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率領府中仆從、婢女跪在沈府大門台階下冰冷的地板上,全部渾身縞素,滿色淒淒,不勝哀傷。
過了會兒,李攸寧在婢女左右攙扶下,走到柳氏身邊跪下。
此時的李攸寧,身上已然換了一套素衣,鬢間簪一朵白色絨花,映襯得臉色更加蒼白。
柳氏目光一剜,心中有氣,當著眾人麵又不好發作。
府裏的人都悄悄小聲議論。
柳氏厲聲嗬斥:“跪送太後靈柩豈可竊竊私語?誰再不敬太後,別怪本夫人不留情麵!”
這才止了底下人的議論。
“柳夫人這是做給誰看呢?”如思小聲嘟囔了一句,被相思暗中狠狠掐了一把,小聲警告:“不可胡言亂語。”
如思不甘心地小嘴一撇,不再作聲。
出殯隊伍距離沈府大門前還有二三十丈遠,柳氏等人便朝著靈柩方向開始哀哀痛哭,伴隨著沉重的竹板聲由遠及近,仿似暴雨前夕的悶雷,壓抑得人心裏無比難受。
當運載太後靈柩的車經過沈府門前時,沈府眾人齊齊俯身叩首,哀聲四起。
李攸寧隨著眾人俯身叩首,心中無限淒涼悲切。
大儀朝立朝不過百年,國富民強,萬朝來賀,一片盛世繁華之景。但,自景儀帝起,親小人,遠賢臣,曆經四朝,盛極而衰。
到和儀帝一朝,已是國庫空虛,仍奢靡無度,大興土木,誅殺直言納諫忠良,百姓水深火熱,暗無天日。
和儀三十二年,中秋佳節,和儀帝突然暴斃宸妃宮中。
諸皇子分大皇子慕容铖和三皇子慕容鈺兩派,爭奪皇位,大動幹戈,兵戎相見,雙方損失慘重。邊境小國又蠢蠢欲動,兵陳雍寧關外。
如此內憂外患之下,手握三萬精兵一直保持中立的司馬大將軍李閶力排眾議,突然宣布擁立默默無聞的七皇子為帝。
鷸蚌相爭,七皇子慕容錦在李閶的擁護下坐收漁翁之利。
二十五歲的慕容錦登基,改號承儀,稱承儀帝,有繼承大儀朝開國皇帝勤儉、親政之風寓意。
同年,冊封李閶十六歲的女兒李攸寧為後,執掌鳳印,統領六宮。
不過十六歲的她,坐上了皇後的位子,不得不收起少女的情懷。母親說過,既為後,以後就不再是隻為自己活,她的榮辱,幹係整個李氏一族!
曆史上有多少外戚幹政導致亡國的教訓,母家在前朝戰功赫赫,她便收斂鋒芒。努力做一個賢良恭儉,寬容和順,處事公正的皇後,杜絕後宮妖媚爭寵的韻事,另承儀帝治理前朝無後顧之憂。
誰料承儀十年,燕王慕容铖發動政變,承儀帝不顧大臣勸阻親率兩萬精兵出征。途中遇埋伏,身受重傷,父親為了救護慕容錦而犧牲,一時間軍心不穩,節節敗退。
她將年僅六歲的太子交由左、右丞相輔政,親率五千李家軍奔赴戰場與承儀帝匯合。調兵遣將,運籌帷幄,第一次在世人麵前展現了出色的軍事才能。
不過半年,大獲全勝,收複失地。
然而,兩年後,承儀帝舊疾複發,駕崩於勤政殿。
她清楚記得承儀帝臨死前對她的囑托:光複大儀朝往日盛世榮光。
一句話,禁錮了她一輩子。
她忍痛扶持太子慕容灝繼位,為了避嫌,她將朝政托付給兩位老臣,順王爺齊晏和丞相杜宏軒。
在一次秋獮時,追逐野馬時,馬兒不甚踩中捕獸夾,慕容灝從馬背上摔下來,頭撞樹,當場不治而死。
剛經曆了喪夫之痛,又要承受喪子之痛,還要應對朝中不安分的臣子和虎視眈眈的親王,邊境小國亦蠢蠢欲動……
