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崇明帝(求追讀)
修仙:我能在諸天輪回 作者:黑心師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若我們早點下手!”
“四明山的本部兵馬隻有兩萬餘眾,其中不少是行兒你和常將軍的手下,悼天王姚當和坤天王常坤雖然掌軍……”
徐明一直沉默不語,等馬車轆轆而行時,他才開了口。
在徐行被下獄後,他聽到消息後,被迫逃到山上做了土匪。身為青木徐家的家主,又當了一段時間的土匪,他比一般人更狠。
“不可!”
“悼天王身具大義,又是義軍的副盟主。”
“我若弑殺姚當,一者,難免擔上背信棄義之名。二者,勢必會讓四明山上下分崩離析,如今四明山能彈壓住豪強們,可若我們內部出事,第一個對我們下手的,也可能是此刻幫我們的豪強……”
“勢力,需平衡!”
徐行搖頭,打斷了徐明接下來說的話。
倘若天下隻有鳳溪國這麽丁點大,他殺悼天王姚當,後果不會很大。頂天了,也就是背上了不義之名。今後統治懷柔,對百姓多施好處,等青史留名時,亦會得到一個好名聲。
再怎麽,唐文帝弑兄殺弟,殺的可是親兄弟,而他殺的隻是一個義兄。
然而——
這天下,可不止僅有鳳溪國。
他最終的目的,是意在長生求仙。
恐怕……,不管是哪門哪派,都不會去收一個背信棄義的人當弟子。即使這點擔心,今後被證明是不必要的。但,防微杜漸很重要。
不謀一世,不足以謀一時。
他的仁義之名,萬萬不能斷絕!
其外,正如坤天王所說,姚當是個好人。僅憑現在姚當的表現,還算仗義。不走到最後一步,他也不願意將事情做絕了。
見徐行沒打算優柔寡斷,徐明點了點頭,“行兒你不是蠢笨之人,你自己有思量就行。咱們全族現在性命係於你一人身上,你切記,不能做婦人之仁。”
固然徐涇、徐盛華的從賊,是有顧忌到一部分的兄弟情義……。
可若不是造反是誅九族的死罪。
恐怕他們也不會輕易上了徐行的賊船。
“大哥……”
“不動快刀的話……”
“那後麵該如何做。”
徐盛華打開馬車窗戶,看了一眼街邊景色,輕聲問道。
他向來是佩服他這個大哥的。
能入京,入尚書省禮部試,中舉後,成為八品官。
可謂是徐家的真正英才。
“簡單……”
“對朝廷上表請賞奏折,言說……前關西道守備盧勇起兵叛亂,域內民不聊生,我等義軍為了匡扶社稷,不惜親身犯險,這才守住關隘,使其不被奸人占據。”
“在奏折後麵,附上此次捐糧士紳的姓名。”
徐行仔細思索後,再出毒計。
“朝廷會信?”
徐涇皺眉,提出疑問。
“朝廷和崇明帝不會信……”
“不過朝廷應該會刻意遮羞。我記得大哥讓我們不要殺官,隻將其囚禁,然後禮送出了關西道……”
“倘若大哥上奏請賞,那麽這場叛亂就不會認定為叛亂。”
“這些丟土的官員,應該會回朝廷運作。即使這些官員不行。依我看,崇明帝極有可能會認下這封請賞奏折……”
徐盛華認真分析。
說到這,他冷笑一聲,“丟了一道之地,就是丟了祖宗基業,他死後,名聲可不會好。與其如此,還不如故作不知,先派大軍討伐,若不成,至少明麵上,他不算丟土。”
“那接下來呢?”
徐明、徐涇眼睛一亮。
他們也沒想到,徐行的謀略竟然如此深遠。
“接下來,還請大哥解說。”
“小弟愚見,不敢貪言……”
徐盛華很自覺的退了一步,不敢搶徐行的光芒。
盡管他是自家人,可若不知分寸,遲早這自家人也做不下去。他大哥可不是悼天王姚當那等糊塗之輩。
“也簡單……”
“若咱們能兵盛朝廷此次反攻,按照朝廷先前所言、下的文書,咱們非是叛軍,也就是說,咱們變相的就成了朝廷所承認的官兵!”
“每洲每縣的官員,朝廷皆已承認!”
