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微亮之際,一名少年騎著一匹快馬匆忙出城而去,守城兵士本欲阻攔,那騎馬的少年一勒馬繩,高聲喝道:“我乃東牟侯,身帶要文,還不速速閃開!”
守城軍士聞聽此言,不知是真是假,那少年趁此機會一揚馬鞭高聲說道:“還不閃開!”說罷,一甩韁繩,快馬飛馳而去,一路向東而行。
齊國,臨淄,王宮後殿書房內。
書房之內的內侍侍女等人皆被叫到了外麵,沒有齊王的吩咐任何人不許擅自進入。書房之中,劉襄與風塵仆仆晝夜兼程趕來的劉興居麵對麵坐著,桌案之上一盞燭光搖搖曳曳的閃爍著。劉興居取出天子血詔交給劉襄,劉襄忙接過來,在燭光之下展開看了起來,看過之後,他抬頭看向劉興居道:“二弟,三弟,辛苦你們了,有了這封天子血詔在,我就可以聯天下諸侯,共同討伐國賊。對了,你二哥怎麽沒和你一起回來?”
劉興居忙說道:“我臨行之前,二哥寫了書信讓我親自交到大哥的手中。”一邊說著,劉興居一邊從袖中取出書信交於劉襄。劉襄忙接過書信,拆開信封,展開看去,隻見上麵寫著:
吾兄見字如麵,方今朝中爭鬥已到不可調和之地步,呂產呂祿二賊已將陳平周勃等一批老臣被罷官停職,轉而換上了一大批呂氏的人,若非呂產等人顧及兄等在外藩王的勢力,隻怕早已將天子取而代之。當此危急之時,弟隻好冒此大險求得這封血詔,藩國之中數齊國最盛,呂產等人已派遣使臣意欲誘騙兄長入京師而誅殺之。臣弟以為,這封血詔到達兄長之手之日,便可作為兄長起兵之時。兄長可將此血詔昭示天下,聯合各地藩王一同起兵,呂氏則不堪一擊也。到時兄長建此不世之大功,何愁不能稱帝於天下?請兄長盡快籌措起兵一事,臣弟願留守京師,做兄長的內應,兄長盡管起兵殺賊,臣弟的性命無須兄長掛念,遲則生變,請兄長速決之。
合上書信後,劉襄看向劉興居道:“我等一旦起兵,呂產等人必然要拿二弟來做人質,你為何不拉著他一起回來呢?”
劉興居也是眉頭緊鎖:“我早就和二哥說過,可二哥說咱們家在京師不能沒有人,我幾次勸他和我一起回來,可二哥他就是不聽啊。”
劉襄沉下頭,默默地歎道:“好兄弟啊......”
就在劉襄沉吟之時,隻聽書房外傳來老內侍的聲音:“大王,京師派來的使臣已進臨淄了,今日是否接見?”
劉興居聞聽此言,忙看向劉章道:“這使臣定是呂產等人派來的,二哥說他們要誘騙大哥進京,借機除掉大哥。”
“來的好快啊......”劉襄將桌案上的那封血詔合起來放於自己的袖中,轉頭看向屋外道:“老內侍,傳我王令,召集文武官員於正殿集結,宣那使臣上殿。”
屋外傳來老內侍的聲音:“諾。”
劉襄站起身,默默地說道:“血詔到達之日,便是起兵之時。”
王宮前殿朝堂之上,文武官員皆已到齊,他們各自站立於自己的班位從中,老內侍邁步而出仰頭高聲報到:“齊王到——”
兩側的群臣忙一起俯身拱手高呼:“齊王萬歲,萬歲,萬萬歲——”萬歲萬歲的聲音一陣高過一陣,劉襄身著正裝邁步走出,當他坐下之後,隻見他一抬手臂道:“宣使者進殿。”
“宣使者上殿——”
全殿上下立刻一片禁聲,凝重的氛圍驟然散播開來。隻見那名從長安趕來的使者右手高舉一道詔書,邁步走上殿來,他麵向劉襄高聲說道:“宣詔——”
按照常理,天子使者傳詔至諸侯國,諸侯王和在殿大小臣工皆該跪拜接詔。使者話音一落,殿中臣工們便準備跪下領詔,可他們卻發現齊王劉襄仍端坐於大殿之上,絲毫沒有要下階接詔的舉動。群臣一時不知齊王要幹什麽,心中隻是隱隱然覺得有大事將要發生,他們便也站在班部叢中,緊張的注視著使者和齊王的一舉一動。
眼見大殿上上下下所有人就像沒有聽到自己的話一般,使者心中一驚,但他忙鎮定精神,再次高聲喊道:“天子詔書到,請齊王下殿接詔——”
大殿上下仍是一片沉靜,使者的眉頭緊緊鎖在一起,他抬頭看向劉襄道:“天子詔書到,齊王為何仍端坐於殿上?難道齊王不想再做漢國的臣子了麽?”