頂著巨大的壓力,她的兩位兄長以李氏為堅強後盾,支持她將羽太嬪之子、年僅八歲的慕容淩,扶上龍椅,改號啟儀。
因慕容淩年紀尚小,便以太後之名臨朝稱製,代掌朝政,開啟了長達十年的輔政生涯,直至皇帝大婚親政。
原以為可以頤養天年,誰知,和親於周堯國不過兩年的嫡公主沉玉,因與易君寵妃發生口角,被易君毒打致使公主難產一屍兩命。
李攸寧不顧啟儀帝和朝臣反對,率軍出征。曆時三年,大獲全勝,進一步擴大大儀朝領土版圖,成為九州第一大國。
得勝歸來的她,舊疾複發,於啟儀二十二年九月甘五日,薨逝於慈寧殿。
這一生,半生戎馬,半生高牆。曆經三朝,勞逾半百,全心輔佐慕容氏三位皇帝延續大儀朝的盛世榮光。
為了慕容氏,為了家族,為了整個大儀朝,她從未得過自由。
也許老天爺覺得沈小綰死得可憐,又同情她的命運,才給了這一次命運的重生吧!
忽然,平地刮起一陣風,就好像是平地上忽然冒起的大煙,自下而上,形成一股旋風,卷起地上的塵埃。
迷了眼的李攸寧悄悄抬手揉揉眼睛,晴朗的天空中忽然黑雲沉沉,將陽光遮擋嚴嚴實實,四周暗了下來。
國有大喪,老天爺亦動容。
突然,一條長長的閃電穿過沉沉黑雲,天空驟然大亮。
不消片刻,一滴雨落在李攸寧的額頭上,開出一朵冰涼的雨花。
又一滴雨落在她的臉頰上,
密密麻麻的雨水在淒哀的哭聲中接二連三落下來,竹板聲逐漸遠去,直至完全聽不見,也看不見出殯隊伍……
過了會兒,李攸寧在婢女左右攙扶下,走到柳氏身邊跪下。
此時的李攸寧,身上已然換了一套素衣,鬢間簪一朵白色絨花,映襯得臉色更加蒼白。
柳氏目光一剜,心中有氣,當著眾人麵又不好發作。
府裏的人都悄悄小聲議論。
柳氏厲聲嗬斥:“跪送太後靈柩豈可竊竊私語?誰再不敬太後,別怪本夫人不留情麵!”
這才止了底下人的議論。
“柳夫人這是做給誰看呢?”如思小聲嘟囔了一句,被相思暗中狠狠掐了一把,小聲警告:“不可胡言亂語。”
如思不甘心地小嘴一撇,不再作聲。
出殯隊伍距離沈府大門前還有二三十丈遠,柳氏等人便朝著靈柩方向開始哀哀痛哭,伴隨著沉重的竹板聲由遠及近,仿似暴雨前夕的悶雷,壓抑得人心裏無比難受。
當運載太後靈柩的車經過沈府門前時,沈府眾人齊齊俯身叩首,哀聲四起。
李攸寧隨著眾人俯身叩首,心中無限淒涼悲切。
大儀朝立朝不過百年,國富民強,萬朝來賀,一片盛世繁華之景。但,自景儀帝起,親小人,遠賢臣,曆經四朝,盛極而衰。
到和儀帝一朝,已是國庫空虛,仍奢靡無度,大興土木,誅殺直言納諫忠良,百姓水深火熱,暗無天日。
和儀三十二年,中秋佳節,和儀帝突然暴斃宸妃宮中。
諸皇子分大皇子慕容铖和三皇子慕容鈺兩派,爭奪皇位,大動幹戈,兵戎相見,雙方損失慘重。邊境小國又蠢蠢欲動,兵陳雍寧關外。
如此內憂外患之下,手握三萬精兵一直保持中立的司馬大將軍李閶力排眾議,突然宣布擁立默默無聞的七皇子為帝。
鷸蚌相爭,七皇子慕容錦在李閶的擁護下坐收漁翁之利。
二十五歲的慕容錦登基,改號承儀,稱承儀帝,有繼承大儀朝開國皇帝勤儉、親政之風寓意。
同年,冊封李閶十六歲的女兒李攸寧為後,執掌鳳印,統領六宮。
不過十六歲的她,坐上了皇後的位子,不得不收起少女的情懷。母親說過,既為後,以後就不再是隻為自己活,她的榮辱,幹係整個李氏一族!