徐行點頭,耐心解釋道。
大義,朝廷最不缺。擱在文官上,知道大義這兩個字意味著什麽。然而於崇明帝而言,他卻很難看到這一點。
即使看到了……,若朝廷兵盛,一戰而下,關西道再無後患。
若朝廷兵敗,與其讓關西道明麵上割據,打他的臉,還不若承認四明山已經被“招安”的事實。
“天王,乃我徐家麒麟子。”
徐涇聞言,忍不住讚道。
徐行的這條計策,打的是政治戰。
一旦承認四明山在朝廷體係之內,朝廷的威信必然會一落千丈,從根本上,鳳溪國將再也難以維持中樞淩禦地方的體係。朝廷禁軍孱弱,地方坐大,將會有無數地方實力派會仿效徐行此般行為,成為各地的軍閥。
將與朝廷作對的矛盾,轉移為地方與中樞之間的矛盾。
前者對抗天下,後者隻對抗神京一地。
隻要關西道對戰朝廷勝了這一次,今後朝廷就再無能力抽調各地大軍圍剿關西道叛軍。因為關西道從此就成為了地方勢力的一份子了。
打關西道,就是打地方軍自己。
而在關西道內部,官職被朝廷所承認,徐行就又籠絡了士紳們。
有朝廷的大義在,悼天王姚當的大義……,就不重要了。
……
崇明二十二年。
初春,二月。
朝堂上。
“關西道告急……”
“他這個悼天王的請賞書卻來了。”
崇明帝端坐在龍椅上,他頭發花白,一臉老態,身上的龍袍漿洗的有些發白,在下裳的不起眼處還能看出一些補丁。
此刻他翻看了幾眼奏折後,冷哼一聲,發笑道。
紫薇殿內,眾臣形似鵪鶉,瑟瑟發抖,不敢直視龍威。
“諸卿可有良法?”
見此,崇明帝內心滿意一笑,他的禦下之法越發爐火純青了。
不過他麵上仍不動聲色,隻做出一副怒急的模樣。
“吾皇……”
“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臣隻知請安,不敢多言。
“歐陽愛卿,你為宰執,理應多言……”
崇明帝目光移到右首第一列的歐陽宰執臉上,見其手捧笏板,麵色清朗,於是微微頷首,問道。
“回陛下。”
“微臣聽說,這四明山有四大天王。”
“在第四天王未來之時,三大天王寂寂無名,但第四天王到來後,四明山一躍成為十八路反王第二勢力……”
“此刑天王正是太仆寺前八品典廄丞徐行。”
正在歐陽宰執準備上奏的時候,忽然,有一綠袍小官,疾步走到殿中,搶先道。
“四明山的本部兵馬隻有兩萬餘眾,其中不少是行兒你和常將軍的手下,悼天王姚當和坤天王常坤雖然掌軍……”
徐明一直沉默不語,等馬車轆轆而行時,他才開了口。
在徐行被下獄後,他聽到消息後,被迫逃到山上做了土匪。身為青木徐家的家主,又當了一段時間的土匪,他比一般人更狠。
“不可!”
“悼天王身具大義,又是義軍的副盟主。”
“我若弑殺姚當,一者,難免擔上背信棄義之名。二者,勢必會讓四明山上下分崩離析,如今四明山能彈壓住豪強們,可若我們內部出事,第一個對我們下手的,也可能是此刻幫我們的豪強……”
“勢力,需平衡!”
徐行搖頭,打斷了徐明接下來說的話。
倘若天下隻有鳳溪國這麽丁點大,他殺悼天王姚當,後果不會很大。頂天了,也就是背上了不義之名。今後統治懷柔,對百姓多施好處,等青史留名時,亦會得到一個好名聲。
再怎麽,唐文帝弑兄殺弟,殺的可是親兄弟,而他殺的隻是一個義兄。
然而——
這天下,可不止僅有鳳溪國。
他最終的目的,是意在長生求仙。
恐怕……,不管是哪門哪派,都不會去收一個背信棄義的人當弟子。即使這點擔心,今後被證明是不必要的。但,防微杜漸很重要。
不謀一世,不足以謀一時。
他的仁義之名,萬萬不能斷絕!
其外,正如坤天王所說,姚當是個好人。僅憑現在姚當的表現,還算仗義。不走到最後一步,他也不願意將事情做絕了。
見徐行沒打算優柔寡斷,徐明點了點頭,“行兒你不是蠢笨之人,你自己有思量就行。咱們全族現在性命係於你一人身上,你切記,不能做婦人之仁。”
固然徐涇、徐盛華的從賊,是有顧忌到一部分的兄弟情義……。
可若不是造反是誅九族的死罪。
恐怕他們也不會輕易上了徐行的賊船。
“大哥……”
“不動快刀的話……”
“那後麵該如何做。”
徐盛華打開馬車窗戶,看了一眼街邊景色,輕聲問道。
他向來是佩服他這個大哥的。
能入京,入尚書省禮部試,中舉後,成為八品官。
可謂是徐家的真正英才。
“簡單……”
“對朝廷上表請賞奏折,言說……前關西道守備盧勇起兵叛亂,域內民不聊生,我等義軍為了匡扶社稷,不惜親身犯險,這才守住關隘,使其不被奸人占據。”
“在奏折後麵,附上此次捐糧士紳的姓名。”
徐行仔細思索後,再出毒計。
“朝廷會信?”