“使者這是說的哪裏話?”劉襄微微一笑,站起身說道:“寡人是高祖皇帝的血脈,是劉氏的子孫,何來不願再做漢國的臣子之說呢?”
使者再次舉起手中的詔書道:“既然如此,那就請齊王接詔吧。”
“不必宣讀啦。”劉襄一邊向使者走來一邊說道:“不就是召我入京麽?可是寡人今年才剛剛二十八歲啊,我不想死啊。”
今日齊王的一舉一動,不但使者覺得頗為震驚,就連每日都能見到他的齊國臣工們也覺得頗為疑惑,他們不知道今天的齊王怎麽完全像變了個人一樣,言辭之中句句都有譏諷之意,這可是普通的大臣,這可是代表天子前來宣詔的使者啊,莫非......兩側臣工們不約而同的感受到,一場大事即將發生。
使者看向劉襄說道:“齊王這是說的哪裏話?臣聽不明白啊。”
“不明白麽?”劉襄轉臉看向在場的群臣道:“你們諸位都沒明白麽?”兩側群臣皆沉默不語,他們不知道今日大王到底想要幹什麽。
劉襄背起雙手,抬頭說道:“當年召劉如意進京,最後莫名其妙就死了。後來又召劉友進京,莫名其妙的又沒了。再後來燕靈王過世,其子劉角護送父王的靈柩到京師去安葬,結果呢?”劉襄看向使者道:“竟然在長陵失足跌落山崖而亡。三位藩王,三個劉姓子孫,竟然都這麽意外的死在了京師。使者,寡人才二十八歲,不想死啊。”
還不待使者開口說話,劉襄一把從他的手中奪過那張詔書,使者大為震驚,他忙看向劉襄道:“齊王你想幹什麽?”
劉襄也不理會他,而是一把展開那張詔書,一邊看一邊冷笑,看罷之後他雙手抓住詔書隻用力一撕,那張詔書便被撕作了兩半。
“大膽!”使者伸手一指劉襄道:“你......你竟敢撕扯天子詔書!你這是反了!”
“這詔書真的是天子所寫麽?”劉襄怒視著麵前的使者,他將已被撕作兩半的詔書扔在地上高聲喝道:“這是外戚所書!國賊所書!”
“你......”使者正要開口,劉襄又是一聲怒喝:“不巧的很,寡人這裏也有一封詔書!”說著,他從袖中取出那張血詔高聲喊道:“天子血詔在此!”
此言一出,大殿兩側的臣工慌忙一起跪下,使者一人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所驚住,一人呆愣於殿上,看向劉襄手中的那張詔書道:“什麽?天子血詔?”
劉襄一把展開那張血詔,高聲讀道:
自高祖崩逝後,呂氏一族挾天子而亂國政。自高後病逝以來,呂氏子弟更是肆無忌憚,禍亂廟堂,忠直之臣盡遭陷害,劉氏子孫皆遭屠戮。昔我高祖皇帝披荊斬棘方立此基業,不想今日國運衰竭,外戚亂政,朕不甚悲痛。朕今以鮮血書寫此詔,號召天下諸侯起兵勤王,殺盡國賊,複我漢室。
宣讀過之後,劉襄怒視著麵前的使者說道:“我漢國天子昭示臣下竟要以血書示之,國運衰竭至此,爾身為漢臣,飽食漢祿,不思為國斬殺奸賊,反而助紂為虐,你可知罪?”
“你......你......”使者慌忙鎮靜下來高聲說道:“你這是矯詔!你這上麵可有玉璽國印?”
劉襄冷冷一笑:“沒有。”
“那分明就是矯詔!”使者忙彎腰從地上撿起那已被撕作兩半的詔書道:“這封詔書上可清清楚楚該有璽印!”
