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玉陵出了幾則軼事,這幾則軼事發生的太過突然,以至於玉陵百姓在茶餘飯後都不知曉該拿哪件下飯。起先疑是玉陵第一紈絝的楊二郎歸京,之後便是楊王玉陵開天門踏霞而去,緊接著便是玉陵郊外九龍山皇陵崩塌,位於九龍山之上的第一宗門武德宗山門一片狼藉,被突如其來的地龍翻身折騰的不像話。</p>
要知道在玉陵乃至天淵百姓心中武德宗一直都是道家正宗,這些年每每被武皇冊封之後地位更勝,幾乎可以說是正統承認的第一宗派了。此宗派在玉陵周圍每每有百姓當做仙門宗派尊敬,時不時也會去求取一些喜樂安康和治病救人之法,因為經常有求必應所以也是聲名遠播。</p>
如今這仙門宗派竟然會遭受這無妄之災,這不由讓那些最喜亂揣測的平民百姓犯嘀咕,莫不是這是老天降下的什麽征兆不成?</p>
一時間最近幾日玉陵之內街頭巷尾流言不斷,不是談楊王便是談武德宗九龍山,原本最喜歡津津樂道的紈絝楊二郎反倒是提起的最少的,或許是前些年談膩了,亦或者是楊二郎回京之後還未作出什麽出格新鮮之事,況且他的荒唐事和這兩件大事相比倒真算不得什麽。</p>
匹夫不談國事隻談荒唐之事,不關心天下隻關心天上,如今楊王九龍之事對他們來說便是天上之事,恨不得將所有當時的場景都推敲琢磨的無絲毫誤差,又怎麽會去在意其它的什麽事呢?</p>
事實上楊文鋒這幾日也不算是沒做什麽紈絝荒唐之事,當日歸京那好馬的統領之子被楊文鋒教訓說是要用其坐下大宛雲做馬肉宴席邀請眾人,知道楊文鋒的身份之後那統領之子自然不敢忤逆楊家世子的意思,於是在這一日乖乖將那良駒牽入楊府。</p>
看到那個統領之子一副死了爹娘的表情將手中的大宛雲寶馬交到楊府廚子的手中之時楊文鋒就在一旁冷眼旁觀,臨了的時候淡淡的叫了聲那統領之子的名字,那少年的名字叫做楊乾,楊二郎之所以知道他的名字並不是因為他有多紈絝或者是做過多麽荒唐的事,他之所以知道這少年是因為其父楊賀。</p>
楊賀,曾任楊家軍先鋒校尉,當年曾和楊王參與過天淵三十萬戰三十萬的血戰,當時活下來的楊家軍將軍無一人,活下來的校尉也隻有三十六人而已,就連當時的六部統帥也死了三位,楊繼自身也差點殞命,活下來的人之間的關係便不僅僅是生死兄弟這幾個字可以形容的了。</p>
當年楊繼入京之時楊家軍中有半數以上都不願意楊王入京,還有一半支持楊王自立為王,這其中的代表就有後來楊家軍六部中的三位新上台的統帥,這幾個統帥無一例外都是當初活下來的僅存的幾位校尉之一。</p>
最終楊王執意入京,最終帶來的老兄弟便隻有寥寥幾人,其中有些厭倦了朝堂爭鬥難以適應便退隱於鬧市之中,而楊賀是少數幾個堅持下來並且在朝堂之上最終站穩腳跟的那幾人之一,最終被任命為玉陵巡防營統領,掌管整個玉陵的安定和規矩。</p>
那位巡防營的統領楊文鋒見過,小的時候每次見到楊文鋒總會恭恭敬敬的彎腰叫一聲世子殿下,最後換來楊王的一陣苦笑,楊王曾經說過,他楊繼的兒子便是這幾個老兄弟的兒子,對別人需要守什麽尊卑規矩,但是和他楊繼不必來這些讓人看著不舒服的舉動,話雖如此說,但是真正在楊王成為楊王之後這樣做的也不過一指之數,而楊賀儼然不在這些人之中,所以對楊文鋒一直很尊重。</p>
這份近乎獻媚的尊重直到後來楊文鋒開始紈絝於玉陵做過很多荒唐事一直沒有減少,當年的楊文鋒能在外城橫衝直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有他那個楊賀叔叔的縱容,不然掌管京畿重地的巡防營豈能完全沒有一點動作?</p>
