭笑道:“好啊......蕭大人,明日就在這裏舉行新都落成之喜吧!”說著,劉邦笑了笑道:“對了,我要趕緊去看看我爹去。”
“陛下。”蕭何沉下頭道:“太上皇已經過世了......”
猶如一個霹靂打下來,劉邦呆愣在原地。
長樂宮,椒房殿
椒房殿是皇後所居之所。當初蕭何之所以命名為椒房殿是因為宮殿的牆壁是使用花椒樹的花朵所製成的粉末進行粉刷的。牆壁顏色呈粉色,即美觀又具芳香並且還可以保護木質結構的宮殿,有防蛀蟲的奇效。
父親去世的消息來的太過突然,致使劉邦應接不暇。他讓蕭何回去準備明日慶典後,自己便一個人腳步沉沉的踏入椒房殿。剛一進椒房殿的前院,便覺一陣芳香撲麵而來,使劉邦本來低沉的心情為之一振,他不由在心中暗暗稱讚:“蕭大人不僅是治國之能臣,如今看來也是建築之大才呀。”他一麵向偏室走,一麵觀賞著庭院內的花椒樹,不由心情慢慢好了起來。離偏室還有一段距離,他便已經聽到偏室內傳來孩子們的嬉笑聲。
忽然,隻見劉如意從偏室內跑出來,似乎並沒有看路,就直接撞在了劉邦身上。還不待劉如意抬頭去看,劉邦已經將他抱了起來:“哈哈,你小子亂跑什麽?”劉如意眼前一亮,忙扭頭朝偏室內喊:“姐姐,哥哥,父皇回來啦!”
隻見魯元公主頭前跑出來笑道:“娘剛剛還在念叨問父皇怎麽還不回來,哈哈,可巧這就來了。”
魯元公主是劉邦和呂雉的唯一的女兒。當年在泗水亭時,魯元公主是劉邦和呂雉的第一個孩子,剛剛出生時劉邦給她取名叫樂兒,隻長到兩三歲時,劉邦就已經離開了沛縣而在外麵攻城略地,打拚天下了。雖然劉邦對自己的這個女兒從小就沒有什麽太深的感情,但如今見到自己的女兒已經長大,長得婷婷玉立,心中的煩惱就又減去了一大半。
劉邦笑著看了看懷中可愛伶俐的小如意,又看了看已經長成少女的魯元公主,不由笑道:“朕的如意和魯元公主都在啊。”忽然,他似乎覺得還少了一個人,想了半天,才問道:“太子呢?劉盈呢?”
魯元公主忙道:“弟弟在裏麵讀書,母後說今日的書不讀完就不讓他和我們一起玩。”
劉邦臉色不由一沉,他放下劉如意,走進偏室看去,隻見已經十歲的劉盈正趴在案前,書簡雖然拿在手中,可自己已經趴在桌上睡著了。劉邦快步走上前去,一把將劉盈手中的書簡抽到自己手中。劉盈一驚,才抬頭睡眼朦朧的看著劉邦。
劉邦一隻手拿著竹簡,一隻手拍了拍劉盈的腦袋道:“你娘呢?”
劉盈才反應過來,他忙站起來道:“父皇怎麽回來了?”
“怎麽?”劉邦看向劉盈:“你小子是盼著朕回不來,好讓你來當皇帝是麽?”
劉盈忙道:“不不,孩兒決不是此意。”
劉邦翻開竹簡上下掃了掃,口中說道:“子不類父,兒子不像爹啊。”
劉盈似乎沒有聽到這句話,而是說道:“母後正在裏屋午睡。”
劉邦點了點頭,邁步向屋內走去,一邊走一邊回頭將竹簡扔給劉盈說道:“把你的書撿起來,接著睡去吧。”
裏屋內,呂雉已經醒了,她剛剛坐起身,就看到劉邦走了進來。她不由眼前一亮,忙道:“陛下這麽快就回來了?快坐快坐。”說著,她忙從榻上下來,吩咐侍女去給皇帝打一盆熱水來。
劉邦來到榻前坐下道:“這次禦駕親征,朕差些就把命丟在北邊了。”待劉邦大致給呂雉講述完經過後,呂雉歎道:“此次白登之圍能夠突圍,多虧陛下為真龍天子,受上蒼護佑才躲過此關啊。”
劉邦笑了笑道:“什麽真龍天子。朕就是一直沒明白,這周勃是怎麽知道我會被困在那的。”說著,他看向呂雉笑道:“我一直覺得是陳平那小子搞的鬼,可是他就是不告訴我他到底用了什麽方法才通知到的周勃。”
呂雉笑道:“文臣武將機敏如此,陛下何愁漢國不振?”