劉襄聞聽此言,仰頭大笑起來,笑過之後,他怒視著使者接著說道:“外戚亂政已達十六年之久,天下誰人不知?劉氏子孫在這十六年中,慘遭外戚的殺戮,高祖八個兒子,如今隻剩下兩個,天下誰人不知?呂產呂祿等人把持朝政,架空天子,挾天子而令諸侯,天下又是誰人不知?當今天子璽印皆被呂產等人掌控,天子連紙筆都沒有,還要以鮮血寫詔,哪來的玉璽國印?”
使者一指劉襄喝道:“劉襄!你真的不願再做漢國的臣子了麽?”
“可笑。”劉襄冷笑著說道:“你口口聲聲漢國臣子漢國臣子,似你這般表麵漢臣,實則為國賊賣命的人,還有麵目質問寡人?貴使,今日寡人就要以你的人頭來祭我大軍之旗!”劉襄抬頭看向殿外高聲喝道:“甲士進殿拿人!”
話音方落,兩名挎劍甲士大踏步上殿,上前一左一右按住使者便向殿外拖去,使者慌忙急呼:“劉襄矯詔!劉襄矯詔!”聲音越來越小,直至聽不到了。
大殿中的群臣今日本隻以為是尋常的朝會,卻不曾想到今日的朝會他們的大王竟然說起兵就真的要起兵了。待甲士將那使者拖出殿後,劉襄轉身邁步端坐於大殿之上,他將手中那封血詔遞給一旁的內侍道:“傳閱群臣。”
“諾。”內侍答應一聲,忙雙手接過血詔,開始在群臣之間傳遞。劉襄開口說道:“舍弟在京中,親眼目睹了外戚是如何調軍入殿,如何逼迫天子,這才拚舍了性命將天子的這封血詔交至我手,令我組成諸侯聯軍,入京勤王,斬殺國賊,眾卿可有異議?”
血詔在群臣中傳閱過之後,臣工們忙紛紛拱手說道:“天子詔令,為人臣者該當奉行,臣等皆無異議。”
劉襄掃視了一遍在場的群臣緩緩點了點頭道:“相國。”
相國公孫狐忙走出班部叢,劉襄開口說道:“相國年紀大了,此次就拜托相國負責在後方籌措軍糧,保證聯軍的後勤。”
公孫狐忙拱手說道:“老臣領命。”
“另外。”劉襄繼續說道:“相國即刻將血詔謄抄一份,再草擬一道伐文,發往各郡國,邀他們一同起兵勤王。”
“老臣遵命。”
劉襄又看向下麵的群臣道:“上將軍。”
上將軍郭少圖邁步而出拱手待命,劉襄下令道:“命你為此番齊軍統帥,即刻負責調集各處軍馬,籌措備戰。”
郭少圖忙拱手應命:“臣遵命!”
公孫狐站在那裏似有所沉吟,劉襄看向下麵的群臣道:“其餘人等,皆聽候指令,散朝吧。”
待朝會結束之後,劉襄剛剛回到王宮後殿的書房中,內侍便前來通報:“相國求見。”
“叫他進來吧。”
不一會,內侍引領著公孫狐走進來,劉襄看向公孫狐道:“方才朝堂之上,寡人看相國若有所思,還有什麽不明白的麽?”說著,他向那名內侍擺了擺手道:“你先退下去吧。”
待那名內侍退下之後,公孫狐才開口說道:“老臣隻是有些擔心啊。”
“哦?相國為何事擔心?”
公孫狐低沉著頭沉吟道:“琅琊國是齊國的近鄰,琅琊王劉澤生性膽小,老了以後愈發行事謹慎,隻圖自己安享富貴,是個胸無大誌,目光淺顯的人啊。”
劉襄緩緩點了點頭道:“相國擔心他不肯出兵?”