曆史上有多少外戚幹政導致亡國的教訓,母家在前朝戰功赫赫,她便收斂鋒芒。努力做一個賢良恭儉,寬容和順,處事公正的皇後,杜絕後宮妖媚爭寵的韻事,另承儀帝治理前朝無後顧之憂。
誰料承儀十年,燕王慕容铖發動政變,承儀帝不顧大臣勸阻親率兩萬精兵出征。途中遇埋伏,身受重傷,父親為了救護慕容錦而犧牲,一時間軍心不穩,節節敗退。
她將年僅六歲的太子交由左、右丞相輔政,親率五千李家軍奔赴戰場與承儀帝匯合。調兵遣將,運籌帷幄,第一次在世人麵前展現了出色的軍事才能。
不過半年,大獲全勝,收複失地。
然而,兩年後,承儀帝舊疾複發,駕崩於勤政殿。
她清楚記得承儀帝臨死前對她的囑托:光複大儀朝往日盛世榮光。
一句話,禁錮了她一輩子。
她忍痛扶持太子慕容灝繼位,為了避嫌,她將朝政托付給兩位老臣,順王爺齊晏和丞相杜宏軒。
在一次秋獮時,追逐野馬時,馬兒不甚踩中捕獸夾,慕容灝從馬背上摔下來,頭撞樹,當場不治而死。
剛經曆了喪夫之痛,又要承受喪子之痛,還要應對朝中不安分的臣子和虎視眈眈的親王,邊境小國亦蠢蠢欲動……
頂著巨大的壓力,她的兩位兄長以李氏為堅強後盾,支持她將羽太嬪之子、年僅八歲的慕容淩,扶上龍椅,改號啟儀。
因慕容淩年紀尚小,便以太後之名臨朝稱製,代掌朝政,開啟了長達十年的輔政生涯,直至皇帝大婚親政。
原以為可以頤養天年,誰知,和親於周堯國不過兩年的嫡公主沉玉,因與易君寵妃發生口角,被易君毒打致使公主難產一屍兩命。
李攸寧不顧啟儀帝和朝臣反對,率軍出征。曆時三年,大獲全勝,進一步擴大大儀朝領土版圖,成為九州第一大國。
得勝歸來的她,舊疾複發,於啟儀二十二年九月甘五日,薨逝於慈寧殿。
這一生,半生戎馬,半生高牆。曆經三朝,勞逾半百,全心輔佐慕容氏三位皇帝延續大儀朝的盛世榮光。
為了慕容氏,為了家族,為了整個大儀朝,她從未得過自由。
也許老天爺覺得沈小綰死得可憐,又同情她的命運,才給了這一次命運的重生吧!
忽然,平地刮起一陣風,就好像是平地上忽然冒起的大煙,自下而上,形成一股旋風,卷起地上的塵埃。
迷了眼的李攸寧悄悄抬手揉揉眼睛,晴朗的天空中忽然黑雲沉沉,將陽光遮擋嚴嚴實實,四周暗了下來。
國有大喪,老天爺亦動容。
突然,一條長長的閃電穿過沉沉黑雲,天空驟然大亮。
不消片刻,一滴雨落在李攸寧的額頭上,開出一朵冰涼的雨花。
又一滴雨落在她的臉頰上,
密密麻麻的雨水在淒哀的哭聲中接二連三落下來,竹板聲逐漸遠去,直至完全聽不見,也看不見出殯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