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高手過招,寧死不屈的好漢是怎麽服軟的(1)
武作家秘聞:北洋鏢師 作者:鐵萼奇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總統不是隨便見的,但遞上了帖子,確實有人接了。是一位大概沒有品級,但身份地位卻極高的幕僚。袁項城,同為江湖中人。幕僚姓宋,中州老家人,仙風道骨,氣質如龍。聽說是太極門人,以勁法精細聞名京師,卻與京城太極又非一路,自稱先天太極,承自家學,為三豐真人原傳,因擅推手,楊氏門下多有歸附。
問了我三個問題:如何出身?有甚本領?誰人保薦?
圖注(原文是帶有配圖的):袁世凱(1859年9月-1916年6月),漢族,字慰亭,號容庵,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北洋新軍的創始人。因其為河南項城人,故人多稱袁項城。
早年在朝鮮駐軍,擊敗日軍,歸國後在天津小站督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統一國家,並當選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選擇建立君主立憲政體。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
袁世凱是清末政治舞台上一個縱橫捭闔的重要人物,從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晚清新政到辛亥革命,都與其有密切聯係。
【北洋鏢師筆記】○○二
手記:入門
時間:民國初年金秋,項城當任,初來京城
地點:京城西南
感言:熊出洞,虎坐坡,硬崩摘豆角,好似湯潑雪
我說先生火眼金睛,我先練一趟拳給先生看看。地躺拳出自太祖長拳,太極拳也是參太祖長拳創拳,許多拳勢如出一轍,當頭炮、拗鸞肘、高探馬、切地龍再是生猛實用,他也自不稀罕,於是模仿項城口音,打了一趟僵屍翻跌、風剪倒掛、挨身膀靠、撲地擒打,話不敢多說,拳也不敢多練。
如此一撲棱,他便不好推手問勁了,不然贏也不是,輸也不是,讓也不是。
老先生微微笑了,道:“你說實話吧,但看身手,已經過了。”
我心裏高興,說了實話,告訴他自己擅刀,一柄單刀分五倫,天地君親師,手上有三套刀法,人經三師武藝高:地躺門引龍出水刀,出自長拳,學於膠東;六合門青龍甩尾刀,出自少林,學於商丘;梅花門落地梅花刀,出自昆侖,學於廣平,刀裏夾鞭,走線銅錘。
當場便被錄用,拜了祖師秦瓊,被安排往天津跟一位劉老師,卻是寒雲二公子處。我想壞了,退身已難,但是還好,二公子同是江湖中人。
圖注: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號寒雲,河南項城人,民國總統袁世凱的次子,民國四公子之一。素有民國時期“天津青幫幫主“之稱。熟讀四書五經,精通書法繪畫,喜好詩詞歌賦,收藏書畫、古玩等。為人講究,喜好結交江湖義士,後往上海,加入青幫,並在上海、天津等地開香堂廣收門徒,號稱“南有黃金榮、杜月笙,北有津北幫主袁寒雲“。
後來我才知道,宋先生收我,不是因為我練得好,而是當時正值用人,針對一樁刺殺之事。他知道我家在直魯豫設號,從學較多,以為我是文場在教。
沒急著去天津,先跟著一位張老師見麵,說“那人”已經入京,不必去天津了。
圖注:流星錘,民間軟兵暗器,有單雙之分,錘多為銅製,為秤砣大小瓜樣。因為攜帶方便,不易發現,又可以作繩子使用,所以深受民間武人喜愛。受此影響,民間說書藝人也多引用,使它成為三國、隋唐演義評書中武將單挑慣用的偷襲利器。
義和團是由山東、河北梅花拳、大紅拳等民間武場聯合生發而成,有文場、武場,又稱內家、外家,內家統領外家。內家承襲自唐宋金元時便有的秘密結社,自古為朝廷所忌。時外家已被蕩平,內家隱匿民間深處,後患無窮。