“不肯出兵是其一。”公孫狐撫摸著花白的胡須說道:“此番雖有天子血詔,可大王起事倉促,況且大王的資曆尚小,隻怕各地藩王會先采取觀望的態度,而不會立刻出兵相助啊。這樣一來,若琅琊王也不出兵,這表麵上是諸侯聯軍,實際就變成了齊國一家在打仗,豈不是還未交戰,士氣便先低落三分了麽。”
劉襄此刻才意識到,自己今日的確是太心急了,他還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便一時氣憤亮出了血詔,拿下了使者,可如今一切都已做了出來,就是後悔也已經晚了。隻聽公孫狐繼續說道:“劉澤不出兵是其一,這其二,他的夫人可是呂嬃的女兒啊,雖然他姓劉,可他不是高祖的血脈,老臣最擔心的是他會與外戚們聯手啊。到時齊國的兵馬全都調去攻打函穀關,劉澤這個老鄰居萬一直接率兵來打齊國,這後院起火,可是燃眉之急啊。”(未完待續)
守城軍士聞聽此言,不知是真是假,那少年趁此機會一揚馬鞭高聲說道:“還不閃開!”說罷,一甩韁繩,快馬飛馳而去,一路向東而行。
齊國,臨淄,王宮後殿書房內。
書房之內的內侍侍女等人皆被叫到了外麵,沒有齊王的吩咐任何人不許擅自進入。書房之中,劉襄與風塵仆仆晝夜兼程趕來的劉興居麵對麵坐著,桌案之上一盞燭光搖搖曳曳的閃爍著。劉興居取出天子血詔交給劉襄,劉襄忙接過來,在燭光之下展開看了起來,看過之後,他抬頭看向劉興居道:“二弟,三弟,辛苦你們了,有了這封天子血詔在,我就可以聯天下諸侯,共同討伐國賊。對了,你二哥怎麽沒和你一起回來?”
劉興居忙說道:“我臨行之前,二哥寫了書信讓我親自交到大哥的手中。”一邊說著,劉興居一邊從袖中取出書信交於劉襄。劉襄忙接過書信,拆開信封,展開看去,隻見上麵寫著:
吾兄見字如麵,方今朝中爭鬥已到不可調和之地步,呂產呂祿二賊已將陳平周勃等一批老臣被罷官停職,轉而換上了一大批呂氏的人,若非呂產等人顧及兄等在外藩王的勢力,隻怕早已將天子取而代之。當此危急之時,弟隻好冒此大險求得這封血詔,藩國之中數齊國最盛,呂產等人已派遣使臣意欲誘騙兄長入京師而誅殺之。臣弟以為,這封血詔到達兄長之手之日,便可作為兄長起兵之時。兄長可將此血詔昭示天下,聯合各地藩王一同起兵,呂氏則不堪一擊也。到時兄長建此不世之大功,何愁不能稱帝於天下?請兄長盡快籌措起兵一事,臣弟願留守京師,做兄長的內應,兄長盡管起兵殺賊,臣弟的性命無須兄長掛念,遲則生變,請兄長速決之。
合上書信後,劉襄看向劉興居道:“我等一旦起兵,呂產等人必然要拿二弟來做人質,你為何不拉著他一起回來呢?”
劉興居也是眉頭緊鎖:“我早就和二哥說過,可二哥說咱們家在京師不能沒有人,我幾次勸他和我一起回來,可二哥他就是不聽啊。”
劉襄沉下頭,默默地歎道:“好兄弟啊......”
就在劉襄沉吟之時,隻聽書房外傳來老內侍的聲音:“大王,京師派來的使臣已進臨淄了,今日是否接見?”
劉興居聞聽此言,忙看向劉章道:“這使臣定是呂產等人派來的,二哥說他們要誘騙大哥進京,借機除掉大哥。”
“來的好快啊......”劉襄將桌案上的那封血詔合起來放於自己的袖中,轉頭看向屋外道:“老內侍,傳我王令,召集文武官員於正殿集結,宣那使臣上殿。”
屋外傳來老內侍的聲音:“諾。”
劉襄站起身,默默地說道:“血詔到達之日,便是起兵之時。”
王宮前殿朝堂之上,文武官員皆已到齊,他們各自站立於自己的班位從中,老內侍邁步而出仰頭高聲報到:“齊王到——”
兩側的群臣忙一起俯身拱手高呼:“齊王萬歲,萬歲,萬萬歲——”萬歲萬歲的聲音一陣高過一陣,劉襄身著正裝邁步走出,當他坐下之後,隻見他一抬手臂道:“宣使者進殿。”
“宣使者上殿——”
全殿上下立刻一片禁聲,凝重的氛圍驟然散播開來。隻見那名從長安趕來的使者右手高舉一道詔書,邁步走上殿來,他麵向劉襄高聲說道:“宣詔——”
按照常理,天子使者傳詔至諸侯國,諸侯王和在殿大小臣工皆該跪拜接詔。使者話音一落,殿中臣工們便準備跪下領詔,可他們卻發現齊王劉襄仍端坐於大殿之上,絲毫沒有要下階接詔的舉動。群臣一時不知齊王要幹什麽,心中隻是隱隱然覺得有大事將要發生,他們便也站在班部叢中,緊張的注視著使者和齊王的一舉一動。
眼見大殿上上下下所有人就像沒有聽到自己的話一般,使者心中一驚,但他忙鎮定精神,再次高聲喊道:“天子詔書到,請齊王下殿接詔——”
大殿上下仍是一片沉靜,使者的眉頭緊緊鎖在一起,他抬頭看向劉襄道:“天子詔書到,齊王為何仍端坐於殿上?難道齊王不想再做漢國的臣子了麽?”