按理說這樣的關係楊文鋒本不應該為難楊賀之子,但是在楊文鋒手中還有一些東西讓楊文鋒覺得很不爽,所以他才臨時起意決定如此行事,況且這樣的為難或許對這楊乾來說並不是什麽壞事。</p>
楊府有一假山名喚迷人眼,在那迷人眼下麵有一處秘密機構,機構名字叫做哨子,每天都有來自江湖和朝堂之上源源不斷的消息來到哨子處最終被歸納總結,記不清楚什麽時候楊文鋒曾經和楊王進過那哨子,當時正恰逢關於楊乾的一些事被送至那裏,而出於對老兄弟後輩的關心楊王曾看過一些,看完之後久久無語。</p>
那份資料詳細的記載了楊乾於何年何月為了得一良駒將一退役老兵當眾鞭撻,那良駒是那老兵相伴了大半輩子的坐騎,最終那在沙場活下來的老驥挨著老兵哀鳴而抵死不走,最終老兵倒地老驥被楊乾所殺,這事當時楊文鋒是和楊王一起看的。</p>
原本楊文鋒以為按照他這個便宜父親的性格一定會重重懲治楊乾,最不濟也要要他半條命,但是楊王並沒有說什麽,僅僅是長長的歎了幾口氣便把此事作罷,當時的楊文鋒對此十分不解,最終還是沒能忍住。</p>
“故人之子難下手,難不成別人的命便不是命?”當這話從十來歲的楊文鋒口中說出來的時候楊王怔怔的看了很久最終臉上露出屢屢無奈之色。</p>
</p>
“當年的血戰不容易,你不知曉那是何等慘烈,就說那楊乾的父親,那場血戰他身上的刀傷不少於三十處,這絕不是簡簡單單的勞苦功高便可概括的,自我征戰他便和我相隨直到我成為楊王他才娶親最終老來得子,就這麽一根獨苗你說我能扼殺讓他絕後?”楊王看著自己的兒子語氣中帶著濃濃的無奈之意。</p>
“你知道現在的禁軍統領吧,為什麽爹這些年對於那些朝中大臣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儒道大家都沒有低過半分頭,但是每次見到禁軍統領蒙磊便躲著走?當年隨我進京的六部統領隻有蒙磊一人,後來因為其子入楊家軍在一場邊境混戰中因為犯事延誤軍機大事被你李叔斬了,從那以後蒙磊便自稱從未入過楊家軍,此話便處處和為父作對,但是為父從來都未曾怪過他分毫,甚至頂著一個怕了他的名頭也無妨。</p>
自那天淵血戰之後我不怕什麽朝堂之上那些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更不怕什麽血戰沙場流血流淚,我最怕的是這些當初的老兄弟一個一個的離我而去,當年一戰將楊家軍打沒了大半部分,這些活著的兄弟不僅僅是為他們而活,也是活著那些死去的兄弟的一部分,所以我要照顧好這些老兄弟,因為我怕,我怕如果他們在我活著的時候就遭罪等我死了就真的沒有麵目去見那些早早就下下麵的老兄弟們啊!”楊王仰頭長歎,一番話聽的楊文鋒也是無話可說。</p>
世事痛苦之事莫過於經曆生死最終反目,同甘苦而難共富貴,人都有一顆私心,所以對於楊王此番做法楊文鋒雖然不讚同但是卻也能理解。</p>
但是現在不同,如今楊家正處於水生火熱生死存亡之際,雖然有楊王開天門在先,後有楊延珠玉繼承,最終還有楊文鋒一顆暗子和三十萬楊家血軍,表麵看起來楊家還是威勢滔天但是楊文鋒知曉這也僅僅是表麵了,事實上楊家此刻正如那傾倒的危樓高廈,說不好哪天就完全傾覆而下了。</p>