“剛剛蕭大人給我說南越又借機滋事了。哎......”劉邦忽然抬起頭看向呂雉:“對了,我剛看到咱們的魯元公主已經長成大姑娘了啊,你可要留心給她找一個好的人家。”
呂雉忍不住笑了:“找一個什麽?找一個和你一樣的亭長嫁了麽?哈哈,你這個當父親的什麽時候真正關心過咱的女兒啊!咱們女兒心裏早就有人了。”
劉邦忙問道:“誰啊?”
“趙王張敖。”
“張敖......”劉邦緩緩點頭:“他父親張耳可是我漢國的大功臣啊。可是......那張敖今年已經三十左右了吧,這年齡會不會太大了?”
這時隻見魯元公主跑進來,上前拉住劉邦不斷說道:“爹......女兒就是要嫁給張敖。別的人,任他是什麽王室宗親,功臣良將,女兒通通不嫁。”
“哈哈哈。”劉邦大笑起來,他拍了拍魯元公主的腦袋:“好!是我劉邦的女兒!好啊。”說著,劉邦隨手從腰間摘下一枚玉佩遞給魯元公主:“這是朕貼身的飾物。現在作為父親,爹把這個送給你,等到你和張敖結婚之日,爹還有重禮!怎麽樣?”
魯元公主接過玉佩,不由臉已泛紅,她忙笑道:“謝過父皇。”
次日天明,長樂宮,大宴。
“聖上有旨,長樂宮大宴,起——”
鍾鼓聲起,大氣恢弘。司儀官頭前引路,文武大臣分列兩側在後跟隨,根據大臣的上下品級,依此踏入長樂宮宮門。隻見宮門兩側站著一排排威武的羽林衛士,衛士們铩纏紅巾分列於兩側,長铩在陽光下金光爍爍。踏入大殿內後,功臣,列侯,將軍,軍官按序列站立於西麵,酒宴座朝東方。文官從丞相以下依此排列站立在東方,酒宴座朝西方。
待眾臣分列已畢後,隻聽司儀官高聲報道:“陛下駕到——”
劉邦邁步進入大殿,兩側大臣忙齊聲賀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邦登上最高的酒案前坐下,望著下麵朝拜的大臣們,盡管當年在洛陽南宮也舉行過類似於這樣的宴會,可是洛陽的南宮卻遠比不上如今的長樂宮,劉邦內心說不出的自豪與喜悅,他的腦海中不由又閃現出曾經冰刀雪劍,居無定所的日子,耳邊似乎又響起了曾經的那些聲音:
當自己在泗水亭閑逛,聞聽有一家呂姓的大戶喬遷之喜,可是賀禮少於一千錢的卻隻能坐在堂下時......
“劉季,這個熱鬧可不是隨便能湊的。知道麽?人家說了,賀禮少於一千錢的隻能坐在堂下。”
“一千?哎,裏麵的人聽清楚了!我劉季給一萬錢!”
當自己在泗水亭做亭長的時候......
“劉季,上麵的徭役又派下來了,要征四百人到驪山去修皇陵,在我力爭之下,給你們亭減少為三百五十人。”
“三百五十人?還你力爭?蕭大人,你這不是要我這個亭長的命麽,我上哪給你抓那麽多徭役去啊。”
“你是亭長!你自己看著辦。劉季啊,這天下被殺頭的亭長還少麽?這都是朝廷的旨意!”
“朝廷?我看這破朝廷快完蛋了!”
當自己因為押解徭役時迷路誤期,而不得不麵對自己這一生最重要的一次抉擇時......
“諸位,咱們迷路誤了朝廷的期限了,如今就是到了驪山也是個死。咱們都各自逃命去吧!但是你們要是被抓住了肯定是個死,跟著我呢,也許還能活!你們看著辦吧!”
“我們跟著季哥!我們跟著季哥!”
當自己率領著漢軍和項羽作戰時,自己明明被項羽的箭射中了胸口,可是自己卻隻能硬撐著來到陣前......
“哎,我說項老弟啊!你這個箭法真是越來越準了!你猜你射到我哪了?你竟然射中了我的腳趾頭!”
劉邦回想到這,不覺眼眶已經濕潤。他緩緩站起身,望著下麵的所有文武大員們道:“今日是咱們大家夥在長樂宮的第一次大宴,可是今日的長樂之宴卻不是喜宴,不如叫作國恥之宴更合適些。”說著,劉邦站起身舉起酒杯一飲而盡:“這第一杯酒,南越趙佗自恃兵強,如今已經兵犯長沙,公然反漢。可是,朕剛剛被匈奴重創,我漢國已經經不起下一番大舉動的戰爭。”說著,劉邦威嚴的掃視了一遍下麵的臣工,高聲喊道:“自今日起,朕頒旨:減稅收,廢徭役,獎耕種,與民休養生息恢複國力。另外,在座臣工,貴胄,包括朕在內,從此以後衣食住行都不許再鋪張浪費,不許講究奢華貴麗!”