“使者這是說的哪裏話?”劉襄微微一笑,站起身說道:“寡人是高祖皇帝的血脈,是劉氏的子孫,何來不願再做漢國的臣子之說呢?”
使者再次舉起手中的詔書道:“既然如此,那就請齊王接詔吧。”
“不必宣讀啦。”劉襄一邊向使者走來一邊說道:“不就是召我入京麽?可是寡人今年才剛剛二十八歲啊,我不想死啊。”
今日齊王的一舉一動,不但使者覺得頗為震驚,就連每日都能見到他的齊國臣工們也覺得頗為疑惑,他們不知道今天的齊王怎麽完全像變了個人一樣,言辭之中句句都有譏諷之意,這可是普通的大臣,這可是代表天子前來宣詔的使者啊,莫非......兩側臣工們不約而同的感受到,一場大事即將發生。
使者看向劉襄說道:“齊王這是說的哪裏話?臣聽不明白啊。”
“不明白麽?”劉襄轉臉看向在場的群臣道:“你們諸位都沒明白麽?”兩側群臣皆沉默不語,他們不知道今日大王到底想要幹什麽。
劉襄背起雙手,抬頭說道:“當年召劉如意進京,最後莫名其妙就死了。後來又召劉友進京,莫名其妙的又沒了。再後來燕靈王過世,其子劉角護送父王的靈柩到京師去安葬,結果呢?”劉襄看向使者道:“竟然在長陵失足跌落山崖而亡。三位藩王,三個劉姓子孫,竟然都這麽意外的死在了京師。使者,寡人才二十八歲,不想死啊。”
還不待使者開口說話,劉襄一把從他的手中奪過那張詔書,使者大為震驚,他忙看向劉襄道:“齊王你想幹什麽?”
劉襄也不理會他,而是一把展開那張詔書,一邊看一邊冷笑,看罷之後他雙手抓住詔書隻用力一撕,那張詔書便被撕作了兩半。
“大膽!”使者伸手一指劉襄道:“你......你竟敢撕扯天子詔書!你這是反了!”
“這詔書真的是天子所寫麽?”劉襄怒視著麵前的使者,他將已被撕作兩半的詔書扔在地上高聲喝道:“這是外戚所書!國賊所書!”
“你......”使者正要開口,劉襄又是一聲怒喝:“不巧的很,寡人這裏也有一封詔書!”說著,他從袖中取出那張血詔高聲喊道:“天子血詔在此!”
此言一出,大殿兩側的臣工慌忙一起跪下,使者一人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所驚住,一人呆愣於殿上,看向劉襄手中的那張詔書道:“什麽?天子血詔?”
劉襄一把展開那張血詔,高聲讀道:
自高祖崩逝後,呂氏一族挾天子而亂國政。自高後病逝以來,呂氏子弟更是肆無忌憚,禍亂廟堂,忠直之臣盡遭陷害,劉氏子孫皆遭屠戮。昔我高祖皇帝披荊斬棘方立此基業,不想今日國運衰竭,外戚亂政,朕不甚悲痛。朕今以鮮血書寫此詔,號召天下諸侯起兵勤王,殺盡國賊,複我漢室。
宣讀過之後,劉襄怒視著麵前的使者說道:“我漢國天子昭示臣下竟要以血書示之,國運衰竭至此,爾身為漢臣,飽食漢祿,不思為國斬殺奸賊,反而助紂為虐,你可知罪?”
“你......你......”使者慌忙鎮靜下來高聲說道:“你這是矯詔!你這上麵可有玉璽國印?”
劉襄冷冷一笑:“沒有。”
“那分明就是矯詔!”使者忙彎腰從地上撿起那已被撕作兩半的詔書道:“這封詔書上可清清楚楚該有璽印!”
劉襄聞聽此言,仰頭大笑起來,笑過之後,他怒視著使者接著說道:“外戚亂政已達十六年之久,天下誰人不知?劉氏子孫在這十六年中,慘遭外戚的殺戮,高祖八個兒子,如今隻剩下兩個,天下誰人不知?呂產呂祿等人把持朝政,架空天子,挾天子而令諸侯,天下又是誰人不知?當今天子璽印皆被呂產等人掌控,天子連紙筆都沒有,還要以鮮血寫詔,哪來的玉璽國印?”