若真是到了那一天楊家該依仗什麽?若是後繼都是想楊乾這樣的人那也不用看什麽對局了,結局早就已經注定,正是因為如此楊文鋒才選擇教訓一下楊乾,不求能改過,但是至少要表現一個態度,別以為靠著父輩功蔭就真的高枕無憂為所欲為,楊王做不出的事來我一個紈絝世子可是能做出來的。(未完待續)</p>
要知道在玉陵乃至天淵百姓心中武德宗一直都是道家正宗,這些年每每被武皇冊封之後地位更勝,幾乎可以說是正統承認的第一宗派了。此宗派在玉陵周圍每每有百姓當做仙門宗派尊敬,時不時也會去求取一些喜樂安康和治病救人之法,因為經常有求必應所以也是聲名遠播。</p>
如今這仙門宗派竟然會遭受這無妄之災,這不由讓那些最喜亂揣測的平民百姓犯嘀咕,莫不是這是老天降下的什麽征兆不成?</p>
一時間最近幾日玉陵之內街頭巷尾流言不斷,不是談楊王便是談武德宗九龍山,原本最喜歡津津樂道的紈絝楊二郎反倒是提起的最少的,或許是前些年談膩了,亦或者是楊二郎回京之後還未作出什麽出格新鮮之事,況且他的荒唐事和這兩件大事相比倒真算不得什麽。</p>
匹夫不談國事隻談荒唐之事,不關心天下隻關心天上,如今楊王九龍之事對他們來說便是天上之事,恨不得將所有當時的場景都推敲琢磨的無絲毫誤差,又怎麽會去在意其它的什麽事呢?</p>
事實上楊文鋒這幾日也不算是沒做什麽紈絝荒唐之事,當日歸京那好馬的統領之子被楊文鋒教訓說是要用其坐下大宛雲做馬肉宴席邀請眾人,知道楊文鋒的身份之後那統領之子自然不敢忤逆楊家世子的意思,於是在這一日乖乖將那良駒牽入楊府。</p>
看到那個統領之子一副死了爹娘的表情將手中的大宛雲寶馬交到楊府廚子的手中之時楊文鋒就在一旁冷眼旁觀,臨了的時候淡淡的叫了聲那統領之子的名字,那少年的名字叫做楊乾,楊二郎之所以知道他的名字並不是因為他有多紈絝或者是做過多麽荒唐的事,他之所以知道這少年是因為其父楊賀。</p>
楊賀,曾任楊家軍先鋒校尉,當年曾和楊王參與過天淵三十萬戰三十萬的血戰,當時活下來的楊家軍將軍無一人,活下來的校尉也隻有三十六人而已,就連當時的六部統帥也死了三位,楊繼自身也差點殞命,活下來的人之間的關係便不僅僅是生死兄弟這幾個字可以形容的了。</p>
當年楊繼入京之時楊家軍中有半數以上都不願意楊王入京,還有一半支持楊王自立為王,這其中的代表就有後來楊家軍六部中的三位新上台的統帥,這幾個統帥無一例外都是當初活下來的僅存的幾位校尉之一。</p>
最終楊王執意入京,最終帶來的老兄弟便隻有寥寥幾人,其中有些厭倦了朝堂爭鬥難以適應便退隱於鬧市之中,而楊賀是少數幾個堅持下來並且在朝堂之上最終站穩腳跟的那幾人之一,最終被任命為玉陵巡防營統領,掌管整個玉陵的安定和規矩。</p>
那位巡防營的統領楊文鋒見過,小的時候每次見到楊文鋒總會恭恭敬敬的彎腰叫一聲世子殿下,最後換來楊王的一陣苦笑,楊王曾經說過,他楊繼的兒子便是這幾個老兄弟的兒子,對別人需要守什麽尊卑規矩,但是和他楊繼不必來這些讓人看著不舒服的舉動,話雖如此說,但是真正在楊王成為楊王之後這樣做的也不過一指之數,而楊賀儼然不在這些人之中,所以對楊文鋒一直很尊重。</p>
這份近乎獻媚的尊重直到後來楊文鋒開始紈絝於玉陵做過很多荒唐事一直沒有減少,當年的楊文鋒能在外城橫衝直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有他那個楊賀叔叔的縱容,不然掌管京畿重地的巡防營豈能完全沒有一點動作?</p>
按理說這樣的關係楊文鋒本不應該為難楊賀之子,但是在楊文鋒手中還有一些東西讓楊文鋒覺得很不爽,所以他才臨時起意決定如此行事,況且這樣的為難或許對這楊乾來說並不是什麽壞事。</p>