袁世凱是鄉紳望族出身,雖然政權推行新法,但是他深知階層獨立分管的好處,提出朝、野、市須責任明晰,方秩序安定,提倡政府監督,鄉野、市井以傳統形態自行協調管理。但是晚清之後社會動蕩,風氣變更,隨著新鮮事物的不斷進入,行業形態也有變化,所以一方麵改革禮法,順應時代,一方麵也維護統一原本的社會道德觀念,並且暗中資助武行,警察製度之外,完善市井製約係統。所以對於製度完善的江湖幫會並不排斥。
而鄉野教門卻不同於江湖幫會,是以迷信崇拜擰結傳播的,廣平高家便是由外家如內家,以星為法器。星是民間叫法,就是流星錘,因為是以繩索聯結銅錘為用,又叫走線銅錘。
張老師比我也大不了幾歲,是項城老家人(袁世凱,人稱袁項城),英氣逼人,但說話極有涵養,才知道入門先要學習,而學習前又要經受重重考驗。我本是兒戲,但又十分好奇,被吸引著經曆下來,欲罷不能,便有了後來。
張先生也是以太極拳勢交手,但一動便知是形意拳家,精通八卦,我猜著他是跟了項城做事,不方便公開武林身份。
太極包容,一點不假。
楊露禪(1799—1872年),名福魁,字露禪。河北省永年縣人。學於溫縣陳家溝,心意精誠,用功深刻,感動教師陳長興,盡數習得陳氏長拳、炮錘,為同門翹楚。後經人舉薦到北京教拳,改革民間搏殺拳風,強化拳場捉對,將傳統拳法與大槍合勢的腰間出拳改為隨高打高,隨低打低,提煉太極五錘,纏絲控打,赤手實戰能力極強,京城人稱“楊無敵”。
後任旗營武術教師。聘入王府任教後,根據身份特點,提倡健身養生,推手問勁,深合京城文雅含蓄之風,清代王公、貝勒、名士從學者頗多。大學士翁同龢觀其比武勝出讚歎:進退神速,虛實莫測,身如猿猱,手如運球,猶太極之渾元一體。並親書對聯相贈:手捧太極震寰宇,胸懷絕技壓群英。遂改無名綿拳之謂,始有“太極拳”。
張老師首先幫我解決煩心事,我告訴他,要不是鬥氣,我也不會稀裏糊塗入了這行。張老師道,人成就在哪處,是天選天定的。逆天而行,往往白白荒廢一條性命,是為不仁。雖然剛入門,我卻感覺這一行的事做在暗處。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並不合應我的脾氣。
張老師與我到了店,問過正好約定的日子到了,張老師道:“二哥,今日先歇歇吧?”
老兩很不識趣,回話:“請了,原本是要歇,但還是照常些好,悄然了事,圖個好看。”
張老師笑了笑,道:“二哥周到。”
但他並沒在乎二哥的安排,吩咐道:“那一會聽見動靜,門裏當間這塊不要站人。”
老兩愣了一下,暗自審視了一番,又陪著笑,一臉謹慎道:“是,自是不敢多看。”
他不知道張老師為何而來,但又不便再起事端,我則帶著我認為的行業規範,規矩威嚴,侍立身旁。
老兩好似知道接下來的陣勢,招過堂上掌櫃道:知道怎麽辦了?堂上掌櫃道:財神正北坐。老兩對了句:金銀兩大垛。而後提衣襟進去內院,另做打算去了。
袁寒雲扮相。張老師原本是跟張府大人的,張府公子喜好京戲,寒雲公子喜好昆曲,二人皆有文武身手,也從江湖武人身上吸取武藝。張老師隨之往來,三教九流,對隱匿身份十分有利。即便後來因為平衡京津跤場格局,平息了震動武界甚至動用了槍械的京跤踢場子事件,而江湖之中也傳聞他太極加跤,武藝高深,餘外隻道是某京戲名角之鏢師,習白蠟杆。
張老師找來一塊磚頭,用手量著,就當著門口畫了一個大方框,單步量有五大步見方,把磚頭壓在石階上拍碎,四角各壓了一塊磚頭,然後進得門去,要了一方墊元寶的紅布。手剛要腰裏摸,我二哥就趕緊過來,奉上了一摞大洋。拿的挺利落,想原本是為對方準備的吧。
張老師攥著紅布出門,我二哥又主動往門旁放了一把凳子,張老師挪都沒挪,往上一坐。這陣勢吸引來了不少看客,張老師也不說話,臉上顯了威嚴。
一會來了二人,斜拉著膀子,拖拉著步子,顯得眼高眼低,嘴角歪斜,分開眾人就往裏走,見這陣勢先是一愣。然後勾著脖子打招呼道:“本主在家麽?”