眾臣一起拜道:“臣等遵旨!”
劉邦放下酒杯道:“陸賈[gǔ]在麽?”
漢中大夫陸賈忙站起身道:“臣在!”陸賈早年師從儒學,後因口才極佳而效命於劉邦,在與秦軍和楚軍的作戰中多次以三寸不爛之舌而立功。
劉邦看向陸賈:“你能言善辯,朕拜你為赴越特使,你到南越之後當恩威並施,朕願賜趙佗金銀珠寶,令他歸順漢庭,從此之後不再生事。”
陸賈忙拱手道:“諾!陛下放心,臣定當不辱使命,勸說趙佗歸順,使南越不再生事。”
劉邦向內侍一揮手,內侍忙上前滿上酒杯。劉邦再次舉起酒杯,緩緩說道:“這第二杯酒敬太上皇在天之靈。”說著,劉邦走下台階,麵朝北方道:“爹啊......您怎麽走的這麽急啊.......兒連你最後一麵也沒有見到。”說著,劉邦將酒傾灑在地,苦笑一聲道:“爹,您從小就罵我是無賴,將來不能治產業,比不上我二哥劉仲。您現如今好好看看吧,我和我二哥的產業比,到底誰更多?”
眾臣一同舉杯:“敬太上皇在天之靈!”喊罷,一同將酒傾灑於地。
劉邦轉過身擦了擦臉上的淚水再次舉杯說道:“這第三杯酒,北方的匈奴之患不容小視啊。”說著,他抬頭看向眾位臣工:“劉敬在麽?”
昨日才剛剛從廷尉府死牢中被釋放出來的劉敬忙走出來跪下道:“臣在。”
劉邦看著劉敬臉上被獄卒鞭打留下的傷痕,心中不免疼痛萬分,他忙讓內侍為劉敬斟滿酒,他親自將酒杯雙手遞給劉敬說道:“朕那日不聽卿言,執意討伐匈奴,這才招的三十二萬大軍險些全軍覆沒。今日,朕在文武群臣麵前自罰一杯,向你賠罪了!”說罷,仰頭一飲而盡。
劉敬慌忙跟著飲盡後,跪下叩頭:“臣不敢!不敢!”
劉邦上前扶起劉敬道:“朕已知自己的過錯,還望卿不計前嫌,若以後朕在國事上有失,還望卿能直言相告!”說著,劉邦高聲喊道:“自即日起,拜郎中劉敬為建信侯!”
劉敬早已是淚流滿麵,自己本隻是一個臨淄的小軍侯,因提議建都關中有功,而被皇帝提拔為郎中,這已屬不易,可如今皇帝竟然將自己拜為侯爵,這讓這個軍侯出身的劉敬如何不感動!劉敬忙接過酒杯,一飲而盡,跪下再拜道:“臣謝恩!”
劉邦轉身回到座位上,剛剛坐定,忽然一羽林衛士急匆匆地跑進來,將一份竹簡遞給劉邦。眾臣慌忙將目光集中在皇帝手中的竹簡上,隻見劉邦展開竹簡,臉色越來越沉。
劉邦合上竹簡,長長的歎了口氣,兩行熱淚再次奪眶而出,他舉起酒杯對在座的所有臣工們道:“這一杯酒敬代郡,雲中郡死難的將士們,敬受匈奴屠戮的百姓們。”說罷,劉邦仰頭一飲而盡。
眾臣紛紛舉起酒杯,含淚而飲。
劉邦看著在座的臣工們說道:“匈奴騎軍再犯漢土。代郡,雲中郡紛紛告急。將來匈奴必然成為我漢國的心腹大患。”說著,劉邦看向群臣:“張子房最近在幹什麽呢?朕的宴會他也不來參加......”
蕭何忙站起身稟道:“回陛下,張良自被封為留侯後,因體弱多病,安心在留縣養老,早已不過問朝政了。”
劉邦惋惜的歎道:“若張子房在,必有奇策應對匈奴。”說著,劉邦擺了擺手:“朕累了......你們大可縱情飲酒,朕要先回去躺一躺了......”
劉邦站起身,腳步沉重地邁向寢宮。初爭匈奴失利,南越蠢蠢欲動,匈奴大軍又犯邊境,父親去世的消息......
劉邦感到腦袋越來越沉,眼前一黑,倒在地上......
