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扶持落實
大明:開局劇透朱元璋 作者:青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打吧,鬧吧……大明登倭島的日子不會太遠了。”許青輕聲自語。
現階段還不是出手的最佳時機,隻要將他們外擴的路堵死,那他們隻能無休止的內耗下去。
這個種族的侵略心,猶勝視劫掠為天性的元人。
許青往倭國兜售火器,確實沒安什麽好心,但最終走到這一步卻是倭人自己的選擇。
事實上,就算沒有這些火器,再過百年倭人自己也走上了戰國時代。
而自己隻是將大明淘汰的火器對其銷售,就硬生生將他們的戰國時代提前了百餘年,足以說明,這個民族但凡有一點兒機會,其野心就會不可遏製的增漲……
——
縣衙。
衙役折損超過九成,從獄卒到巡城捕快,總共隻剩下七人,還個個帶傷。
許青取出一張千兩銀票交給知縣,讓他好生撫恤戰死的衙役。
胡惟庸傷口處理的很及時,隻是有些臉色蒼白,並無大礙。
“胡大人,那些跑散的人去找一下。”
“是,王爺,下官這就去辦。”
海寧縣歸杭州下轄,胡惟庸是杭州知府,有權利管理海寧一切事務。
好不容易有在長青王麵前露臉的機會,老胡自然不會錯過。
他是個事業心、功利心都很重的人,身上受的這點兒傷,和政績相比,簡直不值一提,忍痛拱了拱手,立即帶著巡檢找人去了。
知縣見王爺沒有給自己安排工作,便想著曲線獻媚。
“王爺此番指揮戰士以少勝多,下官欽佩之至,這可是大功一件,皇上若是知道,肯定會獎賞王爺。”
許青好笑地搖搖頭,他已是王爵,現在又是世襲王爵,早已進無可進,能賞什麽?23sk.
若論功勞,打退這點兒倭寇和他的政績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知縣見馬屁沒拍對,旋即改口道,“王爺一路辛苦,下官這就去準備酒宴,為王爺接風洗塵。”
“不用了,本王乏了,去整理一個房間,再弄些酒菜。”
許青道,“當務之急,是趕緊招募衙役,對受傷、戰死的衙役進行撫恤,你身為海寧縣令,政務才是重中之重。”
“是是是,下官謹遵王爺教誨。”海寧知縣連忙作揖行禮,一臉自慚,“下官這就去安排。”
……
縣衙條件有限,住處無法和蘇州相比,但打掃的很幹淨,被褥都是全新的,看著也比較舒心。
許青躺下小憩了一會兒,待到酒菜送來,才緩緩起身。
燒雞、東坡肉、紅燒鯉魚、醋溜白菜……八道小菜,一壺酒,不算特別豐盛,卻也不寒酸。
許青很滿意,正欲大快朵頤,見一旁小青不住地咽口水,笑道,“嚐嚐?”
小青張了張嘴,又咽了口口水,有些意動,又覺得逾禮,俏臉滿是糾結。
許青頗感好笑,拿起桌子上的小碗,每樣菜都夾了一些,“幫我試試有毒沒有。”
“嗯。”
小青上前接過碗筷,淺嚐一口,又嚐一口,再嚐一口……臉上浮現幸福、滿足的表情,和當初喝冰鎮酸梅湯時一個樣。
壘得老高的飯菜,沒一會兒的功夫就見了底。
見許青目露驚訝地望著她,小青頓時臉一紅,支支吾吾道,“王爺,飯菜沒毒。”
“嗯,那我就放心了。”許青笑問道,“吃飽了沒?”
小青咽了咽口水,“飽了。”
許青點點頭,開始吃喝。
——
下午,申時。
戰鬥時玩命兒奔逃的行業人才,陸續被找到,隻有三人受了些輕傷,其餘人都安然無恙。
此時再見長青王,忐忑、惶恐、羞愧……各種情緒湧上他們心頭,更多的是畏懼。
雖然他們隻是普通百姓,既不是衙役,也不是士兵,但把抵抗倭寇的王爺放在撂在一邊,自己跑路,著實不仗義。
若是王爺真要追究,那他們誰也跑不了。
許青倒沒和這些人計較,生死關頭,逃跑是人的天性,他們沒有戰鬥的義務,大明律也沒有這個要求。
“按照自己擅長的,分隊站好。”
一群人乖乖照做,分三隊站好。
許青道,“種桑、養蠶的上前一步。”
中間的隊伍走出七人,忐忑道,“草民參見王爺。”
“嗯,不用多禮。”許青問道:“一畝地產多少桑葉?”