使者一指劉襄喝道:“劉襄!你真的不願再做漢國的臣子了麽?”
“可笑。”劉襄冷笑著說道:“你口口聲聲漢國臣子漢國臣子,似你這般表麵漢臣,實則為國賊賣命的人,還有麵目質問寡人?貴使,今日寡人就要以你的人頭來祭我大軍之旗!”劉襄抬頭看向殿外高聲喝道:“甲士進殿拿人!”
話音方落,兩名挎劍甲士大踏步上殿,上前一左一右按住使者便向殿外拖去,使者慌忙急呼:“劉襄矯詔!劉襄矯詔!”聲音越來越小,直至聽不到了。
大殿中的群臣今日本隻以為是尋常的朝會,卻不曾想到今日的朝會他們的大王竟然說起兵就真的要起兵了。待甲士將那使者拖出殿後,劉襄轉身邁步端坐於大殿之上,他將手中那封血詔遞給一旁的內侍道:“傳閱群臣。”
“諾。”內侍答應一聲,忙雙手接過血詔,開始在群臣之間傳遞。劉襄開口說道:“舍弟在京中,親眼目睹了外戚是如何調軍入殿,如何逼迫天子,這才拚舍了性命將天子的這封血詔交至我手,令我組成諸侯聯軍,入京勤王,斬殺國賊,眾卿可有異議?”
血詔在群臣中傳閱過之後,臣工們忙紛紛拱手說道:“天子詔令,為人臣者該當奉行,臣等皆無異議。”
劉襄掃視了一遍在場的群臣緩緩點了點頭道:“相國。”
相國公孫狐忙走出班部叢,劉襄開口說道:“相國年紀大了,此次就拜托相國負責在後方籌措軍糧,保證聯軍的後勤。”
公孫狐忙拱手說道:“老臣領命。”
“另外。”劉襄繼續說道:“相國即刻將血詔謄抄一份,再草擬一道伐文,發往各郡國,邀他們一同起兵勤王。”
“老臣遵命。”
劉襄又看向下麵的群臣道:“上將軍。”
上將軍郭少圖邁步而出拱手待命,劉襄下令道:“命你為此番齊軍統帥,即刻負責調集各處軍馬,籌措備戰。”
郭少圖忙拱手應命:“臣遵命!”
公孫狐站在那裏似有所沉吟,劉襄看向下麵的群臣道:“其餘人等,皆聽候指令,散朝吧。”
待朝會結束之後,劉襄剛剛回到王宮後殿的書房中,內侍便前來通報:“相國求見。”
“叫他進來吧。”
不一會,內侍引領著公孫狐走進來,劉襄看向公孫狐道:“方才朝堂之上,寡人看相國若有所思,還有什麽不明白的麽?”說著,他向那名內侍擺了擺手道:“你先退下去吧。”
待那名內侍退下之後,公孫狐才開口說道:“老臣隻是有些擔心啊。”
“哦?相國為何事擔心?”
公孫狐低沉著頭沉吟道:“琅琊國是齊國的近鄰,琅琊王劉澤生性膽小,老了以後愈發行事謹慎,隻圖自己安享富貴,是個胸無大誌,目光淺顯的人啊。”
劉襄緩緩點了點頭道:“相國擔心他不肯出兵?”
“不肯出兵是其一。”公孫狐撫摸著花白的胡須說道:“此番雖有天子血詔,可大王起事倉促,況且大王的資曆尚小,隻怕各地藩王會先采取觀望的態度,而不會立刻出兵相助啊。這樣一來,若琅琊王也不出兵,這表麵上是諸侯聯軍,實際就變成了齊國一家在打仗,豈不是還未交戰,士氣便先低落三分了麽。”
劉襄此刻才意識到,自己今日的確是太心急了,他還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便一時氣憤亮出了血詔,拿下了使者,可如今一切都已做了出來,就是後悔也已經晚了。隻聽公孫狐繼續說道:“劉澤不出兵是其一,這其二,他的夫人可是呂嬃的女兒啊,雖然他姓劉,可他不是高祖的血脈,老臣最擔心的是他會與外戚們聯手啊。到時齊國的兵馬全都調去攻打函穀關,劉澤這個老鄰居萬一直接率兵來打齊國,這後院起火,可是燃眉之急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