當劉邦再次睜開雙眼時,自己已經躺在椒房殿的寢宮內了,他慢慢向榻邊看去,隻見小太子劉盈正跪在一旁,雙手端著藥碗。劉邦開口問道:“盈,你跪了多久了?”
“回父皇,半個時辰。”
劉邦欣慰的笑了,哎,盡管自己總抱怨這個孩子不像自己,可是他卻能端著藥碗在自己旁邊跪上半個時辰之久,可謂是一個仁孝的孩子。想到這,劉邦忙道:“把藥碗放一邊吧。父皇一會再喝。”忽然,劉邦想到了什麽,他又問道:“盈,父皇問你一件事。現在有人騎到你的脖子上吆五喝六,可是你卻敵不過他,你怎麽辦?”
劉盈沉下頭想了半天才支吾著說:“跑......”
劉邦一聽這話,一陣怒氣湧上心頭,他一把打碎藥碗喝道:“混賬!怎麽?我要是有一天不在了,匈奴再來進犯,你難道能帶著整個漢國跑麽?”
劉邦的突然怒喝,著實嚇了小劉盈一跳,他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劉邦怒喝道:“這點事就哭!你是我兒子麽你!你哪點像我啊!”
呂雉聽到吵鬧聲,忙走進來嗔怪道:“怎麽了?你剛醒,對一個孩子發什麽脾氣?”說著,呂雉上前將劉盈拉起來道:“去吧,去找你姐姐玩去。”劉盈抹著眼淚出去後,呂雉忙吩咐侍女道:“把這碎碗清理幹淨,再去熬一碗藥來。”
“我不喝藥!”劉邦躺在榻上喘著粗氣道:“你看看你給我生了個什麽兒子!將來漢國的天下能交給他麽?”劉邦一邊說著,一邊看向呂雉,他才看到呂雉的臉上已經有了些許難堪之色了,他這才深呼了一口氣,平靜了下心情道:“以後不能總讓劉盈讀書,都讀的呆了。”
呂雉正要說話,隻見一名內侍走進來跪下道:“陛下,建信侯劉敬求見,他說有應對匈奴的良策。”
“應對匈奴?”劉邦眼前一亮,他忙硬撐著坐起來道:“快,扶朕起來!”
內侍正要上前去扶,呂雉慌忙攔著道:“陛下,你勞累過度,要靜養。”
“對匈奴的良策就是最好的藥!”劉邦看向內侍:“來,扶朕起來!”(未完待續)
劉邦跳下牛車,抬頭望著麵前富麗堂皇的長樂宮,冷冷地問:“這是什麽?”
皇帝的臉色怎麽如此難看?這是群臣和蕭何都不曾料到的,他們本想著皇帝看到蕭大人將皇城修建的如此之好,依皇帝的脾氣,一定會重重賞賜蕭何。到時皇帝一高興,大臣們都能分得點好處。可是,現如今的情況卻大大相反,皇帝的臉色他們早就注意到了,自進入長安城起,皇帝的臉色還算是欣喜的,可進入皇城之後,皇帝就漸漸沉下了臉,這到底是哪裏出錯了?眾臣一個個緊張的呆愣在原地不知所措,蕭何忙從牛車上下來,朝劉邦跪下道:“這是陛下曾命臣主持修建的長樂宮,現已建成,這便是長樂宮。”
“糊塗!”劉邦一聲怒喝,他轉過身看向蕭何:“你修建的如此鋪張奢華!我漢國初建,怎麽能如此安於享樂,不思進取!現在天下真正太平了麽?朕問你,太平了麽?”
眾臣被皇帝的怒斥嚇的忙跪在地上,這是怎麽回事?這還是昔日那個劉季麽?怎麽這次皇帝征伐匈奴回來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蕭大人如此不辭辛勞,晝夜趕工才完成了這座長樂宮,怎麽在皇帝的眼裏這就是變成了鋪張浪費,奢靡無度了呢?
蕭何同樣被這突如其來的一聲怒斥嚇了一跳,他忙拱手答道:“正因為我漢國初定,臣才修建如此華麗的宮室。陛下貴為天子,君臨天下,本就四海為家。陛下此次禦駕親征匈奴,乘牛車回京,用心良苦臣等盡知。然,若宮殿再簡約節省,就更不足以彰顯陛下之龍威了。”說著,蕭何再拜,高聲稟道:“臣不但今日如此,臣還要把這長樂宮修建的讓後人永遠都無法超越!”