“回王爺,一般來說,一畝桑田春季能產600斤桑葉,秋季能產800斤上下,晚秋還能采摘一次,但一般都很少,大約在200斤左右。”
許青輕輕點頭,“也就是說,一年能產1600斤桑葉,那麽這些桑葉又能養多少蠶?”
另一人道,“回王爺,能養一張多一點?”
許青撓了撓頭,“具體數量多少?”
“三萬隻!”
許青對這些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於是又問絲綢業的其他人才,能產多少絲,能織多少布……
這些個行業人才在剛起步時,肯定比不上已經運作多年的富紳,必須要讓他們形成一個自己的產業鏈。
同時還得保證下家的貨上家能消化!
否則就會出現種桑的高產,養蠶的卻沒能力養那麽多蠶,消化不了桑葉;亦或養蠶的能產那麽多絲,織布的卻織不過來……等情況。
眾人見許青一臉溫和,絲毫不提倭寇來犯,他們隻顧自己逃命的事,也漸漸放鬆下來。
人一放鬆,話也多了起來。
傍晚時分,絲綢業的扶持資金就敲定了。
整條產業鏈總計:600萬兩。
簡單吃了些飯菜,許青又召集家具產業的人才洽談。
……
兩日後。
絲綢業、家具業、香料業、裁縫業相繼搞定,共計1100萬兩。
許青帶的銀票不夠,就先挪用了杭州賦稅。
明朝稅收製度承襲唐、宋的‘兩稅法’一年收兩次稅。
雖說剛進入下半年還不到兩個月,但賦稅已有兩百多萬,加上許青帶的銀票,總算是將扶持產業的資金給補平了。
有許青作保,胡惟庸自然不會有意見。
錢到位了,接下來就是建設了。
雇傭桑農、招募木匠、裁縫……
許青雖沒有事必躬親,卻也身心俱疲,好在胡惟庸幫了不少忙,不然他會更焦頭爛額。
前前後後忙了一個半月,家具行業最先運作起來。
最先生產的就是織機、裁縫台、桌椅等其餘幾個產業所需的物品,接著絲綢作坊慢慢也開始了運作。
桑蠶今年是不行了,不過可以就近從蘇杭采購,盡管蠶絲不多,但也算是能開業了。
不知不覺間,冬季悄然來臨……
現階段還不是出手的最佳時機,隻要將他們外擴的路堵死,那他們隻能無休止的內耗下去。
這個種族的侵略心,猶勝視劫掠為天性的元人。
許青往倭國兜售火器,確實沒安什麽好心,但最終走到這一步卻是倭人自己的選擇。
事實上,就算沒有這些火器,再過百年倭人自己也走上了戰國時代。
而自己隻是將大明淘汰的火器對其銷售,就硬生生將他們的戰國時代提前了百餘年,足以說明,這個民族但凡有一點兒機會,其野心就會不可遏製的增漲……
——
縣衙。
衙役折損超過九成,從獄卒到巡城捕快,總共隻剩下七人,還個個帶傷。
許青取出一張千兩銀票交給知縣,讓他好生撫恤戰死的衙役。
胡惟庸傷口處理的很及時,隻是有些臉色蒼白,並無大礙。
“胡大人,那些跑散的人去找一下。”
“是,王爺,下官這就去辦。”
海寧縣歸杭州下轄,胡惟庸是杭州知府,有權利管理海寧一切事務。
好不容易有在長青王麵前露臉的機會,老胡自然不會錯過。
他是個事業心、功利心都很重的人,身上受的這點兒傷,和政績相比,簡直不值一提,忍痛拱了拱手,立即帶著巡檢找人去了。
知縣見王爺沒有給自己安排工作,便想著曲線獻媚。
“王爺此番指揮戰士以少勝多,下官欽佩之至,這可是大功一件,皇上若是知道,肯定會獎賞王爺。”
許青好笑地搖搖頭,他已是王爵,現在又是世襲王爵,早已進無可進,能賞什麽?23sk.