楊府有一假山名喚迷人眼,在那迷人眼下麵有一處秘密機構,機構名字叫做哨子,每天都有來自江湖和朝堂之上源源不斷的消息來到哨子處最終被歸納總結,記不清楚什麽時候楊文鋒曾經和楊王進過那哨子,當時正恰逢關於楊乾的一些事被送至那裏,而出於對老兄弟後輩的關心楊王曾看過一些,看完之後久久無語。</p>
那份資料詳細的記載了楊乾於何年何月為了得一良駒將一退役老兵當眾鞭撻,那良駒是那老兵相伴了大半輩子的坐騎,最終那在沙場活下來的老驥挨著老兵哀鳴而抵死不走,最終老兵倒地老驥被楊乾所殺,這事當時楊文鋒是和楊王一起看的。</p>
原本楊文鋒以為按照他這個便宜父親的性格一定會重重懲治楊乾,最不濟也要要他半條命,但是楊王並沒有說什麽,僅僅是長長的歎了幾口氣便把此事作罷,當時的楊文鋒對此十分不解,最終還是沒能忍住。</p>
“故人之子難下手,難不成別人的命便不是命?”當這話從十來歲的楊文鋒口中說出來的時候楊王怔怔的看了很久最終臉上露出屢屢無奈之色。</p>
</p>
“當年的血戰不容易,你不知曉那是何等慘烈,就說那楊乾的父親,那場血戰他身上的刀傷不少於三十處,這絕不是簡簡單單的勞苦功高便可概括的,自我征戰他便和我相隨直到我成為楊王他才娶親最終老來得子,就這麽一根獨苗你說我能扼殺讓他絕後?”楊王看著自己的兒子語氣中帶著濃濃的無奈之意。</p>
“你知道現在的禁軍統領吧,為什麽爹這些年對於那些朝中大臣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儒道大家都沒有低過半分頭,但是每次見到禁軍統領蒙磊便躲著走?當年隨我進京的六部統領隻有蒙磊一人,後來因為其子入楊家軍在一場邊境混戰中因為犯事延誤軍機大事被你李叔斬了,從那以後蒙磊便自稱從未入過楊家軍,此話便處處和為父作對,但是為父從來都未曾怪過他分毫,甚至頂著一個怕了他的名頭也無妨。</p>
自那天淵血戰之後我不怕什麽朝堂之上那些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更不怕什麽血戰沙場流血流淚,我最怕的是這些當初的老兄弟一個一個的離我而去,當年一戰將楊家軍打沒了大半部分,這些活著的兄弟不僅僅是為他們而活,也是活著那些死去的兄弟的一部分,所以我要照顧好這些老兄弟,因為我怕,我怕如果他們在我活著的時候就遭罪等我死了就真的沒有麵目去見那些早早就下下麵的老兄弟們啊!”楊王仰頭長歎,一番話聽的楊文鋒也是無話可說。</p>
世事痛苦之事莫過於經曆生死最終反目,同甘苦而難共富貴,人都有一顆私心,所以對於楊王此番做法楊文鋒雖然不讚同但是卻也能理解。</p>
但是現在不同,如今楊家正處於水生火熱生死存亡之際,雖然有楊王開天門在先,後有楊延珠玉繼承,最終還有楊文鋒一顆暗子和三十萬楊家血軍,表麵看起來楊家還是威勢滔天但是楊文鋒知曉這也僅僅是表麵了,事實上楊家此刻正如那傾倒的危樓高廈,說不好哪天就完全傾覆而下了。</p>
若真是到了那一天楊家該依仗什麽?若是後繼都是想楊乾這樣的人那也不用看什麽對局了,結局早就已經注定,正是因為如此楊文鋒才選擇教訓一下楊乾,不求能改過,但是至少要表現一個態度,別以為靠著父輩功蔭就真的高枕無憂為所欲為,楊王做不出的事來我一個紈絝世子可是能做出來的。(未完待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