劉邦忍不住笑了,他扶起蕭何,望著蕭何一臉的不辭辛勞與忠心耿耿,他笑道:“蕭大人的舌辯之才,朕看是無人可及啊!哈哈。”劉邦伸手拉住蕭何,君臣偕步,步入長樂宮內。
步入長樂宮內,踏著那一級級的玉石階。劉邦從未見過如此宏大的宮殿,這真的可以和當年的鹹陽宮相媲美!劉邦不由在心中暗暗讚歎,他轉頭看向蕭何:“蕭大人,朕慚愧啊。此番出師匈奴不利,被困於白登山七日,險些喪命啊。”
蕭何忙道:“此事臣早已得知,匈奴之事,還需要從長計議啊。”
劉邦點點頭道:“朕此次禦駕親征,深知匈奴不可小視,是要從長計議啊。”說著,劉邦看向蕭何:“朕離開這一段時間內,有何重要政務,稟報吧。”
蕭何低下頭想了想道:“確也沒什麽重大政務,隻是今年各地災害頻發,報災的奏章臣都處理過了,現都存放於未央宮內,陛下可親自去查看。還有幾名得力官吏可以派往地方補缺,但地方長官之任命乃國之大事,臣想等陛下親自看過後再行定奪。”
劉邦笑道:“有蕭大人處理國政,朕放心。”說罷,劉邦臉色忽然變為了嚴峻:“各地諸侯王呢?在朕親征之時,可有不老實的?”
蕭何不由一身冷汗,原來最讓劉邦寢食難安的還是各地的異姓諸侯王!這讓他一下就想到了韓信,想到了那天皇帝陰冷的臉,想到皇帝對韓信的處置,於是蕭何忙道:“各地諸侯王,並未有不臣之舉......”說著,他忙抬頭道:“隻是近日長沙國來報,南越國趙佗自恃兵強,正率大軍圍攻長沙,公然對抗我漢庭。長沙王吳臣已發來告急文書。”
“趙佗......朕聽說過他。”劉邦笑了笑道:“不就是那個前秦的將軍,後來自己割據於嶺南的趙佗麽。朕早有意出兵吞滅南越,隻是奈何我軍剛與匈奴大戰過,現在南征夷越時機尚不成熟。所以現如今隻能對趙佗恩威並施,安撫即可。”
蕭何忙拱手回道:“諾。”
說話間,劉邦已經踏過了玉階,來到長樂宮的正殿前,他抬頭望著碧瓦飛甍上篆書的三個大字“長樂宮”,微微點頭笑道:“好啊......蕭大人,明日就在這裏舉行新都落成之喜吧!”說著,劉邦笑了笑道:“對了,我要趕緊去看看我爹去。”
“陛下。”蕭何沉下頭道:“太上皇已經過世了......”
猶如一個霹靂打下來,劉邦呆愣在原地。
長樂宮,椒房殿
椒房殿是皇後所居之所。當初蕭何之所以命名為椒房殿是因為宮殿的牆壁是使用花椒樹的花朵所製成的粉末進行粉刷的。牆壁顏色呈粉色,即美觀又具芳香並且還可以保護木質結構的宮殿,有防蛀蟲的奇效。
父親去世的消息來的太過突然,致使劉邦應接不暇。他讓蕭何回去準備明日慶典後,自己便一個人腳步沉沉的踏入椒房殿。剛一進椒房殿的前院,便覺一陣芳香撲麵而來,使劉邦本來低沉的心情為之一振,他不由在心中暗暗稱讚:“蕭大人不僅是治國之能臣,如今看來也是建築之大才呀。”他一麵向偏室走,一麵觀賞著庭院內的花椒樹,不由心情慢慢好了起來。離偏室還有一段距離,他便已經聽到偏室內傳來孩子們的嬉笑聲。
忽然,隻見劉如意從偏室內跑出來,似乎並沒有看路,就直接撞在了劉邦身上。還不待劉如意抬頭去看,劉邦已經將他抱了起來:“哈哈,你小子亂跑什麽?”劉如意眼前一亮,忙扭頭朝偏室內喊:“姐姐,哥哥,父皇回來啦!”
隻見魯元公主頭前跑出來笑道:“娘剛剛還在念叨問父皇怎麽還不回來,哈哈,可巧這就來了。”
魯元公主是劉邦和呂雉的唯一的女兒。當年在泗水亭時,魯元公主是劉邦和呂雉的第一個孩子,剛剛出生時劉邦給她取名叫樂兒,隻長到兩三歲時,劉邦就已經離開了沛縣而在外麵攻城略地,打拚天下了。雖然劉邦對自己的這個女兒從小就沒有什麽太深的感情,但如今見到自己的女兒已經長大,長得婷婷玉立,心中的煩惱就又減去了一大半。
劉邦笑著看了看懷中可愛伶俐的小如意,又看了看已經長成少女的魯元公主,不由笑道:“朕的如意和魯元公主都在啊。”忽然,他似乎覺得還少了一個人,想了半天,才問道:“太子呢?劉盈呢?”