若論功勞,打退這點兒倭寇和他的政績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知縣見馬屁沒拍對,旋即改口道,“王爺一路辛苦,下官這就去準備酒宴,為王爺接風洗塵。”
“不用了,本王乏了,去整理一個房間,再弄些酒菜。”
許青道,“當務之急,是趕緊招募衙役,對受傷、戰死的衙役進行撫恤,你身為海寧縣令,政務才是重中之重。”
“是是是,下官謹遵王爺教誨。”海寧知縣連忙作揖行禮,一臉自慚,“下官這就去安排。”
……
縣衙條件有限,住處無法和蘇州相比,但打掃的很幹淨,被褥都是全新的,看著也比較舒心。
許青躺下小憩了一會兒,待到酒菜送來,才緩緩起身。
燒雞、東坡肉、紅燒鯉魚、醋溜白菜……八道小菜,一壺酒,不算特別豐盛,卻也不寒酸。
許青很滿意,正欲大快朵頤,見一旁小青不住地咽口水,笑道,“嚐嚐?”
小青張了張嘴,又咽了口口水,有些意動,又覺得逾禮,俏臉滿是糾結。
許青頗感好笑,拿起桌子上的小碗,每樣菜都夾了一些,“幫我試試有毒沒有。”
“嗯。”
小青上前接過碗筷,淺嚐一口,又嚐一口,再嚐一口……臉上浮現幸福、滿足的表情,和當初喝冰鎮酸梅湯時一個樣。
壘得老高的飯菜,沒一會兒的功夫就見了底。
見許青目露驚訝地望著她,小青頓時臉一紅,支支吾吾道,“王爺,飯菜沒毒。”
“嗯,那我就放心了。”許青笑問道,“吃飽了沒?”
小青咽了咽口水,“飽了。”
許青點點頭,開始吃喝。
——
下午,申時。
戰鬥時玩命兒奔逃的行業人才,陸續被找到,隻有三人受了些輕傷,其餘人都安然無恙。
此時再見長青王,忐忑、惶恐、羞愧……各種情緒湧上他們心頭,更多的是畏懼。
雖然他們隻是普通百姓,既不是衙役,也不是士兵,但把抵抗倭寇的王爺放在撂在一邊,自己跑路,著實不仗義。
若是王爺真要追究,那他們誰也跑不了。
許青倒沒和這些人計較,生死關頭,逃跑是人的天性,他們沒有戰鬥的義務,大明律也沒有這個要求。
“按照自己擅長的,分隊站好。”
一群人乖乖照做,分三隊站好。
許青道,“種桑、養蠶的上前一步。”
中間的隊伍走出七人,忐忑道,“草民參見王爺。”
“嗯,不用多禮。”許青問道:“一畝地產多少桑葉?”
“回王爺,一般來說,一畝桑田春季能產600斤桑葉,秋季能產800斤上下,晚秋還能采摘一次,但一般都很少,大約在200斤左右。”
許青輕輕點頭,“也就是說,一年能產1600斤桑葉,那麽這些桑葉又能養多少蠶?”
另一人道,“回王爺,能養一張多一點?”
許青撓了撓頭,“具體數量多少?”
“三萬隻!”
許青對這些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於是又問絲綢業的其他人才,能產多少絲,能織多少布……
這些個行業人才在剛起步時,肯定比不上已經運作多年的富紳,必須要讓他們形成一個自己的產業鏈。
同時還得保證下家的貨上家能消化!
否則就會出現種桑的高產,養蠶的卻沒能力養那麽多蠶,消化不了桑葉;亦或養蠶的能產那麽多絲,織布的卻織不過來……等情況。
眾人見許青一臉溫和,絲毫不提倭寇來犯,他們隻顧自己逃命的事,也漸漸放鬆下來。
人一放鬆,話也多了起來。
傍晚時分,絲綢業的扶持資金就敲定了。
整條產業鏈總計:600萬兩。
簡單吃了些飯菜,許青又召集家具產業的人才洽談。
……
兩日後。
絲綢業、家具業、香料業、裁縫業相繼搞定,共計1100萬兩。
許青帶的銀票不夠,就先挪用了杭州賦稅。
明朝稅收製度承襲唐、宋的‘兩稅法’一年收兩次稅。
雖說剛進入下半年還不到兩個月,但賦稅已有兩百多萬,加上許青帶的銀票,總算是將扶持產業的資金給補平了。
有許青作保,胡惟庸自然不會有意見。
錢到位了,接下來就是建設了。
雇傭桑農、招募木匠、裁縫……
許青雖沒有事必躬親,卻也身心俱疲,好在胡惟庸幫了不少忙,不然他會更焦頭爛額。
前前後後忙了一個半月,家具行業最先運作起來。
最先生產的就是織機、裁縫台、桌椅等其餘幾個產業所需的物品,接著絲綢作坊慢慢也開始了運作。
桑蠶今年是不行了,不過可以就近從蘇杭采購,盡管蠶絲不多,但也算是能開業了。
不知不覺間,冬季悄然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