我二哥沒有吱聲。
這二人探頭望望,對張老師道:“老哥兒,怎麽意思?”
張老師便起身,手裏攥著紅布,二人眉眼一斜,身子換邊呈偏枯狀,張老師抖手將紅布摔在方框當中,上麵壓著一枚大錢。
二人先是一愣,而後欲進欲退,滿腹狐疑,其中一人狡詐,瞅一眼道:“本主不在,改日再來!”轉身就走。
“當啷”一聲,一枚大錢落在腳邊。
倆人停下,旋即轉身,我是一頭霧水,方知先前所學,皆不出門。
“這事你管了?”一個流氓道。
“你不就缺這個麽?”張老師回答。
這時人群之中迅速鑽出來一位麻臉漢子,朝著二人各自扇了一個耳光,二地痞竟然沒有反抗,卻是擰臉斜盯著看,好似是一條狗。
街麵上還有一股子流氓勢力叫“鍋夥兒”。多是一些無家可歸的流民聚在一起,一鍋混飯,也稱“山寨”,同吃同睡,結夥鬧事,但有吃虧,聚眾報複。有混混兒,也有叫花子。丐幫一夥多是用惡心人的法子搗亂,首領叫團頭,勢力很大,有婚喪嫁娶,店鋪開張,都得去打點團頭,請“打狗棍”辟邪,不然就會亂套。
混混則是玩狠,講究寧死不屈,成名多從敲詐店鋪橫門請打開始,有“四麵見線不吭一聲”的說法,打不服他就得養著他。天津有名有號的混混兒更是到衙門“請打”,任你打得皮開肉綻還是嬉皮笑臉就是不服。後來經過袁大帥治理街麵,下了損招,鍋夥絕跡,真義氣的夥友大都入了青幫。
問了我三個問題:如何出身?有甚本領?誰人保薦?
圖注(原文是帶有配圖的):袁世凱(1859年9月-1916年6月),漢族,字慰亭,號容庵,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北洋新軍的創始人。因其為河南項城人,故人多稱袁項城。
早年在朝鮮駐軍,擊敗日軍,歸國後在天津小站督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統一國家,並當選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選擇建立君主立憲政體。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
袁世凱是清末政治舞台上一個縱橫捭闔的重要人物,從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晚清新政到辛亥革命,都與其有密切聯係。
【北洋鏢師筆記】○○二
手記:入門
時間:民國初年金秋,項城當任,初來京城
地點:京城西南
感言:熊出洞,虎坐坡,硬崩摘豆角,好似湯潑雪
我說先生火眼金睛,我先練一趟拳給先生看看。地躺拳出自太祖長拳,太極拳也是參太祖長拳創拳,許多拳勢如出一轍,當頭炮、拗鸞肘、高探馬、切地龍再是生猛實用,他也自不稀罕,於是模仿項城口音,打了一趟僵屍翻跌、風剪倒掛、挨身膀靠、撲地擒打,話不敢多說,拳也不敢多練。
如此一撲棱,他便不好推手問勁了,不然贏也不是,輸也不是,讓也不是。
老先生微微笑了,道:“你說實話吧,但看身手,已經過了。”
我心裏高興,說了實話,告訴他自己擅刀,一柄單刀分五倫,天地君親師,手上有三套刀法,人經三師武藝高:地躺門引龍出水刀,出自長拳,學於膠東;六合門青龍甩尾刀,出自少林,學於商丘;梅花門落地梅花刀,出自昆侖,學於廣平,刀裏夾鞭,走線銅錘。
當場便被錄用,拜了祖師秦瓊,被安排往天津跟一位劉老師,卻是寒雲二公子處。我想壞了,退身已難,但是還好,二公子同是江湖中人。