魯元公主忙道:“弟弟在裏麵讀書,母後說今日的書不讀完就不讓他和我們一起玩。”
劉邦臉色不由一沉,他放下劉如意,走進偏室看去,隻見已經十歲的劉盈正趴在案前,書簡雖然拿在手中,可自己已經趴在桌上睡著了。劉邦快步走上前去,一把將劉盈手中的書簡抽到自己手中。劉盈一驚,才抬頭睡眼朦朧的看著劉邦。
劉邦一隻手拿著竹簡,一隻手拍了拍劉盈的腦袋道:“你娘呢?”
劉盈才反應過來,他忙站起來道:“父皇怎麽回來了?”
“怎麽?”劉邦看向劉盈:“你小子是盼著朕回不來,好讓你來當皇帝是麽?”
劉盈忙道:“不不,孩兒決不是此意。”
劉邦翻開竹簡上下掃了掃,口中說道:“子不類父,兒子不像爹啊。”
劉盈似乎沒有聽到這句話,而是說道:“母後正在裏屋午睡。”
劉邦點了點頭,邁步向屋內走去,一邊走一邊回頭將竹簡扔給劉盈說道:“把你的書撿起來,接著睡去吧。”
裏屋內,呂雉已經醒了,她剛剛坐起身,就看到劉邦走了進來。她不由眼前一亮,忙道:“陛下這麽快就回來了?快坐快坐。”說著,她忙從榻上下來,吩咐侍女去給皇帝打一盆熱水來。
劉邦來到榻前坐下道:“這次禦駕親征,朕差些就把命丟在北邊了。”待劉邦大致給呂雉講述完經過後,呂雉歎道:“此次白登之圍能夠突圍,多虧陛下為真龍天子,受上蒼護佑才躲過此關啊。”
劉邦笑了笑道:“什麽真龍天子。朕就是一直沒明白,這周勃是怎麽知道我會被困在那的。”說著,他看向呂雉笑道:“我一直覺得是陳平那小子搞的鬼,可是他就是不告訴我他到底用了什麽方法才通知到的周勃。”
呂雉笑道:“文臣武將機敏如此,陛下何愁漢國不振?”
“剛剛蕭大人給我說南越又借機滋事了。哎......”劉邦忽然抬起頭看向呂雉:“對了,我剛看到咱們的魯元公主已經長成大姑娘了啊,你可要留心給她找一個好的人家。”
呂雉忍不住笑了:“找一個什麽?找一個和你一樣的亭長嫁了麽?哈哈,你這個當父親的什麽時候真正關心過咱的女兒啊!咱們女兒心裏早就有人了。”
劉邦忙問道:“誰啊?”
“趙王張敖。”
“張敖......”劉邦緩緩點頭:“他父親張耳可是我漢國的大功臣啊。可是......那張敖今年已經三十左右了吧,這年齡會不會太大了?”
這時隻見魯元公主跑進來,上前拉住劉邦不斷說道:“爹......女兒就是要嫁給張敖。別的人,任他是什麽王室宗親,功臣良將,女兒通通不嫁。”
“哈哈哈。”劉邦大笑起來,他拍了拍魯元公主的腦袋:“好!是我劉邦的女兒!好啊。”說著,劉邦隨手從腰間摘下一枚玉佩遞給魯元公主:“這是朕貼身的飾物。現在作為父親,爹把這個送給你,等到你和張敖結婚之日,爹還有重禮!怎麽樣?”
魯元公主接過玉佩,不由臉已泛紅,她忙笑道:“謝過父皇。”
次日天明,長樂宮,大宴。
“聖上有旨,長樂宮大宴,起——”
鍾鼓聲起,大氣恢弘。司儀官頭前引路,文武大臣分列兩側在後跟隨,根據大臣的上下品級,依此踏入長樂宮宮門。隻見宮門兩側站著一排排威武的羽林衛士,衛士們铩纏紅巾分列於兩側,長铩在陽光下金光爍爍。踏入大殿內後,功臣,列侯,將軍,軍官按序列站立於西麵,酒宴座朝東方。文官從丞相以下依此排列站立在東方,酒宴座朝西方。
待眾臣分列已畢後,隻聽司儀官高聲報道:“陛下駕到——”
劉邦邁步進入大殿,兩側大臣忙齊聲賀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邦登上最高的酒案前坐下,望著下麵朝拜的大臣們,盡管當年在洛陽南宮也舉行過類似於這樣的宴會,可是洛陽的南宮卻遠比不上如今的長樂宮,劉邦內心說不出的自豪與喜悅,他的腦海中不由又閃現出曾經冰刀雪劍,居無定所的日子,耳邊似乎又響起了曾經的那些聲音:
當自己在泗水亭閑逛,聞聽有一家呂姓的大戶喬遷之喜,可是賀禮少於一千錢的卻隻能坐在堂下時......