徐涇皺眉,提出疑問。
“朝廷和崇明帝不會信……”
“不過朝廷應該會刻意遮羞。我記得大哥讓我們不要殺官,隻將其囚禁,然後禮送出了關西道……”
“倘若大哥上奏請賞,那麽這場叛亂就不會認定為叛亂。”
“這些丟土的官員,應該會回朝廷運作。即使這些官員不行。依我看,崇明帝極有可能會認下這封請賞奏折……”
徐盛華認真分析。
說到這,他冷笑一聲,“丟了一道之地,就是丟了祖宗基業,他死後,名聲可不會好。與其如此,還不如故作不知,先派大軍討伐,若不成,至少明麵上,他不算丟土。”
“那接下來呢?”
徐明、徐涇眼睛一亮。
他們也沒想到,徐行的謀略竟然如此深遠。
“接下來,還請大哥解說。”
“小弟愚見,不敢貪言……”
徐盛華很自覺的退了一步,不敢搶徐行的光芒。
盡管他是自家人,可若不知分寸,遲早這自家人也做不下去。他大哥可不是悼天王姚當那等糊塗之輩。
“也簡單……”
“若咱們能兵盛朝廷此次反攻,按照朝廷先前所言、下的文書,咱們非是叛軍,也就是說,咱們變相的就成了朝廷所承認的官兵!”
“每洲每縣的官員,朝廷皆已承認!”
徐行點頭,耐心解釋道。
大義,朝廷最不缺。擱在文官上,知道大義這兩個字意味著什麽。然而於崇明帝而言,他卻很難看到這一點。
即使看到了……,若朝廷兵盛,一戰而下,關西道再無後患。
若朝廷兵敗,與其讓關西道明麵上割據,打他的臉,還不若承認四明山已經被“招安”的事實。
“天王,乃我徐家麒麟子。”
徐涇聞言,忍不住讚道。
徐行的這條計策,打的是政治戰。
一旦承認四明山在朝廷體係之內,朝廷的威信必然會一落千丈,從根本上,鳳溪國將再也難以維持中樞淩禦地方的體係。朝廷禁軍孱弱,地方坐大,將會有無數地方實力派會仿效徐行此般行為,成為各地的軍閥。
將與朝廷作對的矛盾,轉移為地方與中樞之間的矛盾。
前者對抗天下,後者隻對抗神京一地。
隻要關西道對戰朝廷勝了這一次,今後朝廷就再無能力抽調各地大軍圍剿關西道叛軍。因為關西道從此就成為了地方勢力的一份子了。
打關西道,就是打地方軍自己。
而在關西道內部,官職被朝廷所承認,徐行就又籠絡了士紳們。
有朝廷的大義在,悼天王姚當的大義……,就不重要了。
……
崇明二十二年。
初春,二月。
朝堂上。
“關西道告急……”
“他這個悼天王的請賞書卻來了。”
崇明帝端坐在龍椅上,他頭發花白,一臉老態,身上的龍袍漿洗的有些發白,在下裳的不起眼處還能看出一些補丁。
此刻他翻看了幾眼奏折後,冷哼一聲,發笑道。
紫薇殿內,眾臣形似鵪鶉,瑟瑟發抖,不敢直視龍威。
“諸卿可有良法?”
見此,崇明帝內心滿意一笑,他的禦下之法越發爐火純青了。
不過他麵上仍不動聲色,隻做出一副怒急的模樣。
“吾皇……”
“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臣隻知請安,不敢多言。
“歐陽愛卿,你為宰執,理應多言……”
崇明帝目光移到右首第一列的歐陽宰執臉上,見其手捧笏板,麵色清朗,於是微微頷首,問道。
“回陛下。”
“微臣聽說,這四明山有四大天王。”
“在第四天王未來之時,三大天王寂寂無名,但第四天王到來後,四明山一躍成為十八路反王第二勢力……”
“此刑天王正是太仆寺前八品典廄丞徐行。”
正在歐陽宰執準備上奏的時候,忽然,有一綠袍小官,疾步走到殿中,搶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