圖注: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號寒雲,河南項城人,民國總統袁世凱的次子,民國四公子之一。素有民國時期“天津青幫幫主“之稱。熟讀四書五經,精通書法繪畫,喜好詩詞歌賦,收藏書畫、古玩等。為人講究,喜好結交江湖義士,後往上海,加入青幫,並在上海、天津等地開香堂廣收門徒,號稱“南有黃金榮、杜月笙,北有津北幫主袁寒雲“。
後來我才知道,宋先生收我,不是因為我練得好,而是當時正值用人,針對一樁刺殺之事。他知道我家在直魯豫設號,從學較多,以為我是文場在教。
沒急著去天津,先跟著一位張老師見麵,說“那人”已經入京,不必去天津了。
圖注:流星錘,民間軟兵暗器,有單雙之分,錘多為銅製,為秤砣大小瓜樣。因為攜帶方便,不易發現,又可以作繩子使用,所以深受民間武人喜愛。受此影響,民間說書藝人也多引用,使它成為三國、隋唐演義評書中武將單挑慣用的偷襲利器。
義和團是由山東、河北梅花拳、大紅拳等民間武場聯合生發而成,有文場、武場,又稱內家、外家,內家統領外家。內家承襲自唐宋金元時便有的秘密結社,自古為朝廷所忌。時外家已被蕩平,內家隱匿民間深處,後患無窮。
袁世凱是鄉紳望族出身,雖然政權推行新法,但是他深知階層獨立分管的好處,提出朝、野、市須責任明晰,方秩序安定,提倡政府監督,鄉野、市井以傳統形態自行協調管理。但是晚清之後社會動蕩,風氣變更,隨著新鮮事物的不斷進入,行業形態也有變化,所以一方麵改革禮法,順應時代,一方麵也維護統一原本的社會道德觀念,並且暗中資助武行,警察製度之外,完善市井製約係統。所以對於製度完善的江湖幫會並不排斥。
而鄉野教門卻不同於江湖幫會,是以迷信崇拜擰結傳播的,廣平高家便是由外家如內家,以星為法器。星是民間叫法,就是流星錘,因為是以繩索聯結銅錘為用,又叫走線銅錘。
張老師比我也大不了幾歲,是項城老家人(袁世凱,人稱袁項城),英氣逼人,但說話極有涵養,才知道入門先要學習,而學習前又要經受重重考驗。我本是兒戲,但又十分好奇,被吸引著經曆下來,欲罷不能,便有了後來。
張先生也是以太極拳勢交手,但一動便知是形意拳家,精通八卦,我猜著他是跟了項城做事,不方便公開武林身份。
太極包容,一點不假。
楊露禪(1799—1872年),名福魁,字露禪。河北省永年縣人。學於溫縣陳家溝,心意精誠,用功深刻,感動教師陳長興,盡數習得陳氏長拳、炮錘,為同門翹楚。後經人舉薦到北京教拳,改革民間搏殺拳風,強化拳場捉對,將傳統拳法與大槍合勢的腰間出拳改為隨高打高,隨低打低,提煉太極五錘,纏絲控打,赤手實戰能力極強,京城人稱“楊無敵”。
後任旗營武術教師。聘入王府任教後,根據身份特點,提倡健身養生,推手問勁,深合京城文雅含蓄之風,清代王公、貝勒、名士從學者頗多。大學士翁同龢觀其比武勝出讚歎:進退神速,虛實莫測,身如猿猱,手如運球,猶太極之渾元一體。並親書對聯相贈:手捧太極震寰宇,胸懷絕技壓群英。遂改無名綿拳之謂,始有“太極拳”。
張老師首先幫我解決煩心事,我告訴他,要不是鬥氣,我也不會稀裏糊塗入了這行。張老師道,人成就在哪處,是天選天定的。逆天而行,往往白白荒廢一條性命,是為不仁。雖然剛入門,我卻感覺這一行的事做在暗處。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並不合應我的脾氣。
張老師與我到了店,問過正好約定的日子到了,張老師道:“二哥,今日先歇歇吧?”