“劉季,這個熱鬧可不是隨便能湊的。知道麽?人家說了,賀禮少於一千錢的隻能坐在堂下。”
“一千?哎,裏麵的人聽清楚了!我劉季給一萬錢!”
當自己在泗水亭做亭長的時候......
“劉季,上麵的徭役又派下來了,要征四百人到驪山去修皇陵,在我力爭之下,給你們亭減少為三百五十人。”
“三百五十人?還你力爭?蕭大人,你這不是要我這個亭長的命麽,我上哪給你抓那麽多徭役去啊。”
“你是亭長!你自己看著辦。劉季啊,這天下被殺頭的亭長還少麽?這都是朝廷的旨意!”
“朝廷?我看這破朝廷快完蛋了!”
當自己因為押解徭役時迷路誤期,而不得不麵對自己這一生最重要的一次抉擇時......
“諸位,咱們迷路誤了朝廷的期限了,如今就是到了驪山也是個死。咱們都各自逃命去吧!但是你們要是被抓住了肯定是個死,跟著我呢,也許還能活!你們看著辦吧!”
“我們跟著季哥!我們跟著季哥!”
當自己率領著漢軍和項羽作戰時,自己明明被項羽的箭射中了胸口,可是自己卻隻能硬撐著來到陣前......
“哎,我說項老弟啊!你這個箭法真是越來越準了!你猜你射到我哪了?你竟然射中了我的腳趾頭!”
劉邦回想到這,不覺眼眶已經濕潤。他緩緩站起身,望著下麵的所有文武大員們道:“今日是咱們大家夥在長樂宮的第一次大宴,可是今日的長樂之宴卻不是喜宴,不如叫作國恥之宴更合適些。”說著,劉邦站起身舉起酒杯一飲而盡:“這第一杯酒,南越趙佗自恃兵強,如今已經兵犯長沙,公然反漢。可是,朕剛剛被匈奴重創,我漢國已經經不起下一番大舉動的戰爭。”說著,劉邦威嚴的掃視了一遍下麵的臣工,高聲喊道:“自今日起,朕頒旨:減稅收,廢徭役,獎耕種,與民休養生息恢複國力。另外,在座臣工,貴胄,包括朕在內,從此以後衣食住行都不許再鋪張浪費,不許講究奢華貴麗!”
眾臣一起拜道:“臣等遵旨!”
劉邦放下酒杯道:“陸賈[gǔ]在麽?”
漢中大夫陸賈忙站起身道:“臣在!”陸賈早年師從儒學,後因口才極佳而效命於劉邦,在與秦軍和楚軍的作戰中多次以三寸不爛之舌而立功。
劉邦看向陸賈:“你能言善辯,朕拜你為赴越特使,你到南越之後當恩威並施,朕願賜趙佗金銀珠寶,令他歸順漢庭,從此之後不再生事。”
陸賈忙拱手道:“諾!陛下放心,臣定當不辱使命,勸說趙佗歸順,使南越不再生事。”
劉邦向內侍一揮手,內侍忙上前滿上酒杯。劉邦再次舉起酒杯,緩緩說道:“這第二杯酒敬太上皇在天之靈。”說著,劉邦走下台階,麵朝北方道:“爹啊......您怎麽走的這麽急啊.......兒連你最後一麵也沒有見到。”說著,劉邦將酒傾灑在地,苦笑一聲道:“爹,您從小就罵我是無賴,將來不能治產業,比不上我二哥劉仲。您現如今好好看看吧,我和我二哥的產業比,到底誰更多?”
眾臣一同舉杯:“敬太上皇在天之靈!”喊罷,一同將酒傾灑於地。
劉邦轉過身擦了擦臉上的淚水再次舉杯說道:“這第三杯酒,北方的匈奴之患不容小視啊。”說著,他抬頭看向眾位臣工:“劉敬在麽?”
昨日才剛剛從廷尉府死牢中被釋放出來的劉敬忙走出來跪下道:“臣在。”
劉邦看著劉敬臉上被獄卒鞭打留下的傷痕,心中不免疼痛萬分,他忙讓內侍為劉敬斟滿酒,他親自將酒杯雙手遞給劉敬說道:“朕那日不聽卿言,執意討伐匈奴,這才招的三十二萬大軍險些全軍覆沒。今日,朕在文武群臣麵前自罰一杯,向你賠罪了!”說罷,仰頭一飲而盡。
劉敬慌忙跟著飲盡後,跪下叩頭:“臣不敢!不敢!”
劉邦上前扶起劉敬道:“朕已知自己的過錯,還望卿不計前嫌,若以後朕在國事上有失,還望卿能直言相告!”說著,劉邦高聲喊道:“自即日起,拜郎中劉敬為建信侯!”
劉敬早已是淚流滿麵,自己本隻是一個臨淄的小軍侯,因提議建都關中有功,而被皇帝提拔為郎中,這已屬不易,可如今皇帝竟然將自己拜為侯爵,這讓這個軍侯出身的劉敬如何不感動!劉敬忙接過酒杯,一飲而盡,跪下再拜道:“臣謝恩!”
劉邦轉身回到座位上,剛剛坐定,忽然一羽林衛士急匆匆地跑進來,將一份竹簡遞給劉邦。眾臣慌忙將目光集中在皇帝手中的竹簡上,隻見劉邦展開竹簡,臉色越來越沉。
劉邦合上竹簡,長長的歎了口氣,兩行熱淚再次奪眶而出,他舉起酒杯對在座的所有臣工們道:“這一杯酒敬代郡,雲中郡死難的將士們,敬受匈奴屠戮的百姓們。”說罷,劉邦仰頭一飲而盡。
眾臣紛紛舉起酒杯,含淚而飲。
劉邦看著在座的臣工們說道:“匈奴騎軍再犯漢土。代郡,雲中郡紛紛告急。將來匈奴必然成為我漢國的心腹大患。”說著,劉邦看向群臣:“張子房最近在幹什麽呢?朕的宴會他也不來參加......”
蕭何忙站起身稟道:“回陛下,張良自被封為留侯後,因體弱多病,安心在留縣養老,早已不過問朝政了。”
劉邦惋惜的歎道:“若張子房在,必有奇策應對匈奴。”說著,劉邦擺了擺手:“朕累了......你們大可縱情飲酒,朕要先回去躺一躺了......”
劉邦站起身,腳步沉重地邁向寢宮。初爭匈奴失利,南越蠢蠢欲動,匈奴大軍又犯邊境,父親去世的消息......
劉邦感到腦袋越來越沉,眼前一黑,倒在地上......
當劉邦再次睜開雙眼時,自己已經躺在椒房殿的寢宮內了,他慢慢向榻邊看去,隻見小太子劉盈正跪在一旁,雙手端著藥碗。劉邦開口問道:“盈,你跪了多久了?”
“回父皇,半個時辰。”
劉邦欣慰的笑了,哎,盡管自己總抱怨這個孩子不像自己,可是他卻能端著藥碗在自己旁邊跪上半個時辰之久,可謂是一個仁孝的孩子。想到這,劉邦忙道:“把藥碗放一邊吧。父皇一會再喝。”忽然,劉邦想到了什麽,他又問道:“盈,父皇問你一件事。現在有人騎到你的脖子上吆五喝六,可是你卻敵不過他,你怎麽辦?”
劉盈沉下頭想了半天才支吾著說:“跑......”
劉邦一聽這話,一陣怒氣湧上心頭,他一把打碎藥碗喝道:“混賬!怎麽?我要是有一天不在了,匈奴再來進犯,你難道能帶著整個漢國跑麽?”
劉邦的突然怒喝,著實嚇了小劉盈一跳,他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劉邦怒喝道:“這點事就哭!你是我兒子麽你!你哪點像我啊!”
呂雉聽到吵鬧聲,忙走進來嗔怪道:“怎麽了?你剛醒,對一個孩子發什麽脾氣?”說著,呂雉上前將劉盈拉起來道:“去吧,去找你姐姐玩去。”劉盈抹著眼淚出去後,呂雉忙吩咐侍女道:“把這碎碗清理幹淨,再去熬一碗藥來。”
“我不喝藥!”劉邦躺在榻上喘著粗氣道:“你看看你給我生了個什麽兒子!將來漢國的天下能交給他麽?”劉邦一邊說著,一邊看向呂雉,他才看到呂雉的臉上已經有了些許難堪之色了,他這才深呼了一口氣,平靜了下心情道:“以後不能總讓劉盈讀書,都讀的呆了。”
呂雉正要說話,隻見一名內侍走進來跪下道:“陛下,建信侯劉敬求見,他說有應對匈奴的良策。”
“應對匈奴?”劉邦眼前一亮,他忙硬撐著坐起來道:“快,扶朕起來!”
內侍正要上前去扶,呂雉慌忙攔著道:“陛下,你勞累過度,要靜養。”
“對匈奴的良策就是最好的藥!”劉邦看向內侍:“來,扶朕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