老兩很不識趣,回話:“請了,原本是要歇,但還是照常些好,悄然了事,圖個好看。”
張老師笑了笑,道:“二哥周到。”
但他並沒在乎二哥的安排,吩咐道:“那一會聽見動靜,門裏當間這塊不要站人。”
老兩愣了一下,暗自審視了一番,又陪著笑,一臉謹慎道:“是,自是不敢多看。”
他不知道張老師為何而來,但又不便再起事端,我則帶著我認為的行業規範,規矩威嚴,侍立身旁。
老兩好似知道接下來的陣勢,招過堂上掌櫃道:知道怎麽辦了?堂上掌櫃道:財神正北坐。老兩對了句:金銀兩大垛。而後提衣襟進去內院,另做打算去了。
袁寒雲扮相。張老師原本是跟張府大人的,張府公子喜好京戲,寒雲公子喜好昆曲,二人皆有文武身手,也從江湖武人身上吸取武藝。張老師隨之往來,三教九流,對隱匿身份十分有利。即便後來因為平衡京津跤場格局,平息了震動武界甚至動用了槍械的京跤踢場子事件,而江湖之中也傳聞他太極加跤,武藝高深,餘外隻道是某京戲名角之鏢師,習白蠟杆。
張老師找來一塊磚頭,用手量著,就當著門口畫了一個大方框,單步量有五大步見方,把磚頭壓在石階上拍碎,四角各壓了一塊磚頭,然後進得門去,要了一方墊元寶的紅布。手剛要腰裏摸,我二哥就趕緊過來,奉上了一摞大洋。拿的挺利落,想原本是為對方準備的吧。
張老師攥著紅布出門,我二哥又主動往門旁放了一把凳子,張老師挪都沒挪,往上一坐。這陣勢吸引來了不少看客,張老師也不說話,臉上顯了威嚴。
一會來了二人,斜拉著膀子,拖拉著步子,顯得眼高眼低,嘴角歪斜,分開眾人就往裏走,見這陣勢先是一愣。然後勾著脖子打招呼道:“本主在家麽?”
我二哥沒有吱聲。
這二人探頭望望,對張老師道:“老哥兒,怎麽意思?”
張老師便起身,手裏攥著紅布,二人眉眼一斜,身子換邊呈偏枯狀,張老師抖手將紅布摔在方框當中,上麵壓著一枚大錢。
二人先是一愣,而後欲進欲退,滿腹狐疑,其中一人狡詐,瞅一眼道:“本主不在,改日再來!”轉身就走。
“當啷”一聲,一枚大錢落在腳邊。
倆人停下,旋即轉身,我是一頭霧水,方知先前所學,皆不出門。
“這事你管了?”一個流氓道。
“你不就缺這個麽?”張老師回答。
這時人群之中迅速鑽出來一位麻臉漢子,朝著二人各自扇了一個耳光,二地痞竟然沒有反抗,卻是擰臉斜盯著看,好似是一條狗。
街麵上還有一股子流氓勢力叫“鍋夥兒”。多是一些無家可歸的流民聚在一起,一鍋混飯,也稱“山寨”,同吃同睡,結夥鬧事,但有吃虧,聚眾報複。有混混兒,也有叫花子。丐幫一夥多是用惡心人的法子搗亂,首領叫團頭,勢力很大,有婚喪嫁娶,店鋪開張,都得去打點團頭,請“打狗棍”辟邪,不然就會亂套。
混混則是玩狠,講究寧死不屈,成名多從敲詐店鋪橫門請打開始,有“四麵見線不吭一聲”的說法,打不服他就得養著他。天津有名有號的混混兒更是到衙門“請打”,任你打得皮開肉綻還是嬉皮笑臉就是不服。後來經過袁大帥治理街麵,下了損招,鍋夥絕跡,真義氣的夥友大都入了青幫。